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沈醉 拼音:shěn zuì
亦作“沉醉”。
(1).大醉。《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尝因游观奄至 广都 ,见 琬 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 唐 李商隐 《龙池》诗:“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 沉醉 寿王 醒。”《水浒传》第三九回:“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 巴金 《醉》:“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的沉醉。”
(2).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某种境界当中。 柔石 《二月》四:“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竟使 陶岚 听得沉醉了。”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不能不重视这最使他沉醉,使他忘记一切不愉快的时日。”词语解释:沈香 拼音:shěn xiāng
亦作“沉香”。
(1).香木名。产于亚热带,木质坚硬而重,黄色,有香味。心材为著名熏香料。中医以含有黑色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有镇痛、健胃等作用。亦指这种植物的木材。又名“伽南香”或“奇南香”。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 交趾 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沉木香者,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 清 赵翼 《石蟹》诗:“木浮乃有沉香坚,石沉乃有浮磬薄。”
(2).指用沉香制作的香。 唐 李白 《杨叛儿》诗:“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3).文学故事人物名。 华山 三圣母 的儿子,由父亲带在人间抚养。曾因抱不平打死权相之子。后来知道母亲被舅父 二郎神 压在 华山 下,就力战 二郎神 ,斧劈 华山 ,救出母亲。 元 张时起 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曾铺叙其事,惟今已不传。后流行于说唱文学中,并改编为各种戏曲剧目,如京剧《宝莲灯》即演其事。词语解释:沈水 拼音:shěn shuǐ
亦作“沉水”。
(1).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此八物同出於一树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后因以“沉水”借指沉香。 唐 罗隐 《香》诗:“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煖玉楼春。” 宋 李清照 《菩萨蛮》词:“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
(2).没入水中。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芳饵沉水,轻缴弋飞。” 晋 左思 《魏都赋》:“ 琴高 沉水而不濡,时乘赤鲤而周旋。” 郁达夫 《茑萝行》:“说你与小孩是我的脚镣,我大约要为你们的缘故沉水而死的。”词语解释:沈郎 拼音:shěn láng
(1).指 南朝 梁 沉约 。亦借指腰肢瘦损之义。 南唐 李璟 《浣溪沙》词之三:“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沉郎 多病不胜衣。” 明 夏完淳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酒杯千古思 陶令 ,腰带三围恨 沉郎 。” 清 孙枝蔚 《同邓孝威饮钱山铭广文斋中》诗:“ 沉郎 初病起, 郑老 况官贫。”参见“ 沉腰 ”。
(2).指 晋 沉充 。参见“ 沉郎钱 ”。词语解释:沈烟 拼音:shěn yān
亦作“沉烟”。 指点燃的沉香。 后蜀 顾夐 《酒泉子》词:“堪恨荡子不还家,谩留罗带结,帐深枕腻炷沉烟,负当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宝兽沉烟裊碧丝,半折的梨元繁杏枝,粧一胆瓶儿。”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炷尽沉烟,抛残绣綫,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词语解释:沈思 拼音:shěn sī
亦作“沉思”。 深思。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伤父功不成……七年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躡,功未及成,愁然沉思。”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浮沉之人,不能沉思。” 明 王世贞 《石羊生传》:“ 元瑞 性孤介,时时苦吟沉思,不甚与客相当。”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且沉思孰若 庄周 、 荀卿 ,翰藻孰若《吕氏》、《淮南》。” 冰心 《往事·悟》:“我接到你的信,反覆沉思了三日,第三日之夜,我无目的底冒雨出走。”词语解释:沈忧 拼音:shěn yōu
亦作“沉忧”。 深忧。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二:“去去莫復道,沉忧令人老。” 宋 曾巩 《秋夜》诗:“清泪昏我眼,沉忧回我肠。” 王统照 《车中》:“原来他正沉在一种幽绵的细微的沉忧的感思之中,所以没有注意到自己所立的地位。”词语解释:沈约 拼音:shěn yuē
(441-513)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死后谥号为隐。在诗的声律上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明人辑有《沈隐侯集》。词语解释:沈檀 拼音:shěn tán
亦作“沉檀”。
(1).指沉香木和檀木。二者均为香木。 唐 罗隐 《迷楼赋》:“斯楼乃峙,榱桷沉檀,栋梁杞梓。”《新唐书·李蔚传》:“ 懿宗 成 安国祠 ,赐宝坐二,度高二丈,构以沉檀。”《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 泉州 大商进异木沉檀可构宫室者。”
(2).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梁书·诸夷传·盘盘国》:“ 中大通 元年五月,累遣使贡牙像及塔,并献沉檀等数十种。” 唐 李中 《宫词》之二:“金波寒透水精帘,烧尽沉檀手自添。” 明 杨珽 《龙膏记·空访》:“沉檀烟起盘红雾,一缕朝霞窥绣户。”
