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共11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积毁诋毁拆毁疵毁蠹毁诽毁雕毁侵毁
众毁招毁潜毁兴毁贬毁谮毁陷毁批毁
谗毁闲毁烧毁减毁诃毁谴毁零毁憎毁
谤毁颓毁背毁猜毁诮毁轶毁面誉背毁捣毁
自毁哀毁柴毁焚毁诟毁蚀毁面谀背毁损毁
摧毁兵毁排毁笑毁除毁击毁椓毁抽毁
誉毁凋毁伤毁讥毁蹧毁诉毁平毁沮毁
销毁诬毁消毁萋毁败毁倾毁槌毁撕毁
訾毁迭毁沦毁讪毁骂毁递毁椎毁撤毁
残毁非毁弃毁圮毁羸毁全毁黄钟毁撞毁

词语解释:积毁  拼音:jī huǐ
谓众口不断毁谤。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其察察如此,虽待物无私,方圆不碍,然疵陋者终恶忌积毁于上,以为背面不相副。” 宋 曾巩 《乞出知颍州状》:“伏念臣性行迂拙,立朝无所阿附,有见嫉之积毁,无借誉之私援。” 明 归有光 《与余同麓太史书》:“论者皆欲为 有光 择官,得清閒之任,以为随材,而不知 有光 之所苦,乃在于犯忤姦豪,其为怨毒积毁,入于持权者,已种深根。” 清 杨深秀 《狱中》诗:“久拼生死一毛轻,臣罪偏由积毁成。”参见“ 积毁销骨 ”。
词语解释:积毁销骨  拼音:jī huǐ xiāo gǔ
谓众口不断毁谤,会致人于死地。《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羣轻折轴,众口鑠金,积毁销骨。” 宋 杨万里 《答陈国材书》:“一事未作,羣咻至积毁销骨,其何可当!” 鲁迅 《集外集拾遗·题〈呐喊〉》:“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亦作“ 积毁消骨 ”。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昔 鲁 听 季孙 之説逐 孔子 , 宋 信 子冉 之计逐 墨翟 ,以 孔 墨 之辩而不能自免,何则?众口鑠金,积毁消骨。”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序》:“ 孟軻 云:‘ 尧 舜 不胜其美, 桀 紂 不胜其恶。’传言失指,图景失形。众口鑠金,积毁消骨,久矣其患之也。” 宋 苏轼 《代滕甫辨谤乞郡书》:“积毁消骨,巧言鑠金,市虎成於三人,投杼起於屡至。”
词语解释:众毁  拼音:zhòng huǐ
众多的诽谤。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
词语解释:谗毁  拼音:chán huǐ
进谗毁谤。《韩诗外传》卷九:“修身不可不慎也。嗜慾侈则行亏,谗毁行则害成。” 唐 高适 《宋中送族侄式颜》诗:“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但因受到 楚王 近臣的嫉视和谗毁,被 楚王 疏远,并一再遭到放逐。”
词语解释:谤毁  拼音:bàng huǐ
毁谤。《孔丛子·诘墨》:“ 墨子 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柰此年世不相值何。” 唐 元稹 《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自去年九月已后,横遭谤毁,无因再睹天颜。” 胡适 《费经虞与费密》:“何为至 南宋 遂敢杜撰私议,而悉谤毁黜削之?”
