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首字词组
毬场毬路毬露锦毬毬蛋蛋毬杖踢弄毬子心肠毬头 
毬子毬杖毬路锦毬楼毬势毬事毬式 
毬门毬衣毬路带毬鱼毬仗毬寒  
毬猎毬马毬灯毬状元毬子菊毬带  

词语解释:毬场  拼音:qiú chǎng
古代进行击毬游戏的场地。军中的毬场,亦作屯兵、习武、集结之用。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宪宗 问 赵 相 宗儒 曰:‘人言卿在 荆州 ,毬场草生,何也?’” 唐 杨巨源 《观打毬有作》诗:“亲扫毬场如砥平,龙驤骤马晓光晴。”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十九:“小毬场近曲池头,宣唤勋臣试打毬。”《宋史·礼志二四》:“以承旨二人守门,卫士二人持小红旗唱筹,御龙官锦绣衣持哥舒棒,周卫毬场。” 清 陈维崧 《木兰花慢·寿虞山张以韬四十》词:“侠骨毬场酒舍,閒身茶灶渔船。”
词语解释:毬子  拼音:qiú zǐ
(1).即毬。参见“ 毬 ”。 宋 吕本中 《紫微杂说·赌新法》:“ 熙寧 间, 神宗 与二王禁中打毬子。”
(2).花品种名。菊花的一种。即毬子菊。 宋 刘蒙 《菊谱》:“毬子,未详所出,开以九月中,深黄千叶,尖细重叠,皆有伦理。一枝之杪聚生百餘花,若小毬,诸菊黄花最小无过此者。然枝青叶碧,花色鲜明,相映尤好也。”
(3).花品种名。木犀(即桂花)的一种。 明 王世懋 《学圃杂疏·花疏》:“﹝木犀﹞须种早黄、毬子二种,不惟早黄七月中开,毬子花密为胜,即香亦馥郁异常。”
词语解释:毬门  拼音:qiú mén
古代击毬游戏中,设置于毬场两端之门,为击毬的目标。《宋史·礼志二四》:“打毬,本军中戏。 太宗 令有司详定其仪。三月,会鞠 大明殿 。有司除地,竖木东西为毬门,高丈餘,首刻金龙,下施石莲华座,加以采繢。左右分朋主之,以承旨二人守门。” 清 陈维崧 《丰乐楼·辛酉元夜》词:“鸞鞾兽袄,几羣牙帐,毬门弹压,紫陌坊瓦。”
词语解释:毬猎  拼音:qiú liè
蹴鞠和狩猎。 唐 雍陶 《少年行》:“不倚军功有侠名,可怜毬猎少年情。”《新唐书·宦者传上·仇士良》:“日以毬猎声色蛊其心。”
词语解释:毬路  拼音:qiú lù
(1).球形纹路。《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韦义方 把舌头舔开朱红毬路亮隔看时,但见:朱栏玉砌,峻宇彫墙。”
(2).见“ 毬路带 ”。
词语解释:毬路带  拼音:qiú lù dài
宋 代大臣用的一种腰带。其上绣或织有球形花纹,束于袍服之外。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太宗 命创方团毬路带,亦名笏头带,以赐二府文臣。”亦省称“ 毬路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太宗 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惟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羣臣;方团毬路,以赐两府。”
词语解释:毬杖  拼音:qiú zhàng
亦作“ 毬仗 ”。
(1).古时击毬用具。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分为两队,各有朋头一名,各执綵画毬仗,谓之小打。” 清 吴伟业 《临淮老妓行》:“巧笑射朋分画的,浓粧毬仗簇花丛。”
(2). 宋 时以击毬之杖涂饰金银,作为仪仗,用于导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珠络毬仗。”《宋史·仪卫志六》:“毬仗,金涂银裹,以供奉官骑执之,分左右前导。”
词语解释:毬衣  拼音:qiú yī
古代玩毬戏时所穿服装。《辽史·穆宗纪上》:“庚寅,如 应州 击鞠。丁酉, 汉 遣使进毬衣及马。”
词语解释:毬马  拼音:qiú mǎ
(1).犹裘马。谓衣轻裘,乘肥马。形容生活豪华。 宋 苏轼 《表忠观碑》:“曄如神人,玉带毬马。” 宋 刘克庄 《忆秦娥·暮春》词:“春酲薄。梦中毬马豪如昨。”
(2).击毬和骑马。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秦九韶》:“邇甞从 李梅亭 学駢儷诗词,游戏毬马弓剑,莫不能知。”
