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5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洋洋洋货洋菜洋街洋防洋籍洋糖洋缎
洋溢洋车洋邦洋葱头洋面洋理洋派洋罪
洋海洋金洋话洋葱洋镢洋泾浜洋洋自得洋码子
洋场洋蜡洋装书洋芋洋洋得意洋泾话洋红洋石灰
洋流洋蜡烛洋财洋镐洋洋大观洋火洋粉洋盘
洋东洋锹洋行洋霉洋洋洒洒洋纚洋胰子洋码字
洋房洋钱洋蚨洋霉疮洋痘洋白菜洋纸洋碱
洋风洋钉洋药洋铺子洋版洋毛子洋羡洋相
洋人洋钿洋船洋铁洋片洋楼洋膏洋禁
洋然洋落洋装洋银洋纱洋泌洋绉洋磁

词语解释:洋洋  拼音:yáng yáng
同“ 养养 ”。
(1).盛大貌。《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毛 传:“洋洋,盛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魏文 之才,洋洋清綺,旧谈抑之,谓去 植 千里。” 宋 苏轼 《卓锡泉铭》:“ 辩 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煑濯溉,饮及牛羊。” 王闿运 《丁锐义传》:“ 鋭义 曰:‘ 古隆贤 自奋而来,再败於我,既愳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餘,非有谋也。’”
(2).广远无涯貌。《诗·大雅·大明》:“牧野洋洋。” 毛 传:“洋洋,广也。”《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王逸 注:“洋洋,无涯貌也。”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铭》:“迤邐而南,移节迁旂, 岭海 洋洋。”
(3).众多貌。《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毛 传:“洋洋,众多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餘。”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陆璣 ﹞每於樽俎间,走笔为诗文,洋洋数千言。”《花城》1981年第2期:“譬如桌子,暂时一个房间里还只有一张。如果有一个人先占据下来……给远方的女朋友写上一封洋洋万言的情书,那么,同室里的另外三个人,就只好各寻方便了。”
(4).美善。《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孔 传:“洋洋,美善。”《汉书·韦贤传》:“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明 方孝孺 《癸酉岁京府徵考试继奉蜀王殿下命述事》诗:“封内数十州,德声蔼洋洋。”
(5).充满貌。《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孔颖达 疏:“洋洋,谓道德充满之貌。”《花城》1981年第4期:“眼角眉梢,一动一静,灵秀之气洋洋欲溢。”
(6).形容声音响亮。《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衣冠济济,鐘磬洋洋。”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囊琴未发絃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时他洋洋大声的说。”
(7).舒缓貌;迟缓貌。《孟子·万章上》:“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赵岐 注:“洋洋,舒缓摇尾之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又得亲炙一番,心中愈加疑惑。挑了油担子,洋洋的去。”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司閽者唤 林 入,见其行装暗淡,疑为抽丰之客,洋洋摇首。”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我合上书,又洋洋的走了出去,出门来一天星斗,我长吁一口气。”
(8).自得貌;喜乐貌。《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势譎师旅。” 章樵 注:“洋洋,得意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已知 陈定 官司问结,放胆大了,喜气洋洋。”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9).感动貌。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閎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
