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六铣上声 [juǎn,舒卷][xiǎn,少也][biǎn][juǎn][善恶,形词][chuǎn][音蹇。同㩃。亦拔取也。俗作𢷘。][详注1][zhàn][shàn][xiǎn][踐也][niǎn zhǎn][miǎn,黾池][xiān][详注2]弿[chuǎn][同撰]


注1:蜓 音殄。《玉篇》蝘蜓。详蝘字注。蝘蜓,《集韵》或作𧍿。
注2:刬 《集韵》侧展切,音展。刈也。《苏轼·牛戬画诗》王师本不战,贼垒何足刬。笑指尘壁閒,此是老牛戬。
共12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浅深浅薄浅情浅夫浅霜浅声浅务浅埃
浅浅浅醉浅注浅才浅梦浅劣浅屑浅子
浅水浅陋浅拙浅易浅恩浅下浅弊浅尝辄止
浅酌浅俗浅春浅中浅智浅利浅希近求浅图
浅笑浅近浅量浅小浅攻浅幭浅事浅弱
浅颦浅见浅露浅局浅淀浅知浅俚浅愚
浅色浅妆浅闻浅浮浅促浅儒浅伪浅妙
浅淡浅丈夫浅识浅短浅昧浅末浅切浅妄
浅白浅学浅饮浅人浅耕浅明浅察浅微
浅黛浅滩浅狭浅术浅涩浅尝浅固浅戆

词语解释:浅深  拼音:qiǎn shēn
(1).深和浅。《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典章一也。” 宋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 郭沫若 《羽书集·由“有感”说到气节》:“悲歌 燕 赵 已消沉,沦落何须计浅深?”
(2).深厚。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賙给,使举族免於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
词语解释:浅浅  拼音:jiān jiān
(1).水不深貌。 宋 梅尧臣 《和资政湖亭杂咏·稻畦》:“浅浅碧水平,青青稻苗长。”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诗之三:“浅浅池塘短短墙,年年为尔惜流芳。”
(2).浅短;低矮。 唐 温庭筠 《春野行》:“草浅浅,春如翦。”《再生缘》第二一回:“檐草春生青浅浅,瓶花吐艷媚娟娟。”
(3).微微;淡淡。 唐 方干 《牡丹》诗:“花分浅浅臙脂脸,叶堕殷殷腻粉腮。” 宋 王安石 《石竹花》诗之二:“春归幽谷始成丛,地面劳敷浅浅红。” 元 吴龙翰 《草堂》诗:“苍烟落日草堂深,浅浅寒侵白玉簪。”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一章:“ 永生 浅浅一笑,‘我不算一个?’”
(4).细小;微小。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冒宠尸禄,无补国家;噤默不言,致危宗社。其罪岂浅浅哉!” 宋 陈亮 《与王季海丞相》:“一辈无赖不得羣起而误国,其为天下国家之福,岂浅浅哉!”《明史·叶伯巨传》:“故必有罪疑惟轻之意,而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此非可以浅浅期也。”
(5).浅薄,肤浅。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 刘琢 伯成 , 中山 人……作诗甚工。有云:‘ 吴 蚕丝就方成茧, 楚 柳绵飞又作萍。’非浅浅者所能道也。”
水流疾貌。《楚辞·九歌·湘君》:“石瀨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王逸 注:“浅浅,流病貌。” 南朝 梁 沉约 《早发定山》诗:“归海流漫漫,出浦水浅浅。” 唐 王维 《栾家濑》诗:“颯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二:“石瀨咽沙流浅浅,野花眠草吐茸茸。”
巧言貌。浅,通“ 諓 ”。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诽》:“疾小人浅浅面从,以成人之过也。” 张之象 注:“浅、諓同字。”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浅浅善靖,俾君子怠。” 汪继培 笺:“ 文 十二年《公羊传》作‘惟諓諓善靖言’……浅浅并与‘諓諓’同。”
词语解释:浅水  拼音:qiǎn shuǐ
水深小到河底地形能影响表面波的水体
深度较小的水或浅滩上的水
词语解释:浅酌  拼音:qiǎn zhuó
浅斟,浅饮。 唐 白居易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诗:“玉杯浅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终。” 唐 苏郁 《步虚词》诗:“流霞浅酌谁同醉,今夜笙歌第几重。” 清 纳兰性德 《缑山曲》词:“浅酌劝君休尽醉,人间百岁酒初醒。”
