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浩荡 拼音:hào dàng
(1).水壮阔貌。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二:“洪流何浩荡,脩芒鬱苕嶢。” 宋 司马光 《留别东郡诸僚友》诗:“津涯浩荡虽难测,不见惊澜曾覆舟。” 清 钱谦益 《彭城次坡韵》之四:“掉头终拟随公等,浩荡春波戏白鸥。”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浩荡的江水奔到 鸡头山 下,碰到岩壁下,卷起巨大的漩涡。”
(2).广大旷远。《楚辞·九歌·河伯》:“登 崑崙 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 仇兆鳌 注:“浩荡,旷远也。” 金 元好问 《西楼曲》:“去年与郎西入 关 ,春风浩荡随金鞍。”《红楼梦》第十八回:“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二:“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3).犹荒唐。《楚辞·离骚》:“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姜亮夫 校注:“浩荡,犹今言荒唐耳,一声之转也。”
(4).无常不定。 南朝 梁 何逊 《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诗:“年事以蹉跎,生平任浩荡。”词语解释:浩浩 拼音:hào hào
(1).水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南朝 宋 鲍照 《梦还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宋 王安石 《送长倩归辉州》诗:“ 江 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
(2).广大无际貌。《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孔颖达 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 唐 刘沧 《春日旅游》诗:“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明 邢昉 《过王雨若故庐》诗:“鶗鴂鸣桑田,云山漫浩浩。” 郁达夫 《采石矶》:“窗外的几株梧桐树叶,在这浩浩的白日里,虽然无风,也萧索地自在凋落。”
(3).谓胸怀开阔坦荡。《孔子家语·弟子行》:“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 唐 白居易 《咏意》:“身心一无繫,浩浩如虚舟。” 宋 陆游 《道室试笔》诗:“等是胸中不浩浩, 乐天 莫笑 季伦 痴。” 清 平云 《孤儿记·绪言》:“戚戚之尤,乃或转为浩浩。”
(4).风势强劲貌。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诗:“颶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明 许承钦 《苍峡》诗:“天风夹两翼,浩浩凌大荒。”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词:“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5).声音宏大。 唐 柳宗元 《故大理事柳君墓志》:“浩浩呻呼,革为和声。”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和人韵》:“ 阴山 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明秋溪。”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只有 嘉陵江 ,江声自浩浩。”
(6).引申为喧闹。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犬惊狂浩浩,鸡乱响嘐嘐。”《旧唐书·柏耆传》:“ 元和 十五年, 王承元 归国,移镇 滑州 ,朝廷赐 成德军 赏钱一百万贯,令諫议大夫 郑覃 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词语解释:浩然 拼音:hào rán
(1).水盛大貌。《法苑珠林》卷八二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时积雨大水, 懿 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崖头之南,江流浩然自放。”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洪波浩然,精神亦以振,国民风气,因而一新。”
