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毋乃毋或毋固毋已毋寱毋喘毋追收毋几 
毋庸毋事毋意毋盐毋望毋类毋车 
毋多毋容毋将毋己毋追毋需毋句 
毋我毋须毋害毋柰毋翼而飞毋违  
毋宁毋论毋必毋穷毋度毋何  

词语解释:毋乃  拼音:wú nǎi
(1).莫非;岂非。《礼记·檀弓下》:“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汉书·董仲舒传》:“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 清 袁枚 《新齐谐·百四十村》:“ 周叟 颇喜饮,今不来卖薪,又不来称祝,毋乃病乎?”
(2).犹无奈。 宋 赵时庚 《金漳兰谱·品兰高下》:“虽有不韙之谓,毋乃地邇而气殊,叶萎而花蠹,或不能得培植之三昧者耶?” 清 姜埰 《秋怀》诗:“君子守故辙,毋乃见者嗤。”
词语解释:毋庸  拼音:wú yōng
无须,不要。《汉书·游侠传·郭解》:“﹝ 郭解 ﹞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毋庸,待我去,令 洛阳 豪居间乃听。’” 宋 司马光 《曾公亮辞免恩命第一表不允批答》:“成命不易,毋庸固辞。”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古铜器》:“﹝一士人﹞家有数古铜器,将以货之,而鬻之者雅有好古之癖,一见喜甚,曰:‘毋庸货也。’” 冯德英 《苦菜花》第三章:“等我们胜利了,毋庸说你那个小小的书记职位,就是当区长、县长,又有什么不可呢!”
词语解释:毋多  拼音:wú duō
谓不作他计。《战国策·秦策三》:“和不成,兵必出。 白起 者,且復将。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 赵 从;从,公又轻。公不若毋多,则疾封。” 鲍彪 注:“谓专志於和,毋他务也。”一说毋待战功。见 金其源 《读书管见·战国策·公不若毋多》
词语解释:毋我  拼音:wú wǒ
谓无私见,不自以为是。《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何晏 集解:“﹝ 孔子 ﹞述古而不自作,处群萃而不自异,唯道是从,故不有其身。”
词语解释:毋宁  拼音:wú nìng
宁可,不如。毋,发语辞。《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毋寧使人谓子:‘子实生我。’” 杜预 注:“毋寧,寧也。” 清 恽敬 《上汪瑟庵侍郎书》:“与其过而近,毋寧过而远;与其近而人知,毋寧远而人不知:此居下之道也。” 冯德英 《苦菜花》第六章:“她甚至下意识地想,毋宁把这种不幸落到自己头上好。”
词语解释:毋或  拼音:wú huò
不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毋或如 东门遂 不听公命,杀适立庶。”《韩非子·有度》:“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
词语解释:毋事  拼音:wú shì
(1).不事,不从事。《管子·八观》:“什一之师,什三毋事,则稼亡三之一。”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刘绩 曰:“谓兴师役一分,则相逮者众,而为三分,是十分中有三分不事农之人,而亡税三之一矣。”
(2).犹无须。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以 少陵 之才,攻絶句即不能为 李 ,詎谓不若 摩詰 ,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
词语解释:毋容  拼音:wú róng
无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迅赴新任,毋容来京请训。”
词语解释:毋须  拼音:wú xū
无须,不必。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我觉得自从 俪儿 去世以后,你就比前格外客气。我劝你毋须如此,因为外人不知道都要怪我。”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春在人心,毋须广播消息。”
词语解释:毋论  拼音:wú lùn
无论。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书〈贯道堂文集〉后》:“毋论所证古音确否,试问 高帝 讳‘邦’称‘国’,岂‘邦’‘国’古音同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毋论何人所有马匹,俱牵与能人骑坐。”《清史稿·刑法志二》:“流,遣毋论发配与否,俱应工作。”
词语解释:毋固  拼音:wú gù
(1).谓不可鄙野而不知礼。《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孙希旦 集解:“固,谓鄙野而不达於礼……此言将适人之所居,凡事当求合礼,而不可失之鄙野。”
(2).谓不固执拘泥。《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朱熹 集注:“固,执滞也。”
词语解释:毋意  拼音:wú yì
不主观臆断。《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何晏 集解:“以道为度,故不任意也。”
词语解释:毋将  拼音:wú jiāng
复姓。 汉 有 毋将隆 。见《汉书》本传。
词语解释:毋害  拼音:wú hài
(1).不要损害。《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是月也,驱兽毋害五穀,毋大田猎。”
(2).犹言无疵病。《汉书·萧何传》:“﹝ 萧何 ﹞以文毋害为 沛 主吏掾。” 杨树达 窥管:“‘文毋害’……盖言能为文书无疵病。”
词语解释:毋必  拼音:wú bì
(1).不持绝对的态度。谓能因时变通。《论语·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何晏 集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故无专必。”
(2).不必。《汉书·杜钦传》:“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色声音技能,为万世大法。”
词语解释:毋已  拼音:wú yǐ
(1).不得;不能。
(2).不休止。《管子·度地》:“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岁修增而毋已,时修增而毋已,福及孙子。”
词语解释:毋盐  拼音:wú yán
复姓。 汉 有 毋盐氏 。见《汉书·货殖传》。一本作“ 无盐 ”。
词语解释:毋己
不得,不能
词语解释:毋柰  拼音:wú nài
无奈。含有可惜之意。《汉书·直不疑传》:“ 不疑 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也!”
