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罗浮 拼音:luó fú
山名。在 广东省 东江 北岸。风景优美,为 粤 中游览胜地。 晋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 隋 赵师雄 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南朝 陈 徐陵 《奉和山地》:“ 罗浮 无定所,鬱岛屡迁移。”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南海 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 罗浮 之竹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孤山雪夜》曲:“淡粧人在 罗浮 ,黄昏月上 西湖 ,翠袖翩翩起舞。” 清 屠宸桢 《疏影》词:“酒醒黄昏,看足香痕,好梦 罗浮 重省。”参见“ 罗浮梦 ”。
词语解释:罗浮梦 拼音:luó fú mèng
传说 隋 开皇 中, 赵师雄 于 罗浮山 遇一女郎。与之语,则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相饮竟醉,及觉,乃在大梅树下。见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因以为咏梅典实。 唐 殷尧藩 《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 罗浮 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明 文徵明 《千叶梅与方山人同赋》:“ 罗浮 梦断情稠叠,瑶圃风生珮陆离。”词语解释:云浮 拼音:yún fú
(1).如云之飘散。形容短暂易逝。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宋 陆游 《夜坐》诗之二:“瓦裂人间事,云浮身后名。”
(2).比喻盛多。《后汉书·崔駰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 南朝 宋 王僧达 《释奠诗》:“异人鳞萃,淑美云浮。”
(3).喻仕进。 唐 王维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思子整羽翮,及时当云浮。”词语解释:沉浮 拼音:chén fú
本指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随波逐流。例如:与道沈浮俯仰。——《淮南子·原道训》与世沉浮。词语解释:沈浮 拼音:chén fú
亦作“沉浮”。
(1).在水上出没。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载沉载浮。”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无故沉浮於波涛之间,倒屣於埃尘之中,遨集京邑,交关贵游。” 唐 曹松 《岳阳晚泊》诗:“白波争起倒,青屿或沉浮。”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鱼鸟沉浮,水木明瑟。”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
(2).升降起伏。引申为盛衰、消长。《庄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淮南子·原道训》:“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俛仰。” 高诱 注:“沉浮,犹盛衰。” 唐 李远 《闲居》诗:“尘事久相弃,沉浮皆不知。” 清 纳兰性德 《於中好》词:“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茅盾 《创作生涯的开始》:“当初并无很大的计划,只觉得从‘五卅’到大革命这个动荡的时代,有很多材料可以写,就想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些人物--小资产阶级的青年知识分子,写他们在大革命洪流中的沉浮,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这个大时代。”
(3).喻飘忽不定。 明 陈海樵 《集贤宾·赠刘姬》套曲:“青天明月,圆缺几番愁,何似俺恩情长聚首,笑他们杨花心性太沉浮。”
(4).谓趋时随俗,随波逐流。《史记·游侠传序》:“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晋书·文苑传·王沉》:“﹝ 王沉 ﹞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新唐书·牛仙客传》:“﹝ 牛仙客 ﹞为相谨身无它,与时沉浮,唯唯恭愿。”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马天来 ﹞不事脩饰,麻絛草屨,沉浮閭里,殊无朝士风。”
(5).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洪乔 作 豫章郡 ,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因以“沉浮”谓书信没有送达。 明 高启 《寄家书》诗:“底事乡书累自修?路长唯恐有沉浮。” 清 顾炎武 《与人书》:“屡有札与舟公託其致感,而未见一报,岂其移寓,或 石头 之沉浮耶?”