(2).广大壮阔貌。《管子·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淮南子·要略》:“诚通其志,浩然可以大观矣。” 唐 李白 《日出入行》:“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明 方孝孺 《题〈郑叔致字辞〉后》:“发之为文章,则浩然而无涯。”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吾尝登 帕米尔 之原,天风浩然,梅花开矣,白云飞矣。”
(3).正大豪迈貌。 晋 陶潜 《扇上画赞》:“至於 於陵 ,养气浩然。” 元 张可久 《金字经·偕王公实寻梅》曲:“浩然英雄气,塞乎天地间。”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 赵忠节 ﹞有侠丈夫风,呼卢纵饮,意气浩然。”参见“ 浩然之气 ”。
(4).不可阻遏、无所留恋貌。《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朱熹 集注:“浩然,如水之流不可止也。” 唐 温庭筠 《送人东游》诗:“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清 徐士鸾 《宋艳·丛杂》:“ 杨蟠 宅在 钱塘湖 上,晚罢 永嘉郡 浩然挂冠。”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再到 南美洲 去看那茫茫的大沙漠……到 南沙群岛 去看那郁郁的大森林--于是浩然归国。”
词语解释:浩然之气 拼音:hào rán zhī qì
正气;正大刚直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后汉书·姜肱传》“詔书至门”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肱 抗陵云之志,养浩然之气。” 元 张可久 《寄生草·翻归去来辞》套曲:“美哉之志乐田园,浩然之气衝天地。”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虽然也是些浩然之气,只是刚勇太过,近於嚣张。”词语解释:浩歌 拼音:hào gē
放声高歌,大声歌唱。《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 唐 杜甫 《玉华宫》诗:“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 陶潜 诗喜説 荆軻 ,想见《停云》发浩歌。” 鲁迅 《野草·墓碣文》:“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词语解释:浩渺 拼音:hào miǎo
(1).水面旷远。 唐 许浑 《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诗:“愁泛 楚 江吟浩渺,忆归 吴 岫梦嵯峨。” 宋 陆游 《入蜀记》卷三:“ 江 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摇兀掀舞,纔如一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登了 岳阳楼 ,望着 洞庭 浩渺,巨浪拍天。” 林建征 《莺歌海》:“通过水晶般明净的空气,可以看见青绿的野草染上明灿灿的阳光,荡漾着浩渺的清波。”
(2).广大辽阔;宏大。 唐 李益 《送归中丞使新罗册立吊祭》诗:“浩渺风来远,虚明鸟去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夏侯审》:“初於 华山 下多买田园为别墅,山木幽閟,云烟浩渺。” 清 恽敬 《〈楞伽经〉续书后》:“其义宏深浩渺,细极无际,大含无涯。”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这茫茫的风雨啊,好像告诉我宇宙是何等浩渺无涯呀。”词语解释:浩气 拼音:hào qì
(1).广大的水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泉源沸涌,浩气云浮,以腥物投之,俄顷即热。” 唐 沉佺期 《奉和洛阳翫雪应制》:“氛氲生浩气,颯沓舞回风。”
(2).正大刚直之气。 唐 牟融 《谢惠剑》诗:“浩气中心发,雄风两腋生。”《水浒传》第七二回:“浩气衝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明史·杨继盛传》:“临刑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朱德 《悼左权同志》诗:“ 太行 浩气传千古,留得 清漳 吐血花。”词语解释:浩叹 拼音:hào tàn
