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尘污涂污旧污负重吞污亏污展污忝污含垢忍污
点污贪污损污藏垢纳污丑污撤烂污油污含污
潢污淫污汗污蔑污逼污沾污服污喷血自污
泥污漫污溅污脏污杂污瀸污纳垢藏污奸污
染污浊污焚污羞污辟污渍污积污疵污
血污连污臧污胁污险污滥污困污 
卑污埤污赃污沾污骞污烂污触污 
垢污收污去污践污扯烂污愚污同尘合污 
滓污黄污赭污邪污撒烂污排污同流合污 
隆污填污贱污亵污拆烂污斑污含垢纳污 

词语解释:尘污  拼音:chén wū
(1).尘垢污染。 唐 项斯 《山友赠藓花冠》诗:“尘污出山髮,慙君青蘚冠。”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钱穀之尘污几砚,刑狱之腥衊阶陛,官业虽登而文义耗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李将军 ﹞分付拿出一套新衣服来与舅舅穿了,换下身上尘污的旧衣。”
(2).指尘垢。 清 黄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诗:“多时尘污积芒屩,独夜鼠踏翻银缸。”
词语解释:点污  拼音:diǎn wū
亦作“ 点污 ”。
(1).污损;弄脏。《三国志·吴志·韦曜传》:“惧有误谬,数数省读,不觉点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三:“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2).玷辱;污辱。 唐 刘禹锡 《怀妓》诗之二:“情知点污投泥玉,犹自经营买笑金。”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居官临满,直须小心廉洁,稍有点污,则晚年饥寒可忧也。”《西游记》第九三回:“那女子也聪明,即解吾意,恐为众僧点污,就装风作怪,尿里眠,屎里卧。”
(3).污点。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四折:“我自离了鶯花市,无半星儿点污,一抹儿瑕疵。”
(4).腐败。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近者 梁启超 辈日扇虚言,犹知吏治点污,不可姑息,欲求立宪。”
词语解释:潢污  拼音:huáng wū
(1).聚积不流之水。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潢污流藻,充金鼎之实。” 唐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诗:“潢污三逕絶,砧杵四邻稀。” 唐 刘禹锡 《酬皇甫十少尹暮秋久雨喜晴有怀见示》诗:“扫开云雾呈光景,流尽潢污见路岐。” 明 何景明 《石矶赋》:“彼执笱繫竹,操绳逝梁,较获易捕,乃潢污之陋渔。”
(2).《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意谓只要诚信,即使潢污中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后因以“潢污”谓诚信。 前蜀 杜光庭 《醮名山灵化词》:“爰择良日,仰报威灵,远中昭告之诚,輒罄潢污之荐。” 明 李东阳 《与潘南屏纳徵启》:“詎云筐篚之多仪,少效潢污之可荐。”
词语解释:泥污  拼音:ní wū
亦作“ 泥污 ”。
(1).污浊的烂泥。 唐 杜甫 《秋雨叹》诗之三:“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乾?”
(2).指被烂泥弄脏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穿着一身旧黄马裤,泥污的黑马靴,配上一件散领棕色衬衣,活像一个修理汽车的工人。”
(3).比喻卑下的地位。《后汉书·逸民传·高凤传论》:“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犹不显,况怨累之为哉!”
词语解释:染污  拼音:rǎn wū
亦作“ 染污 ”。
(1).污染,弄脏。《汉书·江充传》:“ 充 将 胡 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輒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 颜师古 注:“捕夜祠及视鬼之人,而 充 遣巫污染地上,为祠祭之处,以诬其人也。” 唐 孟郊 《古意》诗:“手持未染綵,绣为白芙蓉,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且谓人心如镜,须管常磨,勿令尘染污,自然聪明。” 巴金 《绝不会忘记》:“我们背后一大片垃圾还在散发恶臭,染污空气。”
(2).引申指男女之事。《百喻经·叹父德行喻》:“我父小来断絶婬欲,初无染污。”
词语解释:血污  拼音:xuè wū
(1).被血沾污。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水浒传》第一○三回:“在营后墙外,照着血污衣服,细细检认,件件都是 王庆 的。”
(2).污血。《百喻经·诈言马死喻》:“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其怖敌,不能战鬭,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一幕:“这样满身粪臭,满身血污的人,永远不许再来!”
