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洽入声 [详注1][详注2][与歃同。尝也。][《集韵》直甲切,音霅。水貌。义同。]


注1:筴 音夹。针箭具。又与栅同。《庄子·达生篇》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筴。《注》牢,豕室。筴,木栏。同栅。
注2:哈 hā,音喢。《玉篇》以口歃饮。《淮南子·泛论训》尝一哈水,而甘苦知矣。《集韵》本作歃。又姓。《正字通》杨慎希姓有哈永森。动词
共10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化洽道洽喜洽贯洽谨洽雾洽流洽溶洽
欢洽普洽明洽详洽匝洽云行雨洽浸洽滂洽
博洽自洽殚洽重熙累洽融洽舆情不洽液洽溥洽
熙洽款洽大洽休洽通洽丰洽匝洽潜洽
浃洽该洽亲洽典洽光洽杂洽履洽接洽
沾洽和洽汗洽赡洽隆洽闳洽畅洽淹洽
累洽不洽渥洽习洽陶洽充洽濡洽投洽
庆洽辨洽旁洽辑洽交洽鼓洽密洽敦洽
允洽仁洽赅洽兼洽霈洽重光累洽混洽敏洽
协洽优洽友洽谦洽面洽酣洽深洽惬洽

词语解释:化洽  拼音:huà qià
(1).教化普沾。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功成化洽,景命有倾。帝乃震慟,执书以泣。” 唐 刘商 《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精。”
(2).指使教化普沾。《三国志·魏志·苏则传》:“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词语解释:欢洽  拼音:huān qià
欢乐和洽。 汉 傅毅 《舞赋》:“於是欢洽宴夜,命遣诸客。” 唐 高适 《九曲词》:“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当夜 玄德 与 孙夫人 成亲,两情欢洽。”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我看见一位穿灰色军装的人和一位年青的女人在那里很欢洽地谈笑。”
懽洽:欢悦和睦。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真宗 东封还,大酺,见都城士女懽洽。”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 曹 与女罗觴豆,献酬懽洽。”
词语解释:博洽  拼音:bó qià
(1).广博。多谓学识广博。《文子·下德》:“覆露皆道,博洽而无私。”《后汉书·杜林传》:“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李贤 注:“博,广也。洽,徧也。言其所闻见广大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中》:“ 洪 ( 葛洪 )以博洽名 江 左,身所著书,殆六百餘卷。” 郭沫若 《庄子与鲁迅》:“ 鲁迅 这位承先启后的代表一个新时代的作家,把他的博洽的学识和经验融化在他那千锤百炼的文体里。”
(2).通晓。《元史·儒学传·梁益》:“博洽经史,而工于文辞。”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制科议》:“如前代制科之类,必兼通诸经,博洽子史词赋,乃得预焉。”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諫、博洽坟典,足以通达军谋、详明政术者,均可入翰林之选。”
词语解释:熙洽  拼音:xī qià
(1).清明和乐;安乐和睦。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至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 宋 曾巩 《贺元丰三年明堂礼毕大赦表》:“幸逢熙洽,未奉燕间。一违前蹕之音,四遇亲祠之庆。”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今君臣熙洽,穆穆皇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三年》:“臣窃计之,不若穷作乐之原,为致治之本,使政令平简,民人熙洽。”
(2).谓兴盛普及。 明 何孟春 《馀冬绪录摘抄》卷五:“今学校徧天下,文教熙洽。”
词语解释:浃洽  拼音:jiā qià
(1).普遍沾润。《汉书·礼乐志》:“於是教化浹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颜师古 注:“浹,彻也;洽,霑也。” 唐 李德裕 《唐故刘公神道碑铭》:“恩礼浹洽,要荒宴如。” 明 宋濂 《妙果禅师塔铭》:“闻师之殁,緇素无不哀慟,而两 淮 之人尤切,不啻丧其父母。师之道浹洽於人者,盖可知矣。”
