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殿阁 拼音:diàn gé
(1).殿堂楼阁。《汉书·王莽传下》:“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至 长安 ,入 未央宫 ,缘殿阁。” 唐 元稹 《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荣光飘殿阁,虚籟合笙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树木丛阴中,殿阁屹然四五所。”
(2). 宋 代大学士皆带殿阁衔,以崇其资望,如 集贤殿 、 右文殿 之类。 明 清 两代,大学士为内阁长官,仍以殿阁名入衔,如 明 之 中极殿 、 建极殿 、 文华殿 、 武英殿 、 文渊阁 、 东阁 ; 清 之 保和殿 、 文华殿 、 武英殿 、 文渊阁 、 东阁 、 体仁阁 等。故宰执又通称为“殿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顺治 十五年,改内三院为内阁,其大学士俱加殿阁衔。”词语解释:殿后 拼音:diàn hòu
(1).行军时走在最后。《后汉书·张宗法雄等传赞》:“ 张宗 裨 禹 ,敢殿后拒。 江 、 淮 、海、 岱 ,虔刘寇阻。”《旧唐书·杜伏威传》:“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故其党咸服之,共推为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 李如松 ﹞家丁 李友昇 者,积劳已至副总兵,隻身殿后战殁, 如松 始得脱。” 李烈钧 《辛亥革命与督赣时期》:“整装已竣,命 楚豫 舰长乘马先行,余率小部殿后。”
(2).泛指居后。 宋 梅尧臣 《胡公疎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入探虎穴谁为难,辞通造化方能敌。殿后吾虽胆力强,独鞭疲马终无益。”词语解释:殿下 拼音:diàn xià
(1).殿阶之下。《庄子·说剑》:“得五六人,使奉剑於殿下,乃召 庄子 。”《史记·刺客列传》:“ 秦 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汉书·东方朔传》:“是时, 朔 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 董偃 有斩罪三,安得入乎?’”
(2).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1) 汉 魏 以后对诸侯王、太子、诸王的尊称。《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初,太子未定,而 临菑侯 植 有宠, 丁仪 等并赞翼其美。 太祖 问 顒 , 顒 对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愿殿下(指 魏王 曹操 )深重察之!’”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殿下德冠宇内,以公室辅朝,最可直道行之。” 南朝 宋 谢庄 《太子元服上至尊表》:“伏维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
(3).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三国 魏 对皇太后、 唐 以后对皇太后、皇后亦称“ 殿下 ”。《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辛卯,羣公奏太后曰:‘殿下圣德光隆,寧济六合。’”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公式姓讳·殿下》:“ 汉 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 汉 之前未闻。 唐 初,百官于皇太后亦称之,百官洎东宫官对皇太子亦呼之。”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至 唐 初制令,惟皇太后、皇后,百官上疏称殿下,至今循用之。”
(4).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 太平天囯 时对诸王及王子的尊称。《太平礼制》:“第三子,臣下呼称王三殿下千岁。”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殿下所諭官衔、名爵并蒙钦定士子各衔,固是名正义彰。”
(5).因卑达尊之称。 汉 蔡邕 《独断》卷上:“陛下者,陛阶也……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上书亦如之,及羣臣庶士相与言殿下、阁下、足下、侍者、执事之属,皆此类也。”今对君主国王储、亲王、皇太后、皇后、公主等的尊称。
(6).下等,下劣。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如此阴阳和而效贤不肖,则 尧 以洪水得黜, 汤 以大旱为殿下矣。”词语解释:殿春 拼音:diàn chūn
春季的末尾。指农历三月。 清 徐灿 《水龙吟·春闺》词:“浓阴侵幔,飞红堆砌,殿春时候。”词语解释:殿庐 拼音:diàn lú