(3).指污秽、肮脏。 鲁迅 《野草·复仇(其二)》:“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的身上,比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
词语解释:卑污  拼音:bēi wū
亦作“ 卑污 ”。
(1).卑鄙龌龊。《史记·日者列传》:“‘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於己’,此吾之所耻,故谓之卑污也。”《明史·阉党传·鲁生》:“﹝ 鲁生 ﹞擢兵科给事中,由座主 广微 通於 忠贤 ,卑污姦险,常参密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他们是做了多年的,一切都熟了……见了委员、司事、卑污苟贱的,称他老爷、师爷。” 茅盾 《诗与散文》一:“清醒的他是决不会那样庸劣卑污的罢!”
(2).轻视污辱。《史记·日者列传》:“今夫子所贤者何也?所高者谁也?今何以卑污长者?”
(3).低矮;矮小污秽。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制郊宫明堂方,其屋卑污方,祭器方。” 宋 王安石 《潭州新学》诗:“上漏旁穿,燥湿不除。曰嘻迁哉,迫厄卑污。”《老残游记》第三回:“ 老残 一看,原来就是 高绍殷 ,赶忙迎出,説:‘在家,在家。请房里坐。只是地方卑污,屈驾的很。’”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室宇卑污,道路不絜,饮食未精,微生物害之。”
(4).谓地位卑微。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处卑污以閔世兮,固前志之为尤。”
词语解释:垢污  拼音:gòu wū
肮脏;污浊。《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赞》:“至 石建 之澣衣, 周仁 为垢污,君子讥之。”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 叔氏 婚族,实在其湄,背险向水,垢污多私。”《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太守﹞见 安石 头面垢污,知未盥漱,疑其夜饮,劝以勤学。” 明 方孝孺 《题杨先生墓铭后》:“而 白鹿子 独能操志篤行,不湼乎世之垢污。”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进而一观,则见 太炎先生 手写影印之《文始》四本,黯淡垢污,在无聊之群书中。”
词语解释:滓污  拼音:zǐ wū
亦作“ 滓污 ”。
(1).污垢。 宋 苏轼 《叔弼云履常不饮故不作诗劝履常饮》诗:“吐酒茹好诗,肝胃生滓污。”
(2).污染。《后汉书·隗嚣传》“贤者泥而不滓” 唐 李贤 注:“在泥滞之中,而不滓污也。” 明 郑瓘 《斫藤》诗:“日月被遮隔,乾坤受滓污。”
词语解释:隆污  拼音:lóng wū
亦作“ 隆污 ”。高与低。喻盛衰兴替。语出《礼记·檀弓上》:“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 郑玄 注:“污,犹杀也。有隆有杀,进退如礼。”《旧唐书·路随传》:“ 随 藏器韜光,隆污一致,可谓得君子中庸而常居之也。” 宋 苏辙 《祭宝月大师宗兄文》:“行有利病,势有隆污,始终一意,不为薄厚。” 明 归有光 《华亭蔡氏新谱序》:“孰知故家大族实有与国相维持者,繫风俗世道之隆污,所不可不重也。” 孙中山 《〈建国方略〉自序》:“是故政治之隆污,係乎人心之振靡。”
词语解释:涂污  拼音:tú wū
侮辱;染污。《汉书·王尊传》:“刻奏 尊 ……涂污宰相,摧辱公卿,轻薄国家,奉使不敬。” 明 归有光 《与林侍郎书》:“ 有光 盖有所欲言者,自以有涂污之负,而不可以凟高明之听,因含嚅以退。” 闻一多 《孤雁》诗:“吐出些罪恶底黑烟,涂污我太空,闭息了日月。”
词语解释:贪污  拼音:tān wū
亦作“ 贪污 ”。亦作“ 贪汚 ”。
(1).贪利忘义。《庄子·秋水》:“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淮南子·俶真训》:“夫圣人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於己而已,贪污之心奚由生哉?” 元 柯丹丘 《荆钗记·觅真》:“言清行浊心贪汚。”
(2).指贪利忘义之徒。《后汉书·周举传》:“去斥贪污,离远佞邪。”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使君选武猛,不使君选贪污。”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至于近世,则墨吏盈朝,贪汚载路。”
(3).利用职权非法取得财物。《汉书·冯奉世传》:“ 汉 数出使 西域 ,多辱命不称,或贪污,为外国所苦。”《后汉书·酷吏传·阳球》:“时天下大旱,司空 张顥 条奏长吏苛酷贪汚者,皆罢免之。”《魏书·崔休传》:“﹝ 崔叔仁 ﹞以贪污为御史所劾。” 浩然 《艳阳天》第四四章:“我饿不着,你撑死了?噢,对啦,你赶大车,大概是贪污了牲口料。”