(2).遍及。《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休列浹洽,符瑞众变。” 刘良 注:“浹,及;洽,徧。” 唐 元稹 《奏制试乐为御赋》:“斯御也,动无险阻,发自和平,周旋罔害,欢爱则行。止之而优游灵府,推之而浹洽寰瀛。”
(3).和谐;融洽。 南朝 梁 丘迟 《为王博士谢表》:“疎达谢於 谷 杜 ,浹洽乖夫 刘 杨 。” 唐 权载之 《宣州响山新亭新营记》:“威惠交修,上下浹洽。”《玉娇梨》第一回:“三人因平日往来惯了,情意浹洽,全无一点客套。”
(4).贯通。《朱子语类》卷十一:“先涵养本原,且将已熟底义理玩味,待其浹洽,然后去看书。” 明 高攀龙 《说类》:“埋头读书,使义理浹洽。”
词语解释:沾洽  拼音:zhān qià
(1).雨水充分地使土地浸润。《周书·于翼传》:“即日澍雨霑洽,岁遂有年。”《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今四郊雨已霑洽,独京城微少。” 明 张居正 《贺灵雨应祈表》:“甘澍溥零,远近霑洽。”
(2).普遍施惠使受益。《周书·晋荡公护传》:“霈然之恩,既以霑洽,爱敬之至,施及傍人。”《南史·循吏传·杜慧度》:“为政纤密,有如居家,由是威惠霑洽,姦盗不起。” 宋 司马光 《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又国家旧制,每遇郊禋,大賚四海,下逮行伍,抚不霑洽。”
词语解释:累洽  拼音:lěi qià
谓太平相承。《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 张铣 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 光武 既明而 明帝 继之,故曰重熙累洽也。” 宋 文天祥 《明堂庆成恭进》诗:“中严外辨三千礼,累洽重熙四十年。”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至於二百餘年,重熙累洽,因时变制,未易缕数。”
词语解释:庆洽  拼音:qìng qià
吉庆和协。 南朝 梁 沉约 《梁雅乐歌·禋雅之二》:“灵饗庆洽,祉积化融。” 唐 刘禹锡 《代武中丞谢春衣表》:“伏以律历当春暮,庆洽时雍。”
词语解释:允洽  拼音:yǔn qià
(1).协调;协和。 汉 班固 《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治,羣臣之序既肃。” 晋 刘琨 《劝进表》:“天人之际既交,华裔之情允洽。”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无爽。”
(2).得当。《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五稔之閒,道风弘著,暨乎七载,而王猷允洽。” 清 龚自珍 《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礼曹为朝廷折衷之地,较未为允洽。”
(3).信实。《晋书·列女传·虞潭母孙氏》:“ 潭 始自幼童,便训以忠义,故得声望允洽,为朝廷所称。”
词语解释:协洽  拼音:xié qià
未年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未曰协洽。” 郝懿行 义疏:“协洽者,《占经》引 李巡 云:‘言阴阳化生,万物和合,故曰协洽。协,和也;洽,合也。’ 孙炎 云:‘物生和洽含英秀也。’”《淮南子·天文训》:“太阴在未,岁名曰协洽……协洽之岁,岁有小兵,蚕登稻昌,菽麦不为,民食三升。” 高诱 注:“协,和;洽,合也。言阴欲化,万物和合。”
词语解释:道洽  拼音:dào qià
某种学说和教义得到普及。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道洽十方,智周万物。” 宋 张抡 《壶中天慢》词:“圣代道洽功成,一尘不动,四境无鸣柝。”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至 周公 作注,道洽政行,民知秉礼而度义也。”
词语解释:普洽  拼音:pǔ qià
犹遍及;普施。《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三国志·吴志·贺邵传》:“海内乐业,大化普洽。”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德礼既普洽,川岳徧怀柔。”《宋史·乐志十三》:“鸿霈普洽,言归端门。”
词语解释:自洽  拼音:zì qià
自相一致的。例如:自洽场;自洽解。
词语解释:款洽  拼音:kuǎn qià
亲密;亲切。《隋书·长孙平传》:“ 高祖 龙潜时,与 平 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元史·儒学传一·侯均》:“ 均 貌魁梧,而气刚正,人多严惮之,及其应接之际,则和易款洽。”《红楼梦》第一一七回:“﹝ 寳玉 ﹞在 王夫人 跟前不敢任性,已与 寳釵 、 袭人 等皆不大款洽了。”