(6).众多。《文选·扬雄〈长杨赋〉》:“英华沉浮,洋溢八区。” 李善 注:“沉浮。言多也。”一说为轻重得中。 吕向 注:“沉浮,言轻重得中。”词语解释:拍浮 拼音:pāi fú
浮游;游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毕茂世 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后因以“拍浮”为诗酒娱情之典。 宋 苏轼 《莫笑银杯小答乔太博》诗:“万斛船中着美酒,与君一生长拍浮。”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施肩吾》:“而少存 箕潁 之情,拍浮诗酒,搴擘烟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 康熙 庚子, 竹垞 偕 粤 东诗人 屈翁山 会饮 杭州 酒楼,拍浮屡日。”词语解释:浮浮 拼音:fú fú
(1).水或雨雪盛貌。《诗·大雅·江汉》:“ 江汉 浮浮,武夫滔滔。” 朱熹 集传:“浮浮,水盛貌。”《诗·小雅·角弓》:“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南朝 齐 谢朓 《雪赋》:“蔼蔼浮浮,瀌瀌奕奕。”
(2).气上升貌。《诗·大雅·生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毛 传:“浮浮,气也。” 宋 苏轼 《和蔡準郎中见邀游西湖》之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谭》:“亦间佐以酱乾生瓜子小果碟、酥烧饼……糖油馒首,叟叟浮浮,咄嗟立办。”
(3).流动貌。《楚辞·九章·抽思》:“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王逸 注:“浮浮,行貌。” 宋 范成大 《湘潭》诗:“风吹江沫浮浮去,谁在沙头闭户閒?”词语解释:轻浮 拼音:qīng fú
(1).犹轻飘。指物体比重小,份量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日月星辰,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易·益》“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唐 孔颖达 疏:“木体轻浮,以涉大川,为常而不溺者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臃肿而又厚实的云彩顿时镶上一层层的金边,显得轻浮而又透明。”
(2).华而不实。
(3).轻佻浮夸。《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 朝恩 好引轻浮后生处门下,讲五经大义,作文章,谓才兼文武,徼伺误宠。”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十二戒》:“謔言即不为虐,而轻浮失其长厚,终非积德之源。”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为人忠厚诚实,不是一个轻浮的青年。”
(4).指轻佻浮夸的人。 前蜀 贯休 《行路难》诗之一:“浅近轻浮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朱子语类》卷一三一:“ 李丞相 不甚知人,所用多轻浮。”
(5).谓诗文徒具华美的外表而没有坚实的思想内容。 唐 皎然 《诗式·诗有四离》:“虽尚高逸而离迂远,虽欲飞动而离轻浮。” 宋 秦观 《论议下》:“务华藻者,以穷经为迂阔;尚义理者,以缀文为轻浮。” 太平天囯 洪仁玕 《钦定军次实录》:“诗家多大话,读者喜荒唐;花柳轻浮句,偏私浅嫩肠。”词语解释:天浮 拼音:tiān fú
古战具,用以渡水。《六韬·军用》:“以天浮张飞江济大海,谓之天潢。”《水浒传》第一百回:“城外 李俊 、二 张 、三 阮 ,乘着飞江、天浮,逼近城来,恰与城垣高下相等。”词语解释:上浮 拼音:shàng fú
上升。《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然后扬节而上浮,凌惊风,歷骇猋,乘虚无,与神俱。” 唐 欧阳詹 《玩月》诗序:“大空悠悠,嬋娟裴回。桂华上浮,昇东林,入西楼。”词语解释:阎浮 拼音:yán fú
(1).亦作“ 阎扶 ”。梵语的音译,大树名。《长阿含经》:“ 阎浮提 ,有大树王,名曰阎浮,围七由旬,高百由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释氏 书言, 须弥山 南面有阎扶树。”
(2). 阎浮提 的省称。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圣跡彪炳,日焕於阎浮;神光陆离,星繁於净刹。” 明 张居正 《敕建慈寿寺碑文》:“要使苦海诸有,悉度无漏之舟,阎浮众生,咸证菩提之果。” 清 华伟生 《开国奇冤·梦警》:“人声寂,犬吠尨, 阎浮 鼾睡梦初长。”词语解释:空浮 拼音:kōng fú