指殿旁庐幕,为朝臣候朝及值宿之所。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五:“殿庐幕次:三省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尚书省官为一幕,御史臺为一幕,中司则独设椅子,坐於隔门之内;惟翰林学士与知 开封府 同幕。”《宋史·真宗纪一》:“﹝ 开封 尹、皇太子 赵恒 ﹞殿庐幄次在宰相上,宫僚称臣,皆推让弗受。” 明 高启 《读史·董仲舒》诗:“早奏文章直殿庐, 茂陵 还復访遗书。”词语解释:殿宇 拼音:diàn yǔ
(1).宫殿。《旧唐书·魏少游传》:“ 肃宗 至 灵武 ,殿宇御幄,皆象宫闈;诸王、公主各设本院,饮食进御,穷其水陆。”
(2).寺院殿堂。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殿宇餘丹紺,磴阁峭欹悬。”《红楼梦》第一○三回:“但见庙内神像,金身脱落,殿宇歪斜。” 郑振铎 《大佛寺》:“一所半西式的殿宇,灰白色的墙,并不庄严地立在南方的晚霞中。”词语解释:殿堂 拼音:diàn táng
宫殿;高大堂屋。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步裔裔兮曜殿堂。”《三国志·魏志·锺毓传》:“夫策贵庙胜,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南齐书·文惠太子传》:“宫内殿堂,皆雕饰精綺,过於上宫。” 宋 李觏 《袁州学记》:“殿堂室房廡门,各得其度。”词语解释:殿庭 拼音:diàn tíng
(1).宫殿阶前平地。《三国志·吴志·吴范刘惇等传论》“舍彼而取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仙人 介象 ﹞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埳,汲水满之。”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殿庭捧日彯缨入,阁道看山曳履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端悫》:“ 宋璟 为广府都督……在马竟不与 思勗 交一言。 思勗 以将军贵倖殿庭,因诉 元宗 , 元宗 嗟嘆良久,即拜刑部尚书。”
(2).朝廷。 明 朱明镐 《甲申悲愤诗》:“铜马连群压帝畿,百官犹是殿庭非。”词语解释:殿脚 拼音:diàn jiǎo
(1). 隋炀帝 出游 江都 时,为其大船牵挽的船工。《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共用挽船士八万餘人,其挽漾彩以上者九千餘人,谓之殿脚,皆以锦綵为袍。”
(2).指殿脚女。 前蜀 韦庄 《河传》词:“青娥殿脚春粧媚。” 宋 孙光宪 《河传》词:“如花殿脚三千女。”词语解释:殿陛 拼音:diàn bì
(1).御殿前的石阶。《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本 武帝 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巖下室中,故号巖郎。”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諫官也。”
(2).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词语解释:殿最 拼音:diàn zuì
(1).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汉书·宣帝纪》:“其令郡国岁上繫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 颜师古 注:“凡言殿最者:殿,后也,课居后也;最,凡要之首也,课居先也。”《文选·班固〈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上功曰最,下功曰殿。”《魏书·食货志》:“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
(2).泛指等级的高低上下。 晋 陆机 《文赋》:“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职无殿最,皆朝廷之吏,何恩怨也。”
(3).考课;评比。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又非在职之要务,殿最之急事。” 宋 王禹偁 《长洲县令厅记》:“小则惩之以殿最,大则惧之以刑法。” 清 钱谦益 《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公亲按营部,短衣教演,初有赏无罚,既而赏罚参用,因以殿最诸将。”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往常的花案都出於贪夫之手……如今公论出於我辈,就要认真殿最一番,各秉至公,定其优劣,这才成得一张花案。”词语解释:殿岩 拼音:diàn yán
亦作“ 殿岩 ”。
(1).谓天子歇宿之处。 宋 苏轼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祗扈殿巖,肃将斋鉞。”亦借指朝廷之内。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佐命元臣》:“ 赵韩王 佐 艺祖 ……收天下驍鋭於殿巖而不使外重。”参见“ 殿陛 ”。
(2).犹殿帅。 宋 岳珂 《桯史·郭倪自比诸葛亮》:“ 嘉泰 开禧 间, 倪 位殿岩,宾客日盛。”《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泰四年》:“今日孰可为大将?孰可为计臣?正使以殿巖当之,能保其可用乎?”