词语解释:该洽  拼音:gāi qià
(1).博通。《晋书·艺术传论》:“ 陈 戴 等诸子并该洽坟典,研精数术。” 宋 秦观 《王俭论》:“至于该洽经史,明习故事,工词令,妙威仪,动为名流之所称,所谓一时之美,一日之长,夸污世而矫流俗者也。” 王闿运 《郭新楷传》:“ 新楷 该洽经史,兼擅文词。”
(2).广博。《北齐书·邢邵传》:“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邵 援笔立成,证引该洽。” 宋 苏轼 《乞擢用程遵彦状》:“吏事周敏,学问该洽,文词雅丽,三者皆有可观。”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城东掌录》:“ 翟晴江 《艮维杂志》,搜罗亦极该洽。”
(3).使之完备。《魏书·太宗纪》:“帝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 刘向 所撰《新序》《説苑》於经典正义多有所闕,乃撰《新集》三十篇,採诸经史,该洽古义,兼资文武焉。” 宋 欧阳修 《代曾参答弟子书》:“自生民以来,有大圣德居大圣位而作法以济世者,类不过八九。三皇经始之,五帝纘明之, 禹 、 汤 、 文 、 武 该洽之, 周公 祖述之。”
词语解释:和洽  拼音:hé qià
安定融洽;和睦融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 以为 汉 兴至 孝文 二十餘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 唐 张九龄 《上封事》:“陛下圣化从此不宣,皆由不重亲人之选,以成其弊,而欲天下和洽,固不可得也。”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和你是剜心摘胆两事家,怎肯有喜悦和洽?”《封神演义》第二七回:“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词语解释:不洽  拼音:bù qià
不周全。 明 方孝孺 《送平元亮赵士贤归省序》:“古之道不过誉於人,不浮费於辞。今则不然,誉不过,则人以为慢;辞不洽,则人以为吝。”
词语解释:辨洽  拼音:biàn qià
明辨博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唯 陈寿 《三志》,文质辨洽, 荀 张 比之於 迁 固 ,非妄誉也。”
词语解释:仁洽  拼音:rén qià
仁爱和睦。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仁洽兼济,爱深善诱。”
词语解释:优洽  拼音:yōu qià
(1).广被,遍及。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泰》:“仁德优洽,恩及异域。”优洽,一本作“ 履洽 ”。 南朝 宋 颜延年 《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
(2).谓卓异而广博。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总贤时才,网罗英茂。学穷优洽,辞归繁富。”《北齐书·杜弼传》:“卿才思优洽,业尚通远,息栖儒门,驰骋玄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说》:“ 张説 文思清新,艺能优洽。”
(3).优厚。《陈书·杜稜传》:“ 稜 歷事三帝,竝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隋书·裴蕴传》:“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说郛》卷六二引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记原》:“ 太宗 鋭意学二 王 书,访摹其跡备尽。惟《兰亭》未获,寻知在 辨才 处,凡三召之,恩賚优洽,方便善诱。”
词语解释:喜洽  拼音:xǐ qià
见“ 喜恰 ”。
词语解释:喜恰  拼音:xǐ qià
亦作“ 喜洽 ”。 和悦可爱。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三折:“从头髻至鞋袜,觅包弹无半掐。更那堪百事聪明,模样儿十分喜恰。”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秀才每从来我羡他,提起来偏喜恰。”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我陪着个笑脸儿百般的喜洽。”《西游记》第八二回:“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 嫦娥 还喜恰。”
词语解释:明洽  拼音:míng qià
明慧而广博。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以是学士大夫自非性天明洽,笔阵豪异,则不能为之也。”
