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祸殃 拼音:huò yāng
祸害;灾祸。《楚辞·九章·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 注:“罪及父母与亲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水浒传》第四六回:“三庄盟誓成虚谬,众虎咆哮起祸殃。”词语解释:灾殃 拼音:zāi yāng
亦作“灾殃”。 灾难;祸殃。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复》:“凶忧灾殃,日益明章。”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蛮夷不敢欺,四海无灾殃。”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养马》:“意外的灾殃怎逃?眼前的辛苦皆由命。败与成,天心尚未明。还须忍耐。暂受凄凉境。” 李大钊 《平民主义·平民主义与国际运动》:“一方的幸运,即是他方的灾殃。”词语解释:余殃 拼音:yú yāng
留下祸害;后患。《易·坤》:“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北齐书·文宣帝纪论》:“饗国弗永,实由斯疾。胤嗣殄絶,固亦餘殃者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积恶之家,必有餘殃。”词语解释:天殃 拼音:tiān yāng
天降的祸殃。《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郊语》:“由是观之,天殃与上罚所以别者,闇与显耳。” 唐 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王敦失守》:“天殃危社稷,烽火及 甘泉 。”词语解释:百殃 拼音:bǎi yāng
各种灾难。《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唐 刘言史 《苦妇词》:“哀哉苦妇身,夫死百殃缠。” 清 方文 《石臼湖访邢孟贞》诗之一:“胡天降百殃,覆用亡其亲。”词语解释:咎殃 拼音:jiù yāng
灾祸。 汉 刘向 《列女传·晋伯宗妻》:“数諫 伯宗 ,厚许 毕羊 ,属以 州犂 ,以免咎殃。”《汉书·外戚传下·中山卫姬》:“惧古人之祸败,近事之咎殃。”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长史》诗:“羈旅推贤圣,沉绵抵咎殃。”词语解释:逢殃 拼音:féng yāng
遭遇祸患。《管子·形势》:“曙戒勿怠,后穉逢殃。” 汉 刘向 《九叹·忧苦》:“悲余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 三国 魏 曹植 《白鹤赋》:“痛美会之中絶兮,遘严灾而逢殃。”词语解释:遭殃 拼音:zāo yāng
遭受灾殃。 汉 王褒 《九怀·尊嘉》:“伊思兮往古,亦多兮遭殃。”《封神演义》第十八回:“我不忍万民遭殃,黎庶有难。” 曹靖华 《飞花集·洱海一枝春》:“海水泛滥,淹没田舍,这一带人民可遭殃了。”词语解释:造殃 拼音:zào yāng
制造祸殃。《敦煌变文集·地狱变文》:“头头增罪,种种造殃,死值三涂。”词语解释:凶殃 拼音:xiōng yāng
灾祸。 汉 焦赣 《易林·临之涣》:“饱食从容,出门上堂,不失其常,家无凶殃。”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禹 铸金鼎象百物,以入山林,亦辟凶殃。”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我寳剑……白如积雪,利如秋霜,駮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词语解释:身殃
谓身遭灾殃词语解释:遗殃 拼音:yí yāng
谓遗留祸殃。亦指遗留祸殃之事。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诗:“快意事皆然,遗殃慎无作。” 清 顾翰 《俞家庄歌》:“拆毁船板如排墙,抛弃毒土无遗殃。” 清 戴璐 《藤阴杂记》卷四:“铁牌谁灭跡? 成祖 首遗殃。”词语解释:疾殃 拼音:jí yāng
病患灾殃。《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 唐 韩愈 《袁州祭神文》之二:“若守土有罪,宜被疾殃於其身。”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之二:“拜庭跪坐,如法式也。不信当治,疾殃殛也。”词语解释:贻殃 拼音:yí yāng
(1).留下祸患。《晋书·慕容暐载记》:“尸禄貽殃,负乘招悔。”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八·石亨奸党》:“忠良解体,义士痛心,流毒生灵,貽殃兆庶。”《东周列国志》第四五回:“谚云:‘一日纵敌,数世貽殃。’若不击 秦 ,何以自立?”
