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歌平声 [guō guò,经过][hé huó huo,和平][mó,琢磨][hé,荷花][suō][偏颇,形词][suō][nā nuó][tuō][cuó][详注1][音駝。逶迤,行貌。本作迱。][详注2][音騾。瓠瓢也。又与蠃通][cuó,酂城][媕娿,不決也][详注3][wō][bō bo][详注4][详注5][嵒齬,山勢也][cuó][姓][同沱]妿[同峨][luó][duō][guō wō][详注6]娿


注1:蛇 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注2:傩 nuó,音那。指古迎神赛会。如傩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注3:蠃 音騾。蜯屬。【爾雅·釋魚】蠃,小者蜬。【註】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注4:酇 《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
注5:番 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注6:蜗 《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末字词组
滂沲涕泗滂沲      

词语解释:滂沲  拼音:pāng tuó
同“ 滂沱 ”。
(1).雨大貌。 晋 左思 《蜀都赋》:“虽星毕之滂沲,尚未齐其膏液。” 唐 欧阳行周 《益昌行》:“期当作説霖,天下同滂沲。” 宋 苏辙 《次韵刘贡父西掖种竹》:“竹迷谁定知迷否,趂取滂沲好雨初。”
(2).形容泪或血等流得多。 汉 王褒 《九怀·株昭》:“卷佩将逝兮,涕流滂沲。”《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沲,意甚恶之。” 晋 潘岳 《寡妇赋》:“哀鬱结兮交集,泪横流兮滂沲。”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六:“徘徊相思心,老泪双滂沲。”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碓梦》:“既至,乃数百鬼负大磨,旋转不已。有人头出磨上,流血滂沲。”
(3).广大貌;充溢貌。《周髀算经》卷上:“北极之下,高人所居,六万里,滂沲四隤而下。” 唐 沉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待我柘桂之杓,致滂沲之流,操以救之。”
(4).形容丰盛。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沲。”
词语解释:涕泗滂沲  拼音:tì sì pāng tuó
见“ 涕泗滂沱 ”。
词语解释:涕泗滂沱  拼音:tì sì pāng tuó
谓涕泪如雨。形容涕泪流得极多。《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毛 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夫子知命之将终,乃抱麟解紱,涕泗滂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 越 痛哭受教。一姊一弟,年相亚,夙敦友爱,亦各涕泗滂沱,恨不与俱。”亦作“ 涕泗滂沲 ”。《南齐书·孔稚珪传》:“於 禹井山 立馆,事道精篤,吉日於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梁书·武帝纪下》:“又立七庙堂,月中再过,设净饌。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