亦作“ 浩嘆 ”。 长叹,大声叹息。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命归 齐 去 鲁 ,发浩叹於衰 周 。” 宋 陆游 《不寐》诗:“欲明闻漉稻,浩叹閔黎元。”《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只见他闷坐了半日,忽然浩叹了一声道:‘原来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人心不古,诚堪浩叹。”词语解释:浩劫 拼音:hào jié
(1).极长的时间。佛经谓天地从形成至毁灭为一大劫。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六:“ 玄洲 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宋 叶适 《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诗:“至今闕胜赏,浩劫随荣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此时 何玉凤 的遭际真算得千古第一个乐人,来享浩劫第一桩快事!”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阿难》:“数千万光年中的七尺之躯,与无穷的浩劫中的数十年,叫做‘人生’。”
(2).大灾难。 清 赵翼 《焦山江上》诗:“终然浩劫入沧桑,纵有赤心天不谅。” 郭沫若 《蜩螗集·北上纪行》:“两番罹浩劫,一旦扫沉阴。”《花城》1981年第2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浩劫,他们的头脑要复杂得多。”
(3).大台阶。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平臺访古游。” 仇兆鳌 注引《广雅》:“浩劫,宫殿大阶级也。” 清 曹寅 《由普德至天界寺入苍翠庵漫题》诗之一:“浩劫前王造,微名过客题。”词语解释:浩露 拼音:hào lù
浓重的露水。 晋 陆云 《九愍·修身》:“握遗芳而自玩,挹浩露於兰林。” 唐 孟云卿 《夜月江行》诗:“扣船不能寝,浩露清衣襟。”词语解释:浩茫 拼音:hào máng
(1).水广大无际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泿水》:“ 騭 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茫,观原藪之殷阜。”
(2).广阔辽远貌。 唐 沉亚之 《叙草书送山人王传乂》:“夫匠心於浩茫之间,为其为者,必由意气所感,然后能启其众也。” 鲁迅 《集外集·无题》:“心事浩茫连广宇,於无声处听惊雷。”《诗刊》1978年第6期:“你冲杀上去了,浩茫天宇间,充塞着人民的鼓噪喧呼!”词语解释:浩漫 拼音:hào màn
广大深远貌。 南朝 宋 朱广之 《咨顾道士〈夷夏论〉》:“刚柔并驰,华戎必同。是以长川浩漫,无当於此矣。”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范居士》诗:“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明 方孝孺 《观乐生传》:“吾於地乐海之深溥浩漫,渊之澄莹。” 胡怀琛 《初闻秋雨》诗:“太空浩漫浑似海,大地浮沉便是艭。”词语解释:浩思 拼音:hào sī
犹遐想;畅想。 唐 韦应物 《西郊燕集》诗:“盛时易徂谢,浩思生飘颺。” 明 陈子龙 《嘉靖五子诗·王元美》:“博览亦汗漫,浩思何从衡。”词语解释:浩穰 拼音:hào ráng
(1).众多;繁多。《汉书·张敞传》:“京兆典京师, 长安 中浩穰,於三辅尤为剧。” 颜师古 注:“浩,大也。穰,盛也。言人众之多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永乐大典》:“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閲。”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广员万里,黔首浩穰,其始故不一族。”
(2).重大。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臣伏念臣起家孤平,蒙上奬拔,置於清近之列,授以浩穰之权,圣惟知人,臣则辱命。”词语解释:浩汗 拼音:hào hàn
(1).水盛大貌。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漫浩汗而难测,眇不覩其垠际。”《魏书·穆亮传》:“夫一渡小水,犹尚若斯,况洪 河 浩汗,有不测之虑。” 明 高启 《槎轩记》:“﹝浮木﹞或乘洪涛,东入於海,茫洋浩汗,莫得知其所极。” 王闿运 《常氏家庙碑》:“东临 湘 川 ,西眺城邑,流泽浩汗,增福隐畛。”
(2).形容广大繁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司州 与 殷中军 语,嘆曰:‘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 殷 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开卷固难窥浩汗,执心空欲慕公平。”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其事宏阔浩汗,非可以仓卒轻言者。” 清 钱谦益 《谈〈南丰集〉》:“余每读 子固 之文,浩汗演迤,不知其所自来。”词语解释:浩饮 拼音:hào yǐn