词语解释:毋穷  拼音:wú qióng
畅行无阻。穷,止。《韩非子·功名》:“故得天时,则不务而自生;得人心,则不趣而自劝……若水之流,若舟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穷之令,故曰明主。”
词语解释:毋寱毋喘  拼音:wú yì wú chuǎn
谓实事求是,理直气壮。寱,胡言呓语;喘,细气小声。 清 龚自珍 《尊史》:“是故欲为史,若为史之别子也者,毋寱毋喘,自尊其心。”
词语解释:毋望  拼音:wú wàng
(1).不期而至,谓出乎意外或难以测度。《史记·春申君列传》:“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 张守节 正义:“无望谓不望而忽至也。”
(2).不要指望。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河南妇死》:“ 钱唐 白湛渊 先生纪以诗曰:‘从军古云乐,获罪祷应难。毋望明珠復,夫求破镜完。’”
词语解释:毋追  拼音:wú zhuī
亦作“ 毋追收 ”。 夏 代冠名。《礼记·郊特牲》:“毋追, 夏后氏 之道也。” 郑玄 注:“常所服以行道之冠也。”《后汉书·舆服志下》:“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鋭,所谓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者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毋追收, 夏 冠也。”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八》:“如冠服之度,求其行礼乐可也。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 周 之委貌,其不同者也,而民之裋褐何必同?” 清 朱彝尊 以为 汉 武梁祠 碑 禹 像,其冠即《郊特牲》之毋追。见《曝书亭集》卷四七《汉武梁祠碑跋》
词语解释:毋翼而飞  拼音:wú yì ér fēi
比喻传播之迅速。《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词语解释:毋度  拼音:wú dù
无度,没有节制。《管子·八观》:“侈之所生,生於毋度。”
词语解释:毋追收  拼音:wú zhuī shōu
见“ 毋追 ”。
词语解释:毋追  拼音:wú zhuī
亦作“ 毋追收 ”。 夏 代冠名。《礼记·郊特牲》:“毋追, 夏后氏 之道也。” 郑玄 注:“常所服以行道之冠也。”《后汉书·舆服志下》:“委貌冠、皮弁冠同制,长七寸,高四寸,制如覆杯,前高广,后卑鋭,所谓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者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毋追收, 夏 冠也。”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八》:“如冠服之度,求其行礼乐可也。 夏 之毋追, 殷 之章甫, 周 之委貌,其不同者也,而民之裋褐何必同?” 清 朱彝尊 以为 汉 武梁祠 碑 禹 像,其冠即《郊特牲》之毋追。见《曝书亭集》卷四七《汉武梁祠碑跋》
词语解释:毋类  拼音:wú lèi
无遗类,无幸存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司马贞 索隐:“谓见诛灭无遗类。”
词语解释:毋需  拼音:wú xū
无须;不必。 许地山 《海世间》:“若说海里有神,你应当崇拜水,毋需再造其他的偶像。”
词语解释:毋违  拼音:wú wéi
不得违误。旧时公文套语。《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即敦请该生即日束装赴院,以便考验,申奏朝庭,引见擢用,毋违,速速!”
词语解释:毋何  拼音:wú hé
犹言没有别的事。《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南方卑溼,君能日饮,毋何,时説王曰毋反而已。”参见“ 亡2何 ”。
词语解释:毋几  拼音:wú jǐ
没有希望。《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吴起 ﹞使其妻织组而幅狭於度…… 吴子 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曰:‘ 吴子 ,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矣。’” 陈奇猷 集释:“几,盖谓希望其事之成功。”《史记·吕不韦列传》:“即大王薨, 安国君 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张守节 正义:“言 子楚 无望得为太子。”
词语解释:毋车  拼音:wú chē
复姓。 汉 有 毋车伯奇 。见《通志·氏族五》
词语解释:毋句  拼音:wú jù
传说中的古代造磬人。毋,也写作“无”。《世本·作篇》“ 无句 作磬” 汉 宋衷 注:“ 毋句 , 尧 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