词语解释:浅笑  拼音:qiǎn xiào
犹微笑。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歛裾。” 唐 李商隐 《河阳》诗:“龙头泻酒客寿杯,主人浅笑红玫瑰。”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浅笑微顰,恨隔重帘看未真。”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词:“旋拂轻容写 洛神 ,须知浅笑是深顰。”
词语解释:浅颦  拼音:qiǎn pín
眉微蹙貌。 宋 周邦彦 《玉楼春》词:“浅顰轻笑百般宜,试著春衫犹更好。”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叶元礼 词,直是女儿声口,如‘……蝶粉蜂黄拼付与,浅顰深笑总难知。’”
词语解释:浅色  拼音:qiǎn sè
浅颜色的。例如:浅色的女衬衣。
词语解释:浅淡  拼音:qiǎn dàn
犹淡淡。谓物体的颜色淡或事物的程度浅。 金 元好问 《眉》诗之二:“石緑香煤浅淡间,多情长带楚梅酸。” 清 洪昇 《长生殿·春睡》:“早则浅淡粉容,消褪脣朱,掠削鬢儿欹矬。” 巴金 《沉落集·化雪的日子》:“我看出来那似乎是浅淡而实在是深切的苦恼像黑云一般笼罩了她的美丽的脸庞。”
词语解释:浅白  拼音:qiǎn bái
浅显明白。 孙中山 《民生主义》第三讲:“其实我们每天所靠来养生活的粮食,分类说起来,最重要的有四种。第一种是吃空气。浅白言之,就是吃风。” 程贤章 《蹲点记》:“而今一听 严明 说得又浅白,又通俗,禁不住齐声赞叹。”
词语解释:浅黛  拼音:qiǎn dài
指用黛螺淡画的眉。 宋 张先 《卜算子慢》词:“欲上征鞍,更掩翠帘相眄,惜弯弯浅黛长长眼。”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 严蓀友 《双调望江南》云:‘……柳带结烟留浅黛,桃花如梦送横波。’”
词语解释:浅薄  拼音:qiǎn bó
(1).肤浅。多指人的学识、修养等。《荀子·非相》:“智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汉书·公孙弘传》:“愚臣浅薄,安敢比材於 周公 !” 宋 王谠 《唐语林·雅量》:“ 王生 自负,怒曰:‘吾诚浅薄,与 夏侯孜 同年乎?’不悦而去。”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夫事理不辨,学理不精,发为文章,已弗能达,况根柢浅薄,有文无质哉?”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他觉得这样的败退,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浅薄虚伪,而是因为他的本领出众。”
(2).鄙薄,简慢。《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浅薄,简慢也。”
(3).浇薄;轻浮。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好仁厚而恶浅薄,就善人而远僻鄙,则心悦矣。”《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时俗浅薄,巧伪滋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 齐 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论高谈,专在荣利。” 宋 文天祥 《跋〈吕元吉先人介轩记〉后》:“风气浅薄,其能刻厉矫揉以窃毅然丈夫之名者,已不多见。”
(4).轻微;微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此言之诚,有如 大江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虽致命虏廷,梟获 关羽 ,功效浅薄,未报万一。”《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叹口气道:‘想我八字浅薄,命运蹇滞。’”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拒弋》:“自知福命浅薄,平生无此妄想。” 陈登科 《活人塘》十四:“ 孙在涛 捧着一块长方形的油皮纸封的纸包……走向铺边,深深一躬:‘老弟,浅薄得很,以表寸心。’”
词语解释:浅醉  拼音:qiǎn zuì
微醉。 郁达夫 《离乱杂诗》之五:“解忧纵有兰陵酒,浅醉何由梦 洛妃 ?”