(3).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 西施 晓梦綃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4).指妆饰用的颜料。色深而带润泽者叫“沉”;浅绛色叫“檀”。 唐 、 宋 妇女闺妆多用之:或用于眉端,或用在口唇上。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箇,向人微露丁香颗。”一说,指沉香、檀香。见 宋 洪刍 《香谱·江南李主帐中香法》。词语解释:沈谢 拼音:shěn xiè
(1).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 南朝 梁 沉约 的并称。两人均为著名文学家。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新文生 沉 谢 ,异骨降 松 乔 。” 仇兆鳌 注:“ 沉 谢 、 沉约 、 谢灵运 。”
(2).为 沉约 和 南朝 齐 谢朓 的并称。 宋 张孝祥 《南歌子·赠吴伯承》词:“人物 羲皇 上,诗名 沉 谢 间。”词语解释:沈埋 拼音:shěn mái
亦作“沉埋”。
(1).埋藏;深藏。 唐 陆龟蒙 《袭美以紫石砚见赠诗以迎之》:“澄沙脆弱闻应伏,青铁沉埋见亦羞。”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之一:“金琐已沉埋,壮气蒿莱!” 宋 叶适 《题王叔范自耕园》诗:“心想新园名字出,故时臺馆半沉埋。” 清 吴伟业 《夜游虎丘试剑石》诗:“鱼肠葬后应飞去,神物沉埋未足奇。” 叶圣陶 《城中·微波》:“终于恍然而悟,是 忆云 !沉埋在意识之中的相思突地冒出头来。”
(2).犹言埋首。谓专心工作。 唐 韦应物 《高陵书情寄三原卢少府》诗:“开卷不及顾,沉埋案牘间。”
(3).埋没。 元 郑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沉埋田野,可惜了你那盖世英才。”《水浒传》第八五回:“今日 宋 朝奸臣们,闭塞贤路,有金帛投於门下者,便得高官重用;无贿赂投於门下者,总有大功於国,空被沉埋,不得升赏。”
(4).借指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吾如得返,是天佑之;其遂沉埋,亦吾所喜。”词语解释:沈潜 拼音:shěn qián
亦作“ 沉渐 ”。亦作“沉潜”。亦作“沉渐”。
(1).谓地德深沉柔弱。《书·洪范》:“高明柔克,沉潜刚克。” 孔颖达 疏:“地之德沉深而柔弱矣,而有刚能出金石之物也。”《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沉渐刚克。” 杨伯峻 注:“潜亦作‘渐’,潜、渐古音近,字得通。”《隶释·汉太尉刘宽碑》:“ 延熹 八年,地震,有詔询毕,公以演策沉渐对当帝心,转拜尚书。”
(2).指地。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诗:“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
(3).指人性深沉柔弱。 明 高攀龙 《〈高子遗书〉序》:“而沉潜之士,则又随物变化,与俗转移。”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天下道,一而已,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贤者之性,又有高明沉潜之分。”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八世兄高明有馀,沉潜不足,只要稍微柔克一下,前途是不可限量。”
(4).喻深入。
(5).指沉浸其中。谓深入探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 愈 ﹞遂得究穷於经传史记百家之説,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礱磨乎事业,而奋发乎文章。”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熹 自早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沉潜反復,盖亦有年。” 清 戴名世 《岳荐传》:“ 荐 少为诸生,读书於诸子百家,无不贯穿,而篤信 宋 儒,沉潜反復,一以 程 朱 为师法。”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沉潜在那些研究里,在自己看来倒是一种危机。”词语解释:沈湘 拼音:shěn xiāng
亦作“沉湘”。
(1).指 屈原 沉入 湘江 支流 汨罗江 自尽。 汉 王褒 《九怀·尊嘉》:“ 伍胥 兮浮 江 , 屈子 兮沉 湘 。” 唐 李贺 《相和歌辞·箜篌引》:“ 屈平 沉 湘 不足慕, 徐衍 入海诚为愚。”
(2).指贤者不为浊世所容,愤而自戕。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今日之 缅甸 、 越南 ,其高人亦岂少哉?其贤者蹈海而沉 湘 ,不贤者靦颜而苟活耳。”词语解释:沈隐 拼音:shěn yǐn
亦作“沉隐”。
(1).隐晦不明显。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夫幽冥之实尚可知,沉隐之情尚可定,显文露书,是非易见。” 管桦 《镜子》:“老朋友有一把大胡子的脸上现出沉隐的抱歉的笑容。”
(2).深沉。《梁书·王茂传》:“性沉隐,不妄交游。”《北齐书·崔劼传》:“ 廓之 沉隐有识量,以学业见称。” 王闿运 《邹汉勋传》:“ 忠源 好学不如 汉勛 ,沉隐不如 汉勛 。”
(3).幽深。 清 周亮工 《王珂眉自襄垣过访以萧尺木墨妙见贻即步见赠韵并寄尺木》:“ 鲁明江 上多沉隐,能写云山寄远思。”词语解释:沈腰 拼音:shěn yāo
《梁书·沈约传》载: 沈约 与 徐勉 素善,遂以书陈情于 勉 ,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以此推算,豈能支久?”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 宋 周邦彦
《大有·小石》词:“仙骨清羸, 沈 腰顦顇。”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你爲我病懨懨攙過這裙兒帶,我爲你 沈 腰寬減盡了形骸。” 清 赵翼
《题沈既堂前辈〈载书移居图〉》诗:“只愁撑滿便便腹,難作 東陽 瘦 沈 腰。”
词语解释:沈酣 拼音:shěn hān
亦作“沉酣”。
(1).饮酒尽兴,酣畅。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酒城》:“万仞峻为城,沉酣浸其俗。” 宋 赵叔向 《肯綮录·火骨成灰》:“ 萧山县 有百姓 项十五 者,沉酣于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敬一主人诗》:“兴到一樽酒,沉酣据玉琴。”
(2).沉迷;醉心。 宋 苏轼 《答范纯父书》之四:“ 李唐夫 一宅甚安,沉酣江山,旬日忘归,非久赴任也。”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 蔡邕 沉酣六籍,贯串百家。”
(3).指沉醉;沉浸陶醉。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敲着竹片和铜茶盘,唱‘数了一个一,道了一个一’的山歌--居然大家沉酣的过一两点钟。”