词语解释:淫污  拼音:yín wū
亦作“ 淫洿 ”。
(1).秽亵,肮脏。《初学记》卷七引 晋 孙楚 《井赋》:“倚崇丘以凿井兮,临斥泽之淫洿。”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凡此淫污满地,竹简难穷。” 萧红 《生死场》二:“两个中年的妇人坐在那里扒胡萝卜。可是议论着,有时也说出一些淫污的话。”
(2).奸污。《三国演义》第八回:“谁想太师起不良之心,将妾淫污。”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掌班》:“乙父子递欲淫污,妇悉不从。”
(3).玷污。 艾青 《芦笛》诗:“滚吧,你们这些曾唱了《马赛曲》,而现在正在淫污着那光荣的胜利的东西!”
词语解释:淫洿  拼音:yín wū
见“ 淫污 ”。
词语解释:漫污  拼音:màn wū
污蔑,诬陷。《楚辞·刘向〈九叹·逢纷〉》“谗夫蔼蔼而漫著兮” 汉 王逸 注:“言谗人相聚,蔼蔼而盛,欲漫污人以自著。”
词语解释:浊污  拼音:zhuó wū
亦作“ 濁汙 ”。污秽。 唐 沉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顷刻之间,虽得弊秽之器,奋浊污之波,百夫汲而扬之,立足灭患。” 宋 苏轼 《题雍秀才画草虫八物·蝉》诗:“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词语解释:连污  拼音:lián wū
犹连累。《汉书·周亚夫传》:“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 亚夫 。书既闻,上下吏。”
词语解释:埤污  拼音:pí wū
卑污。指操行鄙劣。《荀子·非相》:“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 杨倞 注:“埤、污,皆下也。谓鄙陋也。埤与庳同。”
词语解释:收污  拼音:shōu wū
谓蒙受恶名。《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上念以负先帝而令陛下为臣收污天下,诚无气以息,筋骨不相连。” 李贤 注:“污,恶也。天下以帝赦王为恶,故言收恶天下也。”
词语解释:黄污  拼音:huáng wū
《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孔颖达 疏:“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本谓洼处积水,后以“黄污”比喻菲薄的酒食。黄,通“ 潢 ”。污,同“ 污 ”。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白茅微藉,愿享於 钧臺 ;黄污菲诚,思奉於 瑶水 。”
词语解释:填污  拼音:tián wū
犹填阏。 清 梅曾亮 《书棚民事》:“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犂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污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
词语解释:旧污  拼音:jiù wū
见“ 旧洿 ”。
词语解释:旧洿  拼音:jiù wū
亦作“ 旧污 ”。 陈垢。引申为旧时不良的政治和习俗。《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治旧洿。” 杜预 注:“治理洿秽。” 孔颖达 疏:“法有不便於民,事有不利於国,是为政之洿秽也。” 陆德明 释文:“洿,本又作污,同。” 唐 裴度 《黄目樽赋》:“动明酌而曼醁腾光,澄旧污而圆规纳照。” 元 郝经 《开平新宫》诗:“雷雨施庞泽,乾坤洗旧污。”
词语解释:损污  拼音:sǔn wū
损坏玷污。 唐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诗:“嘉艷皆损污,好音难殷勤。” 唐 元稹 《论讨贼表》:“戕贼我忠贞,损污我仁义,人人不胜其愤。”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復向时之坦夷也。”
词语解释:汗污  拼音:hàn wū
(1).混合着汗水的污垢。 魏金枝 《留下镇上的黄昏》:“有许多赤膊的农人,他们老是挨挨挤挤的将汗污故意揩到别的着衣人身上去。”
(2).被汗水弄脏;汗水弄脏。 茅盾 《子夜》十三:“许多汗污的脸,转来转去搜寻那发言的人。” 叔华 《绣枕》:“她只回忆起她做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
词语解释:溅污  拼音:jiàn wū
泼洒液体或任何湿的物质;泼洒小滴或小块以弄污
词语解释:焚污  拼音:fén wū
谓焚毁玷辱。 唐 柳宗元 《咏荆轲》:“夷城芟七族,臺观皆焚污。”
词语解释:臧污  拼音:zāng wū