(10).无所归貌。《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王逸 注:“洋洋,无所归貌也。”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同“ 养养 ”。 忧思貌。《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郑玄 注:“洋洋,人想思其傍僾之貌。”《尔雅·释训》:“悠悠、洋洋,思也。” 郭璞 注:“皆忧思。” 邢昺 疏:“《诗·邶风·二子乘舟》云:‘中心养养。’此皆想念忧思也。洋、养音义同。”
词语解释:洋溢  拼音:yáng yì
(1).充满;广泛传播。《礼记·中庸》:“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説,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 汉 扬雄 《长杨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宋 苏轼 《贺提刑马宣德启》:“治行耸闻於中外,家声洋溢乎縉绅。”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今天下德化洋溢,率土咸宾。” 陈毅 《六国之行》诗:“声誉日洋溢,人民意志坚。”
(2).水充溢流动貌。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流潢餘溏,洋溢靡之。”《法苑珠林》卷六三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护 临涧徘徊,嘆曰:‘水若遂竭,吾将何资!’言终而清流洋溢,寻復盈涧。” 清 宣鼎 《夜雨秋灯三录·丁养虚》:“能以拳石筑小山……山巔悬瀑布一道,穿桥曲折泻落,承以磁盆,水流循环,昼夜不絶,有欲窃其机巧者,拔起观之,不得,仍置盆内,水止不流。经先生拨弄,依然洋溢。”
(3).充分流露、显示。 清 钮琇 《觚賸·两大文章》:“ 李徵君 陈情辞职, 叶方伯 见危致命,忠孝之诚,洋溢楮墨。”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想着,猛然间站立起来了,擎上那非常圆满而精力洋溢的臂膊,向天打一个欠伸。”
词语解释:洋海  拼音:yáng hǎi
海洋。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南蛮》:“西至 崑崙 ,东至洋海。”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 远知 曰:‘君涉险何至於此。’告 台 人:此洋海之东十万里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到了次日,已经出了洋海,喜得风平浪静,大家都还不晕船。”
词语解释:洋场  拼音:yáng chǎng
旧指洋人较多的都市。多指 上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良家女子也有上茶馆的,这是洋场上的风气。” 鲁迅 《热风·所谓“国学”》:“洋场上的文豪又做了几篇鸳鸯蝴蝶体小说出版。” 丁玲 《母亲》二:“只听说 上海 是繁华世界,洋场世界,三教九流,大商大贾,到底热闹到一个什么样儿?”
词语解释:洋流  拼音:yáng liú
海洋的水比较穏定地朝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称“洋流”。又称海流。
词语解释:洋东  拼音:yáng dōng
洋行老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兄弟是洋商所用的人,万一有甚么事牵涉到我,只要洋东一出面,就万事都消了。”
词语解释:洋房  拼音:yáng fáng
欧 美 式样的房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就在 五马路 租定了一所洋房,取名叫景华洋行。” 茅盾 《子夜》十二:“那五开间三层楼的大洋房就只三层楼上有两个窗洞里射出灯光。”
词语解释:洋风  拼音:yáng fēng
和风。洋,通“ 祥 ”。祥和。 汉 王充 《论衡·状留》:“故夫转沙石者,湍瀨也;飞毛芥者,猋风也。恬水,沙石不转;洋风,毛芥不动。”
词语解释:洋人  拼音:yáng rén
外国人(多指西洋人)。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同一洋货,在洋人手则无釐捐,在 华 人手则纳釐捐。” 孙犁 《澹定集·关于“乡土文学”》:“在三十年代, 鲁迅 把那种讨好外国人,以洋人的爱好为创作标准的文学,称做‘西崽相’的文学。”
词语解释:洋然  拼音:yáng rán
(1).犹茫然。模糊不清。《墨子·经说下》:“意,相也。若‘楹轻於秋’,其於意也洋然。” 谭戒甫 校释:“洋然,犹言汒然;汒洋叠韵联绵字,义得通也。又《集韵》:‘汒,亦作芒;通作茫。’则茫然,犹言茫昧然,不可知之貌也。”
(2).舒缓自在貌。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予尝见丞相 荆公 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
忧思貌。 明 宋濂 《凝道记上》:“ 龙门子 仰瞻俯睨,洋然若有得者,乃赋《白云》之歌……歌罢,復北面而叹。”
词语解释:洋货  拼音:yáng huò