词语解释:自毁  拼音:zì huǐ
火箭在发射后,尤指在试验中主动炸毁;亦指设备或资料的销毁(防其落入敌人手中)
某人或某种东西的自我毁灭
词语解释:摧毁  拼音:cuī huǐ
(1).彻底破坏。《周书·韦孝宽传》:“城外又造攻车,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 宋 苏辙 《过韩许州石淙庄》诗:“倾流势摧毁,泥土久崩溃。”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懊来桥》:“家徙,垣屋摧毁,小楼内湖山如故。”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上级命令必须组织我方的一切重炮火力摧毁那个阵地,打散敌人的首脑机关。”
(2).谓悲伤之极而损及身体。 宋 苏轼 《与胡郎仁修书》之一:“比日攀号愈远,摧毁何及。” 明 李东阳 《奉议大夫刑部郎中何君墓志铭》:“士大夫闻者皆悼君贤弗克寿,且奇 孟春 才;哀其摧毁骨立又贫甚,贷而将事。”
词语解释:誉毁  拼音:yù huǐ
称赞和毁谤。 唐 韩愈 《题哀辞后》:“古之道不苟誉毁於人。”
词语解释:销毁  拼音:xiāo huǐ
(1).熔化毁掉。《旧唐书·宋璟传》:“又禁断恶钱,发使分道检括销毁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十四:“﹝ 李照 ﹞得古编钟一枚,工人不敢销毁,遂藏於太常。”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文学救国法》:“取所有印刷局的感叹符号的铅粒和铜模,全数销毁。”
(2).烧毁。 唐 元稹 《叙奏》:“终殁吾世,貽之子孙式,所以明经制之难行,而销毁之易至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禁絶鸦片烟流毒,销毁五十条议单,如此则 中国 之气伸。” 柯岩 《奇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人们不屈服,不销毁,而是不顾一切地传抄、背诵。”
词语解释:訾毁  拼音:zǐ huǐ
非议诋毁。《汉书·地理志下》:“俗俭嗇爱财,趋商贾,好訾毁,多巧伪。” 唐 柳宗元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又况 杨 、 墨 、 申 、 商 刑名纵横之説,其迭相訾毁、抵捂而不合者,可胜言耶?”《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圣篇〉按语》:“此篇所论,有疏于学理处。且訾毁 孔子 ,不无过当。”
词语解释:残毁  拼音:cán huǐ
摧残破坏。《后汉书·袁绍传》:“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游阅古泉》:“虽草木残毁殆尽,而巖石秀润可爱。”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陵卫多官军,残毁法不捕。”
词语解释:诋毁  拼音:dǐ huǐ
亦作“ 詆譭 ”。 诬蔑;毁谤。《后汉书·锺离意传》:“帝性褊察,好以耳目隐发为明,故公卿大臣数被詆毁,近臣尚书以下至见提拽。”《新唐书·方技传·叶法善》:“雅不喜浮屠法,常力詆毁,议者浅其好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五杂俎〉出版说明》:“另一方面,他却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反对农民革命,诋毁‘方腊’、‘红巾’等农民起义军为‘贼’。”
见“ 詆毁 ”。
词语解释:招毁  拼音:zhāo huǐ
招致毁谤。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以 仲尼 之行也,而招毁於 叔孙 。”
词语解释:闲毁  拼音:xián huǐ
亦作“间毁”。 诽谤。《旧唐书·薛登传》:“处猜嫌而益信,行间毁而无疑,此由默而识之,委而察之深也。”
词语解释:颓毁  拼音:tuí huǐ
(1).坍塌毁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西有二石闕,虽经頽毁,犹高丈餘。”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憍赏弥国》:“其侧不远,有 如来井 及浴室,井犹充汲,室已頽毁。”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明年 河 復,本观殿宇頽毁且尽,师次第缮完,寻復一新。”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浮图之始》:“荒芜頽毁,彫落略尽矣。”一本作“ 穨毁 ”。
(2).衰落败坏。《晋书·儒林传序》:“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頽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一本作“ 穨毁 ”。
穨毁:毁坏。《晋书·儒林传序》:“﹝ 有晋 ﹞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穨毁。”
词语解释:哀毁  拼音:āi huǐ
谓居亲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后常作居丧尽礼之辞。《后汉书·韦彪传》:“ 彪 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寑。”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丁内忧,哀毁逾礼,士大夫莫不感伤。” 宋 秦观 《葛宣德墓铭》:“五岁遭夫人忧,哀毁如成人。”《天雨花》第十四回:“ 光宗 之病,本因哀毁先帝。”
词语解释:兵毁  拼音:bīng huǐ
犹战火。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未几,此屋遭兵燬荡尽。”
词语解释:凋毁  拼音:diāo huǐ
毁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池之南又建石楼石庙,前又翼列诸兽。但物谢时沦,凋毁殆尽。”
词语解释:诬毁  拼音:wū huǐ
诬蔑诋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姜夔题保母帖》:“予悲流俗相传,诬毁至宝,故不得不力辨。” 胡汉民 《〈民报〉之六大主义》:“嗟乎!此辈即薄志弱行,亦惟缄口待尽可耳,何取为邪説以诬毁我先民也!”
