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沮溺 拼音:jǔ nì
谓水淹之患。 明 李东阳 《冀州城重修记》:“癸卯之春,沮溺未平,君乃议修復。”
《论语·微子》:“ 长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过之,使 子路 问津焉。” 钱穆 新解:“﹝ 长沮 、 桀溺 ﹞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后诗文中常以“沮溺”借指避世隐士。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不能效 沮 溺 ,相随把锄犂。” 唐 韦应物 《秋郊作》诗:“方愿 沮 溺 耦,淡泊守田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谈义》:“绍 巢 由 之絶轨,蹈 沮 溺 之高风。”词语解释:沮泽 拼音:jǔ zé
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 郑玄 注:“沮谓莱沛。” 孔颖达 疏引 何胤 曰:“沮泽,下溼地也,草所生为莱,水所生为沛。言沮地是有水草之处也。”《孙子·军争》:“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曹操 注:“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且是兽也,生岭嶠之外,出沮泽之湄。得其来,吾德不为之大;纵其去,吾德不为之亏。” 清 薛福成 《上曾侯相书》:“﹝大军﹞因山谷沮泽,碍於驰骋,以致失利。”词语解释:沮漳 拼音:jǔ zhāng
沮水 与 漳水 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沮 漳 自可美,客心非外奬。” 宋 叶适 《送冯传之》诗:“相顾举杯酒,醉极 沮 漳 翻。”词语解释:沮丧 拼音:jǔ sàng
(1).灰心失望;伤心失意。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岂识向之夸慢,祇足以成今之沮丧邪?”《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是时, 李嗣源 已入於 汴 ,帝闻诸军离散,精神沮丧,至 万胜镇 即命旋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初以才名自詡,目中实无千古;至此,神气沮丧,徒有汗淫。” 茅盾 《子夜》十七:“ 孙吉人 这话刚出口, 王和甫 就很沮丧地摇头, 吴荪甫 摸着下巴叹气。”
(2).形容震惊失色。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词语解释:沮气 拼音:jǔ qì
丧气,情绪低落。《隋书·韩洪传》:“ 洪 四面搏战,身被重创,将士沮气。”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当其时也,烽燧迭警,羽书狎至,人心大摇,羣师沮气。”词语解释:沮漆 拼音:jǔ qī
沮水 与 漆水 的并称。亦指此两水之间的地区。《诗·大雅·緜》:“民之初生,自土 沮 漆 。” 毛 传:“ 沮水 、 漆水 也。” 清 徐珽 《大猎》诗:“雅歌 沮 漆 夸从狩,乐胜军前奏凯回。”一说,沮当作“徂”。徂,往也。参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词语解释:沮挠 拼音:jǔ náo
阻挠。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既踰月,中贵人沮挠无去意,卒横不能禁。” 宋 陆游 《〈师伯浑文集〉序》:“则忌者当益众,排击沮挠,当不遗力。”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自第二次请愿国会既被沮挠,僕曾著论极陈政府处置之失当,非有意袒国民以掊政府也,凡以急国家之难而已。”词语解释:沮服 拼音:jǔ fú
谓受挫而降伏。 宋 王安石 《寄赠胡先生》诗:“恶人沮服善者起,昔时 蹻 跖 今 騫 回 。”词语解释:沮渠 拼音:jǔ qú
复姓。原为 匈奴 官名,后遂以为姓氏。 晋 有 沮渠蒙逊 。见《晋书·沮渠蒙逊载记》。词语解释:沮喘
恐怖词语解释:沮丘
背水的山丘词语解释:沮惨不豫
失望悲惨,不高兴词语解释:沮咹衂
受挫;挫败词语解释:沮废 拼音:jǔ fèi