旧指外国进口货物。《红楼梦》第九二回:“ 广西 的同知进来引见,带了四种洋货,可以做得贡的。” 刘大白 《卖布谣》之二:“上城卖布,城门难过,放过洋货,捺住土货。”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 胡泰 家里很不错……也不需要妇女们到地里去,都只在家里做点细活,慢慢还有点繁华,爱穿点洋货。”
词语解释:洋车  拼音:yáng chē
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主要用以载人。有两个橡胶车轮,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又叫人力车。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只有一星两星洋车上的车灯,远远近近的晃着。” 朱自清 《回来杂记》:“﹝警察﹞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参见“ 人力车 ”。
词语解释:人力车  拼音:rén lì chē
(1).一种用人力挽拉的供人乘坐的单座胶轮车。车身前有两根长柄,柄端有横木相连。旧时由 日本 传入,故又称东洋车。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一回:“他走出大门,给 樊家树 雇了一辆人力车,就让他一人上天桥去。” 洪深 《贫民惨剧》第一幕:“仆人乘人力车上。”
(2).泛称各种用人力推或拉的车辆。
词语解释:洋金  拼音:yáng jīn
熔化的金属。洋,通“ 烊 ”。 宋 沉括 《苍梧台记》:“久之,溟波洞赤,鬱扬沸腾,爚如洋金,而朝日始放焉。”
词语解释:洋蜡  拼音:yáng là
洋蜡烛。 曹禺 《日出》第三幕:“ 小顺子 把灯熄灭,由抽屉拿出洋蜡头点上,屋子暗下来。” 端木蕻良 《乡愁》:“房东把电灯闭了,奶奶在黑暗里摸了半天,才摸出一根小红洋蜡来。”
词语解释:洋蜡烛  拼音:yáng là zhú
用西洋方法制成的蜡烛。 邹韬奋 《经历》二:“夜里十点钟照章要熄灯睡觉,我偷点着洋蜡烛躲在帐里偷看。”
词语解释:洋锹  拼音:yáng qiāo
铁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六章:“ 胡 匪排长要班长画了个立射工事的样子,叫把洋锹交给他,让他挖。”
词语解释:洋钱  拼音:yáng qián
银元的俗称。最初由 西班牙 流入 中国 ,故名。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时 上海 有售余楹联者, 徐木君 以洋钱二枚买得一联偿之。” 茅盾 《春蚕》四:“她们嘈嘈地谈论那一个月内的‘奋斗’时,她们的眼前便时时现出一堆堆雪白的洋钱。” 沉从文 《阿金》:“这乡下人今年三十三岁,手摸钞票、洋钱摸厌了,如今存心想换换花样。”
词语解释:洋钉  拼音:yáng dīng
钉子的俗称。 方之 《杨妇道》:“ 落帽风 却说:‘不用,不用!’并不起身,像被根头号洋钉钉住似的。”
词语解释:洋钿  拼音:yáng tián
方言。银元。《天讨·楚元王〈谕立宪党〉》:“另外做两篇平和的文章,卖到报馆里去,骗他三四块洋鈿。” 茅盾 《故乡杂记》第三:“我们是拚命省,去年 阿大 的娘生了个把月病,拚着没有看郎中吃药--这么着,总算不过欠了几十洋钿新债。”
词语解释:洋落  拼音:yáng là
方言。洋财。指意外得到的财物。《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她就连忙带 邢大嫂 来到这个险路,隐藏在这个山洞里……没想到孩子啼哭了几声把这两个想捡洋落的寻死鬼引了来。”参见“ 洋捞 ”。
词语解释:洋捞  拼音:yáng lāo
方言。洋财,意外得到的财物。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八·一五’炮响, 日本 子跑走,咱们屯里的人都来捡洋捞。”
词语解释:洋菜  拼音:yáng cài
琼脂的通称。详“ 琼脂 ”。
词语解释:琼脂  拼音:qióng zhī
(1).指美食。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之一:“仗前桐酒进琼脂,翠络金鉤向马垂。”
(2).植物胶的一种,也叫琼胶、冻粉,通称洋粉或洋菜。用海产的石花菜、江蓠等制成。为无色、无固定形状的固体,溶于热水。可作冷食和细菌的培养基等。
词语解释:洋邦  拼音:yáng bāng
外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恭录天王〈禁鸦片诏〉通令全国军民》:“本军师曾游诸洋,深悉外洋鸦片烟甚为 中国 害,且寻其各洋邦售卖实数,每年总计耗 中国 银两不下四五千万之多。”
词语解释:洋话  拼音:yáng huà
外语的俗称。 曹禺 《日出》第二幕:“喂,博士,你别老这么叽哩呱啦地翻洋话好不好?” 聂绀弩 《梦》:“先生今天考我了,我没有学过洋话。”
词语解释:洋装书  拼音:yáng zhuāng shū
旧指西式装订的书籍,装订线放在书皮里面。区别于线装书。 老舍 《四世同堂》五:“我的老二就是个不爱线装书,也不爱洋装书的人。”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版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地插在一起。”
词语解释:洋财  拼音:yáng cái
