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十陷去声 [仕忏切。镵土具。][张帆行驶,动词][qiàn qian][同陷][详注1][xiàn]


注1:阚 《广韵》《集韵》许鉴切《韵会》胡忏切《正韵》胡监切。《广韵》犬声。《集韵》兽怒声。
共10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泛泛泛梗泛鹢泛览泛白泛涉泛博泛级
泛舟泛觞泛浮泛龙舟泛澜泛泊泛僄泛纳
泛酒泛然泛长泛游泛潋泛指泛供泛系
泛宅泛槎泛艳泛盎泛齐泛洒泛埽泛淫
泛海泛流泛应泛漾泛卮泛常泛头泛神论
泛滥泛观泛声泛林泛利泛婚泛唇泛舌泛祭
泛水泛云泛棹泛广泛斗泛宅浮家泛商流羽泛秩
泛滟泛溢泛潮泛索泛查泛应曲当泛子泛泆
泛菊泛蚁泛驾泛交泛读泛决泛濆泛泛而谈
泛爱泛萍泛霞泛响泛越泛函分析泛称泛沛

词语解释:泛泛  拼音:fàn fàn
亦作“泛泛”。亦作“氾氾”。
(1).漂浮貌;浮行貌。《诗·小雅·采菽》:“汎汎杨舟,紼纚维之。”《楚辞·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与波上下,偷以全无躯乎?” 唐 吕周任 《泗州大水记》:“崇邱如岛,稍稍而没,夏屋如查,汎汎相继。” 元 张可久 《醉太平·怀古》曲:“翩翩野舟,汎汎沙鸥,登临不尽古今愁。”
(2).引申为随波逐流。 王闿运 《会试始萍生赋》:“浮江海而不沉,游清浊而无忤。岂汎汎以全躯,惟依依以保素。”
(3).水流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一:“汎汎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明 何景明 《拟古诗》之九:“汎汎东流河,嫋嫋河上柳。”
(4).广大无边际貌。《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唐 张说 《离会曲》诗:“何处送客 洛 桥头, 洛水 泛泛中行舟。” 明 张煌言 《暮春有怀》诗:“汎汎苍海,盘桓少年。”
(5).充满貌。《素问·脉要精微论》:“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餘。”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三:“採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清 曹寅 《与曲师小饮》诗:“呶呶騶卒谁可拟,泛泛匏尊空自泻。”
(6).浮浅;寻常。 宋 苏轼 《与孙正孺书》之二:“阔远无他嘱,惟倍万保嗇而已,勿将作汎汎常语过耳也。”《朱子语类》卷七四:“汎汎做只是俗事,更无可守。”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谢师父救了我这蠢蠢之物,泛泛之才。” 章炳麟 《程师》:“﹝弟子﹞虽闻其説,谓汎汎与恒师等。”
词语解释:泛舟  拼音:fàn zhōu
亦作“泛舟”。 行船;坐船游玩。 汉 班固 《西都赋》:“汎舟 山 东,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 唐 杜甫 《放船》诗:“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苏子 与客泛舟游於 赤壁 之下。” 茅盾 《腐蚀·十一月六日》:“咱们又可以泛舟 秦淮 ,痛饮一番!”
词语解释:泛酒  拼音:fàn jiǔ
亦作“泛酒”。
(1).古代风俗。每逢三月三日,宴饮于环曲的水渠旁,浮酒杯于水上,任其飘流,停则取饮,相与为乐,谓之“汎酒”。 晋 束晳 《三日曲水对》:“昔 周公 城 洛邑 ,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参见“ 流觴曲水 ”。
(2).古人用于重阳或端午宴饮的酒,多以菖蒲或菊花等浸泡,因称“汎酒”。 前蜀 韦庄 《庭前菊》诗:“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 龙山 泛酒来。” 唐 皎然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明 杨慎 《渔家傲》词:“摘得金英来泛酒,西山爽气当窗牖,鬢插茱萸歌献寿。” 郭沫若 《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以菖蒲泛酒(俗间在酒中对以雄黄),不仅要保持身体的清洁,还要争取内心的芬芳。”
词语解释:流觞曲水  拼音:liú shāng qǔ shuǐ
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 宋 苏轼 《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流觞曲水,不但仿古人馀韵,而且有趣。”亦作“ 流杯曲水 ”。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亦省作“ 流觴 ”。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巨石镇其中流,平濶如臺,其上可布席而坐,其下可流觴。”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只是流觞亭雅得那样俗,在石地上楞刻着蚯蚓般的槽;那样流觞,怕只有孩子们愿意干。”
词语解释:泛宅  拼音:fàn zhái
亦作“泛宅”。 谓以船为家。《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 颜真卿 为 湖州 刺史, 志和 来謁, 真卿 以舟敝漏,请更之, 志和 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 苕 霅 间。’” 清 孙枝蔚 《赠吴仁趾移居》诗:“牵船居岸上,泛宅在舟中。”
词语解释:泛海  拼音:fàn hǎi
