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南浦合浦沙浦青浦澉浦查浦邦浦浚浦
洛浦烟浦海浦溆浦蠡浦沈香浦浒浦珠还合浦
别浦漳浦汉浦山浦夏浦沈书浦鮀浦港浦
极浦鸳鸯浦鱼浦黄浦竹浦蚝浦樵村渔浦盐浦
秋浦寒浦丹浦冻浦迎浦鹤浦橘浦 
江浦银浦洲浦雪浦春申浦项浦还珠合浦 
湓浦春浦柳浦沈珠浦鲸浦蟹浦鹊浦 
渔浦绿浦湾浦青枫浦镜浦跳黄浦歇浦 

词语解释:南浦  拼音:nán pǔ
(1).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王逸 注:“愿 河伯 送己南至江之涯。”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唐 李贺 《黄头郎》诗:“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王琦 注引 曾益 曰:“南浦,送别之地。” 清 曹寅 《登署楼适培山至用东坡真州诗韵同赋》:“西风晴十日,南浦别经年。”
(2).词牌名。 唐 《教坊记》《南浦子》曲, 宋 词则借旧曲名另制新调。双调,分一百零二字平韵及一百零五字仄韵两体。 宋 人多填仄韵词。参阅《词谱·南浦》
(3).地名。在 江西省 南昌县 西南, 章江 至此分流。 唐 王勃 《滕王阁》诗:“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西山雨。” 聂文郁 注:“本诗 南浦 ……应是 江西 南昌 西南的 南浦 。” 宋 王安石 《南浦》诗:“ 南浦 随花去,迴舟路已迷。” 清 宋琬 《罗篁庵先生生日歌》序:“ 西山 南浦 ,长吟帝子之高楼; 白下 长干 ,重启 谢公 之别墅。”
(4).古水名,一名 新开港 ,在今 武汉市 南。 唐 李白 《江夏行》:“适来往 南浦 ,欲问 西江 船。”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南浦 ,在 鄂州 江夏县 南三里……以其在郭之南,故曰 南浦 。”
词语解释:洛浦  拼音:luò pǔ
(1). 洛水 之滨。 汉 张衡 《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宓妃 。” 宋 周邦彦 《燕归梁·咏晓》词:“曾经 洛浦 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虚飘飘暮雨朝云,笑 宋玉 枉赋 巫山 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叹 陈王 浪传 洛浦 仙姝。”
(2).借指 洛神 。 唐 梁鍠 《名姝咏》:“临津双 洛浦 ,对月两 嫦娥 。”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晴》曲:“珮环声真 洛浦 ,水月面活 观音 。”参见“ 洛神 ”。
词语解释:洛神  拼音:luò shén
传说中的 洛水 女神,即 宓妃 。后诗文中常用以指代美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昔 王子晋 好吹凤笙,招延道士,与 浮丘 同游 伊 洛 之浦, 含始 又受玉鸡之瑞于此水,亦 洛神 宓妃 之所在也。” 唐 温庭筠 《莲花》诗:“应为 洛神 波上韈,至今莲蕊有香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八五:“九泉肯受狂生誉,艺是 鍼神 貌 洛神 。”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 柳南 赋诗二十首,歌以当哭,节録其半……‘一枝冷艷谁堪似,妙手玲瓏写 洛神 。’”
词语解释:别浦  拼音:bié pǔ
(1).河流入江海之处称浦,或称别浦。 南朝 宋 谢庄 《山夜忧》诗:“凌别浦兮值泉跃。” 唐 杜甫 《奉送卿二翁统节度镇军还江陵》诗:“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 宋 高观国 《烛影摇红》词:“别浦潮平,远村帆落烟江冷。” 胡云翼 注:“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也称别浦。” 清 顾炎武 《哭陈太仆子龙》诗:“君来别浦南,我去荒山北。”
(2).指银河。 唐 李贺 《七夕》诗:“别浦今朝暗,罗幃午夜愁。” 王琦 汇解:“别浦,天河也。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絶之地,故谓之别浦。”
词语解释:极浦  拼音:jí pǔ
遥远的水滨。《楚辞·九歌·湘君》:“望 涔阳 兮极浦,横 大江 兮扬灵。” 王逸 注:“极,远也;浦,水涯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停艫望极浦,弭棹阻风雪。” 唐 许浑 《凌歊台送韦秀才》诗:“帆势依依投极浦,鐘声杳杳隔前林。” 清 曹寅 《过燕子矶》诗:“峭帆的的空濛去,极浦回闻十里鐘。”