(2).获罪。 明 许三阶 《节侠记·直谏》:“非虚誑,速乘时反正,莫自貽殃。”词语解释:贾殃 拼音:jiǎ yāng
招致祸害。 清 陈梦雷 《抒哀赋》:“余復悻悻以贾殃兮,曾囊括之罔规。”词语解释:贼殃 拼音:zéi yāng
祸害。 宋 许洞 《虎钤经·木星》:“其下为太和之神,以逆行,为不轨,为贼殃。”词语解释:谢殃 拼音:xiè yāng
消灾避祸。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四:“二十三日见众真凡三十人,多论人治身之本、谢殃之法甚多。”词语解释:养殃 拼音:yǎng yāng
谓酿成并助长祸殃。《韩非子·八奸》:“为人臣者尽民力以美宫室臺池,重赋歛以饰子女狗马,以娱其主而乱其心,从其所欲,而树私利其间,此谓养殃。”词语解释:逐殃 拼音:zhú yāng
犹驱灾。 汉 焦赣 《易林·益之复》:“雨师洒道,风伯逐殃。”词语解释:避殃 拼音:bì yāng
避灾。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今曰家之兴替,皆係於葬之吉凶,则人欲避殃而趋祥者,惟取必於地而已,又恶用作善为哉?”词语解释:迍殃 拼音:zhūn yāng
灾祸。《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慈亲作狗受迍殃,恶业须交一一当。”词语解释:东观之殃 拼音:dōng guān zhī yāng
《孔子家语·始诛》:“ 孔子 为 鲁 司寇,摄行相事……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 ,戮之於两观之下。”两观, 汉 刘向 《说苑·指武》作“东观”。后因以“东观之殃”谓杀身之祸。 汉 桓宽 《盐铁论·颂贤》:“未覩功业所至而见 东观 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词语解释:年灾月殃 拼音:nián zāi yuè yāng
同“ 年灾月厄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诇药》:“年灾月殃,瞑然一切无回向。”词语解释:庆殃 拼音:qìng yāng
福庆与祸殃。语本《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清 吴定 《重建古紫阳书院记》:“自古天下治乱兴亡之几,家之庆殃,身之祸极,皆肇於心之存亡。”词语解释:夭殃 拼音:yāo yāng
犹夭殁。 三国 魏 曹植 《仲雍哀辞》:“卒不能延期於朞载,离六旬而夭殃。”词语解释:火殃 拼音:huǒ yāng
古代指预兆火灾的天象。《晋书·艺术传·戴洋》:“昨夜火殃,非国福。”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开元 二年, 卫州 五月,频有火灾。其时人尽皆见物大如瓮,赤如灯笼,所指之处,寻而火起,百姓咸谓之‘火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星变杂记》:“ 嘉靖 壬戌六月二十四日,有流星大如月,陨於西北,其声殷殷如雷,其光烛天,或曰火殃。”词语解释:宿殃 拼音:sù yāng
前世注定的灾殃。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记》:“凡此利益,皆名功德;而是功德,应归 微之 ,必有以灭宿殃,荐冥福也。”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此僧有宿殃,故縶於此。”词语解释:斩殃 拼音:zhǎn yāng
谓斩绝厉鬼作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继妻本不肯服石,吾痛捶使嚥尽,殁后惧为厉,又贿巫斩殃。”词语解释:念殃 拼音:niàn yāng
见“ 念秧 ”。
词语解释:念秧 拼音:niàn yāng
亦作“ 念殃 ”。
(1).方言。谓以甜言蜜语和貌似忠谨之行做成圈套,诈取行旅财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乃又有萍水相逢,甘言如醴,其来也渐,其入也深。悮认倾盖之交,遂罹丧资之祸。随机设阱,情状不一;俗以其言辞浸润,名曰念秧。今北途多有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 王 故问:‘念秧何説?’ 许 曰:‘君客时少,未知险诈。今有匪类,以甘言诱行旅,夤缘与同休止,因而乘机骗赚。昨有葭莩亲以此丧资斧。吾等皆宜警备。’”