见“ 殿巖 ”。
词语解释:殿陛 拼音:diàn bì
(1).御殿前的石阶。《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本 武帝 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巖下室中,故号巖郎。”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諫官也。”
(2).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词语解释:殿省 拼音:diàn shěng
宫廷与台省。《后汉书·五行志二》:“中黄门 孙程 等十九人起兵殿省,诛贼臣,立 济阴王 。”《宋书·徐羡之传》:“ 檀道济 先朝旧将,威服殿省。” 南朝 陈 徐陵 《太极殿铭》:“城隅有勒,殿省皆铭。” 唐 常衮 《谢每日赐食状》:“入趋殿省,常奉忧人之旨;出在朝堂,每思克己之功。”词语解释:殿试 拼音:diàn shì
(1).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 西汉 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 唐 武则天 天授 二年于 洛阳 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 开宝 八年, 太祖 于 讲武殿 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太平兴国 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 元 无殿试。 明 清 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殿试》。
(2).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阁诗》的身不满三尺 王勃 殿试么?”词语解释:殿廷 拼音:diàn tíng
(1).宫殿、宫廷。 元 张养浩 《赠李秘监》诗:“对章曾拜殿廷间,凛凛丰仪肃九关。”
(2).指皇帝举行殿试之所。 清 张惠言 《祭金先生文》:“对策鑾坡,声震殿廷。”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嘉 道 以后,殿廷考试尤重字体。”词语解释:殿闼 拼音:diàn tà
宫殿的小门,借指宫廷。 晋 陆云 《从事中郎张彦明为中护军》诗:“形违殿闥,景附华房。”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婉孌二宫,徘徊殿闥。”词语解释:殿撰 拼音:diàn zhuàn
宋 代集英殿修撰、集贤殿修撰(后改为右文殿修撰)的省称。 陆游 诗有《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因 辛弃疾 曾任右文殿修撰及集英殿修撰,故称。后 元 代 张起岩 以进士第一名特授集贤院修撰, 明 清 沿其制,“殿撰”遂成为状元的通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前一科状元)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参阅《宋史·职官志二》。词语解释:殿榜 拼音:diàn bǎng
殿试后公布中第进士名次的榜文。 清 赵翼 《惺园相公在家食俸》诗:“一魁殿榜便青旻,直到钧衡老乞身。”词语解释:殿直 拼音:diàn zhí
皇帝的侍从官。 五代 时名殿前承旨, 后晋 改称殿直。 宋 熙宁 以前指左右两班小使臣寄禄官。 宋 岳珂 《宫词》之四:“里头殿直催排立,等候君王出木围。”词语解释:殿院 拼音:diàn yuàn
(1).宫内的殿与院。 唐 王涯 《宫词》之十六:“雕墙不断接宫城,金榜皆书殿院名。”
(2). 唐 宋 两代有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其主管官分别为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后用以称殿中侍御史。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殿中侍御史谓之殿院。”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谏不相见》:“ 韩公 摄饗明堂,殿中侍御史 陈洙 监祭,公问 洙 :‘闻殿院与 司马舍人 甚熟。’ 洙 答以‘顷年曾同为直讲’。”词语解释:殿帅 拼音:diàn shuài