词语解释:秋浦  拼音:qiū pǔ
秋日的水滨。 唐 张九龄 《别乡人南还》诗:“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唐 李贺 《蜀国弦》诗:“凉月生秋浦,玉沙粼粼光。”
词语解释:江浦  拼音:jiāng pǔ
(1).江滨。《吕氏春秋·本味》:“ 江 浦之橘, 云梦 之柚。” 高诱 注:“浦,滨也。” 唐 岑参 《题金城临河驿楼》诗:“忽如 江 浦上,忆作捕鱼郎。” 唐 张说 《晦日》诗:“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
(2).泛指江河。 北周 庾信 《谢赵王示新诗启》:“藏之山巖,可使云雾鬱起;济之江浦,必当蛟龙绕船。” 唐 杜甫 《鸥》诗:“江浦寒鸥戏,无他亦自饶。” 明 高启 《虎邱行次朱赏静见寄韵》:“秋风今朝动江浦,掛席正是当年期。”
词语解释:湓浦  拼音:pén pǔ
即 湓水 。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 卢峰 莲刻削, 湓浦 带縈紆。”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湓浦 从君已十年, 京江 仍许借归舡。” 清 陈维崧 《鹊踏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依稀 长乐 夜乌啼,分明 湓浦 邻船话。”
词语解释:渔浦  拼音:yú pǔ
江河边打鱼的出入口处。 唐 李绅 《过锺陵》诗:“江对 楚 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 唐 方干 《送人宰永泰》诗:“舟停渔浦犹为客,县入樵溪似到家。”
词语解释:合浦  拼音:hé pǔ
古郡名。 汉 置,郡治在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合浦县 东北,县东南有 珍珠城 ,又名 白龙城 ,以产珍珠著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於 合浦 之渊,不得驪龙之夜光也;採美玉,不於 荆山 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 宋 苏轼 《示过》诗:“ 合浦 卖珠无復有,当年笑我泣牛衣。”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珠玉》:“ 合浦 、 于闐 ,行程相去二万里,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脛而来,以宠爱人寰之中,而辉煌廊庙之上。”
词语解释:烟浦  拼音:yān pǔ
云雾迷漫的水滨。 唐 李贺 《钓鱼》诗:“为看烟浦上, 楚 女泪沾裾。”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之五:“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壚傍酒家。” 清 文廷式 《翠楼吟·岁暮江湖》词:“清辉坠,望穷烟浦,数星渔火。”
词语解释:漳浦  拼音:zhāng pǔ
漳水 之滨。 汉 王粲 《羽猎赋》:“济 漳 浦而横阵,倚紫陌而并征。” 唐 郑愔 《铜雀妓》诗:“日斜 漳 浦望,风起 鄴 臺寒。” 唐 温庭筠 《达摩支曲》:“君不见无愁 高纬 花漫漫, 漳 浦宴餘清露寒。”
词语解释:鸳鸯浦  拼音:yuān yāng pǔ
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 前蜀 毛文锡 《中兴乐》词:“红蕉叶里猩猩语,鸳鸯浦,镜中鸞舞。”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西帝宸游飞翠盖,拥出三千宫女。絳綵娇春,铅华炫昼,占断鸳鸯浦。” 清 李渔 《十二楼·鹤归楼》第二回:“浪踞温柔乡,横截鸳鸯浦。使君父朋友想望而不能得者,一旦攘为己有,三过分也。”
词语解释:寒浦  拼音:hán pǔ
寒冷的水滨。 唐 李峤 《和杜学士旅次淮口阻风》诗:“夕吹生寒浦,清 淮 上暝潮。” 唐 无可 《暮秋宿友人居》诗:“寒浦鸿相叫,风窗月欲沉。” 明 宗臣 《雨夜沉二丈至》诗:“明朝寒浦望,摇落有渔簑。”
词语解释:银浦  拼音:yín pǔ
银河。 唐 李贺 《天上谣》:“天河夜转漂迴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王琦 汇解:“银浦,即天河也。”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 汉 威不到 刘郎 怒,割石烧空翦银浦。”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琴心曲》:“银浦无声沉万籟,宾朋连襼邀情话。”