词语解释:浅陋  拼音:qiǎn lòu
(1).谓见闻狭隘,见识贫乏。《汉书·董仲舒传》:“前所上对,条贯靡竟,统纪不终,辞不别白,指不分明,此臣浅陋之罪也。”《朱子语类》卷七四:“若知不高,则识见浅陋。”《三国演义》第八五回:“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 巴金 《家》二九:“可是就内容来说,不但思想上十分浅陋,连文字也不通顺。”
(2).指见识贫乏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乐松 之徒,招集浅陋。”
(3).狭窄简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 毛 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惧其浅陋湫隘,不足以辱长者所处,安敢言直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山菴浅陋,料没有妇女藏得,不妨,不妨。”
词语解释:浅俗  拼音:qiǎn sú
粗浅;粗俗;通俗。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高世之器,非浅俗所能识也。”《北齐书·王昕传》:“ 昕 雅好清言,词无浅俗。”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赋须韵脚意全》:“ 贺方回 言学诗於前辈得八句云:‘平淡不流於浅俗,奇古不流於怪癖。’”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意鍊则辞警闢,自无浅俗之患。” 徐特立 《怎样学习哲学》:“目前适于初学用的通俗哲学书,只是在字句和例子上面还浅俗,而内容却更模糊了。”
词语解释:浅近  拼音:qiǎn jìn
(1).浅显,不深奥。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末有 颖子严 者,虽浅近,亦復名家。” 唐 颜真卿 《〈干禄字书〉序》:“所谓俗者,例皆浅近。”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学者每恨公诗平易浅近,少鍜鍊之工,不得与 少陵 、 山谷 争雄,予独以为不然。”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七章四:“ 毕特金 教授,曾经作过一浅近的比喻。”
(2).不幽深,不隐蔽。《宋书·孝义传·张进之》:“以本村浅近,移入池溪。”
(3).浅薄卑俗。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英儒硕生不饰细辩於浅近之徒,达人伟士不变晈察於流俗之中。”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浅近轻清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东周列国志》第十回:“臣闻 少师 乃浅近之徒,以諛得宠。”
词语解释:浅见  拼音:qiǎn jiàn
(1).谓见识短浅。亦指见识短浅者。《史记·五帝本纪论》:“书缺有间矣,其軼乃时时见於他説,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水陆路殊,径復不同,浅见未闻,非所详究,不能不聊述闻见,以誌差违也。” 宋 苏轼 《再论积欠六事四事札子》:“小人浅见,只为朝廷惜钱,不为君父惜民。”《水浒传》第三三回:“贤弟休如此浅见。” 郭沫若 《集外·七请》:“但我也不如一般浅见的人一样,人云亦云地便说口号标语诗是罪大恶极。”
(2).短浅的见识。《晋书·忠义传·王豹》:“敢以浅见,陈写愚情。” 明 何景明 《何子·心迹》:“夫拘学不假於绳尺之外,浅见不及於衣带之下。” 鲁迅 《华盖集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在这事实发生以前,以我的浅见寡识,是万万想不到的。”
词语解释:浅妆  拼音:qiǎn zhuāng
亦作“ 浅粧 ”。 淡妆。 元 曾允元 《齐天乐·次赵方谷韵》词:“雾湿云鬟,浅妆深拜月。”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无奈何浅粧淡抹,有甚心浓梳艷裹。”
词语解释:浅丈夫  拼音:qiǎn zhàng fū
谓见识短浅的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此子既忤我,从而报之,是为浅丈夫也必矣。” 宋 陆游 《跋〈中兴间气集〉》:“评语多妄,盖浅丈夫耳。”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古今论者皆曰: 唐 舜 揖让, 汤 武 征诛,所以优劣不同。世之浅丈夫遂敢以 汤 武 为非,至有詆毁而几乎駡者,甚矣,其无知也。” 梁启超 《新民说·论权利思想》:“彼误解权利真相者,以为不过於形骸上物质上之利益,齗齗计较焉。嘻,鄙哉,其为浅丈夫之言也。”