犹豪饮。 宋 梅尧臣 《和宋中道喜至次用其韵》:“恩如曩时会,浩饮不计巡。” 元 黄庚 《题东山翫月图》诗:“剧谈浩饮不知醉,仰天长笑欢颜开。”词语解释:浩唱 拼音:hào chàng
放声高歌。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怳临风以浩唱,折琼茅而延佇。”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浩唱扇低 槐市 月,缓声衫动 石头 风。”词语解释:浩瀚 拼音:hào hàn
同“ 浩汗 ”。
(1).水盛大貌。 清 叶名澧 《桥西杂记·湖广省分闱乡试》:“ 湖南 士子赴 湖北 乡试,必经由 洞庭湖 。湖水浩瀚无涯,波涛不测。” 周恩来 《别李愚如并示述弟》诗:“出国去,走 东海 、 南海 、 红海 、 地中海 ,一处处的浪卷涛涌,奔腾浩瀚,送你到那自由故乡的 法兰西 海岸。” 峻青 《秋色赋·火光》:“无边无垠的大海,它是那样的辽阔浩瀚,雄伟庄严。”
(2).形容广大繁多;广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经典沉深,载籍浩瀚。”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至若在京百司,金穀浩瀚,权势子弟,长为占据。” 明 胡应麟 《诗薮·元》:“ 宋 人调甚驳,而材具纵横,浩瀚过於 元 。” 林伯渠 《答横槊将军》诗:“浩瀚襟怀 扬子水 ,光辉旗帜 井冈山 。”词语解释:浩博 拼音:hào bó
广博繁多。 唐 刘知几 《史通·模拟》:“况史臣注记,其言浩博,若不仰范前哲,何以貽厥后来?”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今人读 杜 诗见汪洋浩博,茫无津涯。”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春秋》高古简严,《礼》《乐》宏肆浩博。”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昔 埃及 女王 克里倭巴土拉 ……姱容修态,冠絶古今,而读书浩博,通七国语言。”词语解释:浩大 拼音:hào dà
气势、规模、数量等盛大。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宽博浩大,恢廓密微。”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河水浩大,非耙可濬。”《水浒传》第六一回:“钱粮浩大,人物繁华。” 清 吴敏树 《答李香州书》:“承惠手书,滔滔千百言,旨趣浩大,不可以骤穷。”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不过此事经费浩大,大约不过空想而已。”词语解释:浩态 拼音:hào tài
谓仪态大方。 唐 韩愈 《芍药》诗:“浩态狂香惜未逢,红灯烁烁緑盘笼。”词语解释:浩漾 拼音:hào yàng
(1).水广阔涌动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引修隄之逶迤,吐泉流之浩漾。” 唐 皮日休 《九讽·悼贾》:“临 汨罗 之浩漾兮,想《怀沙》之幽忧。”
(2).形容摇动之状。 明 无名氏 《赠书记·奉诏团圆》:“柳妥长条空浩漾,何时堪赠仙郎?”词语解释:浩波 拼音:hào bō
大波,洪波。 瞿秋白 《赤都心史》九:“生理亦如斯,浩波欲无际。”词语解释:浩倡 拼音:hào chàng
浩唱。《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宋 范成大 《馆娃宫赋》:“左携 修明 ,右抚 夷光 。粲二八以前列,咸絶世而浩倡。”参见“ 浩唱 ”。
词语解释:浩唱 拼音:hào chàng
放声高歌。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怳临风以浩唱,折琼茅而延佇。”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浩唱扇低 槐市 月,缓声衫动 石头 风。”词语解释:浩言 拼音:hào yán
正大刚直之言。 唐 孟郊 《生生亭》诗:“拔意千餘丈,浩言永堪铭。”词语解释:浩莽 拼音:hào mǎng
亦作“ 浩漭 ”。
(1).水广大无际貌。 明 袁宏道 《与沉伯涵水部》:“江水虽浩莽,殊无意致,六桥、三竺之想,那能一刻去胸中。” 郑振铎 《海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
(2).泛指广大无际。 清 姚燮 《岁暮》诗之四:“朔风吹浪拍天骄,浩漭千山瘴未消。”词语解释:浩初 拼音:hào chū