指跟外国做买卖得到的财物。亦泛指意外之财。 清 陈天华 《警世钟》:“那知这些人空染了一股洋派,发了一些洋财,外洋的文明,一点全没带进来。” 赵树理 《杨老太爷》:“他的小舅子当年利用商业界一些熟人跑个小买卖,带着他跑过几次 河南 ,便引逗得他不想好好种地,光想发个小洋财。”
词语解释:洋行  拼音:yáng háng
旧指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后多指外国资本家在 中国 开设的商行。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难女》:“余舅 金 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此刻有一个外国人,要在 上海 开一家洋行,要请一个买办。” 茅盾 《搬的喜剧》:“同样叫做‘天龙洋行’的电话号码倒有五六个之多。”
词语解释:洋蚨  拼音:yáng fú
即洋钱。古时称钱为“青蚨”。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四:“因以随行铜雀瓦砚易之,不允,增洋蚨四枚而后可。” 袁庙祝鮀 《辛亥革命征信录》:“开枪时,有汉人从城门窥探,中弹身死者,革命军即予以洋蚨四元,令其亲属领埋。”参见“ 洋钱 ”。
词语解释:洋钱  拼音:yáng qián
银元的俗称。最初由 西班牙 流入 中国 ,故名。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时 上海 有售余楹联者, 徐木君 以洋钱二枚买得一联偿之。” 茅盾 《春蚕》四:“她们嘈嘈地谈论那一个月内的‘奋斗’时,她们的眼前便时时现出一堆堆雪白的洋钱。” 沉从文 《阿金》:“这乡下人今年三十三岁,手摸钞票、洋钱摸厌了,如今存心想换换花样。”
词语解释:洋药  拼音:yáng yào
(1).旧指从国外输入的鸦片。《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所谓戒烟者,原戒的是洋药,本不是戒的本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第三节:“ 英 法 军退回 上海 ,与 桂良 、 花沙纳 订定税则:(一)承认鸦片为合法贸易,改名‘洋药’,每担收税银三十两。”
(2).旧指进口的西药。 清 马建忠 《适可斋纪言·富民说》:“通商之始,丝茶出口足与洋药、洋布进口相抵。”
词语解释:洋船  拼音:yáng chuán
(1).海上航行的大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先朝设海运衙门》:“ 正统 七年三月,又命 南京 造洋船三百五十艘。”
(2).指外国制造的轮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七回:“等了半天,下水洋船到了。” 萧红 《马伯乐》第一部:“好比咱们喝酒这玻璃杯子吧,若不是人家外国人坐着大洋船给咱们送到 中国 来,咱们用一个杯子还得到外国去买,那该多不便当。”
词语解释:洋装  拼音:yáng zhuāng
(1).西服。 丁玲 《韦护》第二章:“ 丽嘉 并没有注意,转过脸去,拿眼在瞅 韦护 的新洋装了。”
(2).指书的西式装订方法。参见“ 洋装书 ”。
(3).见“ 洋庄 ”。
词语解释:洋装书  拼音:yáng zhuāng shū
旧指西式装订的书籍,装订线放在书皮里面。区别于线装书。 老舍 《四世同堂》五:“我的老二就是个不爱线装书,也不爱洋装书的人。”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木版线装书和硬面的洋装书间隔地插在一起。”
词语解释:洋庄  拼音:yáng zhuāng
亦作“ 洋装 ”。 旧式前膛洋炮。因式样与土炮不同,故称。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两阵交锋……杀死鬼兵六七百人,得其洋枪二千餘条,得其大砲十餘条,得洋庄一百餘口。” 清 张德坚 《贼情汇纂》卷五:“大礮改称洋装。”
词语解释:洋街  拼音:yáng jiē
旧时指西式的街道。《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 瞿大老爷 新公馆在洋街西头第二条衖堂。”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他在 成都 城的中央修了一条半西式的二层楼的洋街。”
词语解释:洋葱头  拼音:yáng cōng tóu
见“ 洋葱 ”。
词语解释:洋葱  拼音:yáng cōng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圆筒形,中空,秋天开花,花小,色白。地下有白色或紫红色的扁球形鳞茎。
(2).亦称“ 洋葱头 ”。洋葱的鳞茎。可以食用。
词语解释:洋葱  拼音:yáng cōng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圆筒形,中空,秋天开花,花小,色白。地下有白色或紫红色的扁球形鳞茎。
(2).亦称“ 洋葱头 ”。洋葱的鳞茎。可以食用。
词语解释:洋芋  拼音:yáng yù
方言。马铃薯。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民食》:“洋芋花紫叶圆,根下生芋,根长如线,纍纍结实数十十数颗,色紫,如指,如拳,如小杯,味甘而淡。”《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除了米饭而外,在不同的季节都要配搭一些红苕、洋芋或包谷饼。”