(4).熟睡貌。《红楼梦》第二五回:“沉酣一梦终须醒,寃债偿还好散场。” 吴组缃 《山洪》三三:“他的同伴们有的沉酣的打着鼾。”词语解释:沈痼 拼音:shěn gù
亦作“ 沉錮 ”。亦作“沉痼”。亦作“沉錮”。
(1).积久难治的病。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 漳 滨。”《南齐书·褚渊传》:“叨职未久,首岁便婴疾篤,尔来沉痼,频经危殆,弥深忧震。”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五出:“想当初只为一杯水儿害得这十分沉錮,咱如今也不愿做一个并塚鸳鸯、连理树枝、比目游鱼。” 清 戴名世 《潘木崖先生诗序》:“小子退自思,不幸遭忧患,有膏肓沉痼之疾。”
(2).用以比喻积久难改的陋习积弊。 宋 范成大 《初入大峨》诗:“烟霞沉痼不须医,此去真同汗漫期。” 明 张居正 《答刘凝斋书》:“武弁游民,私买贼级,乃 广 中沉錮之病。”词语解释:沈碑 拼音:shěn bēi
亦作“沉碑”。 《晋书·杜预传》:“ 预 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 万山 之下,一立 峴山 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后以“沉碑”指 杜预 的纪功碑。 唐 元稹 《渡汉江》诗:“山遥远树纔成点,浦静沉碑欲辨文。”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永念沉碑之旧,自顾何功;未忘投博之勤,庶几小补。” 明 李东阳 《裕远庵记》:“彼区区顾计,如 汉水 之沉碑, 桓山 之石椁。”词语解释:沈宋 拼音:shěn sòng
唐 诗人 沉佺期 、 宋之问 的并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 阴 何 尚清省, 沉 宋 歘联翩。”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四变而为 沉 宋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 唐 初 沉 宋 诸人益讲求声病,於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词语解释:沈痾 拼音:shěn kē
亦作“沉痾”。 见“ 沉疴 ”。
词语解释:沉疴 拼音:chén kē
久治不愈的病。例如: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晋书·乐广传》
重病词语解释:沈舟 拼音:shěn zhōu
亦作“沉舟”。
(1).沉船于水中。《史记·张仪列传》:“臣闻之,积羽沉舟,羣轻折轴,众口鑠金,积毁销骨。”《晋书·宣帝纪》:“帝盛兵多张旗帜出其南,贼尽鋭赴之,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沉舟焚梁。” 清 徐釚 《晚发京口》诗:“已从击楫悲荒垒,更想沉舟听鼓鼙。”
(2).沉没的船。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 黄滔 《水殿赋》:“鑾輅而飘成覆辙,楼船而堕作沉舟。”词语解释:沈绵 拼音:shěn mián
亦作“沉绵”。谓疾病缠绵,经久不愈。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 长卿 消渴再, 公干 沉绵屡。”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太仪古驿》:“ 迪 以疾故,亦解官还乡,沉緜累月,乃得脱。” 清 唐孙华 《视张彤友病时已不能食》诗:“故旧沦亡感逝川,岂知君病又沉绵。”词语解释:沈阴 拼音:shěn yīn
亦作“沉阴”。
(1).谓积云久阴。《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降,兵革并起。” 蔡邕 《月令章句》:“阴者,密云也;沉者,云之重也。”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加以涉旬日,迫季秋,天光沉阴,左右无色。” 宋 王安石 《酬微之梅暑新句》诗:“当此沉阴无白日,岂知炎旱有彤云?”《明史·刘大夏传》:“ 南京 、 凤阳 大风拔树, 河南 、 湖广 大水,京师苦雨沉阴。”
(2).阴暗;阴沉。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地下沉阴兮受气匪和,太阳不周兮殖物匪嘉。”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诗:“濩落因寒甚,沉阴与病偕。” 清 陈梦雷 《西郊杂咏》之五:“沉阴多肃杀,摧气摇松柏。”
(3).借指黑暗统治。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纪行》诗:“两番罹浩劫,一旦扫沉阴。”
(4).指地下。《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託沉阴以壙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颜师古 注:“沉阴,言在地下也。”词语解释:沈湎 拼音:shěn miǎn
亦作“ 沉沔 ”。亦作“沉湎”。
(1).犹沉溺。多指嗜酒。《书·泰誓上》:“沉湎冒色,敢行暴虐。” 孔颖达 疏:“人被酒困,若沉於水,酒变其色,湎然齐同,故沉湎为嗜酒之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老夫为令尹时,沉湎尤过于今日。”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的意思是,天地神仙都是无意义,一切都不要,所以他觉得世上的道理不必争,神仙也不足信,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
(2).犹沉浸。比喻潜心于某种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唐 陆龟蒙 《村夜》诗之二:“上诵 周 孔 书,沉湎至酣藉。”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僕沉湎於印章一道者,盖三十餘年。” 孙犁 《书林秋草·耕堂读书记(一)》:“自执教以来,乃沉湎于古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八章:“她仿佛不是在人声鼎沸、充满激烈斗争的场所,却像在一个孤零零的地方,一个人深深沉湎在自己的忧伤中。”词语解释:沈溺 拼音:shěn nì
亦作“沉溺”。
(1).沉没在水中。《韩非子·说疑》:“此十二子者……或飢饿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孙权 遣兵入海,漂浪沉溺,畧无孑遗。”《水浒传》第一百回:“比及水势四散退去,城内军民沉溺的,压杀的,已是无数。”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擎起两臂,摇动着,招引着,有如沉溺在波浪中的人。”
(2).谓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汪静之 《伊底眼》诗:“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一章:“我总盼望你--盼望党来救我这快要沉溺的人。”