词语解释:殚洽  拼音:dān qià
广博详尽;广见博闻。 宋 叶适 《题张淏〈云谷杂记〉后》:“ 张清源 篤志苦学,出入羣书,援据殫洽。”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博晰斋 ﹞博闻彊识,于京圻掌故,氏族源流,尤能殫洽。”参见“ 殫见洽闻 ”。
词语解释:大洽  拼音:dà qià
犹广布。《后汉书·王丹传》:“行之十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篤。”《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上》:“五月乙酉,车驾祈雨 武州山 ,俄而澍雨大洽。”
词语解释:亲洽  拼音:qīn qià
亲密和洽。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君独强来亲洽,言调笑謔。”《辽史·兵卫志中》:“恩意亲洽,兵甲犀利,教练完习。简天下精鋭,聚之腹心之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闻为同姓,又益亲洽,因订为昆仲。”
词语解释:汗洽  拼音:hàn qià
见“ 汗出洽背 ”。
词语解释:汗出洽背  拼音:hàn chū qià bèi
同“ 汗流浹背 ”。 《汉书·王陵传》:“﹝ 周勃 ﹞汗出洽背,媿不能对。”亦省作“ 汗洽 ”。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家僮﹞奔走返命,气吁汗洽。”
词语解释:渥洽  拼音:wò qià
深厚的恩泽。《楚辞·九辩》:“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臣忝属閫私,弥抱渥洽,不任下情。” 清 方苞 《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闻之长老: 桐 俗淳厚时,家僕终世给事,未尝见主母;近则稍有违者,皆以相见为渥洽。”
词语解释:旁洽  拼音:páng qià
普遍沾被。《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流风迈化,则旁洽无外。”《文苑英华》卷四四八引《玉堂遗范·李逄吉拜相制》:“且司言於右掖,尝纳训於东储。诚明之贯,闻望旁洽。”
词语解释:赅洽  拼音:gāi qià
广博,渊博。 清 戴名世 《孔庙从祀议》:“如 毛 郑 之释经,於名物固为賅洽,而义理间有差舛。”《清史稿·文苑传二·祁韵士》:“ 李 藏书十餘楹,多善本, 韵士 寝馈其中五年,益賅洽。” 黄侃 《礼学略说》:“ 陈友仁 《周礼集説》,亦賅洽。”
词语解释:友洽  拼音:yǒu qià
友好和睦。《太平广记》卷三八五引《玄怪录·崔绍》:“ 绍 与 彧 ,锡类之情,素颇友洽。”
词语解释:贯洽  拼音:guàn qià
(1).注意周到。 清 郑端 《政学录·待士夫》:“士夫虽有大小,我辈精神要一一贯洽;若一坐中,惟择显奕者奉承之,略不及於众人,大无颜色,议论嫌隙,或从此始,慎之。”
(2).融会贯通。 清 阮元 《刘端临先生墓表》:“先生之学,自天文、律吕、六书、九数、声韵等事,靡不贯洽。”
(3).遍满充塞。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何也?是盖徧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
词语解释:详洽  拼音:xiáng qià
详备广博。《宋书·律历志序》:“ 刘向 《鸿范》始自《春秋》, 刘歆 《七略》,儒墨异部, 朱赣 博采风謡,尤为详洽, 固 并因仍,以为三志。”《旧唐书·房玄龄传》:“寻与中书侍郎 褚遂良 受詔重撰《晋书》……以 臧荣绪 《晋书》为主,参考诸家,甚为详洽。” 宋 陆游 《跋〈出疆行程〉》:“文词虽鄙浅,事颇详洽。”
词语解释:重熙累洽  拼音:zhòng xī lěi qià
谓前后功绩相继,累世升平。《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于 永平 之际,重熙而累洽。” 张铣 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 光武 既明,而 明帝 继之,故曰重熙累洽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 太宗 、 真宗 ,二圣继统,重熙累洽,可谓有德矣。” 明 高启 《送黄省掾之钱塘序》:“迨我朝……列圣相承,重熙累洽,涵养安息,以至於今。” 黄远庸 《囍日日记》:“﹝ 民国 ﹞已由蓽路蓝缕之时期,入於重熙累洽之时期,此后庄严 民国 之现象亦当若此耳。”
词语解释:休洽  拼音:xiū qià
犹广博,周遍。 唐 柳宗元 《零陵郡复乳穴记》:“今吾刺史令明而志洁,先赖而后力,欺诬屏息,信顺休洽,吾以是诚告焉。” 明 张居正 《答楚抚陈文峰》:“郡侯才守俱优,向以初任,鋭於有为,颇失上官之意,今则久而愈孚,令闻休洽,昨已特恳之向院,谅在彀中矣。”