词语解释:迭毁  拼音:dié huǐ
(1).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馀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神主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汉书·韦玄成传》:“《礼》,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下,五庙而迭毁,毁庙之主臧乎太祖…… 周 之所以七庙者,以 后稷 始封, 文王 、 武王 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非有 后稷 始封, 文 武 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宋书·礼志四》:“是以六宗之辩,舛於兼儒;迭毁之论,乱於羣学。” 唐 颜真卿 《论元皇帝祧迁状》:“故歷代儒者制迭毁之礼,皆亲尽宜毁。”
(2).更替毁灭废弃。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降及羣后,迭毁迭兴。”
词语解释:非毁  拼音:fēi huǐ
诽谤;诋毁。非,通“ 诽 ”。《墨子·贵义》:“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説而行,又从而非毁之。”《隋书·天文志上》:“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羣氏纠纷,至相非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年》:“右僕射 秦檜 言:‘前日外间有匿名书非毁朝廷,当缴进。’”
词语解释:拆毁  拼音:chāi huǐ
拆除毁坏。 明 李贽 《答周友山书》:“我因人説要拆毁湖上 芝佛院 ,故欲即刻盖阁於后,使其便於一时好拆毁也。” 清 无名氏 《王氏复仇记》:“令健僕肆口辱駡,拆毁墙壁。” 洪深 《五奎桥》:“你们现在聚众折毁了人家的东西,是不是都犯了法了?”
词语解释:潜毁
潜移默化地毁谤
词语解释:烧毁  拼音:shāo huǐ
焚烧毁灭,焚烧毁坏。《宣和遗事》前集:“将 杨志 誥札出身尽行烧毁,配 卫州 军城。” 金 元好问 《崔府君庙记》:“庙之在 阳平 者,有年矣。 贞祐 之兵,烧毁几尽。”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远远就看见东零西落的房屋,战争时烧毁的建筑,残石剩础,凄然的哀诉资本主义的破产呢。”
词语解释:背毁  拼音:bèi huǐ
背后毁谤。语本《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当交颜而面从,至析离而背毁者,伪人也。”《宋书·颜延之传》:“昔同稽款,今犹叛戾,朝吐面誉,暮行背毁。”
词语解释:柴毁  拼音:chái huǐ
谓居丧哀甚,瘦损如柴。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太夫人薨,公每哭呕血,杖而后起。上见公柴毁,泣曰:‘朕遂不识卿,卿事朕君父一致,遂至於灭性,可谓孝子。’”《新唐书·胶东王道彦传》:“荷土就坟,躬蒔松柏,偃庐柴毁,虽亲友不復识。”参见“ 柴毁骨立 ”。
词语解释:柴毁骨立  拼音:chái huǐ gǔ lì
谓居亲丧哀伤过甚,骨瘦如柴。《晋书·孝友传·许孜》:“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北史·张煚传》:“﹝ 张煚 ﹞迁太府少卿,领营新都监丞。丁父忧去职,柴毁骨立。”
词语解释:排毁  拼音:pái huǐ
排斥诋毁;抨击。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及 翔风 年三十,妙年者争嫉之,或者云‘胡女不可为羣’,竞相排毁。”《隋书·艺术传·万宝常》:“於是损益乐器不可胜纪,其声雅淡,不为时人所好,太常善声者多排毁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上遣使劳诸将於 大斗拔谷 , 薛万均 排毁 契苾何力 ,自称己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五》:“ 魏 刘兰 排毁 董仲舒 。忽有人葛巾野服,直入 兰 读书处,谓曰:‘君自是学士,何为苦相排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 翟马周 既讼罢 李昉 ,与 旦 益相得,每排毁时政,上书自荐。”