词语解释:毬露锦  拼音:qiú lù jǐn
亦作“ 毬路锦 ”。蜀锦名。因其上织有圆球形花纹,故名。可用以装裱书画。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御府临书六朝, 羲 、 献 、 唐 人法帖并杂诗赋等,用毬露锦。” 元 费著 《蜀锦谱》:“有盘毬锦……真红雪花毬露锦。”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升庵 言, 宋 有楼臺锦、摴蒲锦、毬路锦。毬路,即今毬门锦, 费著 所列不全。”
词语解释:毬路锦  拼音:qiú lù jǐn
见“ 毬露锦 ”。
词语解释:毬露锦  拼音:qiú lù jǐn
亦作“ 毬路锦 ”。蜀锦名。因其上织有圆球形花纹,故名。可用以装裱书画。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御府临书六朝, 羲 、 献 、 唐 人法帖并杂诗赋等,用毬露锦。” 元 费著 《蜀锦谱》:“有盘毬锦……真红雪花毬露锦。” 清 方以智 《通雅·衣服》:“ 升庵 言, 宋 有楼臺锦、摴蒲锦、毬路锦。毬路,即今毬门锦, 费著 所列不全。”
词语解释:毬路带  拼音:qiú lù dài
宋 代大臣用的一种腰带。其上绣或织有球形花纹,束于袍服之外。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太宗 命创方团毬路带,亦名笏头带,以赐二府文臣。”亦省称“ 毬路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太宗 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惟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羣臣;方团毬路,以赐两府。”
词语解释:毬灯  拼音:qiú dēng
一种灯罩如球形的灯。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夜市》:“﹝ 杭城 大街﹞春冬扑卖玉栅小毬灯、奇巧玉栅屏风棒灯。” 明 王世贞 《正德宫词》之九:“夜半毬灯出 未央 ,俄传鞞鐸向 平阳 。”
词语解释:毬毬蛋蛋  拼音:qiú qiú dàn dàn
形容人容貌猥琐、举止庸俗。《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这俩人七长八短,毬毬蛋蛋的。”
词语解释:毬楼  拼音:qiú lóu
(1).古代雕有花纹图案的窗门。因其上多有球形纹路格眼,故称。又写作虬镂、虬楼、求楼。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近雕阑,穿玉户,龟背毬楼。”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比及我唾润开窗纸偷睛覷,他可也背靠定毬楼侧耳听。”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三折:“怎禁他狐魅精灵泼鬼头。挨亮槅,靠毬楼,少走。”
(2).借称竹筐上的格眼。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二折:“呀!呀!呀!他把我个竹眼笼的毬楼蹬折了四五根。”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毬楼亮槅》
词语解释:毬鱼  拼音:qiú yú
一种圆形的海鱼。《说郛》卷三二引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毬鱼》:“海中异物,不知名者甚多,大抵以状名之。 朱崖 之傍,有物正如鞠,大小质状无异,亦有纹如綫,谓味极肥美,土人但呼为毬鱼。”
词语解释:毬状元  拼音:qiú zhuàng yuán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僖宗皇帝 好蹴踘、鬭鷄为乐,自以能於步打,谓俳优 石野猪 曰:‘朕若作步打进士,亦合得一状元。’”后因称 唐僖宗 为“毬状元”。 清 孙枝蔚 《毬状元》诗:“ 黄巢 势初盛,荆棘满中原。累叶 唐 天子,何如毬状元?”