词语解释:典洽  拼音:diǎn qià
典正周详。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李濂》:“ 川父 尤留心乡邦故实,所著《汴京遗迹志》二十四卷,博综典洽,几与《长安志》《雍録》抗行。”
词语解释:赡洽  拼音:shàn qià
丰富广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士人·金华二名士》:“才情赡洽,多所凌忽。”
词语解释:习洽  拼音:xí qià
亲近融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纫针》:“ 黄 以不得於 虞 ,亦託作贾,跡 王 所在,设饌相邀,更復助以资本,渐渍习洽。”
词语解释:辑洽  拼音:jí qià
和协;协调。《旧唐书·文苑传序》:“俾律吕和谐,宫商辑洽,不独 子建 总 建安 之霸, 客儿 擅 江左 之雄。”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而雕章琢句,辞尚鏗鏘,律吕和谐,宫商辑洽,则 王 杨 为之伯。”
词语解释:兼洽  拼音:jiān qià
广博。 宋 叶适 《宋故宣教郎姚君墓志铭》:“ 洪卿 之学勤苦兼洽,其文精俊详实,然后退藏抑损,常愿出人后。”
词语解释:谦洽  拼音:qiān qià
(1).谦和。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心行更姦猾,举止少谦洽。”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二折:“你则索静悄悄不的争差,切莫要笼窻和动闥,是必小心儿行礼谦洽。”
(2).融洽,和谐。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乘夜踰垣》:“为你两下里情谦洽, 张先生 ,将指头儿告了消乏。”
词语解释:谨洽  拼音:jǐn qià
殷勤和善。谨,通“ 勤 ”。 明 沉自徵 《鞭歌妓》:“不争他初相见谦恭谨洽,假温存满面风华。”
词语解释:匝洽  拼音:zā qià
遍及。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厥被风濡化者,京师沉潜,旬内匝洽。”一本作“ 帀洽 ”。 明 唐顺之 《续猫相乳说》:“矧今天子敛福锡极,匝洽胎卵,以文德致天下之和,故其为瑞也,亦特见于儒臣之家。”
词语解释:融洽  拼音:róng qià
(1).融会;融合。 清 戴名世 《有明历朝小题文选序》:“夫惟沉潜反覆於《论语》《孟子》、 曾子 、 子思 之书……贯穿融洽,怡然理顺,涣然冰释。”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此三句无味之极,与通首词意,均不融洽,所谓外强中乾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三:“或盲目固执一民族的文化性,不善融洽适应,自疲其个性,为陈死的旧时代而牺牲。”
(2).谓感情和睦,没有隔阂。 清 华翼纶 《锡金团练始末》:“二月初,易服雇小舟由水道至 永昌 ,访 徐少蘧 ,细述近况,相对蹙额。知 少蘧 与伪帅 熊万荃 、 钱贵仁 甚融洽。”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七:“想想看,在我们初次见面,他就能将我们的顽固的心,用语言融洽了下来。”
(3).和煦;明媚。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吴子华祭陆鲁望文》:“霏漠漠,澹涓涓,春融洽,秋鲜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陆龟蒙》作“融冶”。
词语解释:通洽  拼音:tōng qià
通达;贯通。《晋书·王沉传》:“ 博陵元公 沉 蹈礼居正,执心清粹,经纶坟典,才识通洽。”《宋书·礼志一》:“通洽古今,行为世表者,领国子博士。” 明 张宁 《方洲杂言》:“六题皆得旨,惟《禹贡》一题,不能通洽。”
词语解释:光洽  拼音:guāng qià
犹广布。《晋书·刘元海载记》:“威恩光洽,四海钦风。”
词语解释:隆洽  拼音:lóng qià
隆盛周遍。《汉书·王莽传上》:“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説,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隆,盛也。洽,渐浹也,周徧也。”《晋书·荀勗传》:“今天下幸赖陛下圣德,六合为一,望道化隆洽,垂之将来。” 唐 无名氏 《李林甫外传》:“不十年,遂为相矣。权巧深密,能伺上旨,恩顾隆洽,独当衡轴,人情所畏,非臣下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惟 房次律 ( 房琯 )声誉隆洽,一出便败事,然至今儒者之论,皆称其贤。”