词语解释:洋镐  拼音:yáng hào
鹤嘴镐的俗称。一种挖掘土石的工具。
词语解释:洋霉  拼音:yáng méi
见“ 洋霉疮 ”。
词语解释:洋霉疮  拼音:yáng méi chuāng
杨梅疮。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癘即大麻风及洋霉疮,均以治胃为急。”亦省称“ 洋霉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人身图说〉后》:“杨梅疮者, 宋 竇汉卿 《疮疡全书》《名医类案》谓之霉疮。据此书,洋有之,应曰洋霉。”参见“ 杨梅疮 ”。
词语解释:洋霉疮  拼音:yáng méi chuāng
杨梅疮。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癘即大麻风及洋霉疮,均以治胃为急。”亦省称“ 洋霉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人身图说〉后》:“杨梅疮者, 宋 竇汉卿 《疮疡全书》《名医类案》谓之霉疮。据此书,洋有之,应曰洋霉。”参见“ 杨梅疮 ”。
词语解释:杨梅疮  拼音:yáng méi chuāng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词语解释:洋铺子  拼音:yáng pù zǐ
以出售洋货为主的商店。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他说姑爹昨天晚上醉醺醺地到洋铺子买东西,顺手就拿了人家一瓶酒。”
词语解释:洋铁  拼音:yáng tiě
镀锡铁皮或镀锌铁皮的旧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楼梯口上,掛了一盏洋铁洋油灯,黑暗异常。”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炉上座着一把小洋铁水壶。”
词语解释:洋银  拼音:yáng yín
即洋钱。 清 魏源 《江南吟》之一:“洋银价高漕斛大,纳过官粮餘秸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 继之 便叫了家人进来,叫他去搬行李,给了一元洋银,叫他算还三天的钱。”参见“ 洋钱 ”。
词语解释:洋钱  拼音:yáng qián
银元的俗称。最初由 西班牙 流入 中国 ,故名。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时 上海 有售余楹联者, 徐木君 以洋钱二枚买得一联偿之。” 茅盾 《春蚕》四:“她们嘈嘈地谈论那一个月内的‘奋斗’时,她们的眼前便时时现出一堆堆雪白的洋钱。” 沉从文 《阿金》:“这乡下人今年三十三岁,手摸钞票、洋钱摸厌了,如今存心想换换花样。”
词语解释:洋防  拼音:yáng fáng
海防。 清 严如熤 《〈洋防辑要〉序》:“他如水战之临机决胜,出洋之风信潮候,船筏帆櫓临敌之火器弓弩,皆洋防之要,以次辑焉。”
词语解释:洋面  拼音:yáng miàn
旧指机制面粉。《中国歌谣资料·破袜破鞋破军装》:“ 直 鲁 军,不吃饷,破袜破鞋破军装,洋面袋子当袖章。” 陈登科 《活人塘》二:“公路上三挂牛车,装的满满三车洋面。”
词语解释:洋镢  拼音:yáng jué
钁头。刨土的工具,类似镐。 清 易顺鼎 《筹战事六条请代奏疏》:“只须兵勇各带洋鐝,以备开挖之用。”
词语解释:洋洋得意  拼音:yáng yáng dé yì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 宋 朱淑真 《春上亭上观鱼》诗:“春暖 长江 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夫妻两口,洋洋得意,自不消説。”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八章:“ 黄三 这些人更是洋洋得意, 东庄 跑到 西庄 ,编造谣言,互相传播。”
词语解释:洋洋大观  拼音:yáng yáng dà guān
形容事物丰富多彩的景象。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河 之北,山如屏列,已属 山西 界,真洋洋大观也。” 邹韬奋 《职业妇女的苦痛》:“如果搜集这类材料刊印专集,一定是洋洋大观。”
词语解释:洋洋洒洒  拼音:yáng yáng sǎ sǎ
(1).形容写作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清 陈鼎 《八大山人传》:“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口才,本是好的,对答如流,是日奏对,洋洋洒洒,大称圣旨。”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二章:“文思充沛的,洋洋洒洒涂抹上千把字。”
(2).形容规模、气势盛大。《收穫》1981年第1期:“一辆小吉普,是接局长和总工程师的专车。一辆旅行车,供其他同志乘坐。还有一辆大轿车,是家属们坐的。洋洋洒洒,真够气派!”
