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津亭津人津要津关津际津脉津税津阳门
津头津路津岸津滴津步津干津达津浦铁路
津津津水津童津气津液充郭津径津漈津津乐道
津梁津液津渚津壖津亭驿馆津涉津铺津浪
津涯津途津市津隘津逗津泽津钱津发
津桥津润津送津湿津帖津贴津逮津主
津吏津流津涂津航津沽津费津逻津卒
津鼓津堠津筏津般津渍津通津渠津唾
津渡津济津涘津妾津津有味津注津门亭津垫
津楼津门津驿津遣津衢津腻津沫津寄

词语解释:津亭  拼音:jīn tíng
古代建于渡口旁的亭子。 唐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诗之一:“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羣?” 宋 刘克庄 《长相思·饯别》词:“风萧萧,雨萧萧,相送津亭折柳条。”《镜花缘》第一回:“其最重的,徙植津亭驛馆,不特任人攀折,兼使沾泥和土,见蹂於马足车轮。”
词语解释:津头  拼音:jīn tóu
渡口。 唐 王昌龄 《送薛大赴安陆》诗:“津头云雨暗 湘山 ,迁客离忧 楚 地颜。” 清 金农 《将游楚中于真州江上登舟》诗之二:“月初缺处津头别,髣髴 湘 烟 楚 竹愁。”
词语解释:津津  拼音:jīn jīn
(1).充溢貌;洋溢貌。《庄子·庚桑楚》:“汝自洒濯孰哉?鬱鬱乎!然而其中津津乎犹有恶也。”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喷嚏》:“其才吾不能测之,而其情则津津笔舌下矣。” 清 周亮工 《庚子嘉平五日雪初闻欲徙塞外》诗:“遥看松栝叶,生意已津津。”
(2).水流动貌;液汁渗出貌。 宋 王安石 《澶州》诗:“津津北河流,嶭嶭两城峙。”《官场现形记》第三二回:“﹝ 王小五子 ﹞拏头睡在 余藎臣 的怀里,却拿两隻粉嫩雪白的手抱住 余藎臣 的黑油津津的胖脸。”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三章:“ 任老四 从他那口水津津的大舌头嘴巴里,拔出烟锅。”
(3).兴味浓厚的样子。 宋 葛胜仲 《南乡子·九日黄刚定再索席间作》词:“谈麈生风霏玉屑,津津。”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两君於词,皆属最下乘……而世顾津津称之,何也?” 郁达夫 《花坞》:“这老尼的风度,和这一次逛花坞的情趣,我在十余年后的现在,还在津津地感到回味。”
(4).充满喜乐的样子。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寺有 唐 画罗汉一板,笔跡超妙,眉目津津,欲与人语。”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三折:“直待钱龙活现身,纔得他喜色津津。”
词语解释:津梁  拼音:jīn liáng
(1).桥梁。《国语·晋语二》:“岂谓君无有,亦为君之东游津梁之上,无有难急也。” 宋 曾巩 《李立之范子渊都水使者制》:“川泽河渠之政、津梁舟楫之事,置使典领,礼秩甚隆。” 孙中山 《行易知难》第三章:“以无文法之学,故不能率由捷径,以达速成,此犹渡水之无津梁舟楫,必当绕百十倍之道路也。”
(2).比喻能起桥梁作用的人或事物。《魏书·封轨传》:“吾平生不妄进举,而每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玉田 《词源》二卷……下卷自音谱以至杂论,选词不多,别具隻眼,洵可为后学之津梁。”《中国近代文论选·新世界小说社报发刊辞》:“文化日进,思潮日高,羣知小説之效果捷於演説报章,不视为遣情之具,而视为开通民智之津梁,涵养民德之要素。” 柯灵 《香雪海·三十八年前的一张旧报》:“作为津梁的,就是那些来自别一天地的、刚健清新的作品。”