贪污。《后汉书·徐璆传》:“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徵案罪,威风大行。”《后汉书·陈宠传》:“ 林 卒被用,而以臧污抵罪。”
词语解释:赃污  拼音:zāng wū
亦作“ 赃污 ”。亦作“贜汚”。亦作“贜污”。
(1).贪赃纳贿。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百姓闻 滂 名,其有赃污未发者,皆解印綬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朝官莫不自励,皆以取受为赃汚,有终身为累,莫敢犯者。” 宋 范仲淹 《奏乞择臣僚令举差知州通判》:“若赃污不理,苛刻害民,并与同罪。”一本作“贜污”。 元 揭傒斯 《送户曹掾于孔昭赴南台掾》诗:“南臺所临十宪府,可詰寧惟在贜汚。”亦指贪赃受贿的财物。《梁书·徐文盛传》:“﹝ 文盛 ﹞又聚赃汚甚多, 世祖 大怒,下令责之。”
(2).诬陷,诬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贾闰娘 叫起屈来道:‘那里説起!我好躭躭坐在这里,却与谁有约来?把这等话赃汚我!’”
词语解释:去污  拼音:qù wū
除去污垢
词语解释:赭污  拼音:zhě wū
《汉书·张敞传》:“ 长安 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 敞 , 敞 以为可禁。 敞 既视事,求问 长安 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閭里以为长者。 敞 皆召见责问,因貰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 敞 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閭閲出者,污赭輒收缚之,一旦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餘发,尽行法罚。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后以“赭污”指捕捉盗贼的权术。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不待赭污之权,而姦渠必翦。”
词语解释:贱污  拼音:jiàn wū
卑贱。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长安李妹》:“ 妹 不幸幼出贱污,鬻身宫邸,委质妾御。”
词语解释:负重吞污  拼音:fù zhòng tūn wū
见“ 负重含污 ”。
词语解释:负重含污
犹言忍辱负重。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胸劈众流,曾不出口。负重含污,浩如山藪。险趋人先,利居众后。”亦作“ 负重吞污 ”。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词语解释:藏垢纳污  拼音:cáng gòu nà wū
包藏污垢。常以喻包容坏人坏事。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至今读之者,无不魂惊髮竖,愈见神庙圣度,真如海岳之藏垢纳污靡不包容者。”亦作“ 藏污纳垢 ”。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李大钊 《青年与农村》:“若想扩清选举,使这种新制度不作高等流氓们藏污纳垢的巢穴、发财作官的捷径,非开发农村不可。”
词语解释:蔑污  拼音:miè wū
即“污蔑”例如:又投间蔑污使君。——·高启《书博鸡者事》
词语解释:脏污  拼音:zāng wū
污秽;不清洁。 艾芜 《流离》:“他穿件灰布长衫,拴上一根布带,就是太脏污了。” 南丁 《检验工叶英》:“她随便地翻了翻那些脏污的报表。”
词语解释:羞污  拼音:xiū wū
玷污。《汉书·游侠传·陈遵》:“湛酒溷肴,乱男女之别,轻辱爵位,羞污印韍,恶不可忍闻。”
词语解释:胁污  拼音:xié wū
被胁迫而致玷污。《新唐书·李栖筠传》:“ 李峴 为大夫,以三司按羣臣陷贼者,表 栖筠 为详理判官。推源其人所以胁污者,轻重以情。”
词语解释:沾污  拼音:zhān wū
犹弄脏。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一有霑污,人皆不食。” 宋 晏殊 《殢人娇》词:“罗巾掩泪,任粉痕霑污。”《老残游记》第九回:“只见那女子接过茶来,漱了一回口,又漱一回,都吐向炕池之内去,笑道:‘今日无端谈到道学先生,令我腐臭之气,霑污牙齿。’”
词语解释:践污  拼音:jiàn wū
(1).踩踏而使污秽,弄脏。《仪礼·公食大夫礼》“牛羊豕陈于门内” 汉 郑玄 注:“为其践污馆庭,使近外。”
(2).蹂躏,摧残。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八:“ 耶律德光 践污中土而有之。”
词语解释:邪污  拼音:xié wū