犹太初。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请尔灵龟,永晏息乎浩初。”词语解释:浩溔 拼音:hào yǎo
水无际貌。《宋书·谢灵运传》:“引修隄之逶迤,吐泉流之浩溔。” 唐 杜甫 《聂耒阳以仆阻水》诗:“知我碍湍涛,半旬获浩溔。” 明 刘基 《述志赋》:“浮江湖之浩溔兮,陵山岳之峥嶸。”词语解释:浩汹 拼音:hào xiōng
宽广;博大。 清 龚自珍 《送徐铁孙序》:“则如岭之表,海之滸,磅礴浩汹,以受天下之瑰丽,而洩天下之拗怒也。” 清 龚自珍 《祭程大理而哭之》诗:“英文鉅武鬱浩汹,天图地碣森巃嵸。”词语解释:浩洋 拼音:hào yáng
(1).水流广阔洪大貌。《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汉 王充 《论衡·书虚》:“大 江 浩洋,曲 江 有涛,竟以隘狭也。”《隋书·天文志中》:“臣下从横,大水浩洋。”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
(2).泛指广大无际。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浩洋无穷,不可论諭;潢然大同,无终无始。”词语解释:浩丽 拼音:hào lì
犹壮丽。 晋 张协 《七命》:“此盖宴居之浩丽,子岂能从我而处之乎?”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江天浩丽,杳春思於龙舟。”词语解释:浩瀁 拼音:hào yǎng
(1).水流壮阔貌。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纷晻曖以乱错兮,漫浩瀁而未静。”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 玄圃 极天,盖由众石之积;南溟浩瀁,实须羣流之赴。” 晋 庾阐 《扬都赋》:“于是乎源泽浩瀁,林阜隐薈。”
(2).形容无涯际。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兹感激以达神,岂浩瀁而弗营?”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虽并属文,参差万品,或浩瀁而不渊潭,或得事情而辞钝。”词语解释:浩旷 拼音:hào kuàng
广大空阔。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兹以上巳芳节,云开胜地, 大江 浩旷,群卉纷纠。” 唐 沉佺期 《入卫作》诗:“鬱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登 太山 者但嗟其峻极。”词语解释:浩繁 拼音:hào fán
(1).浩大而繁多;繁重。《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舟车辐輳,人庶浩繁。” 宋 秦观 《代贺提刑落权发遣字启》:“属右辅之浩繁,屈高材而刺举。” 清 刘大櫆 《芋园张君传》:“工程浩繁,惟君能董其役,早晚勤视,三年乃成。”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马克思 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
(2).犹繁盛。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天市垣》:“ 扬州 分野,正直天市垣,所以两 浙 之地,市易浩繁,非他处之比。”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火灾》:“数百年浩繁之地日就凋弊,实基於此。”词语解释:浩漭 拼音:hào mǎng
见“ 浩莽 ”。
词语解释:浩莽 拼音:hào mǎng
亦作“ 浩漭 ”。
(1).水广大无际貌。 明 袁宏道 《与沉伯涵水部》:“江水虽浩莽,殊无意致,六桥、三竺之想,那能一刻去胸中。” 郑振铎 《海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
(2).泛指广大无际。 清 姚燮 《岁暮》诗之四:“朔风吹浪拍天骄,浩漭千山瘴未消。”词语解释:浩滂 拼音:hào pāng
盛大。 清 龚自珍 《赠涿州卢公神道碑铭》:“卒如神言,辙满天下,名德浩滂。”词语解释:浩乎无际
广大无际词语解释:浩浩漫漫
大雾无边无际词语解释:浩酒 拼音:hào jiǔ
和水过滤的酒。《周礼·春官·司尊彝》“凡酒脩酌” 汉 郑玄 注:“脩,读如涤濯之涤。涤酌,以水和而泲之。今 齐 人命浩酒曰涤。” 孙诒让 正义:“浩酒,盖以水浇和酒之称,与泲酒事相类。 段玉裁 云:‘浩酒,盖 郑 时呼泲酒之俗语。’”词语解释:浩星 拼音:hào xīng
复姓。 汉 有 浩星公 。见《汉书·赵充国传》。词语解释:浩弥 拼音:hào mí
广大弥漫。 唐有为 《〈礼运注〉序》:“然以其(指 孔子 之道)彍博浩瀰,举二千五百年之绵薆,合四万万人民之繁众,并 日本 、 高丽 、 安南 之同文,立于学宫,著为国教。”词语解释:浩广 拼音:hào guǎng