(3).比喻苦难、痛苦的处境。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继 周 氏之絶业,天子之亟务也。”
(4).沉沦,隐伏。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盖枯槁沉溺,其守至难,故其人至少。”
(5).泯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投贤》:“只为艷笙歌糊涂了金石奏,滥杯觴沉溺了鐘鼎谋。”
(6).指被埋没的贤才。 唐 李翱 《卓异记·叙封禅併两朝》:“ 高祖 仗黄鉞而救黎元,锡玄珪而拯沉溺。”
(7).沉迷,迷恋。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四》:“ 汉 兴,诸侯王率多骄淫失道,何则:沉溺於放恣之中,居势使之然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或沉溺於声色之中,或驱驰於竞逐之路。”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弟则真为下下人説,恐其沉溺而不能出,如今之所谓出家儿者,祇知有持鉢餬口事耳。” 端木蕻良 《吞蛇儿》:“他只沉溺地想着怎样能使春天来得快点,自己怎样该作一些从心愿意作的事情。”
(8).风湿病。《左传·成公六年》:“ 郇瑕氏 土薄水浅……於是有沉溺重膇之疾。” 杜预 注:“沉溺,湿疾。”词语解释:沈江 拼音:shěn jiāng
(1).谓沉尸于江。《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痛忠言之逆耳兮,恨 申子 之沉江。” 王逸 注:“ 申子 , 伍子胥 也…… 吴王 杀而沉之江流也。”
(2).谓投江自尽。 汉 班固 《〈离骚〉序》:“今若 屈原 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羣小之閒,以离谗贼;然责数 怀王 ,怨恶 椒 兰 ,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对不容,沉江而死。”词语解释:沈东阳 拼音:shěn dōng yáng
指 南朝 梁 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沉约 。 沉约 曾任 东阳 太守,故称。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七三:“未曾无兴咏,多谢 沉东阳 。” 宋 辛弃疾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词:“花知否?花一似 何郎 ,又似 沉东阳 。”词语解释:沈钩 拼音:shěn gōu
投鱼钩于水。亦谓钓鱼。《列子·汤问》:“当臣之临河投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 汉 张衡 《应问》:“ 蒲且 以飞矰逞巧, 詹何 以沉钩致精。”词语解释:沈机 拼音:shěn jī
亦作“沉机”。 见“ 沉几 ”。词语解释:沈碧 拼音:shěn bì
亦作“沉碧”。 深绿色。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旃檀佛像始末》:“叩之,声若金石,入水不濡,轻如髹漆,晨昏寒暑,其色不一,大抵近於沉碧。” 沙汀 《困兽记》一:“茶社面前横着一条宽大的河流。它几乎是干枯的,只有一些连续不断的沉碧的深潭。”词语解释:沈麝 拼音:shěn shè
亦作“沉麝”。
(1).沉香和麝香两种香料。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嚼麝之谈》:“ 寧王 骄贵,极於奢侈,每与宾客议论,先含嚼沉麝。方啟口发谈,香气喷於席上。”
(2).指用沉香、麝香制成的香。 宋 苏轼 《寒食夜》诗:“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词语解释:沈郁 拼音:shěn yù
亦作“沉鬱”。
(1).沉闷忧郁。 晋 陆机 《思归赋》:“伊我思之沉鬱,愴感物而增深。” 唐 李益 《城西竹园送裴佶王达》诗:“愴怀非外至,沉鬱自中肠。” 茅盾 《创造》一:“在沉郁的心绪中, 君实 又回忆起 娴娴 和他的一切琐屑的龃龉来。”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含有庄重、畏敬、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缓;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感情的文句,全体须急。”
(2).深刻含蕴;深沉蕴藉。 汉 刘歆 《与扬雄书》:“非 子云 澹雅之才,沉鬱之思,不能经年鋭精,以成此书。”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子美 不能为 太白 之飘逸, 太白 不能为 子美 之沉鬱。”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作词之法,首贵沉鬱,沉则不浮,鬱则不薄。顾沉鬱未易强求,不根柢於《风》、《骚》,乌能沉鬱!”词语解释:沈痛 拼音:shěn tòng
亦作“沉痛”。
(1).深切的悲痛。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唐 柳宗元 《驳复雠议》:“礼之所谓讎者,盖以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顾念天性恩,沉痛迫中肠。” 凌力 《星星草》第十五章二:“他眼睛里的怒火简直要喷射出来,他的心头充满沉痛、惋惜和悔恨。”
(2).深沉痛切;深刻。《花月痕》第五四回:“﹝ 痴珠 ﹞便自语道:‘写得沉痛如此,真好文章也。’” 聂绀弩 《〈聂绀弩杂文选〉序》:“这一反封建思想比 法国 十八世纪的反封建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彻底沉痛得多。” 秦牧 《中国红场的旗帜》:“‘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多么沉痛的控诉!”词语解释:沈云 拼音:shěn yún
亦作“沉云”。 阴云;浓云。 晋 陆机 《行思赋》:“託飘风之习习,冒沉云之蔼蔼。”《宋书·刘景素传》:“臣闻鸛鸣皋垤,则降阴吐雨;腾蛇耸跃,而沉云鬱冥。”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沉云 白岳 深,暮鼓 广陵 发。”词语解释:沈寂 拼音:shěn jì
亦作“沉寂”。
(1).寂寞;寂静。 唐 无名氏 《薛昭传》:“汝但服之,虽死不坏,但能大其棺广其穴,含以真玉,疎而有风,使魂不荡空,魄不沉寂。” 宋 龚昱 《乐庵语录》卷五:“天宇湛然,万籟沉寂。” 刘半农 《扬鞭集·静》:“沉寂的午夜,还是昨天午夜般的沉寂。” 凌力 《星星草》第一章一:“突然,一阵征马的长嘶划破了深夜的沉寂,仿佛在呼喊着谁。”
(2).指消息全无。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十五篇:“在敢死队出发后,一方面作着第二天清早进城的准备,一方面静候着前线上的消息,但是,消息是沉寂的。” 沙汀 《丁跛公》:“奖券并没依照规定的日期开奖。到现在已是冬天,消息反而沉寂了。”