邪恶污浊。污,同“ 污 ”。《荀子·乐论》:“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
词语解释:亵污  拼音:xiè wū
亦作“ 褻污 ”。亵渎而污秽。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南禅锺神》:“﹝ 马氏 ﹞居钟楼下,其妇产子焉。数日后,一妾无故仆地,起作神语斥其褻污。”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奄人宿其中,无乃致褻污。”
词语解释:亏污  拼音:kuī wū
亏损玷污。《续列女传·汉孝平王后》:“君子谓 平后 体自然贞淑之行,不为存亡改意,可谓节行不亏污矣。”《新唐书·武平一传》:“况 两仪 、 承庆殿 者,陛下受朝听讼之所,比大饗羣臣,不容以倡优媟狎亏污邦典。”
词语解释:丑污  拼音:chǒu wū
丑恶污秽。 明 方孝孺 《南斋记》:“相慢之至,以尔汝为未足,而呼其名;以相名为未足,而加以丑污之号。”
词语解释:逼污  拼音:bī wū
犹逼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官尚欲以逼污投繯,锻炼罗织,微以语导之。”
词语解释:杂污  拼音:zá wū
谓杂乱污秽,不合礼义。《荀子·修身》:“体倨固而心执诈,术顺墨而精杂污。” 杨倞 注:“杂污,谓非礼义之言也。”《荀子·赋》:“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脩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 杨倞 注:“智脩洁可相亲,若杂乱秽污,则与夷狄无异。言险诈难近也。”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辞无涓选,精采杂污,而更浸润 唐 人小説之风。”
词语解释:辟污  拼音:pì wū
躲避烦难之事。《左传·昭公元年》:“若子之羣吏处不辟污,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 杜预 注:“污,劳事。”
词语解释:险污  拼音:xiǎn wū
阴险卑污。《荀子·仲尼》:“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汏也,彼固何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
词语解释:骞污  拼音:qiān wū
损害污辱。《汉书·晁错传》:“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亡邪僻之行,外亡騫污之名。” 颜师古 注:“騫,损也。污,辱也。”
词语解释:扯烂污  拼音:chě làn wū
方言。比喻不负责任而坏事。 郭沫若 《天地玄黄·反反常》:“今天的世道是怎么样呢?他人的瓦上霜不用说是不管的,在自己的门前扯烂污,并扯到了别人的瓦上去。”
词语解释:撒烂污  拼音:sā làn wū
比喻苟且马虎,不负责任。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三:“剑桥和牛津等大学都设有导师制,也许就出于防备撒烂污的办法,因为既有导师时常督促询问,撒烂污便容易被发觉的。” 茅盾 《官舱里》:“不过做到后来, 李涵秋 也撒烂污了。”
词语解释:拆烂污  拼音:cā làn wū
比喻苟且马虎,不负责任。《续孽海花》第三一回:“老三是打格拆烂污主意,耐倒不可不防。” 叶圣陶 《倪焕之》四:“货真价实,是商店的唯一的道德,所以教师拆烂污是不应该的。”
词语解释:展污  拼音:zhǎn wū
沾污,弄脏。亦指使声誉或名节受损。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则怕展污了你那锦绣衣服。”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一脚的出宅门,你待展污俺婚姻簿,我可便负你有何辜。”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贱妾煞是展污了个经天纬地真英俊,为国於民大宰臣。”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呀,淫邪展污了花臺殿。”《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大红缎子新鞋儿上,满帮子都展污了。”
词语解释:撤烂污  拼音:chè làn wū
方言。喻不负责任,搞坏了事情。 茅盾 《官舱里》:“不过做到后来, 李涵秋 也撤烂污了。” 叶圣陶 《〈四三集〉自序》:“于是提起笔来写,虽说不愿意十分撤烂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将事’的毛病总不能免。”
词语解释:沾污  拼音:zhān wū
亦作“ 沾汚 ”。