词语解释:伤毁  拼音:shāng huǐ
损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四壁隐起,雕刻为君臣官属、龟龙麟凤之文,飞禽走兽之像,作制工丽,不甚伤毁。”
词语解释:消毁  拼音:xiāo huǐ
销毁,毁掉。 南朝 宋 谢惠连 《秋怀》诗:“金石终消毁,丹青暂彫焕。” 孙中山 《民族主义》第五讲:“就是当时有文字传下来,到了 乾隆 时候也被消毁了。”
词语解释:沦毁  拼音:lún huǐ
犹毁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碑北有石柱、石牛、羊、虎,俱碎,沦毁莫记。”
词语解释:弃毁  拼音:qì huǐ
丢弃、毁坏。《南史·沉炯传》:“﹝ 炯 ﹞以母在东,恒思归国,恐以文才被留,闭门却扫,无所交接,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
词语解释:疵毁  拼音:cī huǐ
非议诋毁。《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松 ( 张松 )还,疵毁 曹公 ,劝 璋 自絶。”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世人既不信,又多疵毁。”《北史·儒林传上·李业兴》:“有乖忤,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駡。”
词语解释:兴毁  拼音:xīng huǐ
犹兴亡,兴废。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论十代兮兴毁,访五都兮异同。”
词语解释:减毁  拼音:jiǎn huǐ
亏损。《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
词语解释:猜毁  拼音:cāi huǐ
猜忌诋毁。 唐 皮日休 《口箴》:“一息之波,流于无垠;猜毁之言,出如钧天。” 宋 梅尧臣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诗:“唯影与月光,举止无猜毁。”
词语解释:焚毁  拼音:fén huǐ
亦作“ 焚燬 ”。 烧毁。《后汉书·袁术传》:“天子播越,宫庙焚毁。”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六·职官志十》:“ 玉清 、 会灵 先后焚燬, 祥源观 亦于 至和 元年灾。”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九章:“他们抛弃了一切辎重,焚毁了自己的粮食仓库和军火仓库。”
词语解释:笑毁  拼音:xiào huǐ
讥笑非议。 宋 梅尧臣 《送薛氏妇归绛州》诗:“慎勿窥窗户,慎勿輒笑毁。”
词语解释:讥毁  拼音:jī huǐ
(1).非议诋毁。《金史·张万公传》:“上谓宰臣曰:‘昔 唐 张玄素 以 桀 紂 比 文皇 。今若方我为 桀 紂 ,亦不之罪。至於 世宗 功德,岂容讥毁!’” 清 吴敏树 《书谢御史》:“孰知当 薌泉先生 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
(2).指被非议毁谤。《后汉书·胡广传》:“﹝ 胡广 ﹞及共 李固 定策,大议不全,又与中常侍 丁肃 婚姻,以此讥毁於时。”
词语解释:萋毁  拼音:qī huǐ
指谗言中伤。 唐 张九龄 《咏史》:“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参见“ 萋斐 ”。
词语解释:萋斐  拼音:qī fěi
见“ 萋菲 ”。 花纹错杂貌。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孔颖达 疏:“《论语》云:‘斐然成章。’是斐为文章之貌,萋与斐同类而云成锦,故为文章相错也。”后因以“萋斐”比喻谗言。《北齐书·幼主纪》:“忠信不闻,萋斐必入。”《旧唐书·朱敬则传》:“去萋菲之牙角,顿姦险之锋芒。”《封神演义》第九九回:“﹝ 吕岳 ﹞悮听萋菲,动干戈杀戮之惨,自堕恶趣,夫復何戚!” 罗振玉 《刘铁云传》:“予答书曰:‘……万一幸成,而萋斐日集,利在国,害在君也。’”
词语解释:讪毁  拼音:shàn huǐ
毁谤。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既不信道,好为訕毁,谓真正为妖讹,以神仙为诞妄。”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及看《韵对》第四有説:‘ 宋 萧惠开 曾为 益州 刺史,有所取求而不得,遂诬告其人訕毁朝政,先戮而后奏, 孝武 称快。’” 清 袁昶 《漫兴》诗:“飢贫与訕毁,排日讎肝肾。”