词语解释:浅学  拼音:qiǎn xué
(1).谓学识短浅。 汉 孔安国 《古文孝经训传序》:“故古文《孝经》初出於 孔氏 ,而今文十八章,诸儒各任意巧説,分为数家之谊,浅学者以当六经。” 清 姚鼐 《〈泰山道里记〉序》:“余浅学又偶过臆度,徒幸有合於好古力索久往来是山中者。” 郭沫若 《断断集·“刺身”》:“‘刺身’是几时传到了 日本 来?在这儿恕我浅学,实在说不出它的绝对年代。”
(2).学问肤浅的人。亦作自谦之词。《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定公 贤者”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书传 鲁定公 无善可称。 宓 谓之贤者,浅学所未达也。”《通典·礼三三》:“浅学所见,谓如上义。”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所云 山农 打滚事,则浅学未曾闻之。”
词语解释:浅滩  拼音:qiǎn tān
海、湖、河中水浅的地方。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不意船及浅滩,改驾小舟,一拥而上。”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会议决定,由两个同志出去寻找当地老乡,了解一下哪里有浅滩。”
词语解释:浅情  拼音:qiǎn qíng
薄情。《南史·何承天传》:“ 丁况 三家数年中葬輒无棺櫬,实由浅情薄恩同於禽兽者耳。” 宋 晏几道 《减字木兰花》词:“满眼飞英,弹指东风太浅情。”
词语解释:浅注  拼音:qiǎn zhù
(1).谓浅浅地斟上酒。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他向那红罏的这暖阁,一壁厢添上兽炭。他把那羊羔来浅注。”
(2).简明的注释。多用做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如:《〈庄子〉浅注》《鲁迅〈自嘲〉诗浅注》
词语解释:浅拙  拼音:qiǎn zhuō
(1).浅薄笨拙。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駢 因更广其词,盖欲两全其事,虽才情浅拙,不逮二公,而理或可观,貽诸识者。” 宋 苏辙 《欧阳公所蓄石屏》诗:“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2).谦词。指自己的见识,见解。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敷陈浅拙,应对参差。”
词语解释:浅春  拼音:qiǎn chūn
初春;早春。 明 杨慎 《词品·张材甫》:“﹝ 张 ﹞咏瑞香花《西江月》:‘浅春不怕嫩寒侵,暖彻薰笼瑞锦。’” 戴望舒 《小病》诗:“从竹帘里漏进来的泥土的香,在浅春的风里几乎凝住了。”
词语解释:浅量  拼音:qiǎn liàng
谓酒量小。 宋 苏轼 《景纯见和复次韵赠之》之一:“浅量已愁当酒怯,非才尤觉和诗忙。”
词语解释:浅露  拼音:qiǎn lù
(1).浅显,缺乏深度。 汉 王充 《论衡·超奇》:“若夫 陆贾 、 董仲舒 ,论説世事,由意而出,无假取於外,然而浅露易见,观读之者,犹曰传记。”《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而此公稍乏清幽,伤于浅露。” 宋 司马光 《辞左仆射第三札子》:“烛理不明,见事不敏,度量褊隘,关防浅露,若位以元宰,委之机务,分画措置,必有差违。”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虽临危抒愤,词意浅露,而其体式,亦皆 楚 歌也。”
(2).犹微露。 元 杨维桢 《题芭蕉美人图》诗:“髻云浅露月牙弯,独立西风意自闲。”
词语解释:浅闻  拼音:qiǎn wén
(1).寡闻,所闻不广。《史记·儒林列传序》:“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諭下。”
(2).谓粗浅的见闻。 宋 孙奭 《〈孟子正义〉序》:“今輒罄浅闻,随 赵 氏所説,仰效先儒释经,为之正义。”
词语解释:浅识  拼音:qiǎn shí
(1).识见肤浅。 汉 徐干 《中论·核辩》:“不论是非之性,不识曲直之理,期於不穷,务於必胜,以故浅识而好奇者,见其如此也。”《北史·阳固传》:“ 梁丘 寡智, 王鮒 浅识。” 邹鲁 《中国同盟会》:“浅识之徒,或热血过甚,忧国过深,亦有因利乘便,图变掌权者。”
(2).粗略地认识。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外国客人可以访问我国的一些城市,看看市容、名胜和古迹,访问厂矿公社,可以赏心悦目,浅识 中华 。”
词语解释:浅饮  拼音:qiǎn yǐn