(2).泛指设圈套诱骗他人。 苗培时 《矿山烈火·可耻的叛徒》:“他把手中的斧头一摇说:‘告诉你们,到资本家那里去交涉,回来少在工人面前给资本家念殃。’”词语解释:旱殃 拼音:hàn yāng
旱灾。《吕氏春秋·慎大》:“尽行 伊尹 之盟,不避旱殃。”词语解释:戮殃 拼音:lù yāng
杀身之祸。 汉 王充 《论衡·祸虚》:“ 韩非 、 公子卬 有阴恶伏罪,人不闻见,天独知之,故受戮殃。”词语解释:池鱼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城门失火,祸及池鱼。旧説: 池仲鱼 ,人姓字也,居 宋 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 仲鱼 烧死。又云: 宋 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后以“池鱼之殃”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灾祸。《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 高阳 《百花洲》一:“这一场官司打下来, 程敏政 倒是无罪昭雪了,但受池鱼之殃的 唐寅 ,却因为前一年乡试主考 梁储 的揄扬,曾经拿自己的文稿去请教过 程敏政 ,被当作一次罪名而黜为‘吏’。”亦作“ 池鱼祸 ”、“ 池鱼之祸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下:“ 张无尽 尝作一表云:‘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城门火而池鱼祸。’上句出《庄子》,下句不知所出,以意推之,当是城门失火,以池水救之,池竭而鱼死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是这光景了。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词语解释:愆殃 拼音:qiān yāng
过失;灾祸。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谓内思而自策,算乃昔之愆殃。” 明 刘基 《天说下》:“昼昏夜明,瘴疫流行,水旱愆殃,天之病也。”词语解释:积恶余殃 拼音:jī è yú yāng
指多行不善,子孙必有恶报。例如:积善余庆,积恶余殃。——南朝宋·释法明《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词语解释:积殃 拼音:jī yāng
谓累积灾祸。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词语解释:离殃 拼音:lí yāng
遭受祸害。《楚辞·招魂》:“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 汉 刘向 《九叹·惜贤》:“ 晋 申生 之离殃兮, 荆 和氏 之泣血。”《文选·张衡〈思玄赋〉》:“行颇僻而获志兮,循法度而离殃。” 李善 注:“离,遭也。殃,咎也。”词语解释:四殃 拼音:sì yāng
指四种自然灾害。《逸周书·文传》:“天有四殃:水、旱、饥、荒。”词语解释:触殃 拼音:chù yāng
谓触犯祸祟。 汉 王充 《论衡·辨祟》:“血忌不杀牲,屠肆不多祸;上朔不会众,沽舍不触殃。”词语解释:苛殃 拼音:kē yāng
疾病和灾患。《亢仓子·农道》:“庶穀尽宜,从而食之,使人四衞变强,耳目聪明,凶气不入,身无苛殃。”词语解释:罪殃 拼音:zuì yāng
祸殃;罪过。《史记·蒙恬列传》:“及 成王 有病甚殆, 公旦 自揃其爪以沉於 河 ,曰:‘王未有识,是 旦 执事。有罪殃, 旦 受其不祥。’”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词语解释:城门鱼殃 拼音:chéng mén yú yāng
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词语解释:病殃殃 拼音:bìng yāng yāng
见“病病殃殃”
词语解释:病病殃殃 拼音:bìng bìng yāng yāng
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也说“病殃殃”、“病病歪歪”词语解释:病病殃殃 拼音:bìng bìng yāng yāng
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也说“病殃殃”、“病病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