宋 代称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长官都指挥使或殿前指挥使为殿帅。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宋守约 为殿帅,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宣和遗事》后集:“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殿帅遣殿司 张山 逐之,徘徊不去。”《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 得做太尉,拣选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苏文》:“殿帅 姚某 性饕餮,每得 坡公 手帖,輒换得羊肉数斤,故 坡 有传语‘本官今日断屠’之謔。”词语解释:殿寝 拼音:diàn qǐn
前殿后寝,帝王所居之处。泛指宫廷。《南齐书·王敬则传赞》:“纠纠 敬则 ,临难不惑,功成殿寝,诛我蝥贼。”《新唐书·王徽传》:“ 徽 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踰年,稍稍完聚,兴復殿寝,裁制有宜,即奏表请帝东还。”词语解释:殿军 拼音:diàn jūn
(1).行军时走在最后。《晋书·王坦之传》:“故 大禹 、 咎繇 称功言惠而成名於彼, 孟反 、 范燮 殿军后入而全身於此。”
(2).指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最后出现的重要人物或著作。 蔡元培 《〈鲁迅全集〉序》:“最近时期,为旧文学殿军的,有 李越缦 先生;为新文学开山的,有 周豫才 先生,即 鲁迅 先生。” 王力 《汉语史稿》第一章第二节:“﹝ 章炳麟 ﹞在语言研究上有很大的成就。他是 清 代朴学的殿军。”
(3).考试或竞赛后入选的最末一名。词语解释:殿阙 拼音:diàn quē
古代殿前常有左右双阙,因称帝王宫殿为“殿闕”。亦指朝廷。 清 姚鼐 《复张君书》:“士或欲匿山林而羈紱冕,或心趋殿闕而不能自脱於田舍,自古有其志而违其事者多矣。” 田汉 《关汉卿》第八场:“强似写佳人绣户描花叶,学士锦袍趋殿阙,浪子朱窗弄风月。”词语解释:殿呵 拼音:diàn hē
古代官员出行,前后都有随从吆喝,着人让道。在前称“呵”,在后称“殿”。 元 方回 《寒早》诗:“轻捷矜乘跨,张皇侈殿呵。”词语解释:殿邦 拼音:diàn bāng
安邦定国。 唐 陆贽 《李纳检校司空制》:“以殿邦之勋,参论道之职。”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奕世荷殿邦之德,举宗联命氏之荣。”词语解释:殿屎 拼音:diàn shǐ
愁苦呻吟。《诗·大雅·板》:“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 毛 传:“殿屎,呻吟也。” 马瑞辰 通释:“《説文》引《诗》作‘唸吚’者正字,《诗》及《尔雅》作‘殿屎’者,叚借字也。”《晋书·刘聪载记》:“夫天生蒸民而树之君者,使为之父母以刑赏之,不欲使殿屎黎元而荡逸一人。”词语解释:殿脚人
即“殿脚女”。相传隋炀帝巡游江都时,乘龙舟,选美女一千人牵彩缆挽龙舟,号为“殿脚女”词语解释:殿头官 拼音:diàn tóu guān
在殿上任宣召等事的内侍官。《宣和遗事》前集:“皇帝驾坐不多时,有殿头官身穿紫窄衫,腰繫金铜带,踏著金阶,口传圣旨。”《水浒传》第八二回:“﹝ 道君皇帝 ﹞命殿头官传旨,教 宋江 等各换御赐锦袍见帝。”《平山冷燕》第一回:“百官山呼拜舞已毕,各各就班鵠立,早有殿头官喝道:‘有事者奏闻!’”词语解释:殿罚 拼音:diàn fá
即殿举。《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 周 显德 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参见“ 殿举 ”。
词语解释:殿举 拼音:diàn jǔ
科举考试中,因文理纰缪或犯规、舞弊等,罚停考若干科,称“殿举”。《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殿举之数,朱书于试卷,送中书门下。”词语解释:殿举 拼音:diàn jǔ
科举考试中,因文理纰缪或犯规、舞弊等,罚停考若干科,称“殿举”。《宋史·选举志一》:“﹝ 乾德 元年﹞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紕繆’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殿举之数,朱书于试卷,送中书门下。”词语解释:殿使 拼音:diàn shǐ
帝王所派使者。《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姬昌 ﹞便出 岐州 来接殿使,出城行数里,接着殿使,各下马礼毕,迎入 岐州 内。”词语解释:殿魁 拼音:diàn kuí
犹殿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蔡 内相 文饶 薿 ,以殿魁骤进,晚知 杭州 稍失志。”词语解释:殿元 拼音:diàn yuán
即状元。殿试第一名。 元 杨维桢 《宫词》之五:“老娥元是南洲女,私喜南人擢殿元。” 清 袁枚 《新齐谐·钱状元小名》:“ 汤太史 大绅 在座笑曰:‘ 钱殿元 小名 集贵 ,又何疑乎!’”参见“ 殿试 ”。