(1).沮丧颓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贫之病也,不唯形色麤黶,或亦神心沮废,岂但交友疎弃,必有家人誚让。”
(2).阻遏,废弃。《宋史·道学传一·程颢》:“自古兴治立事,未有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成者,况於排斥忠良,沮废公议,用贱陵贵,以邪干正者乎?”词语解释:沮桡 拼音:jǔ ráo
阻挠。《新唐书·沙陀传》:“ 全忠 夺 邢 、 磁 、 洺 三州, 茂贞 度 克用 沮橈,无能出师,乃与 韩建 谩好,致书言帝暴露累年,请共治宫室迎天子。”《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段凝 素疾 彦章 之能而諂附 赵 张 ,在军中与 彦章 动相违戾,百方沮橈之,惟恐其有功,潜伺 彦章 过失以闻於 梁 主。”词语解释:沮格 拼音:jǔ gé
阻止;阻挠。《新唐书·张说传》:“ 説 畏其扰,数沮格之。” 宋 苏辙 《上皇帝书》:“去官者久而不得调,又多为条约以沮格之。”《明史·王纪传》:“ 纪 劾 曄 抗违詔书,沮格成命,皆不报。” 孙中山 《护法宣言》:“若有沮格此议以便其私者,则和平破坏之责,自有所归。”词语解释:沮屈 拼音:jǔ qū
谓受挫而收敛。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 坚 随以强辩折之,忠言讜论皆沮屈而去。”《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 涉珪 虽屡获小利,然顿兵经年,凶势沮屈,士马死伤太半,人心思归,诸部离解,正是可破之时也。”词语解释:沮异 拼音:jǔ yì
谓情绪低落,意见分歧。《魏书·咸阳王禧传》:“初欲勒兵直入 金墉 ,众怀沮异, 禧 心因缓。自旦达晡,计不能决,遂约不洩而散。”词语解释:沮毁 拼音:jǔ huǐ
诋毁。《史记·伍子胥列传》:“ 子胥 专愎彊諫,沮毁用事,徒幸 吴 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宋 司马光 《遗表》:“得 王安石 委而信之,不復疑贰,听其言,从其计,人有沮毁之者,责而逐之。”词语解释:沮怍 拼音:jǔ zuò
沮丧惭愧。《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 霸 与同郡 令狐子伯 为友…… 子伯 乃令子奉书於 霸 ,车马服从,雍容如也。 霸 子时方耕於野,闻宾至,投耒而归,见 令狐 子,沮怍不能仰视。”词语解释:沮弃 拼音:jǔ qì
诋毁抛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词语解释:沮尼 拼音:jǔ ní
阻止。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以吾所闻, 浙 绅某者,窃某商之故智,而实为外人倀,约将定矣。设我 浙 人若政府,起而沮尼之,度其结果,亦若 俄 之于 金州 诸地耳。”词语解释:沮豆 拼音:jǔ dòu
古代祭祀所用器具。沮,通“ 俎 ”。《隶释·汉巴郡太守张纳碑》:“既脩沮梪,导我以文。” 洪适 释:“以沮梪为俎豆。”词语解释:沮扰 拼音:jǔ rǎo
沮丧不安。《晋书·石勒载记上》:“ 鲜卑 、 乌丸 离贰于外, 枣嵩 、 田矫 贪暴于内,人情沮扰,甲士羸弊。”词语解释:沮抑 拼音:jǔ yì
阻遏抑制。 唐 张九龄 《上姚令公书》:“为君侯之计,谢媒介之徒,即虽有所长,一皆沮抑,专谋选众之举,息彼訕上之失。” 宋 陈亮 《廷对策》:“十年之间,羣起而沮抑之,未能止其偏,去其伪。” 清 唐甄 《潜书·思愤》:“古之人沮抑志奋,困阨学成。”词语解释:沮核 拼音:jǔ hé
犹阻隔。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交通贸迁,利于前时,虽高山大川,无足沮核。”词语解释:沮止 拼音:jǔ zhǐ
阻止;遏止。《新唐书·韦凑传》:“ 温 为 安禄山 所厚, 国忠 惧其进,沮止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景公 欲用 孔子 , 婴 骤沮止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 美国 既定沮止 华 人之苛例,我国乃议不用 美 货以钳制之,必 美 人改其苛例而后可。”词语解释:沮折 拼音:jǔ shé
(1).沮丧屈从。《新唐书·姚崇传》:“ 燕钦融 、 韦月将 以忠被罪,自是諍臣沮折;臣愿羣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可乎?”