词语解释:圮毁  拼音:pǐ huǐ
坍塌毁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重阁累榭,层臺洞户。旌召高僧,式昭 景福 ;然虽圮毁,尚曰奇工。” 唐 元稹 《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累圣已来,深惩覆辙, 驪宫 圮毁,永絶修营。”
词语解释:蠹毁  拼音:dù huǐ
蛀坏。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后 公佐 访古 东吴 ……於石穴间得《古岳瀆经》第八卷,乃得其故,而其经文字奇古,编次蠹毁,颇不能解。”
词语解释:贬毁  拼音:biǎn huǐ
贬低诋毁。《后汉书·孔融传》:“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狭细忠贞,贬毁仁义。”
词语解释:诃毁  拼音:hē huǐ
责骂诋毁。《南史·荀伯子传》:“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訶毁,或延及祖禰,示其切直。”
词语解释:诮毁  拼音:qiào huǐ
讥笑和毁谤。 南朝 宋 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不独抵峙,誚毁多闻。”
词语解释:诟毁  拼音:gòu huǐ
责骂、诋毁。 清 姚椿 《〈乔处士遗集〉序》:“后天子下詔谓人臣之义,各忠所事,毋庸过讳,於是向之詬毁丛集埋没而不显者,廼克湔洗。”
词语解释:除毁  拼音:chú huǐ
毁弃。《隋书·苏威传》:“ 威 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諭上。上为之改容,彫饰旧物,悉命除毁。”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淮西 宪臣 霍汉英 奏:欲乞应天下 苏軾 所撰碑刻,竝一例除毁。詔从之。”
词语解释:蹧毁  拼音:zāo huǐ
糟蹋毁灭。 刘白羽 《路标》:“我眼看着多少年轻轻的人,一个一个给他们蹧毁了。”
词语解释:败毁  拼音:bài huǐ
毁坏。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既济》:“涌泉滑滑,流行不絶,污为江海,败毁邑里。” 萧红 《生死场》二:“小老婆,你真能败毁,摘青柿子!”
词语解释:骂毁
咒骂毁谤。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那厮将我駡毁,我不邓邓火起。”
词语解释:羸毁  拼音:léi huǐ
指身体因哀伤过度而成疾。 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父死……哀呼僵踣,几不活者数焉,遂羸毁终身。”
词语解释:诽毁  拼音:fěi huǐ
毁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説;若覩凡猥流俗,便生诽毁。”
词语解释:谮毁  拼音:zèn huǐ
谗间毁谤。《汉书·昭帝纪》:“大将军国家忠臣,先帝所属,敢有譖毁者,坐之。” 宋 司马光 《言张方平第二札子》:“若臣所言果是,则 方平 当罢政事;若其非是,则臣为譖毁忠贤,亦当远贬。”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 鼂错 、 贾谊 ﹞又同被功臣贵幸所譖毁。”
词语解释:谴毁  拼音:qiǎn huǐ
谴责毁谤。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吕氏》《淮南》,悬於市门,观读之者,无訾一主。今无二书之美,文虽众盛,犹多谴毁。”
词语解释:轶毁  拼音:yì huǐ
更迭废毁。軼,通“ 迭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軼毁。” 张守节 正义:“軼,徒结反。”
词语解释:蚀毁  拼音:shí huǐ
腐蚀破坏。 李大钊 《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但此父权的威力,是维系国家全局惟一的道德纪纲,渐为以默许鸦片密输、自饱私囊的官吏的腐败所蚀毁了。”
词语解释:击毁  拼音:jī huǐ