词语解释:春浦  拼音:chūn pǔ
春日的水滨。亦指春江。 北齐 魏收 《櫂歌行》:“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行客待潮天欲暮,送春浦。” 宋 陆游 《旅游》诗:“螺青点出暮山色,石緑染成春浦潮。”
词语解释:绿浦  拼音:lǜ pǔ
绿色的水滨。 南朝 梁 沉约 《钓竿》诗:“桂舟既容与,緑浦復回紆。” 唐 李益 《长干行》:“鸳鸯緑浦上,翡翠锦屏中。” 宋 晏几道 《浪淘沙》词:“緑浦归帆看不见,还是斜阳。”
词语解释:沙浦  拼音:shā pǔ
沙洲或沙滩边。 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寂歷环沙浦,葱蘢转石圻。”
词语解释:海浦  拼音:hǎi pǔ
海湾,海滨。《文选·张衡〈西京赋〉》:“光炎烛天庭,嚣声震海浦。” 薛综 注:“海浦,四瀆之口。” 南朝 宋 颜延之 《侍游曲阿后湖》诗:“金练照海浦,笳鼓震溟洲。”《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八年》:“ 护儿 引兵还屯海浦,不敢復留应接诸军。”
词语解释:汉浦  拼音:hàn pǔ
汉皋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诇约》:“恨生平种璧在 蓝田 后,那里去怀珠向 汉浦 求。”参见“ 汉皋 ”。
词语解释:汉皋  拼音:hàn gāo
亦作“ 汉皐 ”。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 西北。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台 下遇二女,二女解佩相赠。《文选·张衡〈南都赋〉》:“ 耕父 扬光於 清泠之渊 ,游女弄珠於 汉皐 之曲。” 李善 注引《韩诗外传》:“ 郑交甫 将南适 楚 ,遵波 汉皐 臺下,乃遇二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五百言寄皮袭美》诗:“ 汉皋 古来雄,山水天下秀。”《花月痕》第十五回:“宝枕赠 陈思 , 汉皋 要 交甫 。”
(2). 汉口 的别称。
词语解释:鱼浦  拼音:yú pǔ
水边捕鱼之地,渔场。 唐 李嘉祐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千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篋中新。”《水浒传》第三十回:“又走不数里多路,只见前面来到一处济济荡荡鱼浦,四面都是野港阔河。”
词语解释:丹浦  拼音:dān pǔ
丹水 之滨。《文选·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 丹浦 非乐战,负重切君临。” 李善 注:“《六韜》曰:‘ 尧 与 有苗 战於 丹水 之浦。’ 高诱 《吕氏春秋》注曰:‘ 丹水 在 南阳 。浦,崖也。’”《南史·梁元帝纪》:“指麾则 丹浦 不战,顾眄则 阪泉 自荡。”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塞 丹浦 之遥源,伐 黑林 之奥本。”
词语解释:洲浦  拼音:zhōu pǔ
洲边。 宋 苏辙 《洞山文长老语录叙》:“譬如大海,湿性融溢,随风舒卷,波涛流转,充遍洲浦,无一不到。”
词语解释:柳浦  拼音:liǔ pǔ
(1).植柳的水滨。 唐 赵嘏 《西江晚泊》诗:“茫茫靄靄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
(2).古地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凤凰山 下。为 浙江 南北交通要津。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钱塘县》:“ 柳浦 , 六朝 时谓之 柳浦埭 。 刘宋 泰始 二年遣 吴喜 击 孔顗 等於 会稽 , 喜 自 柳浦 渡,取 西陵 ,击斩 庾业 。”
词语解释:湾浦  拼音:wān pǔ
水流弯曲的水滨。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二:“风急讯湾浦,装高偃檣舳。”
词语解释:青浦  拼音:qīng pǔ
草木葱茏的水滨。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庄〈郊游〉》:“翠山方蔼蔼,青浦正沉沉。” 唐 张说 《侍宴浐水赋得浓字》诗:“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气浓。”
词语解释:溆浦  拼音:xù pǔ