(1).广大。 汉 王充 《论衡·须颂》:“ 汉 德明著,莫立邦表之言,故浩广之德未光於世也。” 清 陈宗之 《汉道》诗:“乾坤虽浩广,无隙置薄躬。”
(2).浩大而繁多。《新唐书·姚璹传》:“遂造天枢著己功德,命 璹 为使,董督之。功费浩广,见金不足,乃敛天下农器并铸。”词语解释:浩眇 拼音:hào miǎo
旷远渺茫。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上考 释迦牟尼 以前,旧多神话,率浩眇不可知。”词语解释:浩烦 拼音:hào fán
浩大繁多。 宋 曾巩 《齐州谢到任表》:“岂伊儒懦之资,可副浩烦之用。”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然去 瀏 渭 稍远,且多冈阜隔阂,工费浩烦,非此公所能办也。”《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朝廷因连年国费浩烦,且因赔款又重……势不免裁省经费。”词语解释:浩然之气 拼音:hào rán zhī qì
正气;正大刚直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於天地之间。”《后汉书·姜肱传》“詔书至门”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肱 抗陵云之志,养浩然之气。” 元 张可久 《寄生草·翻归去来辞》套曲:“美哉之志乐田园,浩然之气衝天地。”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虽然也是些浩然之气,只是刚勇太过,近於嚣张。”词语解释:浩皛 拼音:hào jiǎo
广阔明净貌。 清 黄景仁 《过高淳湖十馀里》诗:“等閒重作倚篷人,浩皛芊眠一悽断。”词语解释:浩生 拼音:hào shēng
复姓。 战国 齐 有 浩生不害 。见《孟子·尽心下》。词语解释:浩特 拼音:hào tè
蒙古语。牧人居住的自然屯。《人民日报》1968.9.21:“老人不管白天黑夜,骑着快马从一个‘浩特’奔到另一个‘浩特’,从一个蒙古包,走到另一个蒙古包。”《诗刊》1977年第7期:“呵,晶莹的雨水……流进了每一个浩特,流进了每一顶毡包。”词语解释:浩烂 拼音:hào làn
宏伟灿烂。 汉 王充 《论衡·佚文》:“ 汉 氏浩烂,不有殊卓之声。”《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朝廷观先生所作《子虚赋》,文章浩烂,超越古人。”词语解释:浩居 拼音:hào jū
亦作“ 浩裾 ”。亦作“ 浩倨 ”。 傲倨,怠慢不恭貌。《墨子·非儒下》:“立命缓贫而高浩居。” 毕沅 校注:“同‘傲倨’。”《墨子·非儒下》:“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卢文弨 校:“《晏子》外篇与此多同,‘浩居’作‘浩裾’。” 孙诒让 间诂:“居、裾,并倨之叚字。”《晏子春秋·外篇下一》:“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孔子家语·三恕》:“浩倨者则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词语解释:浩慨 拼音:hào kǎi
极深的感慨。 清 杜岕 《登钓台久之过溪吊谢皋墓》诗:“临流发浩慨,文采未能忘。”词语解释:浩涆 拼音:hào hàn
浩汗。水盛大貌。《梁书·张缵传》:“属时雨之新晴,观百川之浩涆。”《敦煌曲子词·浣溪沙》:“浩涆洪波长水面,浪如银。”参见“ 浩汗 ”。
词语解释:浩汗 拼音:hào hàn
(1).水盛大貌。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漫浩汗而难测,眇不覩其垠际。”《魏书·穆亮传》:“夫一渡小水,犹尚若斯,况洪 河 浩汗,有不测之虑。” 明 高启 《槎轩记》:“﹝浮木﹞或乘洪涛,东入於海,茫洋浩汗,莫得知其所极。” 王闿运 《常氏家庙碑》:“东临 湘 川 ,西眺城邑,流泽浩汗,增福隐畛。”
(2).形容广大繁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司州 与 殷中军 语,嘆曰:‘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 殷 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开卷固难窥浩汗,执心空欲慕公平。”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其事宏阔浩汗,非可以仓卒轻言者。” 清 钱谦益 《谈〈南丰集〉》:“余每读 子固 之文,浩汗演迤,不知其所自来。”词语解释:浩学 拼音:hào xué
博学。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 维 ,枢密直学士 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词语解释:浩如烟海 拼音:hào rú yān hǎi
