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汩汩 拼音:gǔ gǔ
(1).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浤浤汩汩,波浪之声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拿起瓢来,揭开蒲墩,舀一瓢冷酒来,汩汩的嚥了。”《老残游记》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声。” 丁玲 《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山的汩汩中,响彻了这山坳。”
(2).盛貌。 唐 寒山 《诗》之八八:“不肯信受 寒山 语,转转倍加业汩汩。直待斩首作两段,方知自身奴贱物。” 唐 元结 《咸池》诗:“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故圣主贤臣,叛人佞子,善恶汩汩,有所未尽,可为永愾者矣。”
(3).沉没;沦落。 晋 王羲之 《用笔赋》:“没没汩汩,若 濛 汜之落银鉤;耀耀晞晞,状扶桑之掛朝日。”《新唐书·萧嵩传》:“始,娶 会稽 贺晦 女,僚婿 陆象先 ,宰相子,时为 洛阳 尉,已有名,士争往交,而 嵩 汩汩未仕,人不之异。” 宋 林逋 《杂兴》诗之二:“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
(1).水急流貌。《文选·枚乘〈七发〉》:“怳兮忽兮,聊兮慄兮,混汩汩兮。” 吕延济 注:“混汩汩,相合疾流貌。” 唐 韩愈 《流水》诗:“汩汩几时休,从春復到秋。”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九章:“ 晓燕 闭着眼睛没有说话,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
(2).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 唐 韩愈 《答李翊书》:“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来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才把 张金凤 的一段始末因由……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不,他还有奇谈汩汩而出。”
(3).动荡不安貌。 唐 杜甫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之一:“汩汩避羣盗,悠悠经十年。” 宋 王安石 《答王逢原书》:“不见已两月,虽尘劳汩汩,企望盛德,何日忘之?” 清 方文 《宝筏禅堂赠大愚越尘二上人》诗之一:“汩汩风尘客,今宵借一枝。”词语解释:荡汩 拼音:dàng gǔ
迅疾流动。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浮生有荡汩,吾道正羈束。” 明 刘基 《送胡季瑊平江监仓》诗:“君不见 棠谿 沙中金……衝波荡汩入坎窞。” 清 赵翼 《黔中牟珠洞》诗:“始知龙汉劫前旧人物,水火风轮相荡汩。”词语解释:瀄汩 拼音:zhì gǔ
(1).水流激荡貌。《文选·枚乘〈七发〉》:“瀄汩潺湲,披扬流洒。” 李善 注:“瀄,泌瀄,波相揳也;汩,蜜汩,水流疾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白马篇》:“瀄汩河水黄,参差嶂云黑。” 唐 张说 《畏途赋》:“风雨瀄汩兮,崩泉而险湍;图画诡屈兮,红峯而碧峦。” 清 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其下有波浪瀄汩声,渺若大泽,无涯江湖之思焉。”
(2).疾行貌。 唐 柳宗元 《梦归赋》:“灵幽漠以瀄汩兮,进怊悵而不得。”词语解释:瑟汩 拼音:sè gǔ
水流声。 南朝 宋 谢灵运 《长溪赋》:“潭结緑而澄清,瀨扬白而载华,飞急声之瑟汩,散轻文之涟罗。” 南朝 齐 谢朓 《将游湘水寻句溪》诗:“瑟汩泻长淀,潺湲赴两岐。” 清 黄景仁 《月夜渡采石》诗:“万响俱寂寥,微波偶瑟汩。”词语解释:决汩 拼音:jué gǔ
疏通河道。《国语·周语下》:“决汩九川。” 韦昭 注:“汩,通也。”词语解释:卉汩 拼音:huì gǔ
疾速貌。《汉书·礼乐志》:“卉汨臚,析奚遗。” 颜师古 注:“卉汨,疾意也……汨音于笔反。”词语解释:陵汩 拼音:líng gǔ
践踏毁弃。《晋书·郗鉴传》:“贼臣 祖约 、 苏峻 不恭天命,不畏王诛,凶戾肆逆,干国之纪,陵汩五常,侮弄神器。”词语解释:拂汩
风动的样子词语解释:咭咭汩汩
咕咕哝哝词语解释:赍汩
《列子·黄帝》:“与齎俱入,与汩偕出。” 张湛 注:“齎、汩者,水迴入涌出之貌。”本指水中漩涡。后引申谓泯灭;埋没。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若蹉跌失时,则齎汩前志,则抱恨万世,为来者所笑戮,无復自明,亦已痛哉!”词语解释:扬汩 拼音:yáng gǔ