亦作“泛海”。 乘船过海,渡海。《宋书·朱脩之传》:“﹝ 朱脩之 ﹞泛海至 东莱 ,遇猛风柁折,垂以长索,船乃復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朝鲜 国王上表告急,天朝发兵泛海往救。”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偕其友乘舟泛海,而暴风猝起,益以奔电疾雷,少顷波平,孤舟遂杳。”
词语解释:泛滥  拼音:fàn làn
亦作“氾滥”。亦作“泛滥”。
(1).大水漫溢。《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史记·河渠书》:“为我谓 河伯 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宋 叶适 《题蔡君进书后》:“巨潦汎滥,流荡漂溺,至以滔天灭木为患。”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天在旋转着,地在震荡着,洪水泛滥着。”
(2).比喻不好的事物如大水漫溢,到处都是。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其实,近一两年来,杂文集的出版,数量并不及诗歌,更其赶不上小说,慨叹于杂文的泛滥,还是一种胡说八道。”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 艾芜 《漫谈三十年代的“左联”》:“订出许多条条框框,必然导致千篇一律,公式化、概念化就会泛滥起来。”
(3).波动;波动貌。《楚辞·九章·哀郢》:“凌 阳侯 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唐 沉佺期 《入卫作》诗:“緑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峻青 《秋色赋·女英雄孙玉敏》:“这个愿望,泛滥在她心海里已不止一天了。”
(4).浮游于水上。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奄息 总极 氾滥水嬉兮,使 灵媧 鼓瑟而舞 冯夷 。”《楚辞·刘向〈九叹·忧苦〉》:“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鋭摧矜,凝氾滥兮。” 王逸 注:“氾滥,犹沉浮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寻山志》:“鸥双双以赴水,鷺轩轩而归田。赴水兮汎滥,归田兮翱翔。”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鼓棹清流,随波泛滥。”
(5).谓博览而沉浸其中。 南朝 梁 萧统 《与何胤书》:“﹝余﹞每纘閲六经,汎滥百氏,研寻物理,顾略清言。” 宋 苏轼 《策总叙》:“自 汉 以来,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务射策决科之学,其言虽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滥於辞章,不适於用。” 清 钱谦益 《祖逢阳赠浙江布政使司制》:“学问渊源乎经术,文辞氾滥于百家。” 王棻 《与友人书》:“其为诗也,导源於《风》《雅》,游泳乎《离骚》,浸淫乎 汉 魏 ,汎滥於六朝。”
(6).广博;广泛。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汎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宋 苏轼 《复改科赋》:“彼文辞泛滥也,无所统纪;此声律切当也,有所指归;巧拙由一字之可见,美恶混千人而莫违。”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其《氏族》《六书》《七音》《都邑》《草木》《昆虫》《五略》,为旧史之所无,以矜奇炫博,泛滥及之。”
(7).指泛泛;笼统。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铭不得曰志,然泛滥言之,则志亦包铭,而其为式,或志与铭并用,或用其一而已足,此又古今之变也。”
(8).广泛流行、扩散。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 元 初法度犹明,尚有所惮,未至於汎滥。” 清 钱谦益 《〈艺林汇考〉序》:“类书之作,昉於六朝,盛於 唐 而氾滥於 宋 。”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承 嘉靖 末 苏 曾 氾滥之餘…… 顾涇阳 先生独以博大宏通之才,竪大义,析微言,屹然岳立。”
(9).浮泛,不切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汎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张守节 正义:“汎滥,浮辞也。”《北史·裴叔义传》:“﹝ 景融 ﹞虽才不称学,而缉缀无倦,文词汎滥,理会处寡。”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臣不敢汎滥条奏,苟应故常。” 明 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管子申韩六韬》:“独儒家者流,汎滥而靡所适从。” 清 黄宗羲 《〈明文案〉序下》:“ 纬真 之文汎滥中尚有可裁。”
(10).随便,漫不经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我等今来者直寻有道者耳,非浮游无著泛滥而行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若是泛滥看过,今次又见是好,明次又见是好,终是无功夫不得力。”