词语解释:洋痘  拼音:yáng dòu
指用牛痘苗种痘。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第三样就是所谓‘牛痘’了,因为这方法来自西洋,所以先前叫‘洋痘’。”
词语解释:洋版  拼音:yáng bǎn
用铅字排版印刷。区别于木版、铜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直走出胡同口,看见了一张,写的是‘萃文斋洋版书籍’。”
词语解释:洋片  拼音:yáng piàn
(1).即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装置。把若干幅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凸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大多是西洋画,故称。《官场现形记》第五五回:“外国人是个什么样子,我兄弟还是小时候在洋片子上瞧见过两次。” 阿英 《闲话“西湖景”》:“‘西湖景’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洋片’, 北京 又叫‘拉大片’。”
(2).指幻灯片。 艾芜 《百炼成钢》第十四章:“我还要厂工会经常编时事快报,拉时事洋片,画政治图画。”
词语解释:洋纱  拼音:yáng shā
(1).旧时称用机器纺的棉纱。
(2).旧时称用细棉纱织成的一种平纹细布,质地轻薄,多用来做手绢、蚊帐、窗帘和夏季服装等。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如愿》:“ 何大妈 一下笑醒过来,见薄洋纱窗帘上隐隐透出白光,天还没大亮呢!”
词语解释:洋籍  拼音:yáng jí
外国国籍。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寄伯瑶》:“商夸洋籍民洋教,时事年来多怪异。”
词语解释:洋理  拼音:yáng lǐ
特殊的理由。 赵树理 《三里湾·天成革命》:“你要是什么洋理也不要抓,老老实实检讨你的错误,咱们就谈,再要胡扯,咱们就散!” 赵树理 《表明态度》:“ 永富 听了这话,好像抓住了洋理,就变了脸说:‘有你一份你拿走!我不沾你的光。’”
词语解释:洋泾浜  拼音:yáng jīng bāng
旧时 上海 租界地名。该地 华 人洋人杂处,语言混杂,一些人以不纯正的英语跟 英 美 人交谈(语法依据汉语,词语来自英语),这种英语被讥称为“洋涇浜”英语。亦泛指不规范使用的外语。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上上下下都能讲几句‘洋泾浜’的 俄国 话-- 哈尔滨 人叫做毛子话。” 叶君健 《曙光》十四:“此人作为过去 上海 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巡捕头,虽然能讲几句洋泾浜英语,但不认识英文字。”
词语解释:洋泾话  拼音:yáng jīng huà
指洋泾浜外语。多指英语。《文明小史》第五五回:“ 云绅 打着洋涇话説了三个字,是‘康密兴’, 楚涛 不等他説完,接着説了‘也斯’两字,头也不回的去了。”
词语解释:洋火  拼音:yáng huǒ
火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我顺手推开窗扇乘凉,恰好一阵风来,把灯吹灭了,我便暗中摸索洋火。” 曹禺 《雷雨》第二幕:“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词语解释:洋纚  拼音:yáng lí
见“ 洋洋纚纚 ”。
词语解释:洋洋纚纚  拼音:yáng yáng lí lí
形容盛美而有条理。《韩非子·难言》:“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洋洋,美;纚纚,有编次也。”亦省作“ 洋纚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绘真记》:“洋纚数万言,颇可观。”
词语解释:洋白菜  拼音:yáng bái cài
结球甘蓝的通称。有的地区称卷心菜或包心菜。
词语解释:洋毛子  拼音:yáng máo zǐ
近代我国人民对外国侵略者的憎称。《中国歌谣资料·仁慈》:“洋毛子开了几十年的医院,怨死的病鬼怨声连连。”《中国民间故事选·义和团的传说故事》:“洋毛子在 中国 修铁道,皇上是死不愿意呀!”