词语解释:殿试 拼音:diàn shì
(1).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源于 西汉 时皇帝亲策贤良文学之士。始于 唐 武则天 天授 二年于 洛阳 殿前亲策贡举人,但尚未成定制。 宋 开宝 八年, 太祖 于 讲武殿 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始为常制。 太平兴国 八年,将殿试后进士分为五甲。 元 无殿试。 明 清 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殿试》。
(2).原指参加殿试的贡士,后泛用于对士人的敬称。《宣和遗事》前集:“俺姐姐有命,请殿试相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俺小姐至今胭粉未曾施,念到有一千番 张殿试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先生你是做《滕王阁诗》的身不满三尺 王勃 殿试么?”词语解释:殿上虎 拼音:diàn shàng hǔ
宋 谏议大夫 刘安世 的绰号。《宋史·刘安世传》:“﹝ 刘安世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伺怒稍解,復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后用以称颂敢于抗争的谏官。亦省作“ 殿虎 ”。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自许 稷 契 君 唐 虞 ,英名卓卓惊殿虎。”词语解释:殿本 拼音:diàn běn
清 代 武英殿 官刻本的简称。因刻印书籍机构设在 武英殿 ,故名。也称殿版。所刻书籍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著称。 清 邵懿辰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卷一:“ 清 殿本注疏,句下加圈,校刻皆精。”词语解释:殿喝 拼音:diàn hē
犹殿呵。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郡神迎路》:“ 张开 为 荆州 刺史,至郡界,风雨瞑晦,不辨面目,唯闻空中有殿喝之声相次,云中有衣紫披甲胄者十数人。”词语解释:殿兵 拼音:diàn bīng
后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淇水》:“ 冀州 刺史 严纲 ,又破 瓚 殿兵于桥上。”词语解释:殿主 拼音:diàn zhǔ
僧门中掌管神佛殿堂的职事人员。《水浒传》第六回:“还有那管藏的唤做藏主,管殿的唤做殿主,管阁的唤做阁主,管化缘的唤做化主,管浴堂的唤做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词语解释:殿脚女 拼音:diàn jiǎo nǚ
相传 隋炀帝 巡游 江都 时,牵挽龙舟的女子。旧题 唐 颜师古 《隋遗录》卷上:“至 汴 ,上御龙舟……每舟择妍丽长白女子千人,执雕板鏤金檝,号为殿脚女。” 清 赵翼 《斋前宝珠山茶艳发》诗:“又如三千殿脚女,锦衣炫服明江干。”词语解释:殿虎 拼音:diàn hǔ
见“ 殿上虎 ”。
词语解释:殿上虎 拼音:diàn shàng hǔ
宋 谏议大夫 刘安世 的绰号。《宋史·刘安世传》:“﹝ 刘安世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伺怒稍解,復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后用以称颂敢于抗争的谏官。亦省作“ 殿虎 ”。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自许 稷 契 君 唐 虞 ,英名卓卓惊殿虎。”词语解释:殿舍 拼音:diàn shè
皇宫;佛殿。《三国志·魏志·卫臻传》:“帝方隆意於殿舍, 臻 数切諫。” 唐 柳宗元 《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殿舍宏大,廊廡修直。” 清 姚鼐 《游灵岩记》:“ 竺 僧 朗 在 琨瑞 大起殿舍,楼阁甚壮。”词语解释:殿负 拼音:diàn fù
因欠国家赋税而考课居下。语本《汉书·儿宽传》:“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左传·昭公六年》“国将亡必多制” 唐 孔颖达 疏:“懦弱则为殿负,彊猛则为称职。”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公治郡,以爱惜知县为本。狱讼赋输,使任其殿负,文檄递舖,一人不至县庭。” 宋 叶适 《茶陵军减苗置寨记》:“然后亩之增税者尽除,夫之荷粮者悉免,官急借而先期者偿之,户穷乏而殿负者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