(2).阻挠折服。 宋 陆游 《答刘主簿书》:“不幸三二十年来,士自为畦畛甚狭,己所未知者,輒訕薄之,以为不足学,排仰沮折,惟恐不力。”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冯恩》:“时 汪 御史大夫 鋐 ,愎而险,能窥伺上旨,沮折其属,又阿諛时相,数更职守自固。”词语解释:沮散 拼音:jǔ sàn
沮丧涣散;溃散。《三国志·魏志·毋丘俭传》:“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 淮 南新附农民为之用。”《北齐书·孙腾传》:“ 腾 以朝廷隔絶,号令无所归,不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苦请於 高祖 , 高祖 从之,遂立 中兴主 。” 唐 柳宗元 《晋问》:“风云失势,沮散远去。”词语解释:沮溃 拼音:jǔ kuì
溃败。《后汉书·公孙述传》:“若举兵 天水 ,必至沮溃。” 宋 司马光 《言拣兵上殿札子》:“国家发兵讨之,士卒或望尘奔北,或迎锋沮溃,毁辱天威,为四夷笑。”词语解释:沮滞 拼音:jǔ zhì
阻滞。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所以沮滞而不达者,约有数端。”《新华日报》1942.10.12:“在鸦片战争以前, 欧 美 各国都已进到资本主义工业国家,而我们 中国 还是被沮滞在封建社会中。”词语解释:沮惮 拼音:jǔ dàn
恐惧。《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酋大惭,自是沮惮不敢暴。”词语解释:沮薄 拼音:jǔ báo
因嫉害而贬损。《新唐书·裴炎传》:“初, 炎 见 裴行俭 破 突厥 有功,沮薄之,乃斩降虏 阿史那伏念 等五十餘人,议者恨其媢克,且使国家失信四夷,以为阴祸有知云。”词语解释:沮湿 拼音:jǔ shī
低洼潮湿。《明史·王治传》:“明年,左右有言 南海子 之胜者,帝将往幸。 治 率同官諫。大学士 徐阶 、尚书 杨博 、御史 郝杰 等并阻止。皆不听。至则荒莽沮湿,帝甚悔之。”词语解释:沮慑 拼音:jǔ shè
恐惧。《宋史·李宝传》:“ 李宝 顷因召对,询以北事,歷歷如数。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词语解释:沮愤 拼音:jǔ fèn
沮丧愤懑。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予年四十矣,志於道亦有年,岂一旦受谴而并弃之,舍其所乐,自为沮愤,亦何益于事哉!”词语解释:沮畏 拼音:jǔ wèi
畏惧。《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 巢 大沮畏,乃诣 天平军 乞降,詔授 巢 右卫将军。”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饶氏 愈益沮畏。讫子妇死,鬼始谢去。”词语解释:沮短 拼音:jǔ duǎn
诋毁,攻讦。《新唐书·陆贽传》:“而 贄 孤立一意,为左右权倖沮短,又言事无所回讳,阴失帝意,久之不得宰相。”词语解释:沮惴 拼音:jǔ zhuì
恐怖。《新唐书·裴胄传》:“会 栖筠 卒, 胄 护丧归 洛阳 ,人为危之, 胄 屹然不沮揣。”词语解释:沮惑 拼音:jǔ huò
(1).败坏惑乱。《晋书·姚兴载记上》:“ 绪 硕德 威权日盛, 兴 恐姦佞小人沮惑之,乃简清正君子为之辅佐。” 郭孝成 《江苏光复纪事》第三节:“更串通在镇旗籍官兵,散布謡言,沮惑士气。”
(2).疑惑。 宋 欧阳修 《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臣窃闻诸处多有按察官吏,皆为朝廷不行,人各嗟慙,以谓任以事权,反加沮惑,朝廷之意不可諭也。”词语解释:沮懈 拼音:jǔ xiè
见“ 沮解 ”。
词语解释:沮解 拼音:jǔ jiě