(3).深沉落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子云 沉寂,故志隐而味深。”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一个少年﹞学生打扮,眉目很清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词语解释:沈冤 拼音:shěn yuān
亦作“沉冤”。 谓难以辩白或久未昭雪的冤屈。 唐 李涉 《与弟渤新罗剑歌》:“ 雷焕 张华 久已无,沉冤知向何人説?” 宋 张商英 《鄂州谢上表》:“虽有沉冤,莫能往愬。”《老残游记》第十八回:“职员沉冤,蒙大人昭雪,所有银子听凭大人发落。”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凭君莫把沉冤説,十日 扬州 抵得无?”词语解释:沈静 拼音:shěn jìng
亦作“沉静”。
(1).沉稳闲静;平静。《逸周书·官人》:“沉静而寡言,多稽而险貌,曰质静者也。”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胸襟日沉静,肃肃自有适。” 宋 陈亮 《钱元卿墓碑铭》:“往时 浦江 有 钱氏 之子 廓 ,从余学,沉静和雅,语如不能出口,称其里中儿也。” 杨朔 《大旗》:“他的脸色很沉静,略略蹙着眉头,似乎心里盘算什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章:“这个姑娘的性格比较沉静。”
(2).寂静。 张资平 《梅岭之春》一:“对岸农家的鸡在高声的啼,惊破了大自然的沉静。”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在一个沉静的晚上,广大的蓝空里没有一片白云,真正成了一个纯洁的整体。” 鄢国培 《巴山月》第三章一:“一会,街上便变得空荡荡的异常沉静。这种沉静使人有些忐忑不安。”词语解释:沈红 拼音:shěn hóng
亦作“沉红”。 犹殷红。 清 孟亮揆 《于忠肃墓》诗:“寃血九原应化碧,阴燐千载自沉红。”词语解释:沈饮 拼音:shěn yǐn
亦作“沉饮”。 谓大量喝酒。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刘参军》:“韜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更客 任城 ,与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 陶沔 居 徂徠山 ,日沉饮。” 清 曹寅 《醉中书赠存存道者》诗:“浊醪竟沉饮,随意饱蔬蕨。”词语解释:沈荒 拼音:shěn huāng
亦作“沉荒”。 迷于逸乐,荒废事务。旧题 唐 韩偓 《迷楼记》:“帝日夕沉荒于 迷楼 ,罄竭其力,亦多倦怠。” 宋 窦革 《酒谱·诫失》:“汝沉荒不敬,自倡败者,何以帅先诸弟?” 明 唐寅 《桃花庵与希哲诸子同赋》诗之一:“合寘宾筵铭敬德,从来 沫 郡戒沉荒。”词语解释:沈郎钱 拼音:shěn láng qián
(1).钱币名。 晋 沉充 所铸。《晋书·食货志》:“ 吴兴 沉充 又铸小钱,谓之 沉郎 钱。” 唐 韩翃 《送金华王明府》诗:“家贫 陶令 酒,月俸 沉郎 钱。” 清 金农 《复至武昌将还钱塘留别许士谔》诗之一:“一掌好风吹暖烟,乞来不费 沉郎 钱。”
(2).指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 沉充 所制之钱,故称。俗亦称榆钱。 唐 王建 《故梁园公主池亭》诗:“素柰花开 西子 面,緑榆枝散 沉郎 钱。” 唐 李商隐 《江东》诗:“今日春光太飘荡, 谢 家轻絮 沉郎 钱。” 宋 张炎 《忆旧游》词:“淡风暗收榆荚,吹下 沉郎 钱。” 清 王丹林 《寒食》诗:“香薺乱堆 梁苑 雪,緑榆小铸 沉郎 钱。”词语解释:沈寒 拼音:shěn hán
严寒。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九:“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沉寒凝梅,不能结风。”词语解释:沈尚书 拼音:shěn shàng shū
(1). 沉约 历仕 南朝 宋 、 齐 、 梁 三代, 梁武帝 时,官至尚书令,故称。 唐 李商隐 《有怀在蒙飞卿》诗:“哀同 庾开府 ,瘦极 沉尚书 。”参见“ 沉东阳 ”。
(2).鹤的别名。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下引无名氏《採兰杂志》:“鹤,一名仙子,一名沉尚书,一名蓬莱羽士。”词语解释:沈疾 拼音:shěn jí
亦作“沉疾”。 重病。亦指患重病。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吾少年弃家,学浮屠氏,迨今年五十,不幸沉疾。” 宋 陆游 《皇帝御正殿贺皇太子笺》:“某久婴沉疾,已迫頽龄。” 王闿运 《莫姬哀词》:“子婴沉疾,蒙犯风沙。”词语解释:沈鱼 拼音:shěn yú
潜藏水底的鱼。《大戴礼记·劝学》:“昔者, 瓠巴 鼓瑟而沉鱼出听;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词语解释:沈远 拼音:shěn yuǎn
深沉远大。《北史·孙搴赵彦深等传论》:“司徒器度沉远,有宰臣之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丹 族子 惟岳 谋道 ,沉远廉静。” 宋 苏舜钦 《上范希文书》:“若能去 延州 之狭以自任,抚 关中 之人以示信,而又沉远变动,则何敌之敢先哉?”词语解释:沈玉 拼音:shěn yù
指古代祭水时,把玉沉于水中。《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侯 伐 齐 ,将济 河 , 献子 以朱丝繫玉二瑴……沉玉而济。” 元 陈赓 《游龙祠》诗:“騫菱沉玉答灵貺,割牲釃酒传巫言。” 清 龚自珍 《定风波》词:“ 燕子磯 头擫笛吹,平明沉玉大王祠。”词语解释:沈深 拼音:shěn shēn
亦作“沉深”。
(1).深沉;沉着。《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虽游於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后汉书·邓禹传》:“﹝ 光武 ﹞以 禹 沉深有大度,故授以西讨之畧。” 郭沫若 《今昔集·〈娜拉〉的答案》:“她的革命行动却有沉深的理性以为领导。”
(2).极深。《周书·杨忠传》:“状貌瓌伟,武艺絶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惟君禀沉深之智,流慈廉之化。”
(3).犹精深;深邃。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考盐梅之醎酸,不知大羹之不致;明飘颻之细巧,蔽於沉深之弘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4).指深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君亦沉深於此道者;然命笔时,无求必得之念,而尚有冀倖得之心,即此,已落下乘。”
(5).指深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6).色泽深暗,深黑。《西游补》第十四回:“ 沙和尚 妖精,容貌沉深,杂识未断,非吾徒也。”词语解释:沈生 拼音:shěn shēng