亦作“溆浦”。 水名。源出 湖南省 溆浦县 东南,流入 沅江 。《楚辞·九章·涉江》:“入 漵浦 余儃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 王逸 注:“ 漵浦 ,水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瞿溪山饭僧》诗:“迎旭凌絶嶝,暎泫归 漵浦 。”《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南朝 梁 陆倕 《思田赋》:“出郭门而东鶩,入 漵浦 而南迴。” 唐 张九龄 《故辰州泸溪令赵公碣碑铭》序:“ 辰阳 于远, 溆浦 迴邅。”
词语解释:山浦  拼音:shān pǔ
山麓近水处。 南朝 宋 鲍照 《代阳春登荆山行》:“日气映山浦,暄雾逐风收。”
词语解释:黄浦  拼音:huáng pǔ
(1).水名。 上海市 境内 黄浦江 的旧称。源出 浙江省 嘉兴市 境,受 三泖 诸水,东流经 松江 、 金山 诸县,至 上海市 东北,合 吴淞江 入海。相传为 战国 楚 春申君 黄歇 所开,故亦名 春申浦 ,又名 黄歇浦 。 明 称 大黄浦 , 清 以来通称 黄浦江 。《孽海花》第二回:“但见 黄浦 内波平如镜,帆檣林立。”
(2).在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内,一名 黄蘗涧 。源出县西南 黄蘗山 ,北流入县南 碧波湖 。 南朝 宋 鲍照 有《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 唐 颜真卿 《湖州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铭》:“寺前二十步,跨涧有 黄浦桥 ,桥南五十步,又有 黄浦亭 ,并 宋 鲍昭 送 盛侍郎 及 庾中郎 赋诗之所。其水自 杼山 西南五里 黄蘖山 出,故号 黄浦 ,俗亦名 黄蘗涧 。”
词语解释:冻浦
结了冰的河川
词语解释:雪浦  拼音:xuě pǔ
积雪的水边。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三:“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词语解释:沈珠浦  拼音:shěn zhū pǔ
亦作“沉珠浦”。 珠江 的别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广州》“西江”自注:“中有海珠石,是曰 珠江 。一名 沉珠浦 。相传昔贾胡挟珠经此,珠忽跃入江中。”
词语解释:青枫浦  拼音:qīng fēng pǔ
(1).地名。又名 双枫浦 。在今 湖南省 浏阳县 南。 唐 杜甫 《双枫浦》诗:“輟棹 青枫浦 ,双枫旧已摧。”亦省称“ 青枫 ”。 唐 杜甫 《归梦》诗:“雨急 青枫 暮,云深 黑水 遥。”
(2).长满枫林的水边。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词语解释:澉浦  拼音:gǎn pǔ
古水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湾 北岸,已湮塞。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
词语解释:蠡浦  拼音:lí pǔ
即 蠡湖 。 南朝 齐 谢朓 《齐雩歌·世祖武皇帝歌》之二:“静难 荆 衡 ,凝威 蠡浦 。”参见“ 蠡湖 ”。
词语解释:蠡湖  拼音:lí hú
湖名。在 江苏省 无锡市 东南。相传 春秋 越 范蠡 伐 吴 时开造。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蠡湖 ,县东南五十里,与 长洲县 分界,相传 范蠡 所开,一名 蠡瀆 ,一名 漕湖 ,东西长十三里,南北六里。”
词语解释:夏浦  拼音:xià pǔ
夏天的水滨。 唐 陈子昂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诗:“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词语解释:竹浦  拼音:zhú pǔ
多竹的水滨。 唐 鲍溶 《隋宫》诗:“柳塘烟起日西斜,竹浦风迴雁弄沙。”
词语解释:迎浦  拼音:yíng pǔ
语本《国语·晋语四》:“夫教者,因体能质而利之者也。若川然,有原以卬浦而后大。” 韦昭 注:“卬,迎也。言川有原,因开利迎之以浦,然后大。”后以“迎浦”指引入注汇大河的川流。 宋 王安石 《答曾子固南丰道中所寄》诗:“愿言借餘力,迎浦疎潺潺。”
词语解释:春申浦  拼音:chūn shēn pǔ
即 黄浦江 。在今 上海市 。又名 春申江 ,简称 申江 。相传为 春申君 所凿,故名。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 木叶山 头悲夜夜, 春申浦 上望年年。” 吴翌凤 笺注引 陆伯生 《广舆记》:“ 黄浦 一名 春申浦 , 春申君 所凿。”
词语解释:鲸浦  拼音:jīng pǔ