(3).接引,引导。《宋书·礼志一》:“先王所以陶铸天下,津梁万物,闲邪纳善,潜被於日用者也。”《云笈七籤》卷六五:“此其权见於清明,而为万物津梁也。” 清 恽敬 《潮州韩文公庙碑文》:“其师友几徧天下,皆以超世之才智、絶人之功力,津梁后起。”
(4).比喻济渡众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庾公 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於津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若要抛离生死乡,须知内外作津梁。” 清 金农 《孙宪遗米予于僧厨作粥食之戏报此诗》:“学佛疲津梁,辟穀乃不可。”
(5).指沿海海口。 清 龚自珍 《津梁条约遍南东》诗:“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卢公神道碑铭》:“持之如何?自诛食妖,以肃津梁。”
词语解释:津涯  拼音:jīn yá
(1).岸;水边。《书·微子》:“今 殷 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孔 传:“言 殷 将没亡,如涉大水无涯际,无所依就。” 宋 李纲 《小字 华严经合论 后序》:“如泛巨海,浩无津涯,必观星斗乃辨方所。”
(2).范围;边际。 唐 高适 《三君咏·郭代公》:“ 代公 实英迈,津涯浩难识。”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今人读 杜 诗,见汪洋浩博,茫无津涯,随羣尊慕而已,莫知其所从也。”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自餘撏摭,莫识津涯。”
(3).依靠,凭依。《朱子语类》卷一○四:“某是自十六七时下工夫读书,彼时四旁皆无津涯。” 清 金农 《书〈和靖先生集〉后》诗:“不婚不宦失津涯,身后高名动慕嗟。”
词语解释:津桥  拼音:jīn qiáo
(1).桥梁。《史记·天官书》“旁一星,曰王良” 唐 张守节 正义:“王良五星,在奎北河中……客星守之,津桥不通。” 唐 李绅 《移九江》诗:“津桥归候吏,竹巷开门户。”
(2).指 洛水 上的 天津桥 。
词语解释:津吏  拼音:jīn lì
古代管理渡口、桥梁的官吏。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椒丘訢 ﹞过 淮 津,欲饮马於津;津吏曰:‘水中有神。’”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李元亮诗启》:“ 蔡 自到官,即戒津吏门卒:凡士大夫往来,无问官高卑,必飞报,虽布衣亦然。” 清 赵翼 《守风遣闷》诗:“ 琵琶亭 畔雨如丝,津吏拦 江 一缆维。”
词语解释:津鼓  拼音:jīn gǔ
古代渡口设置的信号鼓。 唐 李端 《古别离》诗:“天晴见海檣,月落闻津鼓。” 宋 周邦彦 《夜飞鹊·别情》词:“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元 陈孚 《潇湘八景·远浦归帆》诗:“日落牛羊归,渡头动津鼓。”
词语解释:津渡  拼音:jīn dù
(1).渡口。《汉书·赵充国传》:“有詔将八校尉与驍骑都尉、 金城 太守合疏捕山间虏,通转道津渡。” 唐 贾岛 《送李馀及第归蜀》诗:“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一章三:“﹝ 蒙 汉 贵族﹞还专派官员在 黄河 、 淮河 、 长江 的关卡津渡检查,凡 汉 民没有通行公文的,一律不许通过。”
(2).渡河。《三国志·魏志·贾逵传》:“从至 黎阳 ,津渡者乱行, 逵 斩之,乃整。”
词语解释:津楼  拼音:jīn lóu
渡口修筑的瞭望楼台。 唐 陈子昂 《岘山怀古》诗:“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唐 黄滔 《祭宋员外文》:“沙岸迎欢,津楼送别,且言不日之后会,谁料终天之永诀!”