(1).破坏瓦解。《汉书·赵充国传》:“数使使 尉黎 、 危须 诸国,设以子女貂裘,欲沮解之。”
(2).阻格消除。《新唐书·郭子仪传》:“ 上元 初,詔为诸道兵马都统,以 管崇嗣 副之……詔下,为 朝恩 沮解。”
沮丧涣散。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今吏从军败没死公事者,以十万数,上不闻弔唁嗟叹之荣名,下又无禄赏之厚实……此其所以人怀沮解,不肯復死者也。”解,一本作“ 懈 ”。词语解释:沮索 拼音:jǔ suǒ
颓丧。《新唐书·藩镇传·朱滔》:“ 怦 闻其至,蒐兵缮鎧,夹道陈二十里迎謁,望 滔 哭, 滔 遂入府。气沮索,日邑邑,被病,政事一委 怦 。”词语解释:沮恐 拼音:jǔ kǒng
(1).恐吓。《礼记·儒行》“劫之以众,沮之以兵” 唐 孔颖达 疏:“谓他人劫胁以军众,沮恐之以兵刃也。”
(2).气馁而惶恐。《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 殷 桓 之下,专恃 王恭 , 恭 既破灭,西军沮恐。” 胡三省 注:“沮恐,言气沮而心恐也。”词语解释:沮汾 拼音:jǔ fén
沮水 与 汾水 的并称。亦指 沮 汾 两水之间的地区。《国语·吴语》:“三岁於 沮 汾 以服 吴 越 。” 韦昭 注:“ 沮 汾 ,水名。 楚 东鄙 沮 汾 之閒 乾谿 也。”词语解释:沮衄 拼音:jǔ nǜ
亦作“ 沮衂 ”。 谓受挫而沮丧。《晋书·苏峻传》:“兵威日盛,战无不克,由是义众沮衄,人怀异计。”《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我若退缩,士气沮衂,不可復用。”词语解释:沮解 拼音:jǔ jiě
(1).破坏瓦解。《汉书·赵充国传》:“数使使 尉黎 、 危须 诸国,设以子女貂裘,欲沮解之。”
(2).阻格消除。《新唐书·郭子仪传》:“ 上元 初,詔为诸道兵马都统,以 管崇嗣 副之……詔下,为 朝恩 沮解。”
沮丧涣散。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今吏从军败没死公事者,以十万数,上不闻弔唁嗟叹之荣名,下又无禄赏之厚实……此其所以人怀沮解,不肯復死者也。”解,一本作“ 懈 ”。词语解释:沮泄 拼音:jǔ xiè
泄漏。《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毋发盖,毋发室屋,及起大众,以固而闭,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 孔颖达 疏:“令地沮泄,谓泄漏地之阳气。”词语解释:沮苍 拼音:jǔ cāng
沮诵 与 苍颉 的并称。相传二人为 黄帝 的史官,始作文字。 宋 米芾 《书史》:“ 张彦远 志在多闻,上列 沮 苍 ,按史发论。”词语解释:沮訾 拼音:jǔ zī
诋毁。《新唐书·傅奕传》:“为众沮訾,不得行。”词语解释:沮议 拼音:jǔ yì
非议;异议。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二客虽窒计沮议,何伤。”《孙子·九地》“夷关折符” 唐 李筌 注:“政令既行,闭关折符,无得有所沮议,恐惑众士心也。”《新唐书·陆贽传》:“所谓小人者,非悉怀险詖以覆邦家也,盖趋向狭促,以沮议为出众,自异为不羣,趣小利,昧远图,効小信,伤大道尔。”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 熙寧 初,有詔侍从之臣各举所知, 范蜀公 时为翰林学士,以应詔除 利州路 转运判官,执政有沮议者。”词语解释:沮诎 拼音:jǔ qū
收敛。 宋 司马光 《机权论》:“言积习寖久,将成其性,及今犹可沮詘而改。”词语解释:沮胆 拼音:jǔ dǎn
丧胆。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控弦之民,旃裘之长,莫不沮胆,挫折远遁,遂乃振旅。”词语解释:沮舍 拼音:jǔ shè