形容文献、资料等极其丰富。 宋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徧閲旧史,旁采小説,简牘盈积,浩如烟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惜其集浩如烟海,不能细閲。”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天雨花》在浩如烟海的弹词唱本中被流传下来,是偶然的吗?”词语解释:浩壤 拼音:hào rǎng
广远的地区。 唐 白居易 《除李逊京兆尹制》:“宜輟材于浩壤,佇观政于輦轂。”词语解释:浩倨 拼音:hào jù
见“ 浩居 ”。
词语解释:浩居 拼音:hào jū
亦作“ 浩裾 ”。亦作“ 浩倨 ”。 傲倨,怠慢不恭貌。《墨子·非儒下》:“立命缓贫而高浩居。” 毕沅 校注:“同‘傲倨’。”《墨子·非儒下》:“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卢文弨 校:“《晏子》外篇与此多同,‘浩居’作‘浩裾’。” 孙诒让 间诂:“居、裾,并倨之叚字。”《晏子春秋·外篇下一》:“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孔子家语·三恕》:“浩倨者则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词语解释:浩浩汤汤 拼音:hào hào shāng shāng
浩浩荡荡。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宋 苏轼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具区 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清 薛福成 《论俄罗斯立国之势》:“ 大江 洪 河 出 三峡 ,下 底柱 ,奔腾衝突於平原之地,浩浩汤汤,莫之能御矣。”参见“ 浩浩荡荡 ”。
词语解释:浩浩荡荡 拼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水势壮阔貌。后多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 五代 徐纶 《阳城龙泉院记》:“浩浩荡荡,徧十万而包大千。”《水浒传》第五五回:“马步三军人等,浩浩荡荡,杀奔 梁山泊 来。”《红楼梦》第十四回:“一时只见 寧府 大殯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三:“ 章江 也浩浩荡荡地涨满了一江春水。”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内中有一位 贺龙 将军,率领一二○师,浩浩荡荡开到 晋 西北来。”词语解释:浩浩荡荡 拼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水势壮阔貌。后多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巨大。 五代 徐纶 《阳城龙泉院记》:“浩浩荡荡,徧十万而包大千。”《水浒传》第五五回:“马步三军人等,浩浩荡荡,杀奔 梁山泊 来。”《红楼梦》第十四回:“一时只见 寧府 大殯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三:“ 章江 也浩浩荡荡地涨满了一江春水。”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内中有一位 贺龙 将军,率领一二○师,浩浩荡荡开到 晋 西北来。”词语解释:浩唐 拼音:hào táng
浩荡;放荡。《文选·枚乘〈七发〉》:“淹沉之乐,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李善 注:“唐,犹荡也。”词语解释:浩涛 拼音:hào tāo
波涛浩大貌。 续范亭 《西安家眷不来阴历七七有感》诗:“七巧今年太不巧,银河隔岸水浩涛。”词语解释:浩宕 拼音:hào dàng
犹洪大。词语解释:浩然巾 拼音:hào rán jīn
背后有长大披幅的一种头巾。形如今之风帽。相传为 唐 孟浩然 所戴而得名。《醒世姻缘传》第四回:“你还把网巾除了,坎上浩然巾,只推身上还没大好,出不得门。”《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只见外面又走进一个人来,头戴浩然巾。”《镜花缘》第二五回:“他们个个头带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脸。”词语解释:浩虚 拼音:hào xū
谓天地宇宙。 清 魏源 《村居杂兴》诗之二:“孤卧仰浩虚,万象一何凛。”词语解释:浩赜 拼音:hào zé
广博深奥。 清 顾炎武 《吕氏〈千字文〉序》:“吾读 史游 《急就篇》,博之於名物制度,浩賾而不可穷。”词语解释:浩邈 拼音:hào miǎo