打破,毁坏。《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孔子 闻之,使 子贡 往覆其饭,击毁其器曰:‘ 鲁 君有民,子奚为乃餐之?’” 许地山 《萤灯》:“一群兵士走到灯台跟前,个个认定是金的,都争着要动手击毁,以为人人可以平分一份。”
词语解释:诉毁  拼音:sù huǐ
谓诉告诋毁他人。《新唐书·窦琎传》:“与 皇甫无逸 不协,数相诉毁,因请入朝,至半道,詔还之。”
词语解释:倾毁  拼音:qīng huǐ
倒塌毁坏。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瞻波国》:“伽蓝数十所,多有倾毁。”《新唐书·五行志一》:“﹝ 武德 ﹞九年三月, 顺天门 楼东柱已倾毁而自起。”
词语解释:递毁  拼音:dì huǐ
依次毁废。《隋书·礼仪志二》:“ 文宣帝 受禪,置六庙…… 献武 已下不毁,已上则递毁。”
词语解释:全毁  拼音:quán huǐ
完美与败坏。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必俟考其操蹈之全毁;观其云为之好丑。”
词语解释:雕毁  拼音:diāo huǐ
损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庙南列二柱,柱东有二石羊,羊北有二石虎,庙前东北有石驼,驼西北有二石马,皆高大,亦不甚彫毁。”
词语解释:陷毁  拼音:xiàn huǐ
陷害毁谤。《后汉书·庞参传》:“ 参 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
词语解释:零毁  拼音:líng huǐ
残破,圮毁。 唐 李翱 《叔氏墓志》:“丘坟孰封,松檟未列,殯宇零毁,狐狸所穴。”
词语解释:面誉背毁  拼音:miàn yù bèi huǐ
谓当面称赞,背后诽谤。 隋 王通 《中说·关郎》:“亲朋有非义者,必正之曰:‘面誉背毁,吾不忍也。’羣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亦作“ 面諛背毁 ”、“ 面誉背非 ”。 宋 陈文蔚 《双溪书院揭示》:“惟自近世以来,朋友道弊,羣居之时,笑侮戏謔,面諛背毁,善不相告,失不相正。”《宋史·范杲传》:“ 杲 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参见“ 面誉 ”。
词语解释:面誉  拼音:miàn yù
当面称誉。《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故事阻者不夷,畸鬼者不仁,面誉者不忠。”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容悦·答誉》:“ 三原 王公恕 巡抚 江 南, 云间 钱学士 溥 ,面誉盛德不已。”
词语解释:面谀背毁  拼音:miàn yú bèi huǐ
见“ 面誉背毁 ”。
词语解释:面誉背毁  拼音:miàn yù bèi huǐ
谓当面称赞,背后诽谤。 隋 王通 《中说·关郎》:“亲朋有非义者,必正之曰:‘面誉背毁,吾不忍也。’羣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亦作“ 面諛背毁 ”、“ 面誉背非 ”。 宋 陈文蔚 《双溪书院揭示》:“惟自近世以来,朋友道弊,羣居之时,笑侮戏謔,面諛背毁,善不相告,失不相正。”《宋史·范杲传》:“ 杲 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参见“ 面誉 ”。
词语解释:面誉  拼音:miàn yù
当面称誉。《庄子·盗跖》:“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故事阻者不夷,畸鬼者不仁,面誉者不忠。”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容悦·答誉》:“ 三原 王公恕 巡抚 江 南, 云间 钱学士 溥 ,面誉盛德不已。”
词语解释:椓毁  拼音:zhuó huǐ
毁坏。《诗·大雅·召旻》“昬椓靡共” 汉 郑玄 笺:“椓,椓毁阴者也。”
词语解释:平毁  拼音:píng huǐ
铲平摧毁。 毛泽东 《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他们共有九种办法:第一,平毁封锁墙沟;第二,平毁可被敌人利用的汽车路,在其两旁种上庄稼。” 闻捷 《海燕》:“我们的小伙子可乐了,喊着:‘谢谢敌人用炮弹给我们照明,谢谢敌人帮助我们平毁竹屿上的工事。’”
词语解释:槌毁  拼音:chuí huǐ
抨击诋毁。 宋 陈师道 《次韵应物有叹黄楼》:“少公作长句, 班 扬 安得拟?颇有喜事人,睥睨欲槌毁。”
词语解释:椎毁  拼音:zhuī huǐ