词语解释:津人  拼音:jīn rén
渡船的船夫。《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 王子朝 用 成周 之宝珪沉于 河 。甲戌,津人得诸 河 上。”《庄子·达生》:“吾尝济乎 觴深 之渊,津人操舟若神。” 唐 王昌龄 《沙苑南渡头》诗:“津人空守缆,村馆復临川。”
词语解释:津路  拼音:jīn lù
(1).水路。《南史·张畅传》:“会 义宣 起兵,津路断絶, 僧宝 遂不得去。”
(2).途径。比喻处世之道。 唐 皇甫冉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诗:“应叹沉冥者,年年津路迷。”
词语解释:津水  拼音:jīn shuǐ
水涨溢,泛滥。《国语·楚语上》:“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天旱,用女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 韦昭 注:“喻遭津水。”
词语解释:津液  拼音:jīn yè
(1).中医对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液、唾液、泪液、汗液等。通常专指唾液。《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作渴》:“如胃虚津液不足,用补中益气汤。” 老舍 《四世同堂》六一:“他不敢多说,他须保存着口中的津液。”
(2).水滴;液汁。 汉 焦赣 《易林·坤之旅》:“津液下降,流潦霈霈。” 唐 陆广微 《吴地记》:“初入,洞口狭隘,傴僂而入,约数里,忽遇一石室,可高二丈,常垂津液。”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弧矢》:“凡造弓初成坯后,安置室中梁阁上,地面勿离火意。促者旬日,多者两月,透乾其津液。” 冯沅君 《隔绝》:“你送我的花我都用从心坎上流出来的津液浸润着。”
词语解释:津途  拼音:jīn tú
见“ 津涂 ”。
词语解释:津涂  拼音:jīn tú
亦作“ 津涂 ”。亦作“ 津途 ”。
(1).道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津涂四塞,虽悬心北风,欲行靡由。”
(2).途径;门径。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虽津涂殊闢,而进德同归。”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经二》:“此书出而 邢 疏废,读《尔雅》者,可不必别问津涂矣。” 清 曾国藩 《〈国朝先正事略〉序》:“上而天象地舆厤算音乐考礼行师刑律农政,下至射御医药奇门壬遁, 满 蒙 西域外洋之文书字母,殆无一而不通,且无一不剏立新法,别啟津途。”
词语解释:津润  拼音:jīn rùn
(1).滋润;浸润;湿润。《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棃津润,樼栗罅发。” 刘良 注:“津润,棃中含水也。”《朱子语类》卷七三:“怕只是説水之津润上行,至那木之杪,这便是井水上行之象。”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金生水》:“又按《天文志》以星动摇而为风雨之候,石津润而为雨水之应。”
(2).富于神韵。 唐 李翱 《答朱载言书》:“浩乎若江海,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恠丽,六经之词也。”
(3).酬谢的财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我辈欲君殫一月工,堆字若干,分赠亲友,冀得小津润。”
词语解释:津流  拼音:jīn liú
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津流派别,枝渠势悬。”
词语解释:津堠  拼音:jīn hòu
渡口上供瞭望用的土堡。 宋 周邦彦 《兰陵王·柳》词:“悽惻,恨堆积,渐别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词语解释:津济  拼音:jīn jì
(1).渡口。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 伊 穀 絶津济,臺馆无尺椽。”
(2).指航道。《百喻经·杀商主祀天喻》:“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
(3).渡河。《逸周书·大匡》:“於是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津济道宿,所至如归。”《北史·韦孝宽传》:“然彼 五门 ,尤为险要, 陈 人若开塘放水,即津济路絶。”
(4).救助;接济。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九有倾心,十方草靡,如凭津济,咸赖归依。”《元典章·户部五·家财》:“ 杨阿马 称乞将亡夫财产分付,情愿将一分军役,依例津济当军之人。”
词语解释:津门  拼音:jīn mén
(1).在渡口设置的关门。《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初, 爽 出,司马 鲁芝 留在府,闻有事,将营骑斫津门出赴 爽 。”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铭》:“船横埭下,树夹津门。” 唐 徐安贞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閒。”