亦作“沉生”。 香木名。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 方丈山 ﹞臺左右种恒春之树,叶如莲花,芬芳如桂,花随四时之色……恒春一名沉生,如今之沉香也。”词语解释:沈灰 拼音:shěn huī
(1).指沉埋于 昆明池 底的黑灰。附会为佛教所谓“劫灰”。语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 唐 李百药 《和许侍郎游昆明池》:“大鲸方远击,沉灰独未然。”参见“ 劫灰 ”。
(2).犹死灰。已熄灭的灰烬。 唐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诗:“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燃。”
词语解释:劫灰 拼音:jié huī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 本谓劫火的馀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 。 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宋 陆游 《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明 赵诒琛 《〈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荡,刦灰昼飞,猿鹤虫沙,苍黄类化。” 清 金农 《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歷尽刧灰人隔世,飈轮辗破法轮升。”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頽垣败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陈三立 《书感》诗:“八骏西游问刧灰,关河中断有餘哀。” 陈毅 《偷渡梅关》诗:“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 梅关 著劫灰。”词语解释:沈魂 拼音:shěn hún
亦作“沉魂”。 沉冤之魂;亡魂。《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 子鸞 ﹞凶心肆忌,奄罗横祸,兴言永伤,有兼常怀,宜旍夭秀,以雪沉魂。”《太平广记》卷三三二引 唐 陈劭 《通幽记·唐晅》:“儿郎 张氏 也,闻君悲吟相念,虽处阴冥,实所惻愴。媿君诚心,不以沉魂可弃,每所记念,是以此夕与君相闻。”词语解释:沈牛 拼音:shěn niú
亦作“沉牛”。
(1).即水牛。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三:“乘沉牛以济溺渊,策驥足以度流沙。”
(2).谓古代沉牛于水,以祭川泽。 唐 杜甫 《滟滪堆》诗:“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3).指 战国 秦 李冰 沉石犀以厌水精之处。 唐 骆宾王 《畴昔篇》:“长途看束马,平水见沉牛。” 陈熙晋 笺注:“《水经注·江水篇》:‘西南 石牛门 曰 市桥 。 吴 汉 入 蜀 ,自 广都 令轻骑先往焚之。桥下谓之石 犀渊 。 李冰 昔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 石犀渠 於 南江 ,命之曰 犀牛里 ,后转犀牛二头,一头在府市 市桥 门,一头沉之於渊也。’”词语解释:沈后 拼音:shěn hòu
落后。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詎兴沉后之嗟,尚冀腾夷之遇。”词语解释:沈河 拼音:shěn hé
谓投河自尽。指 殷 之 申徒狄 因慕 务光 、 纪他 高义,自沉于河之事。见《庄子·外物》。 南朝 宋 鲍照 《瓜步山楬文》:“况乎沉河浮海之高,遗金堆璧之奇……安足议其是非!”词语解释:沈子 拼音:shěn zǐ
亦作“沉子”。 渔具的重要属具之一。具有沉降力,配合浮子,以保证渔具在水中所需的形状和位置,或增加渔具的沉降速度和渔具下缘对水底的压力。常用比重大的材料,如石块、陶瓷、金属等制成。词语解释:沈阳 拼音:shěn yáng
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66万。中国主要铁路枢纽之一,以机械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词语解释:沈声 拼音:shěn shēng
亦作“沉声”。
(1).指声响发出后断而不续。《类说》卷二六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沉汎声》:“ 董廷兰 善为沉声汎声,皆琴声也。”参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
(2).沉寂无声。谓保持沉默。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你说我最近二三年来,沉声而且隐藏,这是不确的,事实也许正相反。”词语解释:沈雨 拼音:shěn yǔ
久雨。 晋 郭璞 《省刑疏》:“去秋以来,沉雨跨年,虽为金家涉火之祥,然亦是刑狱充溢,怨叹之气所致。”《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二年》:“沉雨炎阳,自成癘疫。” 胡三省 注:“《説文》:‘久阴曰沉。’”词语解释:沈渊 拼音:shěn yuān
亦作“沉渊”。
(1).深渊。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羽卫蔼流景,綵吹震沉渊。”
(2).比喻艰难痛苦的处境。 明 杨珽 《龙膏记·下狱》:“愿回风早还,速挈沉渊,上超霄汉。”
(3).沉没于渊。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 田单 见疑于 齐 , 乐毅 被逐于 燕 , 廉颇 受谗于 赵 , 屈原 沉渊于 楚 。”词语解释:沈陆 拼音:shěn lù
亦作“沉陆”。 谓国土沦陷。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寿韩南涧尚书》词:“ 夷甫 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陈毅 《无题》诗:“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嘆沉陆。”参见“ 陆沉 ”。
词语解释:陆沉 拼音:lù chén
(1).陆地无水而沉。比喻隐居。《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 郭象 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史记·滑稽列传》:“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於俗,避世 金马门 。’”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谓无水而沉也。” 北周 庾信 《幽居值春》诗:“山人久陆沉,幽逕忽春临。” 明 唐寅 《赠南野》诗:“我亦陆沉斯世者,买邻何日许相陪?”