砸坏,击毁。 章炳麟 《五无篇》:“有军器在,则人将借是以为杀掠之资,於是熔解銃炮,椎毁刀剑,虽未足以絶争心,而争具自此失矣。”
词语解释:黄钟毁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见“ 黄钟毁弃 ”。
词语解释:黄钟毁弃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比喻贤才不用。《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朱熹 集注:“黄钟,谓钟之律中黄钟者,器极大而声最閎也。瓦釜,无声之物。雷鸣,谓妖怪而作声如雷鸣也。”亦作“ 黄鐘长弃 ”、“ 黄鐘毁弃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公一日谓生曰:‘君出餘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鐘长弃奈何!’”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噫,鼠辈鴟张,其若是哉。黄鐘毁弃,瓦缶雷鸣,蠢兹么么,毒害乃尔!”亦省称“ 黄鐘毁 ”。 郭沫若 《蜩螗集·咏史》:“雷鸣瓦釜黄鐘毁,做到黄鐘愿亦偿。”
词语解释:侵毁  拼音:qīn huǐ
侵害毁坏。《后汉书·循吏传·王景》:“ 河 决积久,日月侵毁, 济渠 所漂数十许县。”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 滉 将 邱涔 严酷,士卒日役数千人,去城数百里内,先贤邱墓,多被侵毁。” 清 恽敬 《王盛墓石记》:“ 盛 亦殁于王事也,后之君子勿侵毁焉,可也。”
词语解释:批毁  拼音:pī huǐ
批注销毁。《元典章·户部八·新降盐法事理》:“诸路拘该到退引,内多不行批毁,中间为弊最深。既立仓之后,应卖盐引上改给条印,明白批验关防,其随路拘收退引,亦合改给印记,从新批毁。”
词语解释:憎毁  拼音:zēng huǐ
憎恶诋毁。《后汉书·列女传·程文矩妻》:“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毁日积,而 穆姜 慈爱温仁,抚字益隆,衣食资供皆兼倍所生。”
词语解释:捣毁  拼音:dǎo huǐ
摧毁;砸坏;击垮。 闻一多 《花儿开过了》:“爱呀!上帝不曾因青春底暂退,就要将这个世界一齐捣毁。”《〈艾青诗选〉自序》:“学生们经常上街游行、摇旗呐喊,捣毁卖仇货的商店。” 巴金 《随想录·重来马赛》:“巴士底狱没有给保留下来,只是由于民愤太大,革命群众当场捣毁了它。”
擣毁:冲击致毁。《管子·度地》:“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杜曲则擣毁。” 尹知章 注:“擣,触也。言水行至曲则衝,而衝有所毁伤。”
词语解释:损毁  拼音:sǔn huǐ
犹损坏;毁坏。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大约邮寄是有小小损毁之虑的。” 巴金 《还魂草》五:“从几处被损毁的屋瓦的洞隙中,经过了天花板,漏下断续的雨滴。”
词语解释:抽毁  拼音:chōu huǐ
抽出一部分加以销毁。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这一月来,我的投稿已被封锁,即无聊之文字,亦在禁忌中,时代进步,讳忌亦随而进步,虽‘伪自由’,亦已不准,但《〈北平笺谱〉序》,或尚不至‘抽毁’如 钱谦益 之作欤?”
词语解释:沮毁  拼音:jǔ huǐ
诋毁。《史记·伍子胥列传》:“ 子胥 专愎彊諫,沮毁用事,徒幸 吴 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宋 司马光 《遗表》:“得 王安石 委而信之,不復疑贰,听其言,从其计,人有沮毁之者,责而逐之。”
词语解释:撕毁  拼音:sī huǐ
撕破毁掉。引申指单方面背弃共同商定的协议、条约等。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
词语解释:撤毁  拼音:chè huǐ
拆毁。《新唐书·李栖筠传》:“ 关中 旧仰 郑白 二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磑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 栖筠 请皆撤毁。”
词语解释:撞毁  拼音:zhuàng huǐ
击毁。例如:火车撞毁的一辆汽车。
共114,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