(2). 东汉 首都 洛阳 有十二门,南面西头门称 津门 ,一名 津阳门 。 唐 骆宾王 《和李明府》:“驰道临层掖, 津门 对 小平 。” 陈熙晋 笺注:“《后汉书·光武十王传》注:‘ 津门 , 洛阳 南面西头门也。一名 津阳门 。’”
(3). 津门亭 的省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慟极 津门 ,感充 长乐 。”
(4). 天津市 的别称。 明 永乐 二年(1404年)筑 天津城 ,因地处畿辅门户,故名“津门”。 清 王韬 《跋上海〈字林西报〉后》:“即如西人两扰 津门 ,遂以 津门 为重地,以为保卫神京非此不可。”
词语解释:津要  拼音:jīn yào
(1).水陆冲要之地。《三国志·魏志·傅嘏传》:“设令列船津要,坚城据险,横行之计,其殆难捷。”《南史·循吏传·杜慧度》:“ 九真 太守 李逊 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 交 土,闻刺史 滕遯之 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太尉后隔潮水,我若以数百人掉(棹)舟扼守津要,则太尉粮食不通而自毙矣。”
(2).比喻事物的关键,要点。 南朝 梁 江淹 《无为论》:“ 宣尼 六艺之文,百氏兼该之术,靡不详其津要,而採摭冲玄。”
(3).比喻要职。《晋书·庾亮传论》:“古者右贤左戚,用杜溺私之路;爱而知恶,深慎满覆之灾。是以厚赠琼瑰,罕升津要。” 清 方苞 《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居津要者多畏公伉直。”
(4).比喻身居要职的人。《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交关津要,共相唇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妇人曰:‘新妇阿父,无罪被繫。昨告人假得玉带二,犀带一,直千餘緡,以遗津要,不幸遗失於此。’”《明史·张昭传》:“师儒鲜积学,草野小夫夤缘津要,初解兔园之册,已厕鶚荐之羣。”
(5).比喻重要的途径。《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三馆职事,文儒之高选;近时用人益轻,遂为贵游进取之津要。”
词语解释:津岸  拼音:jīn àn
水边;涯岸。《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周贺 浮舟百艘,沉滞津岸,贸迁有无。” 清 嶷如居士 《〈西游补〉序》:“今观十六回中,客尘为据,主帅无皈,一叶泛泛,谁为津岸?”
词语解释:津童  拼音:jīn tóng
船家的孩子。 唐 张说 《喜度岭》诗:“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櫂舟。” 唐 李端 《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诗:“村女解收鱼,津童能用檝。”
词语解释:津渚  拼音:jīn zhǔ
水边。《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诱致其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而令四使见杀,梟示万里,士众流离,屠戮津渚,惭耻远布,痛辱弥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施水》:“ 凌统 被鎧落水,后到追亡,流涕津渚。”
词语解释:津市  拼音:jīn shì
渡口的集市。 唐 钱起 《送武进韦明府》诗:“井田通 楚 越 ,津市半渔商。” 清 陈维崧 《西河·西氿落晖》词:“茫茫不觉百端来,暝烟暗结津市。”
词语解释:津送  拼音:jīn sòng
(1).照料护送。 宋 苏轼 《论高丽进奉状》:“令搭附因便海舶归国,更不差人舡津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石司马》:“未几 石 以忧死, 曹 为经纪其身后甚周悉,且津送其孥累。”
(2).办理丧事。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辽 使 耶律迪 病且殆,自通好后,未有故事,今用 章频 、 王咸宜 奉使卒於 契丹 ,北人津送体例比类,预立画一,送馆伴所,密掌之,如 迪 死即施行。”《元典章·刑部五·烧埋》:“家人被杀,官司不行追给烧埋银两,无力津送。”《水浒传》第二十回:“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时疫死了,这 阎婆 无钱津送。”
词语解释:津涂  拼音:jīn tú
亦作“ 津涂 ”。亦作“ 津途 ”。
(1).道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津涂四塞,虽悬心北风,欲行靡由。”
(2).途径;门径。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虽津涂殊闢,而进德同归。”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经二》:“此书出而 邢 疏废,读《尔雅》者,可不必别问津涂矣。” 清 曾国藩 《〈国朝先正事略〉序》:“上而天象地舆厤算音乐考礼行师刑律农政,下至射御医药奇门壬遁, 满 蒙 西域外洋之文书字母,殆无一而不通,且无一不剏立新法,别啟津途。”
词语解释:津筏  拼音:jīn fá
