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fēn,分离][yún][【廣韻】【集韻】音文。黏唾也。][详注1][详注2][详注3][音煴。瘟瘟,小痛貌。][xūn]


注1:贲 《集韵》符分切,音焚。《书·盘庚》用宏兹贲。《传》宏、贲,皆大也。《诗·大雅》贲鼓维镛。《传》贲,大鼓也。 又《尔雅·释鱼》龟三足,贲。《疏》龟之三足者名贲。
注2:堇 音勤。《说文》黏土也。《徐曰》黄土乃黏。《五代史》刘守光围沧州,城中杂食堇块。 又时也。《管子·五行篇》修槩水土,以待乎天堇。亦作墐。
注3:蕲 《韵会》渠斤切,音芹。《尔雅·释草》薜,山蕲。《注》《广雅》云:山蕲,当归。
元(半)[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1][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2]泿[tún][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2: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3: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4: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5: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jīn 真韵

津 jīn
〈名〉
  • (会意。金文字形,从舟,从淮。“淮”表示淮水。泛指一般的河流。船停泊在河旁,用来渡河。本义:渡口)
  • 同本义
  • 津,水渡也。——《说文》
  • 又东至于孟津。——《书·禹贡》
  • 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水津注·河水》注
  • 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 又如:津梁(渡口的桥梁);津人(在渡口以摆渡为生的人);津门(在河流渡口所设置的关隘);津吏(掌管桥梁及河流渡口的官吏);津主(在关卡或渡口检查商旅货物的官吏);津要(渡口要地。比喻险要的交通据点);津逗(渡水口);津逮(经渡口过河而到达目的地。后常用以比喻为学的门径);津亭驿馆(渡口和驿站的亭馆)
  • 生物的津液;口水
  • 津,液也,汁也。——《三苍》
  • 津液充郭。——《素问·汤液胶醴论》
  • 令人望梅生津。——陆佃《埤稚·芥》
  • 又如:津沫(口中津液;涎沫);津唾(唾液)
  • 水陆要隘 。如:津通(水路通达。即流通);津隘(关津要隘)
  • 途径;门径 。如:津路(途径);津涂(亦作“津途”);津径(门径)
  • 涯,岸
  • 日出九津。——《吕氏春秋·求人》。注:“崖也。”
  • 又如:津岸(涯岸;水边);津涯(岸;水边);津步(码头)
  • 水 。如:津水(水涨溢,泛滥);津流(水流);津通(水无阻滞的流动);津路(水路);津渚(水边)
  • 桥梁。喻职位、地位 。如:津桥(桥梁)
  • 天津。中国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的简称 。如:京津唐地区
  • 汗,由汗腺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
  • 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西游记》
  • 工资以外的额外所得或赏金、小费 。如:津贴
〈动〉
  • 渡,乘船过河或湖、海
  • 而世士罕有津远者。——《水经注·河水》
  • 又如:津渡(搭乘渡船的渡口;过渡,渡河);津济(渡河);津人(渡船的船夫);津航(渡船)
  • 滋润
  • 雨不破块,润叶津茎而已。——《西京杂记》
  • 又如:津润(滋养润泽);津湿(透湿)
  • 溢;渗 。如:津滴(渗出水滴)
  • 引申为以资财助人
  • 听其歌声,许以必贵,倒囊津置入京,继遂遭际。——·王明清《挥尘录》
  • 又如:津送(津发。资助旅费;安葬);津遣(发给费用,遣往朝廷)
〈形〉
  • 润泽
  • 其民黑而津。——《周礼·地官·大司徒》
  • 充盈;溢 ——多叠用。如:愈想愈觉得津津有味
康熙字典古文:𦪉𦩏𣸁𦩦𦩨𨔥

  • 《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𠀤音蓁。 (真韵)
  • 《說文》渡也。《書·泰誓》大會于孟津。《正義》孟是地名,津是渡處。
  • 又潤也。《周禮·地官》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其民黑而津。
  • 又星次名。《爾雅·釋天》析木謂之津。又星名。《甘氏星經》天津九,星在虛北河中,主津瀆,津梁。
  • 又河津。《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魚不能上,上則爲龍。
  • 又楚地名。《左傳·莊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大敗于津。
  • 又觀津,縣名。《輿地廣記》本趙地,漢爲縣,屬信都郡。
  • 又濟渡後學之意。《劉勰·新論·崇學篇》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學不傳。
  • 又津津,溢也。《莊子·庚桑楚》其中津津乎猶有惡。
  • 又《韻補》叶將先切,音牋。 (先韵)
  • 《黃庭經》中有童子冥上𤣥,主諸六府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