(1).指天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司命府丞》:“既而 筌 乃来受上清籙,是夕仙乐闻於空浮之上。”
(2).空洞浮泛。 茅盾 《追求》四:“他们的话都像是特地搜寻出来的,空浮的。”词语解释:飞浮 拼音:fēi fú
(1).舟行貌。《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诗》:“万轴胤行卫,千翼泛飞浮。” 李周翰 注:“飞浮,舟行皃。”
(2).上升貌。 宋 王安石 《祥云》诗:“冰入春风涨御沟, 上林 花气欲飞浮。”词语解释:萍浮 拼音:píng fú
犹飘泊。《后汉书·郑玄传》:“ 黄巾 为害,萍浮南北,復归邦乡。” 隋 薛道衡 《宴喜赋》:“气序环周,人生萍浮。”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豹仙》:“若老夫则跡本萍浮,呼当马应,既被谴驱,无庸留滞矣。”词语解释:漂浮 拼音:piāo fú
(1).在液体的表面移动或停留。 宋 邵雍 《落花吟》:“水上漂浮安有定,径边狼籍更无依。”《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只见水面上漂浮一个死尸,穿着青衣服。”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他像是坐在一只无依无靠的小舢板上,漂浮在茫茫的海洋上。”
(2).漂泊,漂流。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男为生活计,只能漂浮在外。”
(3).比喻工作不踏实,不深入。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实际上,他的工作很漂浮。”词语解释:飘浮 拼音:piāo fú
(1).飘飞;飞翔。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若将言之未发兮,又气变而飘浮。” 唐 韩愈 《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2).指水漂流或物体在水面上漂流浮动。 唐 韩愈 《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控带 荆门 远,飘浮 汉水 长。” 巴金 《家》二八:“他仓卒间抓住一块木片飘浮在水上。”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听到这消息真赛过飘浮在茫茫大海里的人遇到了救命的船只。”
(3).浮现。 徐迟 《牡丹》:“男人脸上,飘浮着一丝看不见的微笑。”
(4).飘泊。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终于又非走出这熟人的家不可,便在各处飘浮。”词语解释:镇浮 拼音:zhèn fú
抑制轻浮。语出《国语·楚语上》:“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 韦昭 注:“浮,轻也。”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正旦启》:“恭惟某官,厚德镇浮,高名华国,非独畴咨之用。”词语解释:绿浮
指绿茶泡出的液汁词语解释:浇浮 拼音:jiāo fú
(1).犹浇薄。指社会风气浮薄。 南朝 齐武帝 《吉凶条制诏》:“三季浇浮,旧章陵替。” 唐 李庆馀 《行路难》诗:“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下俗浇浮甚,中华礼乐无。”《明史·周洪谟传》:“士风浇浮,请復 洪武 中学规。”
(2).浮薄不忠厚的人。《旧唐书·隐逸传·王友贞》:“朕方崇奬廉退,惩抑浇浮。”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陛下悬爵位,本待贤良,今命浇浮,恐非惩劝。”《金史·章宗纪二》:“ 蛮都 浇浮人也,升之可乎?与其任浇浮,孰若用淳厚。”词语解释:泛浮 拼音:fàn fú
亦作“氾浮”。亦作“泛浮”。
(1).漂浮。 晋 左思 《蜀都赋》:“腾波沸涌,珠贝氾浮,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苏州客》:“兄今泛浮江湖间,何为乎?”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杨 先坠水,得免。逢一木抱之,汎浮经两日,漂至一岛。”
(2).松动脱落。《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外边是 宋 锦包袱包着,揭开里头看时,却是册页一般装的,多年不经裱褙,糨气已无,周围镶纸,多泛浮了。”词语解释:鱼浮 拼音:yú fú
即鱼漂。《周末》1983.9.17:“他自制鱼竿、鱼线、鱼饵、鱼浮、鱼钩,自成一格。”参见“ 鱼漂 ”。
词语解释:鱼漂 拼音:yú piāo
钓鱼时拴在线上能漂浮的东西,用以调节鱼钩入水的深浅。鱼漂下沉则知鱼已上钩。词语解释:阳浮 拼音:yáng fú