(1).弄脏。《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葬 高陵 ”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幘,其轻易如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汚。”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马》:“忽溅出马溺数斗,浸淋面目,沾污衣履。” 叶圣陶 《前途》:“一片湿泥,厚厚的,虽然是件旧夹衫,而且是灰色的,然而总是被沾污了。”
(2).犹玷污。指声誉名节受损。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广西帅府隶郑牢》:“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
词语解释:瀸污  拼音:jiān wū
传染病疫。《礼记·曲礼下》“四足曰渍” 汉 郑玄 注:“渍,谓相瀸污而死也。” 孔颖达 疏:“四足曰渍者,牛马之属也。若一箇死,则餘者更相染渍而死。” 章炳麟 《文学说例》:“虽然,人未有生而无病者,而病必期其少,瀸污渍染,寧知所届。”
词语解释:渍污  拼音:zì wū
污染,弄脏。《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九年》:“度支奏渍污帛,误书渍为清。” 宋 欧阳修 《乞一面除放欠负奏》:“缘路死损却官驴骡并磨擦损折渍污及去失疋帛,係剥纳亏官钱。”
词语解释:滥污  拼音:làn wū
犹龌龊,卑污。《水浒传》第三三回:“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殴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 林语堂 《机器与精神》:“我们的勇于私斗怯于公愤的滥污武人、流氓军队是不会促进世界的大同。”
词语解释:烂污  拼音:làn wū
(1).谓人行为放荡不端。 茅盾 《子夜》八:“光景是 何慎庵 这狗头早已听到 阿眉 的烂污行为,他却故意来开老子的玩笑。”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文化大革命中突然红火起来的 郑百如 ,竟然带了 连云场 上那个烂污女人回家来睡觉。”
(2).方言。稀屎。参见“ 拆2烂污 ”。
词语解释:愚污  拼音:yú wū
亦作“ 愚污 ”。愚昧卑污。《管子·明法解》:“乱主则不然:听言而不督其实,故群臣以虚誉进其党;任官而不责其功,故愚污之吏在庭。”《韩非子·孤愤》:“不以功伐决智行,不以参伍审罪过,则无能之士在廷,而愚污之吏处官矣。” 章炳麟 《释戴》:“题旌其名,与《儒行》《曲礼》无别,令血气不柬者,得介以非修士,牵於性善无詰姦之术,而大臣得挟愚污之人,以渔厚资。”
词语解释:排污  拼音:pái wū
(1).排放污染物。《人民日报》1983.7.20:“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要收取排污费。”
(2).排除污染。《人民日报》1983.11.20:“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带来一系列难题:供水紧张,排污紧张,居住拥挤。”《羊城晚报》1984.4.12:“荔湾粉类加工厂及时排污, 三圣横巷 不再臭水浸街。”《光明日报》1989.1.21:“近几年我国部分省市挪用、挤占排污费的现象仍很严重,被挪用、挤占的金额高达数千万元。这些资金不能有效地用于治理企业的污染,已使一些地区的环境治理工作受到影响。”
词语解释:斑污  拼音:bān wū
斑点污渍。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他们的艺术家们也并不将那此隐藏在神道们的满足与嬉笑,胜利和盛宴的绚丽的外衣里面之斑污剔除了去。”
词语解释:忝污  拼音:tiǎn wū
玷污。《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是为 献帝 ” 裴松之 注引《献帝起居注》:“损辱神器,忝污宗庙。”
词语解释:油污  拼音:yóu wū
(1).含油的污垢。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这时,他正在厨房里忙碌,满头灰尘,满额汗迹,而且满手油污。”
(2).指沾有油污。 沙汀 《丁跛公》:“他是乡约的内弟,细眉细眼,鼻梁瘦来和刀背一样,穿着一件油污的单衣。”
词语解释:服污  拼音:fú wū
谓行不正不廉之事。《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邇臣便辟不正廉,而羣臣服污矣。” 卢辩 注:“服,事也。污,滥也。”
词语解释:纳垢藏污  拼音:nà gòu cáng wū
同“ 纳污含垢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使客气藉口立名抗节,受人钱甘心纳垢藏污。”
词语解释:积污  拼音:jī wū
积滞污秽。《文汇报》1984.9.7:“衬衫的领口最易积污、磨损、泛色。”
词语解释:困污  拼音:kùn wū
谓生活贫苦,地位低下。《史记·刺客列传》:“ 严仲子 乃察举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泽厚矣。”