渡河的木筏。多比喻引导人们达到目的的门径。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开张篋中宝,自可得津筏。” 清 薛福成 《全氏七校〈水经注〉序》:“﹝《水经注》﹞徵引宏富,文章家之资粮也;沿革明晰,攷据家之津筏也。” 刘师培 《〈文说〉序》:“《雕龙》一书,溯各体之起源,明立言之有当,体各为篇,聚必以类,诚文学之津筏也。”
词语解释:津涘  拼音:jīn sì
(1).涯岸。 宋 苏轼 《和〈止酒〉》:“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2).比喻途径。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一》:“斯德以严而日成,教以宽而渐喻,不躐求之於理之一,而相因於分之殊,此脩天德、行王道之津涘也。”
词语解释:津驿  拼音:jīn yì
渡口驿站。 唐 钱起 《送陆贽擢第还苏州》诗:“夜火临津驛,晨鐘隔浦城。”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五:“炬火明津驛,貂褕满座牀。”
词语解释:津关  拼音:jīn guān
水陆冲要之处所设的关口。《史记·孝景本纪》:“復置津关,用传出入。”《淮南子·修务训》:“上峭山,赴深谿,游川水,犯津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淮 中有洲,俗号 关洲 ,盖津关所在,故斯洲纳称焉。”
词语解释:津滴  拼音:jīn dī
渗出水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东岸石壁有大洞穴……门径狭小,窟穴冥闇,岸石津滴,蹊径餘流。”
词语解释:津气  拼音:jīn qì
灵气。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词语解释:津壖  拼音:jīn ruán
水边地;涯岸。 唐 于濆 《南越谣》:“迢迢东南天,巨浸无津壖。”
词语解释:津隘  拼音:jīn ài
关津要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上戴山阜,下临絶涧,俗谓之为 鲁般桥 ,盖通古之津隘矣。”
词语解释:津湿  拼音:jīn shī
透湿。 毕方 等《千重浪》第十四章一:“两人在泥水里蹚着,尽管他们把裤脚卷到大腿,也被激起来的水花溅得津湿。”《收穫》1981年第4期:“他走进门,脱了雨衣,下意识地摸了摸左边的那只衣袖。我也似乎感到有一片津湿、冰凉的布贴到了皮肤上。”
词语解释:津航  拼音:jīn háng
指渡船。《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张绾 《龙楼寺碑》:“彼岸何远,津航絶济。”
词语解释:津般  拼音:jīn bān
搬运。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招置长名弓手札子》:“偿所支赏钱外,其不足之数,令捕盗人等均摊,限壹月催足津般……若路远难以津般,则各於本州官钱内关牒折兑。” 宋 苏轼 《奏淮南闭籴状》之一:“问得船车客旅等,称説是 淮南 官场收糴,出立赏钱,不得津般粳米过 淮南 界。”
词语解释:津妾  拼音:jīn qiè
指 春秋 赵河 津吏的女儿 娟 。《列女传》载其机智救父的故事。 唐 李白 《东海有勇妇》诗:“津妾一棹歌,脱父於严刑。”参阅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
词语解释:津遣  拼音:jīn qiǎn
(1).由水路送行。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已詔奉迎 元祐太后 ,津遣六宫及卫士家属,置之东南,朕与羣臣将士独畱中原。”《宋史·隐逸传下·谯定》:“ 高宗 即位, 定 犹在 汴 ,右丞 许翰 又荐之,詔 宗泽 津遣诣行在。”
(2).资助遣送。《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二年》:“远官身殁,家不能归者,官为津遣。”
词语解释:津际  拼音:jīn jì
涯际;边际。 南朝 梁 江淹 《遣大使巡诏》:“﹝朕﹞思所以关访治蠹,询求民瘼。才寡务殷,若无津际。”际,一本作“ 漈 ”。
词语解释:津步  拼音:jīn bù
码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符助教》:“满城相传, 符助教 被鬼取去。及还,至镇岸,临欲登,黄衣已立津步上,举所执藤棒点其背。”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篇十八》:“诸儒冗説纷纷,如雾行舟,不知津步,汰之可也。”
词语解释:津液充郭
津液使外皮充实、润泽
词语解释:津亭驿馆
渡口和驿站的亭馆
词语解释:津逗
渡水口
词语解释:津帖  拼音:jīn tiē
见“ 津贴 ”。
词语解释:津贴  拼音:jīn tiē
(1).亦作“ 津帖 ”。补帖;补助。《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本司官委有子弟或因买卖干勾已事到彼,不许繁扰官府,并不得请献饮食,津贴钱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王莲生编修》:“甲申二月二十二日邸钞,载其奏请京官津帖银两作正开销。”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他还作出安排……每月从创作基金中津贴我一笔生活费。”