(2).指隐逸之士。 唐 白居易 《送张南简入蜀》诗:“昨日詔书下,求贤访陆沉。”
(3).比喻埋没,不为人知。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高义难自隐,明时寧陆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范公石湖》:“ 吴 臺、 越 垒,距门纔十里,而陆沉於荒烟野草者千七百年。” 清 钱谦益 《戊戌中元寓僧舍毒热如坐甑中偶见王孟端画竹漫题二绝》之二:“竹埤梧垣久陆沉,舍人泼墨尚萧森。”
(4).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入 洛 ,过 淮 泗 ,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宋 陈经国 《沁园春》词:“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氊未还?” 清 秋瑾 《感怀》诗:“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5).愚昧迂执,不合时宜。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而凡夫浅识,不辩邪正,谓守道者为陆沉,以履径者为知变。”
(6).谓陆地沉入海底。 郭沫若 《星空·吴淞堤上》:“这是世界末日的光景,大陆,陆沉了吗!”《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身后的荒岛已经消失,像是那里发生了陆沉,只剩下一片澄明的海。”词语解释:沈泥 拼音:shěn ní
亦作“沉泥”。
(1).沉入泥中。 唐 尚颜 《与陈陶处士》诗:“ 钟陵 城外住,喻似玉沉泥。”
(2).指沉积泥土。如:凡有需要蓄水、缓洪、沉泥、积肥的地方,都根据水势的情况,挖有大小形式不同的坑子。
亦作“沉泥”。
(1).阻滞,不通畅。 清 曹寅 《秋饮》诗:“需生寡所欢,妙理久沉泥。”
(2).指仕途不通,不得官位的贤者。 唐 钱起 《宿新里馆》诗:“每食皆弹鋏,归山耐杖藜。 叔牙 先得路,何日救沉泥?”词语解释:沈鳞 拼音:shěn lín
亦作“沉鳞”。 指水中的鱼。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沉鳞可动之以声音,机石可感之以精诚。”《北齐书·杜弼传》:“臣闻乘风理弋,追逸羽於高云;临波命钩,引沉鳞於大壑。”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石砧杵》:“晓雾将歇,猿鸟和鸣;夕日欲頽,沉鳞竞跃。”词语解释:沈没 拼音:shěn méi
亦作“沉没”。
(1).没入水中。《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沉没洪渊,酷烈为祸。”《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虽颇种殖,閒者大水沉没。”《南史·沉攸之传》:“及攻 郢城 ,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万一买不着私盐,他便连船也不要了,等夜静时,凿穿了船底,由他沉下去,便报了个沉没。” 冰心 《我的童年》:“听说还有一艘叫做‘海天’的,因为舰长驾驶失误,触礁沉没了。”
(2).借指死亡。 明 李贽 《招魂》:“ 王逸 云:‘ 小山 之徒閔伤 屈原 身虽沉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彰其志。’”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他们以自己的沉没,证明着革命的前行。他们到底并不是旁观者。”
(3).埋没;湮没。《南史·鲍照传》:“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轲论史书》:“夫圣 唐 鉅跡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沉没。”
(4).落入。《宋书·天文志一》:“ 衡 所造浑仪,传至 魏 晋 ,中华覆败,沉没戎虏, 绩 蕃 旧器,亦不復存。”《隋书·天文志上》:“其仪略举天状,而不缀经星七曜。 魏 晋 丧乱,沉没西戎。”
(5).隐没;消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倘有沉没书札银信及伪造新闻者,轻则罚,重则罪。” 鲁迅 《野草·影的告别》:“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向培良 《飘渺的梦》:“不知卖什么东西的小贩的凄厉曳长的声音渐渐沉没在冻凝的空气里。”
(6).犹沉迷;沉浸。《三国志·魏志·和洽传》“ 洽 同郡 许混 者, 许劭 子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周斐 《汝南先贤传》:“ 劭 宗人 许栩 ,沉没荣利,致位司徒。”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但从你创作者来说,你这样全心全意沉没在你的悲哀里,恐怕不能够经久吧?”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三:“如今她的全部生活仿佛就沉没在对那一去不复返的太平盛世的怀恋。”
(7).降落。 张资平 《她怅望着祖国天野》十:“赤热的火球,渐渐的沉没在远山后面。” 阿英 《流离》一:“这时月亮已经沉没,很黯黑。”词语解释:沈范 拼音:shěn fàn
南朝 梁 诗人 沉约 、 范云 的并称。 沉约 曾领中书令迁尚书令, 范云 曾领太子中庶子迁尚书右仆射。 唐 杜甫 《解闷》诗之四:“ 沉 范 早知 何水部 , 曹 刘 不待 薛郎中 。”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三:“此时谁最赏, 沉 范 两尚书。”词语解释:沈迹 拼音:shěn jì
亦作“沉跡”。 隐迹;匿迹。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赫矣 高祖 ,肇载天禄,沉跡中乡,飞名帝録。”词语解释:沈鲍 拼音:shěn bào
南朝 宋 鲍照 与 南朝 梁 沉约 的并称。两人均为著名的文学家。 唐 杜甫 《寄高使君适岑长史参》诗:“ 高 岑 殊缓步, 沉 鲍 得同行。”词语解释:沈朱 拼音:shěn zhū
亦作“沉朱”。 《艺文类聚》卷八六引《西京杂记》:“ 汉武 修 上林苑 ,羣臣各献其果树,有合枝李、朱李、黄李、青房李、燕李、获李、沉朱李、浮素李。”后以“沉朱”指李。 宋 仲殊 《西江月》词:“味过 华林 芳蒂,色兼 阳井 沉朱。”词语解释:沈恨 拼音:shěn hèn
亦作“沉恨”。 深恨。《太平广记》卷三四七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佐文》:“叟则携致就炉,乃八九岁村女子耳。见客初无羞骇,但以物画灰,若抱沉恨。”词语解释:沈眠 拼音:shěn mián
亦作“沉眠”。
(1).犹酣睡;昏睡。 唐 李商隐 《花下醉》诗:“羣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兴娘 ﹞饮食减少,生出病来,沉眠枕席,半载而亡。”
(2).长眠。指死。 章炳麟 《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中兴沴诸将,永夜遂沉眠。”词语解释:沈郎腰 拼音:shěn láng yāo
沉 腰。 周咏 《感怀》诗之六:“风捲尘沙飞鸟急,工愁频瘦 沉郎 腰。”参见“ 沉腰 ”。词语解释:沈细 拼音:shěn xì
亦作“沉细”。
(1).谓沉钓丝于水中。 唐 韩愈 《答张彻》诗:“乘枯摘野艳,沉细抽潜腥。”
(2).指胃中沉积的食物碎屑。
(3).指脉搏隐伏微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自家这一场腌臢病,病得来蹺蹊,难服汤药,不停水米。不头沉,不脑热,脉儿又沉细。”
(4).低沉细微。 闻一多 《孤雁篇》:“你那沉细的音波,在这大海底惊雷里,还不值得那涛头上,溅破的一粒浮沤呢!”词语解释:沈雄 拼音:shěn xióng
亦作“沉雄”。
(1).沉毅雄健。《后汉书·顺阳怀侯嘉传赞》:“ 齐武 沉雄,义戈乘风。” 宋 叶适 《东塘处士墓志铭》:“君轩岸沉雄,言动未尝妄。” 清 龚自珍 《书番禺许君》:“其物产英诡,其人沉雄多大略。” 景梅九 《罪案》:“论他年纪,不过二十岁,看起来,好像极有阅历的老成人,气象沉雄,迥异寻常。”