词语解释:毬杖踢弄  拼音:qiú zhàng tī nòng
宋 代的一种技艺表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京瓦伎艺》:“ 浑身眼 、 李宗正 、 张哥 ,毬杖踢弄。”
词语解释:毬势  拼音:qiú shì
亦作“ 毬式 ”。亦作“ 毬事 ”。方言。谓事情完结;完了。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再要这样子下去,合作社就要毬式了。”《陕北民歌·信天游》:“年轻人看着年轻的好,白胡子老汉毬势了。”《解放日报》1945.7.2:“我们向群众解释,全边区半个年成已经跌下了,麦子已经毬事。”
词语解释:毬仗
见“ 毬杖 ”。
词语解释:毬杖  拼音:qiú zhàng
亦作“ 毬仗 ”。
(1).古时击毬用具。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分为两队,各有朋头一名,各执綵画毬仗,谓之小打。” 清 吴伟业 《临淮老妓行》:“巧笑射朋分画的,浓粧毬仗簇花丛。”
(2). 宋 时以击毬之杖涂饰金银,作为仪仗,用于导引。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执珠络毬仗。”《宋史·仪卫志六》:“毬仗,金涂银裹,以供奉官骑执之,分左右前导。”
词语解释:毬子菊  拼音:qiú zǐ jú
菊花品种名。 宋 范成大 《菊谱·黄花》:“毬子菊,如金铃而差小,二种相去不远,其大小名字,出於栽培肥瘠之别。”
词语解释:毬子心肠
形容心活易变,像球一样转动无定。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一个毬子心肠到手滑,和贱妾勾勾搭搭。”《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爹,你是箇人,你原説教他去,怎么转了靶子,又教别人去?你乾浄是箇毬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
词语解释:毬事  拼音:qiú shì
见“ 毬势 ”。
词语解释:毬势  拼音:qiú shì
亦作“ 毬式 ”。亦作“ 毬事 ”。方言。谓事情完结;完了。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再要这样子下去,合作社就要毬式了。”《陕北民歌·信天游》:“年轻人看着年轻的好,白胡子老汉毬势了。”《解放日报》1945.7.2:“我们向群众解释,全边区半个年成已经跌下了,麦子已经毬事。”
词语解释:毬寒  拼音:qiú hán
方言。形容晦气、倒楣、不成样子。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三章:“我们要搞医药社,就另外搞,跟你们那个毬寒合作社分开。”
词语解释:毬带  拼音:qiú dài
即毬路带。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 太宗 命创方团毬带,赐二府文臣。”参见“ 毬路带 ”。
词语解释:毬路带  拼音:qiú lù dài
宋 代大臣用的一种腰带。其上绣或织有球形花纹,束于袍服之外。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太宗 命创方团毬路带,亦名笏头带,以赐二府文臣。”亦省称“ 毬路 ”。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太宗 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惟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羣臣;方团毬路,以赐两府。”
词语解释:毬头  拼音:qiú tóu
南宋 宫廷击毬表演中,对毬队里主要队员的称谓。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教坊乐部》:“筑毬三十二人(分左右军),左军一十六人:毬头 张俊 ,蹺毬 王怜 ,正挟 朱选 ,头挟 施泽 ,左竿网 丁詮 ,右竿网 张林 ,散立 胡椿 等。”
词语解释:毬式  拼音:qiú shì
见“ 毬势 ”。
词语解释:毬势  拼音:qiú shì
亦作“ 毬式 ”。亦作“ 毬事 ”。方言。谓事情完结;完了。 欧阳山 《高干大》第一章:“再要这样子下去,合作社就要毬式了。”《陕北民歌·信天游》:“年轻人看着年轻的好,白胡子老汉毬势了。”《解放日报》1945.7.2:“我们向群众解释,全边区半个年成已经跌下了,麦子已经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