小饮,少量饮酒。 唐 薛能 《彭门解嘲》诗之二:“耽吟乍可妨时务,浅饮无因致宿酲。”
词语解释:浅狭  拼音:qiǎn xiá
(1).狭窄。宽度小。《管子·八观》:“夫国城大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其民。”《后汉书·西南夷传·滇》:“有池,周回二百餘里,水源深广,而末更浅狭,有似倒流,故谓之 滇池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蜀 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 严既澄 《不遇》:“他后头跟着三四个苦力,挑着七八件行李,都随着那老者走入门来,把我们家里的浅狭的院子都给挤满了。”
(2).谓见识贫乏或心胸狭窄。《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沛王 林 薨”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吾学不博,所闻浅狭。” 宋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以闻见浅狭,不能尽知当今得失。”《东周列国志》第九六回:“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能宽容至此,死不足赎罪矣!”
词语解释:浅夫  拼音:qiǎn fū
(1).见识短浅的人。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近世浅夫庸人之论,不过仇疾於官户,诛抉於诡产。” 清 陈鳣 《对策文选》:“顾英髦咸资标準,而浅夫妄肆讥评。” 严复 《〈原富〉按语》:“天演之道,不以浅夫昏子之利为利矣。”
(2).疏浚沟渠、打捞沉船的伕役。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沟洫井田异制》:“治沟洫之夫,与后世之浅夫堤夫相似,浅夫堤夫皆募民为之,或按亩派夫,民自僱役。”
词语解释:浅才  拼音:qiǎn cái
才能短浅。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 道 鸞不揆浅才,好出奇语。” 唐 高适 《登垄》诗:“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词语解释:浅易  拼音:qiǎn yì
浅显平易。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 扬雄 好为艰深之词,以文浅易之説,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珠璣咳唾,随处发见,皆可为世模范,岂可与敲推句字、描貌浅易者比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传家宝》:“﹝ 成金 ﹞著书四十餘种,浅易多此类。”
词语解释:浅中  拼音:qiǎn zhōng
谓心胸浅窄。《晋书·阎缵传》:“ 贾謐 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 鲁公 二十四友。”《新唐书·王叔文传》:“ 叔文 浅中浮表,遂肆言不疑,曰:‘某可为相,某可为将,它日幸用之。’” 宋 文天祥 《歌风台》:“锦衣绚行昼,丈夫何浅中。”
词语解释:浅小  拼音:qiǎn xiǎo
(1).微小。《朱子语类》卷六三:“戔戔自是浅小之意。”
(2).谓距离近。 宋 赵时庚 《金漳兰谱·品兰高下》:“其他近城百里浅小去处,亦有数品可取,何必求诸深山穷谷。”
词语解释:浅局  拼音:qiǎn jú
(1).谓见识、才能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谨拜表以闻,并呈牋草,惧於浅局,追用悚息。”《晋书·明帝纪》:“鉤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隋书·文学传·潘徽》:“末有 李登 《声类》、 吕静 《韵集》,始判清浊,纔分官羽,而全无引据,过伤浅局,诗赋所须,卒难为用。”
(2).犹狭窄,不宽广。《文馆词林》卷一五七引 晋 曹摅 《赠王弘远》诗:“穷巷湫隘,环堵浅局。”
词语解释:浅浮  拼音:qiǎn fú
浅薄轻浮。 谢常哉 《狠狠地改,彻底地改!》:“必须学到这种作风,和浅浮、应付相反的作风,工作才能不断的得到大的改进。”
词语解释:浅短  拼音:qiǎn duǎn
(1).浅陋,狭窄肤浅。《汉书·孔光传》:“臣 光 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数术浅短,不足可翫。” 宋 李纲 《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一札子》:“以臣智识浅短,议论迂濶,深恐不足以仰副陛下委任责成之意。” 巴金 《家》二九:“他们以他们的幼稚的经验和浅短的眼光看出了前面的一线光明。”