表面顺从。 宋 苏轼 《大臣论》下:“若夫智者则不然。内以自固其君子之交,而厚集其势;外以阳浮而不逆於小人之意,以待其间。”词语解释:起浮 拼音:qǐ fú
(1).拔之使松动。《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将遮堂都起浮了窠臼。”
(2).谓使沉船浮出水面。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一九五七年七月十日上午,‘工北三号’举行了隆重的起浮典礼。”词语解释:虚浮 拼音:xū fú
浮而不实。 宋 苏轼 《上梅龙图书》:“夫惟简且约,故天下之士皆敦朴而忠厚;详且难,故天下之士虚浮而矫激。”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戒浮文》:“不得一词娇艷,毋庸半字虚浮。” 瞿秋白 《海上述林·拉法格和他的文艺批评》:“ 拉法格 认为文学的认识功用是有极大的意义的,所以他严厉的批评资产阶级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虚浮。” 叶圣陶 《苦菜》:“偶然当一柄耙,种几棵菜,就自以为得到了真实的愉快,认识了生命的真际,还不是些虚浮的幻想么?”词语解释:下浮 拼音:xià fú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外国货币供过于求时汇率的向下浮动;亦指此时的外币币值的向下浮动词语解释:风浮 拼音:fēng fú
风俗浮薄。词语解释:清浮 拼音:qīng fú
(1).谓轻清之气上升。《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庾阐 《海赋》:“高明澄气而清浮,厚载势广而盘礴。”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春寒薄而清浮。”
(2).指天空。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及整兰筋,挥劲翮,陵厉清浮,顾盼千里。”词语解释:湛浮 拼音:zhàn fú
沉浮;随波逐流。 明 李东阳 《直夫墓志铭》:“虽生长都会,而有山林气,不能与物湛浮。”词语解释:槎浮 拼音:chá fú
乘筏泛游。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营成别业,槎浮 笠泽 之家;选徧名葩,核裹 龙门 之种。”词语解释:食浮 拼音:shí fú
谓俸禄优厚,超过才能所应得。语出《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唐 刘禹锡 《代赐谢春衣表》:“臣素乏器能,谬膺驱使,每慙效薄,常惧食浮。”词语解释:黜浮 拼音:chù fú
革除浮华。《新唐书·文艺传序》:“ 玄宗 好经术,羣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词语解释:潜浮 拼音:qián fú
暗暗漂去。 唐 陆龟蒙 《桃花坞》诗:“愿此为东风,吹起枝上春;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词语解释:嚣浮 拼音:xiāo fú
(1).指喧扰浮薄的尘世。
(2).虚浮不实。 唐 高彦休 《高阙史·荥阳公清俭》:“是独怜子力用弊衣,必能知艰难於稼穡,奈何嚣浮有甚於五侯家綺紈乳臭儿耶?”《新唐书·朱朴传》:“江南土薄水浅,人心嚣浮轻巧,不可以都。”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京兆 嗟愤而鄙其浅露……由是嚣浮之誉,徧於搢绅,竟不通显。”词语解释:抗浮 拼音:kàng fú
举瓠。《淮南子·说山训》:“百人抗浮,不若一人絜而趋。” 高诱 注:“抗,举也;浮,瓠也。百人共举,不如一人持之走便也。”词语解释:石浮 拼音:shí fú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众口之毁誉,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为曲。视之不察,以白为黑。”后因以“石浮”喻是非颠倒。 清 钱谦益 《再次敬仲韵》之七:“ 邹阳 下狱悲金鑠, 陆贾 逢时嘆石浮。”词语解释:杨浮 拼音:yáng fú
飘浮翻动貌。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冬严日不暖,岁晚风多朔。杨浮有怪云,细凌闻灾雹。”一本作“ 扬浮 ”。 倪璠 注:“杨浮有怪云者,言当此秋冬杀物之候,见怪云遨翔而起也。”词语解释:浅浮 拼音:qiǎn fú
浅薄轻浮。 谢常哉 《狠狠地改,彻底地改!》:“必须学到这种作风,和浅浮、应付相反的作风,工作才能不断的得到大的改进。”词语解释:夸浮 拼音:kuā fú
浮夸。 宋 苏轼 《答乔舍人启》:“学术夸浮,则 西晋 无可用之士。”词语解释:矜浮
骄矜浮躁词语解释:心浮 拼音:xīn fú
内心浮躁;不稳重词语解释:粗浮 拼音:cū fú
见“ 麤心浮气 ”。
词语解释:粗心浮气 拼音:cū xīn fú qì
