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波拼音:bō 属 歌韵
 
 
波 bō〈名〉 
〈动〉(形声。从水,皮声。本义:波浪,水自身涌动而成波动的水面)同本义波,水涌流也。——《说文》规有摩而水有波。——《韩非子·八说》起波涛。——《淮南子·人间》。注:“波者,涌起。”河渭为之波荡。——张衡《西京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文选·王褒·洞箫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又如:波磔(向右下捺的一笔叫磔,波浪形的叫波磔);波查(苦难;折磨);波平如镜(水面平静如镜);波臣为虐(指水灾);波骇(水波激烈动荡。引申为受到震撼);波峭(指岩石或屋宇的曲折峻峭。后用以形容人物的威仪俊伟有风致)涌流的水;流水长桥卧波。——唐·杜牧《阿房宫赋》又如:波路(水路;航路);波流(水流;支流);波神(水神)风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 。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轩然大波目光流转;流转的目光目流睇而横波。——傅毅《舞赋》又如:眼波(形容流动如水波的眼睛);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波俏(俏丽) 
激荡,起水波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九歌·湘夫人》又如:波腾(波浪涌起的样子。多比喻众议激烈);波靡(随波起伏,顺风而倒);波荡波及,推而及之。扩散 。又如:波及无辜(牵连到无罪的人);波累(连累;牵累);波害(扩散其害);波扰(波动烦扰)奔;逃跑各自波逃,信脚而走。——敦煌本《张义潮变文》又如:波波(劳苦奔波的样子);波波碌碌(奔走忙碌的样子);波逃(逃跑) 康熙字典波
 《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𠀤音皤。 《說文》水涌流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又水名。《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又澤名。《書·禹貢》滎波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註》波讀爲播。又洛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又潤也。《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又搖動也。《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又目光曰波。《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又金波,月光也。《前漢·郊祀歌》月𥠇𥠇以金波。又沸波,鳥名。《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又偃波,書名。《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又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又長年之稱。《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又縣名。《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又郡名。《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又《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羆。 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註》波讀爲陂。又《集韻》《韻會》𠀤彼義切,音賁。 循行水也。《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