(2).轻微。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因乃喜 海北 香……时时择其高胜,爇一炷,其香味浅短,乃更作。”
(3).谓时间短暂。《元典章·吏部六·书吏》:“月日通理,繫歷请俸,实役月日多者为优,浅短为劣。”
词语解释:浅人  拼音:qiǎn rén
谓言行浅薄的人。《孔丛子·抗志》:“有 龙穆 者,徒好饰弄辞説,观於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治细辨於稠众,非其人而尽言者,浅人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亦谓识见短浅的人。 明 杨慎 《升庵诗话·书贵旧本》:“ 刘巨济 收 许浑 诗‘ 湘潭 云尽暮烟出’,今俗本烟作山,亦是浅人妄改。”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浅人不达,误加同姓二字,殊非其旧矣。”
词语解释:浅术  拼音:qiǎn shù
粗浅的道术;小技。《列子·仲尼》:“非吾浅术所能已也,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清 任泰学 《质疑》:“及至言数之文,败讳言浅术,不敢用五行家言。”
词语解释:浅霜  拼音:qiǎn shuāng
比喻花白的头发。 宋 苏轼 《千秋岁》词:“浅霜浸,緑髮少,仍新沐。”
词语解释:浅梦  拼音:qiǎn mèng
谓睡得不沉。与“酣睡”相对。 清 厉鹗 《春寒》诗:“梨花雪后酴醿雪,人在重帘浅梦中。”
词语解释:浅恩  拼音:qiǎn ēn
薄恩。《后汉书·郎顗传》:“方今时俗奢佚,浅恩薄义。” 宋 王安石 《汉文帝》诗:“浅恩施一时,长患被九州。”
词语解释:浅智  拼音:qiǎn zhì
见“ 浅知 ”。
词语解释:浅知  拼音:qiǎn zhī
亦作“ 浅智 ”。 识见肤浅。《列子·说符》:“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吕氏春秋·精谕》:“夫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 白公 之所以死於法室。”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俗人浅知,不能实也。”
词语解释:浅攻  拼音:qiǎn gōng
谓近距离出击,不深入敌方腹地。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盖自西边用兵, 神宗 常持浅攻之议,虽一胜一负,犹不至大有杀伤。至於西边将帅,习知兵事,亦无肯言深入者。”
词语解释:浅淀  拼音:qiǎn diàn
谓水浅淤塞。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其 蠡河 ,遇大旱则浅淀,中旱则通流。”
词语解释:浅促  拼音:qiǎn cù
(1).仓促;短促。旧题 汉 卓文君 《司马相如诔》:“永託为妃兮不耻当壚,生平浅促兮命也难扶。” 唐 张籍 《送远曲》:“殷勤振衣两相嘱,世事近来还浅促。”
(2).犹短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故短近不能赏,而浅促不能测焉。”《何典》第五回:“他做官虽是一清如洗,只是才具浅促些。”
(3).狭隘,心胸不开阔。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袁守一 性行浅促,时人号为 料鬦鳧翁鷄 。”
(4).狭窄,不宽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浅促之屋,坐在牕边,势必倚窗为栏。”
词语解释:浅昧  拼音:qiǎn mèi
浅陋愚昧。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诗:“谤书喧朝市,抚己惭浅昧。” 明 张居正 《翰林院读书说》:“某等智识浅昧,未烛于理。”
词语解释:浅耕  拼音:qiǎn gēng
程度较轻地耕;在田、地上耕浅的垄沟
词语解释:浅涩  拼音:qiǎn sè
谓水浅不通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泗水 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缙云鲙飞》:“ 縉云县 溪涧浅涩,寻常无大鱼。”《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因 丹徒 运河 浅涩异常,委 武进 吴令 往 孟瀆河 测量存水尺寸及桥座情形。”
词语解释:浅声  拼音:qiǎn shēng
轻声,小声。 宋 张先 《画堂春》词:“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词语解释:浅劣  拼音:qiǎn liè