广大深远貌。 前蜀 杜光庭 《皇太子为皇帝修金箓斋词》:“伏以浩邈无涯,育乾坤者至道;弥纶莫极,运造化者玄功。”词语解释:浩落 拼音:hào luò
开朗坦荡。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前日旌旆入都,得快泻匈臆, 惲子居 又得数日浩落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 东坡 襟怀浩落,中无他肠。”词语解释:浩蜺 拼音:hào ní
素蜺。白色的虹。浩,通“ 皓 ”。《文选·枚乘〈七发〉》:“纯驰浩蜺,前后骆驛。” 李善 注:“浩蜺,即素蜺也。波涛之势若素蜺而驰,言其长也。”一说即大蜺。参阅 吕向 注。词语解释:浩首 拼音:hào shǒu
皓首。浩,通“ 皓 ”。白头。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 姜牙 浩首,实逢其良。”词语解释:浩裾 拼音:hào jū
见“ 浩居 ”。
词语解释:浩居 拼音:hào jū
亦作“ 浩裾 ”。亦作“ 浩倨 ”。 傲倨,怠慢不恭貌。《墨子·非儒下》:“立命缓贫而高浩居。” 毕沅 校注:“同‘傲倨’。”《墨子·非儒下》:“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卢文弨 校:“《晏子》外篇与此多同,‘浩居’作‘浩裾’。” 孙诒让 间诂:“居、裾,并倨之叚字。”《晏子春秋·外篇下一》:“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孔子家语·三恕》:“浩倨者则不亲,就利者则无不弊。”词语解释:浩闹 拼音:hào nào
繁盛热闹。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土市北去乃 马行街 也,人烟浩闹。”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词语解释:浩郁狩 拼音:hào yù shòu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龙鱼河图》:“西方 华山 君神,姓 浩 名 鬱狩 。”词语解释:浩阔 拼音:hào kuò
广大辽阔。例如:老鹰把老乌龟抓住了,高高飞起,飞到那条浩阔的河流上空,找个水流十分湍急的地方,便把老乌龟抛了下去。词语解释:浩衍 拼音:hào yǎn
广布。 明 张居正 《敕建万寿寺碑文》:“巍巍 大雄 ,转轮弘教。 毘卢 光明,大千仰照。佛力浩衍,君亦如然。”词语解释:浩浩涆涆 拼音:hào hào hàn hàn
盛貌。词语解释:浩旰 拼音:hào gàn
见“ 澔汗 ”。
词语解释:浩汗 拼音:hào hàn
(1).水盛大貌。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漫浩汗而难测,眇不覩其垠际。”《魏书·穆亮传》:“夫一渡小水,犹尚若斯,况洪 河 浩汗,有不测之虑。” 明 高启 《槎轩记》:“﹝浮木﹞或乘洪涛,东入於海,茫洋浩汗,莫得知其所极。” 王闿运 《常氏家庙碑》:“东临 湘 川 ,西眺城邑,流泽浩汗,增福隐畛。”
(2).形容广大繁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司州 与 殷中军 语,嘆曰:‘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 殷 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开卷固难窥浩汗,执心空欲慕公平。”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其事宏阔浩汗,非可以仓卒轻言者。” 清 钱谦益 《谈〈南丰集〉》:“余每读 子固 之文,浩汗演迤,不知其所自来。”词语解释:浩亹 拼音:hào wěi
水名。亦名 阁门河 ,今名 大通河 。源出 祁连山脉 东段 托来南山 和 大通山 之间,东南流经 甘肃 、 青海 边境,在 民和县 享堂 入 湟水 。《汉书·地理志下》:“ 金城郡 …… 浩亹 , 浩亹水 出 西塞 外,东至 允吾 入 湟水 。” 颜师古 注:“浩音誥。 浩 ,水名也。亹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今俗呼此水为 閤门河 ,盖疾言之,浩为閤耳。”词语解释:浩侈 拼音:hào chǐ
繁多。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立言之道,义各有当而已。愚柔者仰企而不及,贤知者务为浩侈,不肯自抑其才。” 章炳麟 《丙午与刘光汉书》:“其所急者乃在 满洲 、 蒙古 、 西藏 、 回部 之文,徒为浩侈抑末也。”词语解释:浩仓 拼音:hào cāng
昊天,苍天。《隶释·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功绩焕炳,恩如浩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