亦作“麄心浮气”。 谓办事浮躁,不细心。 宋 陆九渊 《祭吕伯恭文》:“比年以来,日觉少异,更尝差多观省,加细追维,曩昔麄心浮气,徒致参辰,岂足酬义。”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尔雅》:“古之解经者,训其字不解其意,使人深思而自得之。 汉 儒尚然。至于后世,解者益明,读者益略,麄心浮气,不务沉思。”亦省作“ 麤浮 ”。 宋 叶适 《丁少明挽诗》:“吟成絶妙惊人句,散尽麤浮使鬼钱。”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 侗老 之麄浮有可怜悯者,不妨饶舌重为註破,何如?”词语解释:扬浮 拼音:yáng fú
翻动飘浮貌。 晋 木华 《海赋》:“於是鼓怒,溢浪扬浮,更相触搏,飞沫起涛。”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冬严日不暖,岁晚风多朔。扬浮有怪云,细凌闻灾雹。”扬,一本作“ 杨 ”。词语解释:冥浮 拼音:míng fú
依稀渺茫貌。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铭》:“旧关虽入,乡路冥浮。鐫兹幽石,万代千秋。”词语解释:仰蛙儿浮 拼音:yǎng wā ér fú
指仰卧在水面上游泳的姿势。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好大雨!浮水,浮水。分水浮,狗跑儿浮、观音浮、躧水浮、仰蛙儿浮。”词语解释:佻浮 拼音:tiāo fú
轻佻浮荡。 清 陈确 《与张考夫书》:“何诸子之敦诚篤厚,而不肖弟之儇薄佻浮,抑至此乎?”词语解释:陈浮 拼音:chén fú
成排成堆地漂浮着。《楚辞·王褒〈九怀·危俊〉》:“晞白日兮皎皎,弥远路兮悠悠。顾列孛兮縹縹,观幽云兮陈浮。” 王逸 注:“山气滃鬱而罗列也。”词语解释:载沉载浮 拼音:zǎi chén zǎi fú
谓在水中上下沉浮。《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鴥有飞鸟,在河之洲,一饮一啄,载沉载浮。”《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载沉载浮,顺流九里,望之无迹。”词语解释:谖浮 拼音:xuān fú
指喧嚣轻佻的风气。諼,通“ 諠 ”。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数十年来,衣冠诡异,虽故老达官,亦不免从俗,与市井諼浮畧同,而不以为非。”一本作“ 諠浮 ”。词语解释:跳浮 拼音:tiào fú
暴躁空浮。 唐 柳宗元 《答问》:“而僕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固不足以趑趄批捩、而追其跡。”词语解释:随世沈浮 拼音:suí shì shěn fú
犹言随俗沉浮。《三国志·蜀志·刘巴传》“问 巴 消息,称曰 刘君 子初 ,甚敬重焉” 裴松之 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令 子初 随世沉浮,容悦 玄德 ,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词语解释:随俗沈浮 拼音:suí sú shěn fú
谓顺随世俗,没有己见。《晋书·文苑传·王沉》:“ 王沉 字 彦伯 , 高平 人也。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亦作“ 随俗浮沉 ”。《元史·泰不华传》:“ 泰不华 尚气节,不随俗浮沉。 太平 为臺臣劾去相位, 泰不华 独饯送都门外。”《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先生领袖名流,主持至计,必能深惟始终,寧忍随俗浮沉?取舍从违,应早审定。”词语解释:五浮 拼音:wǔ fú
细润的上等土壤。《管子·地员》:“壤土之次曰五浮。五浮之状,捍然如米,以葆泽,不离不坼。” 尹知章 注:“捍,坚貌。其土屑碎如米。”参见“ 五粟 ”。
词语解释:五粟 拼音:wǔ sù
粟土。适宜种植的上等优质土壤。词语解释:骄浮 拼音:jiāo fú
骄傲轻浮。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梁惠王上》:“然 魏王 根气大是骄浮,故 老孟 每每拦截之。” 清 蒲松龄 《历下吟》:“骄浮济刻薄,遂成无道昏。”词语解释:与世沉浮 拼音:yǔ shì chén fú
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例如: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史记·游侠列传》
做事不标新立异,随大流儿词语解释:与世沈浮 拼音:yǔ shì shěn fú
亦作“ 与世浮沉 ”。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於世,岂若卑论儕俗,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传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齟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然 三官 之为人,即萧萧 易水 ,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浮沉者邪!”词语解释:柸浮 拼音:bēi fú