犹低下。《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臣闇于大理,文不及义,智惠浅劣。” 唐 韦应物 《答刘西曹》诗:“浅劣见推许,恐为识者尤。” 明 张居正 《答司马王西石书》:“以公高明,自能径造真诣,如僕浅劣,因公之教,亦益加深省也。”
词语解释:浅下  拼音:qiǎn xià
低下。 宋 苏辙 《乞定差管军臣僚札子》:“顷者窃闻大臣议除 张利一 、 张守约 ,陛下以谓二人皆资任浅下,用之则为躐等。”
词语解释:浅利  拼音:qiǎn lì
微利,薄利。《晋书·文苑传·王沉》:“至乃空嚣者以泓噌为雅量,琐慧者以浅利为鎗鎗。”
词语解释:浅幭  拼音:qiǎn miè
亦作“ 浅幦 ”。 古代用浅毛兽皮做的车轼上的覆盖物。《诗·大雅·韩奕》:“鞹鞃浅幭,鞗革金厄。” 毛 传:“浅,虎皮浅毛也。幭,覆式也。”《仪礼·既夕礼》:“荐乘车鹿浅幦。” 郑玄 注:“鹿浅,鹿夏毛。幦,覆笭。” 贾公彦 疏:“以鹿夏皮浅毛者为幦以覆式。”
词语解释:浅知  拼音:qiǎn zhī
亦作“ 浅智 ”。 识见肤浅。《列子·说符》:“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吕氏春秋·精谕》:“夫浅智者之所争则末矣。此 白公 之所以死於法室。”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俗人浅知,不能实也。”
词语解释:浅儒  拼音:qiǎn rú
学问浅薄的儒生。《后汉书·桓谭传》:“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 子贡 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 清 唐甄 《潜书·敬修》:“《诗》曰:‘我躬不閲,遑恤我后。’是浅儒之敬也,弱矣。”
词语解释:浅末  拼音:qiǎn mò
肤浅;短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容》:“其羞浅末华虚而贵敦厚忠信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词旨浅末,不足采览;贵露下情,冒颜以闻。”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臣又闻人主纳远大之谋,久而成王道;纳浅末之议,久而成乱政。”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致功浅末之务,非为文之本。”
词语解释:浅明  拼音:qiǎn míng
浅显明白。《晋书·华谭传》:“浅明不见深理,近才不覩远体。” 朱自清 《〈经典常谈〉序》:“每种读本还得有一篇切实而浅明的白话文导言。”
词语解释:浅尝  拼音:qiǎn cháng
稍微尝试一下或品味一下。 清 陈澧 《与王峻之书》之三:“ 荀子 曰:‘以浅持博。’浅非浅尝之谓,即约之谓也,约而易知之谓也。”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写出来了,写得很生动了,浅尝的人往往认为所写的便是作家自己。”
词语解释:浅务  拼音:qiǎn wù
犹琐事。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削斥浅务,御以愉模,为乎无为,以全天理尔。”
词语解释:浅屑  拼音:qiǎn xiè
微小;浅薄。 郭沫若 《归去来·鸡之归去来》:“小巧的母鸡……只是头顶上的一部分未免浅屑得一点。”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我们不会说它内容的深度因白话的外形而变为浅屑。”
词语解释:浅弊  拼音:qiǎn bì
犹浅陋。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子家 左师 ,皆愚惑浅弊,明不彻达。” 唐 韩愈 《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茫然增愧赧。又不以其浅弊无过人知识,且喻以所守,幸甚。”
词语解释:浅希近求  拼音:qiǎn xī jìn qiú
谓目光浅近,只求过得去。例如:与安期相随少久,其术可得而传。如浅希近求,则房户幽坚。——《云笈七签》
词语解释:浅事  拼音:qiǎn shì
小事;意义不大的事。《穀梁传·成公八年》:“ 卫 人来媵。媵,浅事也,不志。”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大夫轻身以亲浅事,而专命以抗王侯。” 明 方孝孺 《与王修德书》:“夫文辞於学者至为浅事,以道言之,正不必求其新奇。”
词语解释:浅俚  拼音:qiǎn lǐ