(11).洋溢;充溢。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那张像五彩鲜明,发出光彩, 吴天宝 的脸又红又亮,也泛滥着生命的光彩。” 艾青 《向太阳》诗之七:“太阳的光,泛滥在街上。”
词语解释:泛水  拼音:fàn shuǐ
(1).古水名。故道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南。久湮。
(2).古水名。故道在今 山东省 曹县 北,从古 济水 分出,东北流至 定陶县 北。注入古 菏泽 。久湮。《史记·高祖本纪》:“甲午,乃即皇帝位 氾水 之阳。”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高祖 即位坛在 曹州 济阴县 界。 张晏 曰:‘ 氾水 在 济阴 界,取其氾爱弘大而润下。’”
亦作“泛水”。
(1).积水。《孙膑兵法·雄牝城》:“军食泛水者,死水也,可击也。”
(2).坐船在水上游玩。《南史·梁衡山县侯恭传》:“岂如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也。”
(3).瓷器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瑠黄椀》:“ 元载 饮食,冷物用磂黄椀,热物用泛水甆器,器有三千事。”
词语解释:泛滟  拼音:fàn yàn
亦作“泛灩”。亦作“汎灎”。亦作“泛灎”。
(1).浮光闪耀貌。《艺文类聚》卷一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怨晓月赋》:“浮云褰兮收泛灧,明舒照兮殊皎洁。” 唐 卢照邻 《宿晋安亭》诗:“汎灩月华晓,裴回星鬢垂。” 元 王恽 《游华不注记》:“经 会波楼 下,出水门,入废 齐漕渠 ,所谓 小清河 者也。汎灧东行,运肘而北,水渐瀰漫。” 明 刘基 《菩萨蛮》词:“月华泛灩秋塘草,羇虫露泣芙蓉老。”
(2).谓歌曲中宛转引长其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嘌》:“凡今世歌曲……近又即旧声而加泛灩者,名曰嘌唱。”
词语解释:泛菊  拼音:fàn jú
亦作“泛菊”。 古人指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唐 李峤 《九日应制得欢字》诗:“仙杯还泛菊,宝饌且调兰。” 唐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诗:“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絃管醉东篱。”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泛菊则因高乎断岸,祓禊则就洁乎芳沚。”
词语解释:泛爱  拼音:fàn ài
亦作“氾爱”。亦作“泛爱”。
(1).犹博爱。《论语·学而》:“汎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汎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絶异之姿。”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汎爱真君子。” 许地山 《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 启芳 说我是泛爱者, 劳生 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2).朋友的代称。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广筵散汎爱,逸爵紆胜引。” 唐 杜甫 《奉赠李八丈曛判官》诗:“所亲问淹泊,泛爱惜衰朽。”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泛爱,出《论语》。 殷仲文 诗:‘广筵散泛爱’,遂以为朋友之呼矣。”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七:“ 王立之 云:‘ 老杜 家讳 閒 ,而诗中……又有泛爱怜霜鬢,留欢卜夜閒。’”
词语解释:泛梗  拼音:fàn gěng
亦作“泛梗”。 《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歳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復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因以“汎梗”喻漂泊。 唐 张说 《石门别杨六钦望》诗:“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 唐 贾岛 《岐下送友人归襄阳》诗:“蹉跎随汎梗,覊旅到 西州 。”亦泛指漂浮的草木梗。 明 方孝孺 《东河驿值雪次茅长史白战体韵》:“瓦沟早滴为炊烟,水面难消因泛梗。”
词语解释:泛觞  拼音:fàn shāng
亦作“泛觴”。 谓饮酒。 唐 储光羲 《京口送别王四谊》诗:“明年菊花熟, 洛 东泛觴游。”
词语解释:泛然  拼音:fàn rán
亦作“泛然”。
(1).漂浮貌;浮动貌。 战国 楚 宋玉 《小言赋》:“析飞糠以为舆,剖粃糟以为舟,泛然投乎杯水中,淡若巨海之洪流。” 宋 梅尧臣 《鸭雏》诗:“泛然去中流,鸡呼心悹悹。” 宋 陆游 《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词:“虚舟汎然不繫,万里江天。”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僕为学不敏於人,闻道不早於人,扼愚守陋,泛然与世浮沉。” 清 吴敏树 《说钓》:“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2).随便,漫不经心貌。《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汎然不繫,恢尔自得,不竞不营,无荣无辱。” 唐 李颀 《赠苏明府》诗:“汎然无所繫,心与孤云同。”《新唐书·隐逸传序》:“其於爵禄也,汎然受,悠然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且送 杨 姓人,故用 子云 为切题,岂应又泛然用一令尹耶?”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古人无泛然饮酒者,率皆祭毕而后饮。”