词语解释:触污  拼音:chù wū
犹玷污。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二折:“为你在人间触污圣僧罗汉,牛头鬼力将 柳翠 斩讫报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怕腰身触污了柳精灵,虚嚣侧犯了花神圣。”
词语解释:同尘合污  拼音:tóng chén hé wū
谓行为同于流俗之人,合于污浊之世。 明 李贽 《藏书·大臣传·狄仁杰》:“同尘合污,与世委蛇。”
词语解释:同流合污  拼音:tóng liú hé wū
(1).谓随俗浮沉。语本《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宋 朱熹 《答胡季随书》:“细看来书,似已无可得説……如此则更説甚讲学,不如同流合污,著衣喫饭,无所用心之省事也。”亦作“ 同流合污 ”。 明 高攀龙 《今日第一要务疏》:“夫天下固有沽名钓誉之小人,而必无同流合污之君子。”
(2).指随同坏人,为非作歹。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这也只是他在房间里私人谈话中的态度,出去之后,他还不是同流合污了,加入反民主者的行列中一同摇旗呐喊?” 巴金 《雪》第十章:“至少我不能助 桀 为恶,我不能同流合污!”
词语解释:含垢纳污  拼音:hán gòu nà wū
亦作“ 含垢纳污 ”。忍受耻辱,宽容污秽。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国君含垢。” 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及事 神宗 ,蒙召对访问,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 神宗 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汪参军》:“惟知含垢纳污,以博一时虚誉。”
词语解释:含垢忍污  拼音:hán gòu rěn wū
同“ 含垢忍耻 ”。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我为三爷含垢忍污的同 牛 马 落交,却又因亲近 牛 马 ,得罪了三爷,岂不大失算吗?”参见“ 含垢 ”。
词语解释:含垢  拼音:hán gòu
包容污垢;容忍耻辱。《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唐 元稹 《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陛下尚先含垢,未忍加诛,曲示绥怀,俾臣招抚。”《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念臣世受国恩,异於众人,故忍耻含垢,逭死朝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父在不得自专。卿如有情,尚当含垢为好。”
词语解释:含污  拼音:hán wū
犹忍辱。 清 曾国藩 《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负重含污,浩如山藪。险趋人先,利居众后。”
词语解释:喷血自污  拼音:pēn xuè zì wū
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果却先害了自己。 明 张居正 《答操江胡玉吾》:“彼自罹于辟,谁得而貰之?但详其伪疏之意,不过以 海君 为世望人,故託之以阴鼓异类。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辟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词语解释:奸污  拼音:jiān wū
亦作“ 姦污 ”。亦作“奸污”。
(1).强奸或诱奸。 唐 李商隐 《杂纂》:“姦污僧尼駡行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何文鼎》:“又 延龄 被酒,奸污宫人。”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为姊妹被奸污而复仇。”
(2).玷污;簒改。亦比喻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元 王恽 《汲冢怀古》诗:“ 孔子 修‘六经’,亦已防姦污。”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七:“自从敌人进了 北平 ,报纸被奸污了以后,他就停止了看报。”
词语解释:疵污  拼音:cī wū
瑕疵和污垢。 宋 司马光 《再与范景仁书》:“ 光 所谓良玉易疵,清水易污者,谓其全之之难,有疵污而人见之易也,非谓其易磷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