词语解释:洋楼  拼音:yáng lóu
西洋式楼房。 冰心 《离家的一年》:“车停在一所洋楼的门口,许多行李堆在阶边。”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山崖上矗立着一幢巍峨而富丽的洋楼,楼周围是一堵坚固的围墙。”
词语解释:洋泌  拼音:yáng mì
涌流不竭的泉水。语出《诗·陈风·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飢”。 唐 许敬宗 《小池赋应诏》:“爰凿小池,依於胜地,引八川之餘滴,通三涇之洋泌。”
词语解释:洋糖  拼音:yáng táng
旧指从国外进口的机制糖。《儒林外史》第六回:“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洋糖、粉麵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
词语解释:洋派  拼音:yáng pài
外国派头;带有外国派头。 清 陈天华 《警世钟》:“那知这些人空染了一股洋派,发了一些洋财,外洋的文明,一点全没带进来。”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一:“如今少爷比三老爷还要洋派些,不大理会这些老规矩。”
词语解释:洋洋自得  拼音:yáng yáng zì dé
犹言洋洋得意。 铁厓 《名说》:“鄙陋之夫以一材一艺自詡,腐朽之士以一文一诗自矜,洋洋自得,沾沾自喜。”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六章:“他一走三晃,十分洋洋自得,连脚步都有些轻飘飘的。”
词语解释:洋红  拼音:yáng hóng
一种近似粉红色的颜料。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四:“ 漳州 印泥,海内无不称誉,其研工实甲於他处,他贵不在朱也,八宝洋红之名,特以之欺瞽俗耳。” 王西彦 《老太婆伯伯》:“总得买两块钱的蛋,也要买点洋红。”
词语解释:洋粉  拼音:yáng fěn
琼脂的通称。详“ 琼脂 ”。
词语解释:琼脂  拼音:qióng zhī
(1).指美食。 元 柳贯 《次伯长待制韵送王继学修撰马伯庸应奉扈从上京》之一:“仗前桐酒进琼脂,翠络金鉤向马垂。”
(2).植物胶的一种,也叫琼胶、冻粉,通称洋粉或洋菜。用海产的石花菜、江蓠等制成。为无色、无固定形状的固体,溶于热水。可作冷食和细菌的培养基等。
词语解释:洋胰子  拼音:yáng yí zǐ
肥皂的俗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除了两箱林文烟花露水,和两箱洋胰子是真的,其餘没有一瓶不是清水。”
词语解释:洋纸  拼音:yáng zhǐ
旧时指从国外进口的纸张。《恨海》第七回:“那洋人便在衣袋里取出洋纸、铅笔,画了许多洋字,交给 伯和 。” 鲁迅 《书信集·致罗清桢》:“因为我所有的,都是洋纸,滑而返光,不及 中国 纸印之美观也。”
词语解释:洋羡  拼音:yáng xiàn
丰富有馀。 唐 张说 《故洛阳尉马府君碑》:“且有后命,为 河西 营田判官,物土穡人,藁穀洋羡。”羡,一本作“ 羡 ”。
词语解释:洋膏  拼音:yáng gāo
旧指鸦片。《廿载繁华梦》第十回:“﹝ 周庸佑 ﹞因自己自吸食洋膏以来,也减了许多微病,便劝 马氏 吸食洋膏。”参见“ 洋药 ”。
词语解释:洋药  拼音:yáng yào
(1).旧指从国外输入的鸦片。《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所谓戒烟者,原戒的是洋药,本不是戒的本土。”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第三节:“ 英 法 军退回 上海 ,与 桂良 、 花沙纳 订定税则:(一)承认鸦片为合法贸易,改名‘洋药’,每担收税银三十两。”