大海。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天街五裂,截鲸浦而飞芒;地纽三分,触鼇山而按节。” 蒋清翊 集注:“鲸浦,谓海。”
词语解释:镜浦  拼音:jìng pǔ
像镜子一样清澈的水面。 元 杨维桢 《米菱曲》:“鸳鸯飞镜浦,鸂鶒睡银沙。”
词语解释:查浦  拼音:zhā pǔ
古地名。在 建康 石头山 (今 南京市 清凉山 )南。 晋 成帝 咸和 三年(公元328年), 苏峻 叛据 建康 , 陶侃 起兵入讨,屯兵于此。《晋书·陶侃传》:“ 查浦 地下,又在水南,唯 白石 峻极险固,可容数千人,贼来攻不便,灭贼之术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横塘 、 查下 ” 晋 刘逵 注:“ 查下 , 查浦 ,在 横塘 西。”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二·江宁府》:“ 查浦 ,在府西南十里,大 江 南岸,《实録》云: 石头 南上十里,即 查浦 。”
词语解释:沈香浦  拼音:shěn xiāng pǔ
亦作“沉香浦”。 地名。在 广州市 西郊的江滨。相传 晋 广州 刺史 吴隐之 曾投沉香于其中,因而得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记要·广东二·广州府》“ 琵琶州 ”自注:“ 沉香浦 在府西二十里江滨。相传 吴隐之 任还,妻 刘氏 独齎沉香, 隐之 见而投於浦,因名。”
词语解释:沈书浦  拼音:shěn shū pǔ
原名 石头津 ,又称 石头渚 。相传为 晋 殷羡 (字 洪乔 )沉书之处,在今 江西省 南昌市 西北 赣江 西岸。事出《晋书·殷浩传》:“ 洪乔 为 豫章 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书百餘函。行次 石头 ,皆投之水中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为致书邮。’”《说郛》卷五一引 南朝 宋 雷次宗 《豫章古今记》:“ 石头津 在郡江之西岸,亦名 沉书浦 。” 唐 许浑 《送上元王明府赴任》诗:“荒城树暗 沉书浦 ,旧宅花连 罨画溪 。”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一引《晋书》
词语解释:蚝浦  拼音:háo pǔ
产牡蛎的浅海。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十一:“蠔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参见“ 蠔田 ”。
词语解释:蚝田  拼音:háo tián
人工养蚝的田。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蠔》:“ 东莞 新安 有蠔田,与 龙穴洲 相近,以石烧红散投之,蠔生其上,取石得蠔。”
词语解释:鹤浦  拼音:hè pǔ
指 鹤江 。 清 董俞 《风入松·寄张蓼匪先生》词:“容我 鹿门 负耒,同君 鹤浦 投竿。”
词语解释:项浦  拼音:xiàng pǔ
掩浦 的别名。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境。《史记·项羽本纪》:“ 秦始皇帝 游 会稽 ,渡 浙江 , 梁 ( 项梁 )与 籍 俱观。 籍 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 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后因名其地为“项浦”。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六·湖州》:“ 掩浦 一名 项浦 ,在县东北一十六里。 顾长生 《三吴土地志》云:‘昔 项羽 观 秦皇 舆御,曰:可取而代也。伯父 项梁 闻,掩其口之处,因名之。’”
词语解释:蟹浦  拼音:xiè pǔ
(1).地名。在今 浙江省 宁波市 镇海区 西北海滨。《陈书·留异传》:“ 梁 代为 蟹浦 戍主,歷 晋安 、 安固 二县令。”
(2).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西南。 宋 傅肱 《蟹谱》上篇:“ 南齐 建武 四年, 崔慧景 作乱,到都下(今之 金陵 )不克,单马至 蟹浦 ,投渔人 太叔荣之 。”
词语解释:跳黄浦  拼音:tiào huáng pǔ
方言。跳入 黄浦江 。谓投水自杀。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汉 朝的 杨雄 的喜欢奇字,就有这毛病的, 刘歆 想借他的《方言》稿子,他几乎要‘跳黄浦’。” 徐铸成 《报海旧闻》三四:“一夜之间,就有不少人倾家荡产、跳 黄浦 的。”
词语解释:邦浦  拼音:bāng pǔ
