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末字词组
疏浚脩浚修浚幽浚开浚急浚宏浚 
淘浚通浚酾浚浍浚挑浚浚浚  

词语解释:疏浚  拼音:shū jùn
亦作“ 疏浚 ”。清除淤塞或挖深河槽使水流通畅。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吾乡 镜湖 三百里为人侵耕几尽……虽欲疏濬復其故,亦不可得。”《明史·陈瑄传》:“ 济寧 以北,自 长沟 至 枣林 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清史稿·怡贤亲王允祥传》:“请将 沧州 砖河 、 青县 兴济河 故道疏濬,筑减水坝,以洩 卫河 之涨。”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首先要说的, 玄武湖 跟 西湖 都疏浚了。”
词语解释:淘浚  拼音:táo jùn
疏通,挖浚。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每年春暖开 长庚 、 苍震 等门,率夫役淘浚宫中沟渠。”
词语解释:脩浚
修理疏通。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仍随时保护运河,量加脩濬,每岁酌行河运数十万石,务使运道毋废。”
词语解释:通浚  拼音:tōng jùn
谓河流畅通无阻。《晋书·慕容德载记》:“密邇 江 淮 ,水路通浚,秋夏霖潦,千里为湖。”
词语解释:修浚  拼音:xiū jùn
亦作“ 修浚 ”。 整治疏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臣何文鼎》:“且请修濬 大通桥 以东石闸河道,令漕舟直至桥下,以省輓运之劳。”《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修濬 苦峪 城堑。”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河身自必修濬,然限于经费,必不甚深。”如:修浚航道,以利交通。
词语解释:酾浚  拼音:shāi jùn
疏导。《新唐书·李渤传》:“ 桂 有 灕水 …… 渤 釃浚旧道,鄣泄有宜,舟楫利焉。”
词语解释:幽浚  拼音:yōu jùn
犹深远。 汉 蔡邕 《郭泰碑》:“纯懿淑灵,受之自天,崇壮幽浚,如山如渊。”一本作“ 幽濬 ”。
词语解释:浍浚
犹冲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水皆从崖坡泻下,而不见有澮濬之跡。”
词语解释:开浚  拼音:kāi jùn
亦作“ 开濬 ”。
(1).开掘疏浚。《朱子语类》卷四一:“且仁譬之水,公则譬之沟渠,要流通此水,须开浚沟渠,然后水方流行也。”《元典章·户部九·劝农》:“各处官司常加晓諭,相地开濬,使水归,毋令互相渰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往常职道晋省,看见 南京 城里的河道也淤塞的了不得,其实也很可以开浚,那土就怕要用不完了。”《清史稿·河渠志四》:“前奉諭旨,开濬省城 乾涯河 。”
(2).挖掘;开采。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凡诸坑冶:非躳能开浚硩采者,其多寡阔陿,得恣有之,不以露田园池为比。”
(3).比喻开导。《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汉驹〈新政府之建设·绪论〉》:“是故建设新政府之模范,即为开浚人民之政治思想,培养人民之政治智识,习练人民之政治能力之一大机关。”
词语解释:挑浚  拼音:tiāo jùn
亦作“ 挑浚 ”。谓清除淤塞,开通河道。 清 刘大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故冬日水涸,用挑濬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那条河便是 丹徒 、 丹阳 的分界,叫做 徒阳河 ,因为年久淤塞,近来雇工挑浚。”
词语解释:急浚  拼音:jí jùn
亦作“ 急浚 ”。水深流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江 川急濬,兼涛水昼夜再来……至二月八日最高。”《北史·成淹传》:“ 黄河 急浚,人皆难涉。”
词语解释:浚浚  拼音:jùn jùn
蹲伏貌。《古文苑·刘歆〈遂初赋〉》:“兽望浪以穴窜兮,鸟脇翼之浚浚。” 章樵 注:“浚与踆同,伏也。”
词语解释:宏浚  拼音:hóng jùn
大而深。 晋 顾恺之 《观涛赋》:“謨兹涛之为体,亦崇广而宏浚。形无常以参神,斯必来以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