词语解释:陶洽  拼音:táo qià
融洽调和。《汉书·贡禹传》:“况乎以 汉 地之广,陛下之德,处南面之尊,秉万乘之权,因天地之助,其於变世易俗,调和阴阳,陶洽万物,化正天下,易於决流抑队。”
词语解释:交洽  拼音:jiāo qià
协调融洽。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上之为太子,於父子间,慈孝交洽无嫌。”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 託氏 的遗泽更使人想起古人淳朴的天性,和此自然相交洽。”
词语解释:霈洽  拼音:pèi qià
水量充沛。 唐 刘禹锡 《机汲记》:“虽瀵涌於庭,莫尚其霈洽也。”
词语解释:面洽  拼音:miàn qià
当面洽商。如:详情请同来人面洽。
词语解释:雾洽  拼音:wù qià
喻恩泽普降。 唐 王勃 《七夕赋》:“皇慈雾洽,圣渥天浮。”
词语解释:云行雨洽  拼音:yún xíng yǔ qià
见“ 云行雨施 ”。
词语解释:云行雨施  拼音:yún xíng yǔ shī
喻广施恩泽。《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唐 韩愈 《贺赦表》:“发号出令,云行雨施。” 清 李澄中 《题丁野鹤先生鱼龙卷》诗:“画工具有神明力,云行雨施徧八极。”亦作“ 云行雨洽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一·北齐文武舞歌》:“云行雨洽,天临地持。”
词语解释:舆情不洽
众人反映不好
词语解释:丰洽  拼音:fēng qià
(1).谓雨水丰足适时。《魏书·高祖纪下》:“农惟政首,稷实民先,澍雨丰洽,所宜敦励。”《周书·艺术传·黎景熙》:“陛下垂情万类,子爱羣生,覲礼百神,犹未丰洽者,岂或作事不节,有违时令,举措失中,儻邀斯旱。”
(2).谓岁丰民和。 元 柳贯 《跋郑左丞所藏中朝诸老手帖》:“ 平阳 郑公 实朝夕左右,弥纶润饰,以成其丰洽之功者也。”
词语解释:杂洽  拼音:zá qià
相与混同。《太平广记》卷一七二引 唐 冯翊 《桂苑丛谈·李德裕》:“羣众以某孤立,不杂洽辈流,欲乘此挤排之。”
词语解释:闳洽  拼音:hóng qià
广博淹贯。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上》:“《穆天子》虽非二书比,而其叙简而法,其謡雅而风,其事侈而核,视《山海经》之语怪,霄壤也。録之以资閎洽。” 清 姚鼐 《仪郑堂记》:“ 汉 儒家别派分,各为专门。及其末造, 郑君 康成 总集其全,综贯绳合,负閎洽之才,通羣经之滞义。”
词语解释:充洽  拼音:chōng qià
周遍。 明 宋濂 《龙马赞》:“荣光休气,洋溢中国;仁声义闻,充洽八表。”
词语解释:鼓洽  拼音:gǔ qià
谓普遍鼓动推行。《旧唐书·文宗纪上》:“朕方推表大信,置人心腹,庶使诸侯方岳,鼓洽道化,夷貊飞走,畅泳治功。”
词语解释:重光累洽  拼音:chóng guāng lěi qià
同“ 重熙累洽 ”。 唐 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重光累洽,下武嗣文,负扆而化,垂衣以君。”
词语解释:酣洽  拼音:hān qià
酣畅欢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十七八岁时,与数友月夜小集。时霜蟹初肥,新篘亦熟,酣洽之际,忽一人立席前。”
词语解释:流洽  拼音:liú qià
流遍,遍及。《汉书·食货志上》:“至德流洽,礼乐成焉。”《汉书·礼乐志》:“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未具,羣下无所诵説,而庠序尚未设之故也。” 唐 宋之问 《为太平公主五郎病愈设斋叹佛文》:“国风流洽於鹊巢,坤仪光赞於龙扆。”
词语解释:浸洽  拼音:jìn qià
浸润;熏陶。《淮南子·兵略训》:“道之浸洽,滒淖纤微,无所不在。”
词语解释:液洽  拼音:yè qià
犹浃洽。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德牟往初,功无与二,休烈液洽,符瑞众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浹洽”。
词语解释:匝洽  拼音:zā qià
犹匝洽。谓普遍沾被风化。《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厥被风濡化者,京师沉潜,甸内帀洽。” 刘良 注:“帀洽,谓被霑风也。”
词语解释:履洽  拼音:lǚ qià
犹普沾。 汉 焦赣 《易林·家人之泰》:“仁德履洽,恩及异域,泽被殊方。”
词语解释:畅洽  拼音:chàng qià
通达周遍。《隋书·薛道衡传》:“玄功畅洽,不局於形器;懿业远大,岂尽於揄扬。” 清 唐孙华 《观宴高丽使臣》诗:“皇风畅洽覃寰宇,缀舞阶前列干羽。”