英语pump的音译。即水泵,抽水机。 茅盾 《右第二章》:“他和他的同伴 春生 发狂似的想用空手去扑灭那些火,他们没有龙头,没有皮带,没有邦浦,也没有水。”
词语解释:浒浦
在江苏省常熟市东北长江岸边
词语解释:鮀浦  拼音:tuó pǔ
汕头 的别名。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咫尺 鮀浦 地,音问殊渺茫。”参见“ 鮀江 ”。
词语解释:鮀江  拼音:tuó jiāng
汕头 的别名。
词语解释:樵村渔浦  拼音:qiáo cūn yú pǔ
山村水乡。泛指乡村。 金 完颜亮 《昭君怨·雪》词:“昨日樵村渔浦,今日琼川银渚。”
词语解释:橘浦  拼音:jú pǔ
(1). 橘洲 。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乃唱桂櫂,凌衝波,背 橘浦 ,向椒阿。” 胡之骥 注:“ 湘江 中有四洲, 橘洲 第一。”参见“ 橘洲 ”。
(2).传说中 柳毅 为 龙女 传书的地方。后因以指男女定情之地。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 云英 咫尺 蓝桥 伴,书传橘浦应非远。” 清 陈维崧 《潇湘逢故人慢·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为阮亭赋》词:“却又早来橘浦,见儿家綃宫、璇闕生寒。”参阅《唐人小说·柳毅》
词语解释:橘洲  拼音:jú zhōu
洲名。在今 湖南省 长沙市 西 湘江 中。多美橘,故名。今称“橘子洲”。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 湘水 又北逕 南津城 西,西对 橘洲 。” 唐 杜易简 《湘川新曲》之一:“ 昭潭 深无底, 橘洲 浅而浮。” 宋 辛弃疾 《昭君怨·豫章寄张定叟》词:“长记 瀟湘 秋晚,歌舞 橘洲 人散。”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独立寒秋, 湘江 北去, 橘子洲 头。”
词语解释:还珠合浦  拼音:huán zhū hé pǔ
东汉 时, 孟尝 任 合浦 太守,其地盛产蚌珠,由于前任贪索不已,致使蚌珠移徙,人民困苦不堪。 孟尝 到官,改革前弊,为政清廉,结果去珠复还,百姓安居乐业。事见《后汉书·循吏传·孟尝》。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甘雨随车,云低轻重之盖;还珠 合浦 ,波含远近之星。”
词语解释:鹊浦  拼音:què pǔ
流经 安徽 境内、中有 鹊洲 的 长江 江面。 清 王柏心 《捉船行》:“健儿应募充长征,东下 雷池 更 鹊浦 。”
词语解释:歇浦  拼音:xiē pǔ
上海市 境内 黄浦江 的别称。也称“黄歇浦”。相传为 战国 时 楚 春申君 黄歇 所疏凿,故名。在诗文中常指代 上海 。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二:“ 歇浦 滩头遇 秋侠 , 秋侠 识为人中龙。”
词语解释:浚浦  拼音:jùn pǔ
通大河的深渠。 清 钦琏 《舟行福山港》诗:“濬浦三十六,岁久大半湮。”
词语解释:珠还合浦  拼音:zhū huán hé pǔ
《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载: 合浦郡 海出珠宝。原宰守并多贪秽,采求无度,珠遂徙于邻境 交阯郡 界。及 孟尝 赴任,革易前弊,未逾岁,去珠复还。后遂用“珠还合浦”比喻失而复得或去而复还。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古今诗话》:‘ 羊方諤 上 广 守诗:“鱷徙恶溪 韩吏部 ,珠还 合浦 孟尝君 。”’殊不知珠还 合浦 ,乃 后汉 孟尝 ,不可以 孟尝君 迁就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珠还 合浦 重生采,剑合 丰城 倍有神。” 清 诸联 《明斋小识·儿失复归》:“令妻来认,见耳后有疤,臂上列红痣,信为己出,遂得珠还 合浦 。”
词语解释:港浦  拼音:gǎng pǔ
港口。《宋史·河渠志七》:“ 乾道 二年,守臣 孙大雅 奏请,於诸港浦分作牐或斗门,及 张涇堰 两岸创筑月河。”
词语解释:盐浦  拼音:yán pǔ
海滨出盐处。《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掩兔轔鹿,射麋脚麟,騖於盐浦,割鲜染轮。”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海水之厓,多出盐也。” 南朝 陈 徐陵 《谢赉麕启》:“预割鲜禽,已同盐浦;频蒙大臠,更异 梁王 。”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丝布启》:“雪似琼田,凌如盐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