(2).深沉雄浑。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南史》:“数年间,稍入诗境,调体超间,情致兼美,如 并 燕 老将,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 屈原 氏兴,以瑰奇浩瀚之才,属纵横艰大之运,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博之辞。”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少陵 《出塞》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觉字句外别有 幽 燕 沉雄之气。”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左思 诗赋,广博沉雄,慨慷卓越,其旨开於 苏 张 。”词语解释:沈燎 拼音:shěn liáo
亦作“沉燎”。 沉香火。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惠休〈别怨〉》:“膏鑪絶沉燎,綺席生浮埃。” 宋 高似孙 《纬略·沉香山火》:“ 隋主 除夜设火山数十,尽用沉香木根。火山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十里。 江淹 诗:‘金炉絶沉燎,綺席生浮埃。’则‘沉燎’始於 梁 矣。 李商隐 诗:‘沉香甲煎为沉燎,玉液琼酥作寿杯。’当用前事。 李白 诗:‘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三诗皆用‘沉香火’,即所谓沉燎也。”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沉燎熏炉细,流苏宝盖香。” 靳荣藩 注引 张如哉 曰:“沉燎,沉水香也。”词语解释:沈滞 拼音:shěn zhì
亦作“沉滞”。
(1).积滞;郁积。《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加以迹少愆累,心无沉滞,故得耳。”
(2).犹隐退。《楚辞·九辩》:“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后汉书·崔駰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胡为嘿嘿而久沉滞也?”《后汉书·崔駰传》:“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
(3).指仕宦久不迁升。 汉 王充 《论衡·状留》:“遵礼蹈絶,修身守节,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 三国 魏 曹操 《与王脩书》:“将言前后百选,輒不用之,而使此君沉滞冶官。”《晋书·陈寿传》:“﹝ 寿 ﹞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 蜀 平,坐是沉滞者累年。” 刘师培 《废兵废财论》:“盖一切之威力,均生于财。同一作宦,富者可以躋升,而贫者终身沉滞。”
(4).泛指长期处于某种状况;停滞。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八:“效法 日本 其实是间接效法 欧 美 ,更具体地说:便是在暗默间想怎样把 中国 数千年沉滞着的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5).拖延时日;耽搁。《后汉书·袁安传》:“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以众定……君何尤而深谢?”《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生与 韶华 曰:‘我有手书一缄,烦汝送 琼 ,幸勿沉滞。’”
(6).滞留;淹留。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张道人异事》:“我亦以子沉滞人间,未能远引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身是幽魂,沉滞於此,不闻读书声者,百餘年矣。”
(7).滞重,不灵便。《吕氏春秋·情欲》:“筋骨沉滞,血脉壅塞。”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绝顶聪明,然而他给予人的却是那么一种沉滞的懒怠之感。”《花城》1981年第5期:“下班了,我拖着沉滞的步子,经过隔壁门口。”
(8).谓疾病沉重,经久不愈。《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吾今疾在沉滞,性命无常。”《隋书·炀帝纪上》:“今岁耆老赴集者,可於近郡处置,年七十以上,疾患沉滞,不堪居职,即给赐帛,送还本郡。”词语解释:沈浊 拼音:shěn zhuó
亦作“沉浊”。
(1).污浊。多喻指风俗败坏的时世。《庄子·天下》:“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楚辞·远游》:“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鬱结其谁语。” 郁达夫 《茑萝行》:“我就决定挨着病离开了那空气沉浊的故乡。”
(2).重浊。指声音低沉粗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 宋 王安石 《梵天画赞》:“鸡知时语,铃戒沉浊。” 茅盾 《三人行》:“半空中此时来了轧轧的沉浊的机声。”
(3).重浊。浓重浑浊。 南朝 梁武帝 《天象论》:“沉浊之气,下凝为地。”词语解释:沈香亭 拼音:shěn xiāng tíng
亦作“沉香亭”。 唐 时宫中亭名。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 北倚阑干。”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开元 中,禁中重芍药,即今之牡丹也,得数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於 兴庆池 东, 沉香亭 前……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 李龟年 持金花牋,宣赐翰林 李白 立进《清平调辞》三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料来春困把湖山倚。偏疑: 沉香亭 北 太真妃 。”词语解释:沈鸷 拼音:shěn zhì
亦作“沉鷙”。
(1).深沉勇猛。《新唐书·李光弼传赞》:“ 李光弼 生戎虏之绪,沉鷙有守。”《宋史·杨存中传》:“ 存中 魁梧沉鷙。”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 燕蓟 ﹞土厚水深,博大爽塏。其人沉鷙材勇。” 清 钮琇 《觚賸·圆圆》:“ 延陵将军 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絶人,沉鷙多谋。”
(2).指阴沉厉害。 曹禺 《雷雨》第一幕:“他有五十五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睛在底下闪铄着。”
(3).指诗文气势沉雄。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卷一:“七言律浑坚沉鷙中,易畅易动。”词语解释:沈叹 拼音:shěn tàn
亦作“ 沉叹 ”。亦作“沉嘆”。 深深地叹息。 唐 李白 《古风》之二:“沉嘆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唐 白居易 《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序》:“公常自负其才,不后於人,自疑其命,不偶於世。及将去 碭山 而反 伊川 也,顿驾搦管,沉叹久之。”
见“ 沉嘆 ”。词语解释:沈园 拼音:shěn yuán
南宋 时名园。在 浙江省 绍兴市 内。原为 沉 姓旧业,故名。相传 南宋 诗人 陆游 曾会出妻 唐琬 于此。 宋 陆游 《沉园》诗之一:“城上斜阳画角哀, 沉园 非復旧池臺。”后用为夫妻分离后重又见面之典。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十九:“ 沉园 旧恨从头数,泪透 萧郎 蜀锦衾。”词语解释:沈下 拼音:shěn xià
亦作“沉下”。 低下。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盖以声迹沉下,最处疏贱,旧未为执事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