(3).一般,普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戴思颜》:“﹝ 戴思颜 ﹞有诗名,气宇盘礴,每有过人,遂得名家,岂泛然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夫世岂有不识字而能书者?抑 昌黎 之所谓识字,非世人之泛然记忆已也。” 清 陈确 《瞽言四·与刘伯绳书》:“夫其异同之甚与泛然酬应者可去。”
(4).广泛,普遍貌。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后世所不可不载之事,汎然欲备,则不胜其史矣。” 宋 叶适 《〈播芳集〉序》:“若曰聚天下之文,必备载而无遗,则泛然而无统。”
(5).空泛;浮浅,不深入。 明 王廷相 《与薛君采书》:“近世学者之弊有二:一则徒为泛然讲説,一则务为虚静以守其心,皆不於实践处用功,人事上体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十》:“唯‘发’非汎然之词,然后所发之己,非私欲私意。”
词语解释:泛槎  拼音:fàn chá
亦作“泛槎”。亦作“泛查”。 据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载,相传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见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来,因登木筏直达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 。后因以“汎槎”指乘木筏登天。 唐 李峤 《同赋山居七夕》诗:“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 唐 任希古 《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搆天。” 元 邓文原 《题谢氏通济桥》诗:“泛查客去银河近,题柱人归玉垒高。”参见“ 犯斗 ”。
词语解释:犯斗  拼音:fàn dòu
神话传说天河通海,有个住在海边的人,见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来,便带粮乘筏,泛游至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 。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又相传 汉 张骞 出使 大夏 ,寻 河 源,乘槎见所谓 牛郎 织女 。见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每举笔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
词语解释:泛流  拼音:fàn liú
亦作“泛流”。 流水。 唐太宗 《采芙蓉》诗:“栖鸟还密树,泛流归建章。”
词语解释:泛观  拼音:fàn guān
亦作“泛观”。 纵观;广泛地浏览。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於是乎周览泛观,縝纷轧芴,芒芒恍忽,视之无端,察之无涯。”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凡诸家小説奥篇隐袠,有字音异同,皆裒集左方,以便考閲,庶急于肄业者,免泛观之劳也。”
词语解释:泛云  拼音:fàn yún
犹腾云。谓乘云飞行。 南朝 梁 陶弘景 《云上之仙风赋》:“登空汎云,一举万里。”
词语解释:泛溢  拼音:fàn yì
亦作“泛溢”。
(1).漫溢;泛滥。《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秋,大霖雨, 汉水 汎溢。”《宋书·孝武帝纪》:“雨水猥降,街衢泛溢。” 前蜀 杜光庭 《程德柔醮水府修堰词》:“自汎溢以来,累有摧坏。” 宋 苏辙 《筠州祈雨青辞》:“去夏大水汎溢城邑,继以秋旱,民食不足。” 清 唐孙华 《连雨》诗:“吾乡本沮洳,百川愁汎溢。” 王西彦 《鱼鬼》:“洪水来了,从溪岸泛溢出白流,远远望去,好像是无数道瀑布的倾泻。”
(2).水广大无际貌。 汉 扬雄 《反离骚》:“驰 江 潭之汎溢兮,将折衷虖 重华 。”
(3).多而滥;空泛不切实。《群书治要》卷四八引 三国 魏 桓范 《世要论·序作》:“世俗之人,不解作体,而务汎溢之言,不存有益之义。” 王闿运 《湘绮楼论文》:“诗则有家数,易摸拟,其难亦在於变化……成家之后,亦防其泛溢。”
(4).犹洋溢。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李子牟》:“清音激越,遐韵泛溢,五音六律,所不能偕。” 郑振铎 《蝴蝶的文学》一:“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得全个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溢着快乐。”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一种忘怀一切、天真、甜美的表情在 骆刚夫 底脸上泛溢着。”
词语解释:泛蚁  拼音:fàn yǐ
亦作“泛蚁”。 浮在酒上的泡沫。借指酒。 唐 元稹 《赋得玉卮无当》:“泛蚁功全小,如虹色不移。” 唐 方干 《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双关》:“罇罍泛蚁堪尝日,童稚驱禽欲熟时。”