破败的屋子。《淮南子·说山训》:“故沮舍之下,不可以坐;倚墙之旁,不可以立。” 高诱 注:“沮舍,坏也。”词语解释:沮激 拼音:jǔ jī
破坏阻遏。《新五代史·义儿传·李存信》:“ 存信 与 存孝 俱为养子,材勇不及 存孝 ,而 存信 不为之下,由是交恶, 存孝 所为, 存信 每沮激之, 存孝 卒得罪死。”词语解释:沮辱 拼音:jǔ rǔ
毁辱;屈辱。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后述》:“且上自圣智,下至豪特之士,得于文学者多矣,岂一 灵运 之狂而可沮辱天下之奇伟哉!”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后 公弼 受他州馈酒,从赃坐,沮辱抑鬱抵於死。”词语解释:沮劝 拼音:jǔ quàn
谓阻止恶行,勉励善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赏罚无章,何以沮劝?” 唐 元结 《辩惑上》:“若法令不行,则无以沮劝;苟失沮劝,则赏罚何为?”《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三年》:“累年以来,制敕纔下,未踰月而輒更,奏语方行,又随时而追改。民知命令之不足信,则赏罚何以沮劝!”词语解释:沮动 拼音:jǔ dòng
破坏动摇。《魏书·文帝纪》:“ 乌丸王 库贤 ,亲近任势,先受 卫瓘 之货,故欲沮动诸部,因在庭中礪鉞斧。诸大人问欲何为,答曰:‘上恨汝曹谗杀太子,今欲尽收诸大人长子杀之。’大人皆信,各各散走。”词语解释:沮败 拼音:jǔ bài
败坏;挫败。 汉 刘向 《九叹·逢纷》:“颜霉黧以沮败兮,精越裂而衰耄。”《旧唐书·郭子仪传》:“今元兇沮败,计日成擒,中外无虞,妖氛渐息。”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却行招纳?” 章士钊 《王船山史说申义》:“国事之来,輙以情之所赘,沮败天下之大局,将相相訌,而姦雄啟衅。”词语解释:沮谢 拼音:jǔ xiè
衰颓。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书》:“凡人当少壮时,志意才气百倍,及年益增,力益衰,则沮谢陨获,有悔往叹今之心。”词语解释:沮诽 拼音:jǔ fěi
诋毁,诽谤。《史记·平準书》:“ 张汤 用峻文决理为廷尉,於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词语解释:沮谪 拼音:jǔ zhé
毁伤,贬谪。 明 吾邱瑞 《运甓记·闻叛勤王》:“况我前遭沮謫,已开并立之仇;兹遇无将,应有勤王之责。”词语解释:沮诵 拼音:jǔ sòng
相传为 黄帝 的四个史官之一。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四史》:“ 沮诵 、 苍頡 、 隶首 、 孔甲 , 黄帝 四史官。”参见“ 四史 ”。
词语解释:四史 拼音:sì shǐ
(1).相传为 黄帝 的四个史官: 沮诵 、 仓颉 、 隶首 、 孔甲 。 晋 王嘉 《拾遗记·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四史》:“ 沮诵 、 苍頡 、 隶首 、 孔甲 , 黄帝 四史官。”
(2).《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的合称。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三国志四·三史》:“直至 唐 宋 以来,学者恆言,乃皆曰‘五经’‘三史’,则专指 马 班 范 矣。愚窃以为宜更益以 陈寿 ,称‘四史’,以配‘五经’,良可无愧。其餘各史,皆出其下。”词语解释:沮诘 拼音:jǔ jié
责难,阻挠。《新唐书·宇文融传》:“初,议者以生事,沮詰百端,而帝意向之,宰相 源乾曜 等佐其举。”词语解释:沮乱 拼音:jǔ luàn