词语解释:濡洽  拼音:rú qià
犹沾润,施惠。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恩建葭莩,濡洽以财。袒免緦麻,亦尽其哀。”
词语解释:密洽  拼音:mì qià
密切融洽。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时 春 一家住大 江 北 独树浦 ,与 兰 往来密洽。”
词语解释:混洽  拼音:hùn qià
混和。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然而这一青年的生活自幼混洽世界史上几种文化的色彩,他已经不能确切的证明自己纯粹的‘中国性’。”
词语解释:深洽  拼音:shēn qià
精深广博。《晋书·葛洪传》:“ 洪 博闻深洽, 江 左絶伦。”
词语解释:溶洽  拼音:róng qià
融合。 郭沫若 《断断集·水与结昌的溶洽》:“等质的文化容易溶洽,如清水之与浊水。”
词语解释:滂洽  拼音:pāng qià
犹言广泛流布。 明 张居正 《祭张龙湖阁老文》:“意公久於其位,必当以帝王之学沃君心,使礼乐可兴,道化滂洽。”
词语解释:溥洽  拼音:pǔ qià
(1).周遍,遍及。《文子·下德》:“覆露皆道,溥洽而无私。”《汉书·匈奴传下》:“大化神明,鸿恩溥洽。” 唐 柳宗元 《礼部贺白龙并青莲花等表》:“观灵貺之备臻,知人和之溥洽。”《明史·江渊传》:“陛下恩威溥洽,未尝不赦过宥罪。”
(2).广博。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完立妈妈》:“ 澧洤 学问溥洽,又为近支宗室,其言必有所本也。”
词语解释:潜洽  拼音:qián qià
暗合。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钞〉序》:“至于含阳抱阴,穷神达化,《易》之道则然,而其中潜洽乎四始六义,则罕乎有闻。”
词语解释:接洽  拼音:jiē qià
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项。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九日上午八时,一切都已接洽妥帖。” 蹇先艾 《春和客栈》:“我们有五个代表被推选出来,先到 遵义 去接洽校舍。”
词语解释:淹洽  拼音:yān qià
渊博;深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七》:“即土人不识玉蘂之名, 山谷 淹洽多闻,寧有弗洞晓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 胡 课业良勤,淹洽非下士等。”《清史稿·选举志三》:“必淹洽词章、通晓律令,而后可为表、判。”
词语解释:投洽  拼音:tóu qià
情投意合。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三:“邻家也是操着同样生涯的两家, 阿毛 在这里便得了两个很投洽的女伴。” 梁斌 《红旗谱》十四:“他一生还没和有知识的人谈过话,今天却谈得这么投洽,也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他。”
词语解释:敦洽  拼音:dūn qià
见“ 敦洽讎糜 ”。
词语解释:敦洽雠糜  拼音:dūn qià chóu mí
古丑女名。因其敦厚和合与人无仇,故名。糜,通“ 靡 ”。《吕氏春秋·遇合》:“ 陈 有恶人焉,曰 敦洽讎糜 ,雄顙广颜,色如漆赬,垂眼临鼻,长肘而盭。 陈侯 见而甚説之,外使治其国,内使制其身。” 陈奇猷 校释:“敦犹言敦厚。洽,合也。讎,仇也。糜、靡通,无也。‘ 敦洽讎 糜’,犹言敦厚和合与人无仇也。”糜,一本作“ 麋 ”。亦省作“ 敦洽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 猗顿 之与 黔娄 , 阳文 之与 敦洽 。” 吕延济 注:“ 阳文 ,美女; 敦洽 ,丑女。”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 陈侯 悦 敦洽 之丑状,弗贸 阳文 之婉姿。” 唐 皮日休 《悼贾》:“ 子都 蒙袂兮, 敦洽 骋姿。”
词语解释:敏洽  拼音:mǐn qià
敏捷广博。《南史·朱异传》:“ 敬容 质慤无文,以纲维为己任, 异 文华敏洽,曲营世誉,二人行异而俱见倖。” 唐 苏颋 《授柳涣左司员外郎制》:“襟情雅正,艺能敏洽。”
词语解释:惬洽  拼音:qiè qià
犹融洽。 张锺瑞 《对于要求开设国会者之感喟》首章:“一二督抚中有与民心相愜洽者,则政府即时为移动,兢兢焉惟恐排斥之不力。”《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会请愿同志会意见书》:“且愜洽既深,政见一致,多数人即可长为一党之行动。”
共10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