词语解释:泛萍  拼音:fàn píng
亦作“泛萍”。 比喻漂荡无定。 唐 孟郊 《送清远上人归楚山旧寺》诗:“应笑泛萍者,不知松隐深。”
词语解释:泛鹢  拼音:fàn yì
亦作“泛鷁”。 泛舟。古代画鷁首于船头,故称舟为鷁。 南朝 宋 谢灵运 《侍泛舟赞》:“汎鷁兮游兰池,渚相委兮石参差。”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 ,泛鷁 昆明池 。” 唐 杜甫 《水宿遣兴呈群公》诗:“蹉跎长汎鷁,展转屡鸣鸡。”
词语解释:泛浮  拼音:fàn fú
亦作“氾浮”。亦作“泛浮”。
(1).漂浮。 晋 左思 《蜀都赋》:“腾波沸涌,珠贝氾浮,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苏州客》:“兄今泛浮江湖间,何为乎?”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杨 先坠水,得免。逢一木抱之,汎浮经两日,漂至一岛。”
(2).松动脱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外边是 宋 锦包袱包着,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页一般装的,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
词语解释:泛长  拼音:fàn cháng
谓水上涨。《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时夏水汎长,津梁断絶。”《北史·杨大眼传》:“ 大眼 军城东,守 淮 桥东西道。属水汎长, 大眼 所綰统军 刘神符 、 公孙祉 两军夜中争桥奔退。”
词语解释:泛艳  拼音:fàn yàn
亦作“泛艳”。 见“ 汎艳 ”。
同“ 汎灩 ”。亦作“泛艳”。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体上人〈怨别〉》:“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艳,一本作“ 艷 ”。 唐 王易从 《临高台》诗:“汎艳春幌风,裴回秋户月。”参见“ 汎灧 ”。
词语解释:泛应  拼音:fàn yìng
亦作“泛应”。
(1).犹敷衍。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论》:“不操其心,而从容乎声色货利之境,以泛应乎一日万几之繁,而责事之不效,亦可谓失其本矣。”
(2).多方应酬。
词语解释:泛声  拼音:fàn shēng
亦作“泛声”。 演奏时为使乐音和谐合于节奏,配衬轻弹缓奏的虚声,称“汎声”。也叫散声或和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宥 师 董庭兰 ,尤善汎声、祝声。”《朱子语类》卷一四○:“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声。后来人怕失了那些声,逐一声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词语解释:泛棹  拼音:fàn zhào
亦作“泛櫂”。泛舟。 唐 杨衡 《送孔周之南海谒王尚书》诗:“泛櫂若流萍,桂寒山更青。” 清 缪艮 《泛湖偶记》卷二:“丁未夏,予泛棹 西泠桥 畔。”
词语解释:泛潮  拼音:fàn cháo
亦作“泛潮”。 犹回潮。指地面和粮食、衣服等物,由于空气湿度很大,或在地下的水分上升时,变得潮湿的现象。 耿简 《爬在旗杆上的人》:“天气阴湿,到处泛潮,家家水瓮的外表上流着亮光光的水汽,人们俗称是穿了‘水裤子’。”
词语解释:泛驾  拼音:fěng jià
翻车。亦喻不受驾御。《汉书·武帝纪》:“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颜师古 注:“泛,覆也……覆驾者,言马有逸气而不循轨辙也。” 清 侯方域 《答孙生书》:“放之不知其千里,息焉则止于闲,非是则踢之嚙之,且泛驾矣。”
词语解释:泛霞  拼音:fàn xiá
亦作“泛霞”。 指饮酒。 宋 梅尧臣 《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种桃依竹似仙家,邀对春风共泛霞。”
词语解释:泛览  拼音:fàn lǎn
亦作“氾览”。亦作“泛览”。
(1).广泛阅读。《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等传论》“更有 乌丸 、 鲜卑 ,爰及 东夷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余今氾览外夷 大秦 诸国,犹尚旷若发蒙矣,况夫 邹衍 之所推出,《大易》《太玄》之所测度乎!”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余监抚餘闲,居多暇日,歷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宋书·羊欣传》:“﹝ 羊欣 ﹞汎览经籍,尤长隶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谓》:“少读书 嵩山 ,清才拔萃,汎览流观,不屈於权势。”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然泛览既多,于 汉 魏 以迄国朝诸作者之流派得失,亦略能言之。”
(2).随处游览。 宋 欧阳修 《与谢舍人书》之二:“泛览水竹,登临高明,欢然之适,无异 京洛 之旧。” 明 林鸿 《同郑二宣江上泛舟》诗:“夕景更汎览,客程殊未央。”
词语解释:泛龙舟  拼音:fàn lóng zhōu
古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下》:“﹝ 煬帝 ﹞令乐正 白明达 造新声,创《万岁乐》……《汎龙舟》《还旧宫》《长乐花》《十二时》等曲。”
