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旱涝 拼音:hàn lào
旱灾和涝灾。亦泛指自然灾害。《红楼梦》第五三回:“如今你们一共只剩了八九个庄子,今年倒有两处报了旱涝,你们又打擂台,真真是又教别过年了。”如:旱涝保收。词语解释:水涝 拼音:shuǐ lào
谓雨水过多而淹没庄稼。《三国志·魏志·郑浑传》:“郡界下溼,患水涝,百姓飢乏。”《北史·齐纪下·武成帝》:“三月戊子,詔给……遭水涝之处贫下户粟各有差。” 申跃中 《一盏抗旱灯下》:“天旱时它站得高高看笑话,水涝时淹没了庄稼它也不心痛。”词语解释:积涝 拼音:jī lào
见“ 积潦 ”。
词语解释:积潦 拼音:jī lǎo
亦作“ 积涝 ”。 成灾的积水;洪涝。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三:“繫匏两相忆,极目十餘城,积潦干斗极,山河皆夜明。”《宋史·五行志一上》:“京师大雨,漂坏庐舍,民有压死者;积潦浸道路,自 朱雀门 东抵 宣化门 尤甚。” 元 杨仲弘 《喜晴得扬字呈汪知府》诗:“不畏涂泥滑,寧忧积潦妨。” 清 唐孙华 《大雨行海淀道中》诗:“我行与雨期,险苦真自蹈, 燕 地少沟塍,一雨成积涝。”词语解释:夏涝 拼音:xià lào
夏季雨水过多。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词语解释:豆腐涝 拼音:dòu fǔ lào
即豆腐脑。 石三友 《金陵野史·夫子庙的小吃》:“豆腐涝用极嫩豆腐在汤中浸润之,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和红萝卜丁子等佐料。”参见“ 豆腐脑 ”。
词语解释:豆腐脑 拼音:dòu fǔ nǎo
食品名。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而凝结成的半固体。俗称嫩豆腐。食时配以辣油、虾米、榨菜等佐料。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清明前后……卖豆腐脑、茯苓糕,唤声柔雅,渺渺可听。” 小民 《童年与庙会》:“想吃咸的有豆腐脑、老豆腐、灌肠、羊头肉、水爆肚儿……太多了!”词语解释:防涝 拼音:fáng lào
防止雨水过多而淹没庄稼。 陈毅 《访密云水库》诗:“抗旱防涝, 潮白 改观。”词语解释:飞涝 拼音:fēi lào
扬起的大波。《文选·木华〈海赋〉》:“飞涝相磢,激势相沏。” 李善 注:“涝,大波也。”词语解释:内涝 拼音:nèi lào
由于雨量过多,地势低洼,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造成的涝灾。词语解释:螽涝 拼音:zhōng lào
虫灾及水灾。《北齐书·文宣帝纪》:“戊申,詔 赵 , 燕 、 瀛 、 定 、 南营 五州及 司州 广平 、 清河 二郡,去年螽涝损田,兼春夏少雨,苗稼薄者,免今年租赋。”词语解释:十年九涝 拼音:shí nián jiǔ lào
见“ 十年九潦 ”。
词语解释:十年九潦 拼音:shí nián jiǔ liáo
亦作“ 十年九涝 ”。 几乎每年都闹水灾。《庄子·秋水》:“ 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如:这个地区,不只十年九涝,而且土地贫瘠,棉、粮作物产量很低。词语解释:雨涝 拼音:yǔ lào
亦作“ 雨潦 ”。 因雨水过多而成涝灾。《宋书·五行志二》:“ 寿春 秋夏常雨潦。”《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应当使每人有一亩水地》:“ 汾阳县 的气候特点是冬春风大、春夏干旱、秋季雨涝,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词语解释:干涝 拼音:gàn lào
干旱和水涝。 清 谢启昆 《解州盐池歌》:“连年渠堰少乾涝,长垣委积丰比櫛。” 词语解释:抗涝 拼音:kàng lào
水涝时,采取措施避免农作物受害词语解释:涝涝 拼音:lào lào
犹落落。稀疏的样子。《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牙齿涝涝稀,光想吃点好东西。”词语解释:渍涝 拼音:zì lào
因洪涝而造成的地面积水。例如:排除渍涝。词语解释:排涝 拼音:pái lào
排除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杭州日报》1989.5.25:“加强防洪排涝,确保汛期安全。”词语解释:沥涝 拼音:lì lào
涝灾。雨水排除不掉,淹了庄稼。如:沥涝成灾。词语解释:洪涝 拼音:hóng lào
因雨水过多而大量积在田地里的水。 清 顾圤 《有夏》诗:“淫雨积洪涝,八十有八日。”词语解释:衍涝 拼音:yǎn lào
谓雨水满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若天霖雨,陂泽充溢,则闭防断水,空渠衍涝,足以成河。”词语解释:一涝 拼音:yī lào
犹言一并;全部。《西游记》第六七回:“那獃子不分生熟,一涝食之,却上前拱路。”词语解释:灾涝 拼音:zāi lào
水灾。《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春正月甲午,詔经寇六州,仍逢灾涝,可量加救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