浅显粗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 宋 人赞 坡 ‘嘻笑怒駡,皆成文章’,岂笔之於书,浅俚若是乎?”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然观教会中所刊《新》《旧约》等书,其假託附会,故神其説,虽 中国 之小説若《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书,尚不至如此浅俚也。”
词语解释:浅伪
谓内容肤浅而不可靠。 清 陈鳣 《对策·孝经》:“非但经文不真,抑亦传文浅伪。议者欲取诡説而废 郑 注,理实未可。”
词语解释:浅切  拼音:qiǎn qiē
浅易切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综意浅切者,类乏醖藉;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诗章则学矫激于 孟郊 ,学浅切于 白居易 ,学淫靡于 元稹 。”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 白居易 亦善作长韵叙事诗,但格制不高,局於浅切。”
词语解释:浅察  拼音:qiǎn chá
肤浅的见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衒辞。”
词语解释:浅固  拼音:qiǎn gù
肤浅鄙陋。 宋 宋咸 《注〈孔丛子〉序》:“然有语或浅固,弗极於道,疑后人增益,乃悉诛去。”
词语解释:浅埃  拼音:qiǎn āi
犹尘埃。比喻社会底层。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嘆穷途年少客,一时间命运乖;有一日显威风出浅埃,起风雷变气色。”
词语解释:浅子  拼音:qiǎn zǐ
一种盛东西的用具。一般用柳条、竹篾编制而成,圆形,周缘低矮。
词语解释:浅尝辄止  拼音:qiǎn cháng zhé zhǐ
亦作“ 浅嚐輒止 ”。略微尝试即行停止。比喻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设国粹学堂启》:“今后生小子,入学肄业,輒束书不观;日惟騖於功令利禄之途,卤莽灭裂,浅嚐輒止,致士风日趋於浅陋。”《十月》1981年第3期:“他们的成就还在于对已经捕捉到的如此重大的社会生活作了深刻的而不是浅尝辄止的开掘。”
词语解释:浅图  拼音:qiǎn tú
谓谋划不深。《明史·云南土司传一·大理》:“陋 汉 唐 之小智,卑 宋 元 之浅图。”
词语解释:浅弱  拼音:qiǎn ruò
犹纤弱。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雷稀颜 、 宋飞卿 诸人,皆作古文,故復往往相法效,不作浅弱语。” 清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 桐城 宗派之説,流俗相沿,已踰百岁,其敝至於浅弱不振,为有识者所讥。”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自是以降,虽文有工拙,然俳四儷六,益趋浅弱。”
词语解释:浅愚  拼音:qiǎn yú
浅陋无知。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家人》:“ 懿公 浅愚,不深受谋,无援失国,为 狄 所贼。”
词语解释:浅妙  拼音:qiǎn miào
犹纤巧。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应物 《郡斋忆山中》诗,淡远浅妙,亦从 陶 出…… 唐 人诗,浅妙者不少,而拙重者难得,以不知合资质与学力为一也。”
词语解释:浅妄  拼音:qiǎn wàng
浅薄妄为。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有 张君平 者,以疏导京东积水,始輟用 汴 夫。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费役为功, 河 日以堙塞。”
词语解释:浅微  拼音:qiǎn wēi
微薄,不深厚。《汉书·元帝纪》:“今朕获保宗庙,兢兢业业,匪敢解怠,德薄明晻,教化浅微。”
词语解释:浅戆  拼音:qiǎn gàng
谓心胸狭窄而举事鲁莽。《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黄盖 ﹞先书报 曹公 ,欺以欲降”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盖 书曰: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 周瑜 、 鲁肃 ,偏怀浅戇,意未解耳。”《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周瑜 小子,偏怀浅戇,自负其能,輒欲以卵敌石。”
共127,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