(2).薪水以外的补助费。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上焉者或借夤缘餽赠,节礼堂规,尅减军餉,侵蚀钱粮为津贴。” 王西彦 《风雪》一:“一个小小科员,月薪八十,津贴四十。”
(3).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你们当战士,一月七、八块钱津贴。”
词语解释:津沽  拼音:jīn gū
天津 的别称。 天津 本名 直沽 ,故称。
词语解释:津渍  拼音:jīn zì
犹浸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囟骨》:“盖因血液津渍潮润,以树皮隔之,方灸熨也。”
词语解释:津津有味  拼音:jīn jīn yǒu wèi
形容兴味浓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甄监生 听得津津有味。”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三集·〈和张少卿女史虎阜寺题壁诗原韵〉序》:“今春小住 金閶 ,友人道及 少卿 校书,津津有味,因偕往访之。” 王蒙 《深的湖》:“爸爸正在津津有味地吐烟圈,他满足而又平静。”
词语解释:津衢  拼音:jīn qú
水上的通道。指桥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游日记二》:“又东即大藤渡峡处,南北两岸,俱有石突立江心,昔有巨藤横架江上,故南北两山 猺 贼,此追彼窜,得藉为津衢。”衢,一本作“ 梁 ”。
词语解释:津脉  拼音:jīn mài
植物输送水分和营养的叶脉。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花发不数日輒谢,香气亦薄,盖其津脉漏泄者多也。”
词语解释:津干  拼音:jīn gàn
河岸。 清 许承钦 《雨霁出涉邑南关眺望》诗:“徙倚津干迷野望,自怜身世似飘萍。”
词语解释:津径  拼音:jīn jìng
亦作“ 津逕 ”。 通向渡口的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应劭 曰:‘ 东武城 东北三十里,有 阳乡 故县也,又东散絶,无復津逕。’”《南齐书·李安民传》:“ 安民 率水军攻前,破 荆亭 ,絶其津逕。”《魏书·拓跋鉴传》:“﹝将军﹞闢境克城,功著不日,据要扼喉,津径势阻,可谓勋高三捷。”《南史·王懿传》:“﹝ 王懿 ﹞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
词语解释:津涉  拼音:jīn shè
渡口。比喻为学的门径。 晋 郭璞 《〈尔雅〉序》:“夫《尔雅》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鈐键。”
词语解释:津泽  拼音:jīn zé
汁液。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採,则津泽皆归其根。”
词语解释:津贴  拼音:jīn tiē
(1).亦作“ 津帖 ”。补帖;补助。《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本司官委有子弟或因买卖干勾已事到彼,不许繁扰官府,并不得请献饮食,津贴钱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王莲生编修》:“甲申二月二十二日邸钞,载其奏请京官津帖银两作正开销。” 沙汀 《忆邵荃麟同志》:“他还作出安排……每月从创作基金中津贴我一笔生活费。”
(2).薪水以外的补助费。 郑观应 《盛世危言·廉俸》:“上焉者或借夤缘餽赠,节礼堂规,尅减军餉,侵蚀钱粮为津贴。” 王西彦 《风雪》一:“一个小小科员,月薪八十,津贴四十。”
(3).指供给制人员的生活零用钱。《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你们当战士,一月七、八块钱津贴。”
词语解释:津费  拼音:jīn fèi
补贴费。《清史稿·食货志一》:“ 裴宗锡 因陈 两江 向不归运之裁卫屯田,加徵津费。帝以累民,不允。”
词语解释:津通  拼音:jīn tōng
指水无阻滞地流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渠水》:“ 王隐 《晋书地道记》云:城北有故 沙 ,名之为 死沙 ,而今水流津通,漕运所由矣。”
词语解释:津注  拼音:jīn zhù
流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涢水》:“井泉尝涌,溢而津注。”
词语解释:津腻  拼音:jīn nì
黏液。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其窣堵波基下有石,色带黄白,常有津腻。”
词语解释:津税  拼音:jīn shuì
对过津渡的货物按其值征收的税。《陈书·宣帝纪》:“市估津税,军令国章,更须详定,唯务平允。”参阅《隋书·食货志》
词语解释:津达  拼音:jīn dá
见“ 津逮 ”。
词语解释:津逮  拼音:jīn dǎi
(1).由津渡而到达。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达 ”。
(2).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