指杯中之酒。浮,浮蚁,指酒。 明 屠隆 《綵毫记·长安豪饮》:“暂徜徉,手拍柸浮,花阴过楼,见垂杨罨画移清昼。”词语解释:平浮 拼音:píng fú
平展空蒙貌。 明 陈所闻 《懒画眉·冶城山东麓亭》曲:“亭迎东旭啟仙岑,緑树平浮万井阴。” 清 姚燮 《春江曲》诗:“千枝万枝各妍媚,天色平浮变葱翠。”词语解释:次浮 拼音:cì fú
棺椁垄墓外的装饰。《管子·侈靡》:“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 君知章 注:“次浮,棺椁垄墓之外游饰也。”一说为墓外之郛郭。 郭沫若 等集校引 何如璋 曰:“次,谓次第,浮,当谓桴。桴与‘捄’通。《説文》:‘捄,盛土於梩中也,一曰桴也。’言於墓棫桴聚土壤,筑墙周之,如城之有郛郭也。”或曰即裹牺牲的包裹。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研究》:“各种牺牲的包裹(“次浮”),各种仪仗(“差樊”),各种殉葬品(“瘗藏”),这些都可以使有关的手艺人得到生活资料。”词语解释:儇浮 拼音:xuān fú
浅薄轻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容斋随笔》记风俗偷薄,士大夫之儇浮者,於尺牘閒益出新奇。”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剧谈录》:“ 唐 人小説藻采斐然,而语意多近儇浮,事每失实。”词语解释:险浮 拼音:xiǎn fú
巧伪浮薄。 清 顾炎武 《昔有》诗之二:“ 唐 臣多险浮, 全忠 肆诛屠。”词语解释:幽浮 拼音:yōu fú
飞碟,不明飞行物词语解释:泅浮 拼音:qiú fú
游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幸夙近海,略諳泅浮。”词语解释:溥浮 拼音:pǔ fú
江猪。词语解释:淫浮 拼音:yín fú
华而不实。《艺文类聚》卷五六引 晋 挚虞 《文章流别论》:“前世为赋者,有 孙卿 、 屈原 ,尚颇有古诗之义,至 宋玉 则多淫浮之病矣。”词语解释:心粗气浮 拼音:xīn cū qì fú
形容性情浮躁。《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毕竟当武官的心粗气浮,也不管跟前有人没有,开口便説:‘大人,怎么连标下都不认得了?’”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儿时》一类的文,因近心粗气浮,颇不易为,一涉笔总不免含有芒刺,真是如何是好。”亦作“ 心浮气粗 ”。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八:“我们年青人,心浮气粗是有的,可是没有成见。”词语解释:崇雅黜浮 拼音:chóng yǎ chù fú
谓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新唐书·文艺传序》:“ 玄宗 好经术,羣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无术·尧舜疑事》:“ 文忠 方以復古道自任,将明告以崇雅黜浮,以变文格。” 清 戴名世 《九科大题文总序》:“ 艾 氏乃不顾时忌,昌言正论,崇雅黜浮,而承学有志之士,闻 艾 氏之风而兴起者,比肩接踵。”词语解释:悬浮 拼音:xuán fú
在天空或液体中飘浮。如:月轮悬浮在天幕上。如:杂草在池水中悬浮。词语解释:諠浮 拼音:xuān fú
1.见"谖浮"。词语解释:喧浮 拼音:xuān fú
见“ 諼浮 ”。
词语解释:谖浮 拼音:xuān fú
指喧嚣轻佻的风气。諼,通“ 諠 ”。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数十年来,衣冠诡异,虽故老达官,亦不免从俗,与市井諼浮畧同,而不以为非。”一本作“ 諠浮 ”。词语解释:狗跑儿浮 拼音:gǒu pǎo ér fú
指像狗爬的浮水姿式。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呀,大水衝了房子也。好大雨,水浮水浮,水分水浮,狗跑儿浮,观音浮,躧水浮,仰蛙儿浮。”词语解释:神短气浮 拼音:shén duǎn qì fú
谓心性浅薄浮躁。 明 高攀龙 《困学记》:“盖各人病痛不同,大圣贤必有大精神,其主静只在寻常日用中。学者神短气浮,便须数十年静力,方得厚聚深培。”词语解释:狷浮 拼音:juàn fú
轻浮;虚浮。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蔡君谟帖语》:“今风俗日益媮薄,士大夫之獧浮者,於尺牘之閒,益出新巧,习贯自然。” 宋 洪迈 《京师老吏》:“今之胥徒,虽公府右职,省寺掌故,但能鼓扇獧浮,顾賕谢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