词语解释:泛游  拼音:fàn yóu
亦作“泛游”。
(1).谓博览。 南朝 梁 王僧孺 《〈詹事徐府君集〉序》:“汎游羣籍,菁华无弃;搦札含毫,必弘靡丽。”
(2).谓乘舟遨游。 唐 储光羲 《晦日任桥池亭》诗:“晦日望清波,相与期泛游。”
亦作“泛游”。 见“ 汎游 ”。
词语解释:泛盎  拼音:fàn àng
亦作“泛盎”。 古代谓酒的清浊五齐中泛齐和盎齐的并称。 宋 黄庭坚 《送碧香酒用子瞻韵戏赠郑彦能》:“浮蛆翁翁盃底滑,坐想 康成 论泛盎。”参见“ 五齐 ”。参阅《周礼·天官·酒正》
词语解释:泛漾  拼音:fàn yàng
亦作“泛漾”。 漂游;流动。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序》:“然法流东土,盖由传译之勋,或踰越沙险,泛漾洪波,皆忘形殉道,委命弘法。” 南朝 梁简文帝 《咏风》:“飘颻散芳势,泛漾下 蓬莱 。” 南朝 梁 江淹 《采菱曲》:“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唐 宋之问 《洞庭湖》诗:“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 明 杜濬 《游夹山漾》诗:“泛漾疑江湖,回帆復萝蔦。”
词语解释:泛林  拼音:fàn lín
亦作“氾林”。 广布的森林。《山海经·海内北经》:“ 昆仑虚 南所,有氾林方三百里。” 袁珂 校注:“盖亦以‘林木氾滥布衍’(《海外南经》 郭璞 注)而得名,其义则氾林也。” 南朝 齐 谢朓 《高松赋》:“巡氾林之珍望,识斯松之最灵。”
词语解释:泛广  拼音:fàn guǎng
亦作“泛广”。 广泛,普遍。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扇》:“ 明 永乐 间稍效为之,后则流行泛广,而团扇几废矣。”
词语解释:泛索  拼音:fàn suǒ
亦作“泛索”。 古代宫中供帝王所用的点心。非定时所进,故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秋》:“中贵戚里,取索供卖。内中泛索,金合络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非时取唤,谓之泛索。”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上过 德寿宫 起居,太上留坐 冷泉堂 进泛索讫,至石桥亭子上看古梅。”
词语解释:泛交  拼音:fàn jiāo
亦作“泛交”。 泛泛之交,一般的友谊。 唐 白居易 《得乙贵达判》:“贵贱苟合,曾是汎交;穷达相致,乃为执友。”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 李沧溟 ﹞曰:‘数年常闻高论,皆古人所未发,余每心服,可谓知己,而亦以为泛交之流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荐记》:“其餘泛交,无庸混托。”
词语解释:泛响  拼音:fàn xiǎng
亦作“泛响”。 指一般的影响不大的作品。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叙天吴及紫凤一段,描写工緻,实出 太冲 《娇女诗》,唯章法似 蔡 女。其五言由 秦 入 蜀 诸作皆可观,入 湖南 以后,多泛响矣。”
词语解释:泛白  拼音:fàn bái
亦作“泛白”。
(1).谓满饮一大杯酒。 清 钮琇 《觚賸·酒芝》:“﹝ 李太虚 家﹞罌内产一芝如盘,紫光煜煜,喜且愕曰:‘此瑞徵也。顾酒败不可饮奈何!’挹之则清冽异常,乃泛白独斟。”
(2).浮现白色。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异闻》:“见其囚眼光泛白,身冷如冰。” 贺敬之 《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高原的夜空渐渐地在泛白。”
词语解释:泛澜  拼音:fàn lán
亦作“泛澜”。
(1).漫溢横流。 明 胡应麟 《诗薮·国朝下》:“此正 弇州 大处,然律以 开元 轨辙,不无泛澜。” 郭沫若 《归去来·前线归来》:“天上有繁星罗列,正是银河泛澜的时候,然而夜景却很朦胧。”
(2).浮泛,不切实际。
词语解释:泛潋  拼音:fàn liàn
亦作“泛瀲”。
(1).浮游。《文选·郭璞〈江赋〉》:“或泛瀲於潮波,或混沦乎泥沙。” 李周翰 注:“泛瀲,水上游浮返覆貌。言此虫鱼之类或游浮波澜,混没於泥沙。”
(2).犹满溢。 宋 王禹偁 《送渤海吴倩序》:“樽酒汎瀲,琴絃疎越,好景若是,黯然相别。”
词语解释:泛齐  拼音:fàn qí
亦作“泛齐”。 古代供祭祀用的五种酒之一。因酒色最浊,上面有浮沫,故名。《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 郑玄 注:“泛者,成而滓浮,泛泛然。”《释名·释饮食》:“汎齐,浮蚁在上,汎汎然也。”《旧唐书·职官志二》:“及赞酌汎齐,进福酒以成其礼焉。” 清 王士禛 等《师友诗传录》:“如太羹醇酒,非復泛齐醍齐可埒,其在《楚骚》之后无疑。”参见“ 五齐 ”。
词语解释:五齐  拼音:wǔ qí
亦作“ 五齏 ”。 古代按酒的清浊,分为五等,合称“五齐”。后亦泛指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 郑玄 注:“自醴以上,尤浊缩酌者,盎以下差清。”《乐府诗集·隋方丘歌·登歌》:“六瑚已馈,五齐流香。”
亦作“ 五齏 ”。五种细切的冷食肉菜。《周礼·天官·醢人》:“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 郑玄 注:“齐当为齏。五齏: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细切为齏。” 贾公彦 疏:“五齏之内,菜肉相兼。”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五齏、七醢与三臡,总是仙庖珍味。”