急激貌。《文选·枚乘〈七发〉》:“观其所驾軼者,所擢拔者,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所涤汔者,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 吕向 注:“扬汩,疾度也。”词语解释:浮汩 拼音:fú gǔ
犹浮沉。 清 张皋文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而 文在 以磊落才,抱负奇气,浮汩为吏十餘年。”参见“ 浮沉 ”。
词语解释:浮沉 拼音:fú chén
(暂缺)词语解释:淙汩 拼音:cóng gǔ
水流貌。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 高梁桥 西北十里,平地有泉,滮洒四出,淙汩草木间,瀦为小溪,凡数十处。”词语解释:淟汩 拼音:tiǎn gǔ
沉沦;埋没。《新唐书·岑文本虞世南等传赞》:“ 文本 才猷, 世南 鯁諤, 百药 之持论, 亮 、 思廉 之邃雅, 德棻 之辞章,皆治世华采,而淟汩於 隋 ,光明於 唐 ,何哉?” 宋 洪遵 《泉志·正用品上·赵钱》:“余谓 春秋 之时,下迨 战国 ,以铸泉立币各擅其利,惟 齐 制见之《管子》,故暴白后世;诸国无所稽考,遂致淟汩不传耳。”词语解释:滵汩 拼音:mì gǔ
水流疾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滭浡滵汩,湢测泌瀄。”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滵汩,去疾也。”词语解释:滔滔汩汩 拼音:tāo tāo gǔ gǔ
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清 戴名世 《与刘大山书》:“二十年来,蒐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才把那 张金凤 的一段始末因由合那媒人怎么硬作……从头至尾,抹角转湾,本本源源,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叶圣陶 《四三集·一桶水》:“大家一听到提起火烧的事,言语好像开了水闸,滔滔汩汩泻个不歇。”词语解释:淢汩 拼音:yù gǔ
疾流貌。《文选·张衡〈南都赋〉》:“长输远逝,漻泪淢汩。” 李善 注引《说文》:“淢,疾流也。” 张铣 注:“淢汩,疾流貌。”词语解释:漂汩 拼音:piāo gǔ
漂泊。《天讨·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而 华 人之旅 南洋 者,流离漂汩,视为化外之民,不復加以保护。”词语解释:滂汩 拼音:pāng gǔ
洪水泛滥貌。 汉 崔瑗 《河堤谒者箴》:“八野填淤,水高民居,湓溢滂汩,屡决 金隄 。”词语解释:掎汩 拼音:jǐ gǔ
犹牵动。 唐 柳宗元 《愚溪对》:“ 秦 有水,掎汩泥淖,挠混沙砾。”词语解释:湮汩 拼音:yān gǔ
埋没;淹没。《新唐书·陈子昂传》:“贤人未尝不思効用,顾无其类则难进,是以湮汩于时。”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治水之法﹞下护城郭人民,恐其湮汩而生谤怨。”词语解释:戫汩 拼音:yù gǔ
疾速貌。词语解释:汯汩 拼音:hóng gǔ
水势浩瀚貌。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淼漫八海,汯汨九河。”词语解释:沈汩 拼音:shěn gǔ
(1).淹没。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武员唐突河神》:“而其所驻之河滨草屋十餘间,皆被水捲去,沉汩无餘矣!”
(2).沉沦。 梁启超 《新民说·论私德二》:“若根性薄弱者,几何不随流而沉汩也。”词语解释:没汩 拼音:méi gǔ
方言。糊涂,不明事理。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其不聪敏者曰鶻突,曰糊涂,曰懵懂,曰勺鐸,曰温暾,曰没汩。”词语解释:洄汩 拼音:huí gǔ
水流湍急回旋。《新唐书·柳宗元传》:“畔尺进而寻退兮,盪洄汩乎沦涟。”词语解释:宓汩 拼音:mì gǔ
水疾流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滭弗宓汩,偪侧泌瀄,横流逆折,转腾潎洌。”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宓汩,去疾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滵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