阻挠干扰。《新唐书·李泌传》:“﹝ 泌 ﹞乃请随官闲剧,普增其奉……而 竇参 多沮乱其事,不能悉如所请。”词语解释:沮力 拼音:jǔ lì
阻力。 严复 《〈原富〉按语》:“设一旦吾之民智日进,天诱其衷,幡然改之,吾知彼方奋其沮力,以与我争一旦之命,其必不坐视以听我之精进。”词语解释:沮塞 拼音:jǔ sāi
阻塞。 宋 叶适 《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公顾 檜 忮忍,欲有所建白,答上恩遇,常沮塞不得间,则叹息曰:‘此岂伴食处哉!’”词语解释:沮厄 拼音:jǔ è
阻挠遏制。 明 李东阳 《明故镇国将军都指挥同知王公墓志铭》:“予闻边将与大将异才而所处亦异,宜公所负抱无媿所谓边将者。用不竟施,而横见沮厄,岂不惜哉!”词语解释:沮坏 拼音:jǔ huài
毁坏;败坏;破坏。 汉 刘向 《说苑·正谏》:“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持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 宋 司马光 《上体要疏》:“又庸人之情,苟策非己出,则媢嫉沮坏,惟恐其成。”《明史·邝埜传》:“ 成祖 在 北京 ,或奏 南京 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 埜 廉视。”词语解释:沮伤 拼音:jǔ shāng
挫伤;毁伤。《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段谷 、 侯和 沮伤之气,难以敌堂堂之阵。” 宋 苏舜钦 《京兆求罢表》:“凡有所见,未尝不言,虽数被於沮伤,岂敢思於欺默,报陛下非常之遇,罄下臣无隐之怀。”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即有异俗之心,絶人之才,且沮伤而不得进,况余才质鲁钝,顽然无所得於心。”词语解释:沮逆 拼音:jǔ nì
犹龃龉。 宋 苏舜钦 《太常博士宋仲达墓铭》:“以是事多沮逆少合,君亦悒悒不自喜。”词语解释:沮陷 拼音:jǔ xiàn
毁伤诬陷。《新唐书·石雄传》:“ 王宰 者, 智兴 子,於 雄 故有隙。 潞 之役, 雄 功最多, 宰 恶之,数欲沮陷。”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时堂上有沮陷者,议者欲食其肉。”词语解释:沮颜 拼音:jǔ yán
剺面。以刀刻面,为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编结沮颜,燋齿梟瞯,翦髮黥首,文身裸袒之国,靡不奔走贡献,懽忻来附。”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刀刻其面,盖沮颜也。”词语解释:沮间 拼音:jǔ jiān
阻隔。词语解释:沮遏 拼音:jǔ è
阻止遏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 张巡 许远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 江 淮 ,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宋 李纲 《与郑少傅书》:“其后,悉聚 浙 ,兵屯于 青溪 ,復为所破,贼势鴟张,莫之沮遏。”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若犹利用此动机为国民经济发达之媒,而偏采此沮遏此动机之制度,则所谓两败俱伤者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此其成果,以偿沮遏科学之失,绰然有餘裕也。”词语解释:沮骇 拼音:jǔ hài
破坏扰乱。《新唐书·裴度传赞》:“ 元济 外连姦臣,刺宰相反用事者,沮骇朝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