词语解释:泛卮  拼音:fàn zhī
把酒杯翻过来。意谓干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因而自起泛卮,谢过不遑。”
词语解释:泛利  拼音:fàn lì
亦作“氾利”。 广泛施利。《荀子·成相》:“ 尧 让贤,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词语解释:泛斗  拼音:fàn dòu
亦作“泛斗”。 神话谓乘槎上天观星斗。 唐 骆宾王 《秋云》诗:“泛斗瑶光动,临阳瑞色明。” 明 李东阳 《漕运参将郭彦和镇苏松时有巨舟张东海名口海天一碧为赋长句》:“凌风不作 苏 门啸,泛斗还从 汉 使回。”
词语解释:泛查  拼音:fàn zhā
亦作“泛查”。 见“ 汎槎 ”。
词语解释:泛读  拼音:fàn dú
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例如:泛读各类文章。
词语解释:泛越  拼音:fàn yuè
亦作“泛越”。 谓声音不和谐。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是以凿枘剌戾而不合,声音泛越而不和。”
词语解释:泛涉  拼音:fàn shè
犹博览,广泛涉猎。《南齐书·虞玩之传》:“ 玩之 少闲刀笔,汎涉书史。”《宋史·忠义传二·徐徽言》:“﹝ 徐徽言 ﹞少为诸生,汎涉书传。”
词语解释:泛泊  拼音:fàn bó
犹飘荡;飘浮。
词语解释:泛指  拼音:fàn zhǐ
亦作“泛指”。
(1).谓手指轻弹琴弦。 宋 陈旸 《乐书·乐图论·琴势》:“龙行者指行如之,虎行者指步如之,蟹行者伦指如之,鸞行者转指如之,轻行者汎指是也。”
(2).谓不专指一事或一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那内言不出,外言不入,并不是泛指一句説话。” 沙汀 《淘金记》二十:“寡妇之所谓你,是泛指一般对他们存着恶意的人们说的,并无确定对象。”
词语解释:泛洒  拼音:fàn sǎ
亦作“泛洒”。 漫洒;浇洒。 汉 班固 《东都赋》:“雨师汎洒,风伯清尘。”汎,一本作“ 泛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洒,挂溜腾虚,直泻山下。” 唐 司空图 《为东都僧化刻律疏》:“汎洒六尘,摄持万行。”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九章:“少选,汎洒严净,香花既陈,余母復摘长青叶一片,端置石案之中,命余等展拜。”
词语解释:泛常  拼音:fàn cháng
亦作“泛常”。
(1).普通;平常。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四局所卖者,惟汎常粗药。”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因此上我心中自酌量,这交情非比泛常。” 茅盾 《虹》六:“一路上三人谈得很多,无非是些泛常的事物。”
(2).经常,常常。《水浒传》第六回:“且説菜园左近有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才破落户泼皮,泛常在园内偷盗菜蔬,靠着养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九娘》:“炷尽,求女再针。女笑曰:‘针岂可以汎常施用耶?’”
(3).反常。《醒世姻缘传》第三一回:“偏偏得这年冬里冷得异样泛常。”
词语解释:泛婚  拼音:fàn hūn
在某些共同生活的社团里实行的婚姻,即每个男人被看作是每个女子的丈夫;反之亦然
词语解释:泛宅浮家  拼音:fàn zhái fú jiā
亦作“泛宅浮家”。 谓以船为家。 宋 胡仔 《满江红》词:“泛宅浮家,何处好, 苕溪 清境。” 康有为 《大同书》癸部第二章:“一屋之小,享乐无穷,泛宅浮家,於焉娱志。”参见“ 浮家泛宅 ”。
词语解释:浮家泛宅  拼音:fú jiā fàn zhái
谓以船为家,浪迹江湖。《新唐书·隐逸传·张志和》:“ 颜真卿 为 湖州 刺史, 志和 来謁, 真卿 以舟敝漏,请更之。 志和 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 苕 霅 间。’” 宋 胡舜陟 《渔家傲》词:“今我緑蓑青箬笠,浮家泛宅烟波逸。” 清 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老夫野鹤閒云,浮家泛宅,未足繫人齿颊。” 李光 《题亚子〈分湖归隐图〉》诗:“浮家泛宅 梨川 梦,寻壑经邱 栗里 情。”
词语解释:泛应曲当  拼音:fàn yìng qǔ dāng
亦作“泛应曲当”。 谓广泛适应,无不恰当。《朱子语类》卷十三:“若得胸中义理明,从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应曲当。” 清 马建忠 《借债以开铁道说》:“苟于借债之中不筹一泛应曲当之良法,而顾鳃鳃焉虑有流弊而中止也,是何异虑色荒而禁婚姻,虑禽荒而废蒐狩也。” 郭沫若 《海涛集·跨着东海》:“使得一般的、尤其有成见的 中国 人,要感觉着这(辩证唯物论)并不是外来的异物,而是泛应曲当的真理。”
词语解释:泛决  拼音:fàn jué
亦作“泛决”。 犹泛滥。 冰心 《往事二》:“我写时不须思索,没有着力,而回忆如大河泛决,奔越飞流。”参见“ 汎滥 ”。
词语解释:泛函分析  拼音:fàn hán fēn xī
综合运用分析、几何和代数等学科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无限维拓扑向量空间的结构及其上的函数(也称“泛函”)和算子的理论。可以看成无限维向量空间上的解析几何和数学分析。
词语解释:泛博  拼音:fàn bó
亦作“氾博”。亦作“泛博”。 广大;广博。《文选·左思〈魏都赋〉》:“杂糅纷错,兼该氾博。” 李周翰 注:“氾博,犹广大也。”氾,一本作“ 泛 ”。 清 曾国藩 《〈孙芝房侍讲刍论〉序》:“学以反求诸心而已,泛博胡为?”