(3).比喻引导(后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清 王先谦 《〈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博大,囊括万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绳百代。”
词语解释:津漈  拼音:jīn jì
见“ 津际 ”。
词语解释:津际  拼音:jīn jì
涯际;边际。 南朝 梁 江淹 《遣大使巡诏》:“﹝朕﹞思所以关访治蠹,询求民瘼。才寡务殷,若无津际。”际,一本作“ 漈 ”。
词语解释:津铺  拼音:jīn pù
渡口和驿站。《资治通鉴·后周大祖广顺元年》:“夏,四月,壬辰朔,滨 淮 州镇上言:‘ 淮南 飢民过 淮 糴穀,未敢禁止。’詔曰:‘彼之生民,与此何异,宜令州县津铺无得禁止。’”
词语解释:津钱  拼音:jīn qián
酬劳的钱。 清 酉阳 《女盗侠传》:“盖北道风俗,妓寮多逐尖站,客至,唱小曲数齣,客给以津钱数百。”
词语解释:津逮  拼音:jīn dǎi
(1).由津渡而到达。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达 ”。
(2).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
(3).比喻引导(后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清 王先谦 《〈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博大,囊括万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绳百代。”
词语解释:津逻  拼音:jīn luó
古代渡口上巡逻的士卒。《南史·王华传》:“﹝ 王华 ﹞随沙门 释曇冰 逃,使提衣襆从后,津逻咸疑焉。”《新唐书·李德裕传》:“水斗三十千,取者益它汲转鬻於道,互相欺訹,往者日数十百人。 德裕 严勒津逻捕絶之。”亦指在渡口巡逻。《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时内外疑阻,津逻严急, 仲堪 以斜绢为书,内箭簳中,合鏑漆之,因 庾楷 以送 恭 。”
词语解释:津渠  拼音:jīn qú
水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文水》:“泉发两寺之间……又东,津渠隐没,而不恒流,故有 隐泉 之名矣。”
词语解释:津门亭  拼音:jīn mén tíng
东汉 洛阳 津门 所设之亭。《东观汉记·东海恭王彊传》:“ 彊 薨, 明帝 ……至 长乐宫 白太后,因出幸 津门亭 发丧。”
词语解释:津沫  拼音:jīn mò
口中津液;涎沫。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一巨蛇,一雌雉,蟠结缠纠,津沫狼籍。”
词语解释:津阳门  拼音:jīn yáng mén
唐 代 长安 华清宫 的外门。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津阳门 北临通逵,风雪猎猎飘酒旗。”
词语解释:津浦铁路  拼音:jīn pǔ tiě lù
从天津到江苏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长1010千米。1912年筑成。现为京沪铁路一段。
词语解释:津津乐道  拼音:jīn jīn lè dào
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风流贤宰,嫉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鳖精》:“世传盲词中有《白蛇传》,虽妇人女子皆知之,能津津乐道者,而不知此种事世间竟有之。” 冯骥才 《爱之上》第三章十五:“连你爱吃冰棒都是球迷们津津乐道的事。”
词语解释:津浪  拼音:jīn làng
地震产生的海水扰动;海底的地壳运动或海底的火山爆发产生的大海浪
词语解释:津发  拼音:jīn fā
(1).由水路运送。《金史·太祖纪》:“若克 中京 ,所得礼乐仪仗图书文籍,并先次津发赴闕。”
(2).盘费。《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意下謁那贤豪,讨些津发,奔归乡里。”
词语解释:津主  拼音:jīn zhǔ
古代设在渡口的负责检察的官吏。《隋书·食货志》:“又都西有 石头津 ,东有 方山津 ,各置津主一人,贼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检察禁物及亡叛者。”
词语解释:津卒  拼音:jīn zú
看守渡口的隶卒。 汉 蔡邕 《琴操·箜篌引》:“《箜篌引》者,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所作也。”
词语解释:津唾  拼音:jīn tuò
唾液。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总论》:“津唾可溶水银,末茶可结水银。”《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他在虎口里求津唾。”
词语解释:津垫  拼音:jīn diàn
津贴。 清 严如熤 《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新兵於餉银之外,别无津垫,生计更艰。”
词语解释:津寄  拼音:jīn jì
津逮。寄,通“ 暨 ”。至。《魏书·高允传》:“朕既篡统大业,八表晏寧,稽之旧典,欲置学官於郡国,使进修之业,有所津寄。”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