(2).旧指进口的西药。 清 马建忠 《适可斋纪言·富民说》:“通商之始,丝茶出口足与洋药、洋布进口相抵。”
词语解释:洋绉  拼音:yáng zhòu
一种丝绸织品。极薄而软,微带自然皱纹。《红楼梦》第三回:“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縐裙。”《儿女英雄传》第七回:“这件衣裳是买了整匹的花儿洋縐现裁的。”
词语解释:洋缎  拼音:yáng duàn
一种棉织品。表面光洁,像缎子。《红楼梦》第三回:“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譬如洋烟的上瘾、洋缎的使用,其它沾着‘洋’字的日常用品实在已不计其数。” 老舍 《茶馆》第一幕:“ 老刘 ,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
词语解释:洋罪  拼音:yáng zuì
特别的痛苦。 欧阳山 《苦斗》五八:“死了倒也自在,免得受这洋罪。这样的鬼病,能治好的,万中都无一呢。”
词语解释:洋码子  拼音:yáng mǎ zǐ
阿拉伯数字
词语解释:洋石灰  拼音:yáng shí huī
即洋灰。 王西彦 《曙》:“我从小凳上跌了一个翻身,脑袋着着实实地撞在洋石灰的地板上!”参见“ 洋灰 ”。
词语解释:洋灰  拼音:yáng huī
水泥的俗称。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喷水池是洋灰砌的,池里都是发电厂排出的热水。”
词语解释:洋盘  拼音:yáng pán
方言。指不精明不内行容易被人愚弄的人。《负曝闲谈》第九回:“且説京城里有个阔公子,姓 孙 ,排行老六,正是北边人所谓‘冤桶’,南边人所谓‘洋盘’。”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六:“我才不来呕这口闲气,花这路冤钱,让那只寡老背地里笑我是洋盘。”
词语解释:洋码字  拼音:yáng mǎ zì
指阿拉伯数字。 徐特立 《小学教师自学经验谈》:“那时数学还没有洋码字,由于我懂得珠算,就把它作西算的入门。”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这是我们的会计,早先遇见洋码字都翻不过梁,拿上个算盘拨不动子儿,现在呢,连天上有几颗星星都能算出来!”
词语解释:洋碱  拼音:yáng jiǎn
亦作“ 洋硷 ”。 方言。肥皂。 郭沫若 《水平线下·后悔》:“一块钱四条的洋硷他们买了四条。” 冰心 《关于女人·张嫂》:“是了,你们的衣服是讲究的--给我一块洋碱!”
词语解释:洋相  拼音:yáng xiàng
(1).逗人发笑的怪样子。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连 郭祥 这个一向活泼的、无拘无束的洋相鬼,也不知道从哪说起了。”
(2).指令人可笑、可厌的丑态。 郭澄清 《大刀记》第八章:“ 梁志勇 放出两条威人的视线,逼望着这些洋相百出的怕死鬼们,不由得心中好笑。”参见“ 出洋相 ”。
词语解释:出洋相  拼音:chū yáng xiàng
闹笑话;出丑。 夏衍 《解放思想,勤学苦练》:“多读点书不会出洋相,学点基本知识有好处。” 浩然 《艳阳天》第四章:“你别让我出洋相了。五月天穿个棉猴,还不发白毛呀!” 徐怀中 《西线轶事》:“女兵班有的人主张照男兵办理,也推光头。有人觉得那样未免太出洋相。”
词语解释:洋禁  拼音:yáng jìn
封闭海关,不与外国通商往来。《清史稿·世宗纪》:“辛丑,开 闽省 洋禁。”
词语解释:洋磁  拼音:yáng cí
见“ 洋瓷 ”。
词语解释:洋瓷  拼音:yáng cí
亦作“ 洋磁 ”。 方言。搪瓷。 王安友 《协作》:“铜盆洗脸不如洋磁的好。”如:买一只洋瓷碗。
共15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