词语解释:泛僄  拼音:fàn piào
见“ 汎剽 ”。
词语解释:泛供  拼音:fàn gòng
亦作“泛供”。 方言。木制托盘。《何典》第一回:“走堂去顶了一泛供饼来,摆在面前。”
词语解释:泛埽  拼音:fàn sào
亦作“氾埽”。亦作“氾扫”。 洒扫。《礼记·郊特牲》:“氾埽反道。”《周礼·夏官·隶仆》“掌五寝之埽除粪洒之事” 汉 郑玄 注:“氾埽曰埽,埽席前曰拚。” 陆德明 释义:“氾埽,洒埽同。”《孔子家语·郊问》:“郊之日,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氾埽清路,行者必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客既坐,主人始操篲,殷勤氾扫。”一说,为广泛扫除。见《礼记·少仪》“氾埽曰埽” 唐 孔颖达 疏。
词语解释:泛头  拼音:fàn tóu
亦作“泛头”。 花招;计策。《西游记》第三一回:“我若认了这个泛头,就与他打啊,噫!我却还害酒哩!”
词语解释:泛唇泛舌  拼音:fàn chún fàn shé
亦作“泛唇泛舌”。 议论纷纷。《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十七回:“猛然间作房里囉囉唣唣,泛唇泛舌。”
词语解释:泛商流羽  拼音:fàn shāng liú yǔ
亦作“泛商流羽”。 指乐音流转。 宋 苏轼 《水龙吟·赠赵晦之吹笛侍儿》词:“嚼徵含宫,泛商流羽,一声云杪。”
词语解释:泛子  拼音:fàn zǐ
亦作“泛子”。
(1).谓机关的枢纽。比喻阴谋。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二折:“咱正查着他泛子消息。”
(2).鱼产子。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墨鱼》:“﹝墨鱼﹞立春后泛子,渔人以灯火照之,輒止不去。”
词语解释:泛濆  拼音:fàn pēn
亦作“氾濆”。 泛滥。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李特雄期寿势志》:“淫雨氾濆,垂向百日,禾稼损伤。”参见“ 汎滥 ”。
词语解释:泛称  拼音:fàn chēng
亦作“泛称”。 犹统称。 金 王若虚 《叶记辨惑一》:“以《论语》考之,以上三章,皆泛称‘子曰’,不记其在何时因何事也。”如:医生、护士、药剂师泛称为医务工作者。
词语解释:泛级  拼音:fàn jí
泛阶。《北齐书·废帝纪》:“癸卯,太子即帝位於 晋阳 宣德殿 ,大赦,内外百官普加汎级,亡官失爵,听復资品。”《北史·张彝传》:“敢缘斯义,乞降臣位一阶,授彼汎级。”参见“ 汎阶 ”。
词语解释:泛纳  拼音:fàn nà
犹宽容。《北史·儒林传上·张伟》:“儒谨汎纳,虽有顽固,问至数十, 伟 告喻殷勤,曾无愠色。”
词语解释:泛系  拼音:fàn xì
拉丁语fascis的译音。通常译为“法西斯”。 郭沫若 《断断集·斗牛国的牛》:“汎系的 意大利 、纳粹的 德意志 ,是在明里暗里地援助叛军的,人民战线是他们的共同仇人。”
词语解释:泛淫  拼音:fàn yín
(1).浮游不定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汎淫泛滥,随风澹淡。”《楚辞·王褒〈九怀·尊嘉〉》:“窃哀兮浮萍,汎淫兮无根。” 王逸 注:“随水浮游,乍东西也。”
(2).引申为放纵貌。《文选·潘岳〈笙赋〉》:“汎淫氾艳,霅曄岌岌。” 李善 注:“汎淫氾艳,自放纵貌。”
词语解释:泛神论  拼音:fàn shén lùn
一种哲学理论。主张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是神的体现。后来,一些企图调和科学和宗教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更认为世界存在于神之中。
词语解释:泛祭  拼音:fàn jì
亦作“氾祭”。 古人祭食之礼,祭品各置其处。如果不按规定分置,而是远散祭品,即谓“汎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叔孙穆子 食 庆封 , 庆封 氾祭, 穆子 不説,使工为之诵《茅鴟》。” 杜预 注:“礼,食有祭,示有所先也。氾祭,远散所祭,不共。” 孔颖达 疏:“祭食之礼,各有其处……故知汎祭为远散所祭,言其不共也。”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乡党》著饮食之详,《左传》垂汎祭之誚,饥渴之於人亦大矣。”
词语解释:泛秩  拼音:fàn zhì
亦作“泛秩”。 指正额外的官吏。 明 李东阳 《送宪副李君提学浙江序》:“今之论世官者,或谓其为剩员泛秩,无与乎学校之务。”
词语解释:泛泆  拼音:fàn yì
亦作“泛泆”。 犹泛滥,大水漫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昔 洛水 泛泆,漂害者众。”
词语解释:泛泛而谈  拼音:fàn fàn ér tán
不深入的一般性的谈论。例如: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分析。——《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词语解释:泛沛  拼音:fàn pèi
云起雨落貌。《汉书·扬雄传上》:“鬱萧条其幽蔼兮,滃汎沛以丰隆。” 颜师古 注:“皆云雨之貌。”
共10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