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震去声 [音吝。薄石也。《论语》磨而不磷。][详注1][追逐][详注2][同俊。][详注3][合絲爲繩。][zhèn]迿[邻去声。视不明貌。][详注4]


注1:亲 七刃切。《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
注2:引 《广韵》《正韵》羊晋切《集韵》《韵会》羊进切,蚓去声。《集韵》牵牛綍也。《礼·檀弓》吊於葬者,必执引。《疏》引,柩车索也。
注3:瑱 《广韵》《集韵》《韵会》陟刃切《正韵》之刃切,音镇。充耳玉也。《释名》瑱,镇也。悬珠当耳旁,不使妄听,自镇重也。 又玉名。《周礼·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释文》瑱,宜作镇音。《楚辞·九歌》瑶席兮玉瑱。《注》瑱,音镇。 又人名。《正韵》唐将来瑱。
注4:谆 肫去声。告之丁宁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赵孟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
共14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清润梅润泽润鲜润莹润调润荷润详润
玉润芳润德润涵润湿润修润游润金声玉润
余润借润千年润青润溽润渐润烝润贴润
雨润浸润阴润华润潜润肥润煦润优润
膏润自润红润分润柔润幽润笔润贞润
温润流润时润楚润波润濡润荣润陈景润
积润滋润津润璧润丰润写润和润冰清玉润
秀润明润酥润腴润闲润删润圆润饰润
河润沾润甘润坚润潮润大润贪润雅润
光润苍润鼓润内润澄润灵润刊润颽润

词语解释:清润  拼音:qīng rùn
(1).清丽温润。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祏 诗猗猗清润,弟 祀 明靡可怀。” 唐 杨巨源 《崔娘诗》:“清润 潘郎 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 宋 范成大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时叙诵新词甚工》诗:“想见篇中人,清润如君诗。”《人民日报》1953.11.1:“ 弘仁 之作是似枯而实清润的。”
(2).清凉滋润。 唐 萧颖士 《泛舟蓬池宴李文部序》:“晚林未疏,堤草更緑,经雨泛丽,微风清润。” 宋 周邦彦 《丁香结》词:“澹暮色,倍觉园林清润。”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七:“时小雨清润,十三日所移竹各已苏息。”
(3).清新柔和。 庐隐 《或人的悲哀》:“我不敢多想什么,只是注意那玫瑰花,娇艳的色彩,和清润的香气。”
词语解释:玉润  拼音:yù rùn
(1).《礼记·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后因以“玉润”比喻美德。 汉 班固 《东京赋》:“﹝百姓﹞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三国 魏 嵇康 《琴赞》:“温乎其仁,玉润外鲜。”《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2).形容外貌光洁润泽。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玉润犹沾玉垒雪,碧鲜似染 萇弘 血。” 宋 赵彦端 《鹧鸪天·箫莹》词:“花动仪容玉润颜,温柔嫋娜趁幽闲。”
(3).《晋书·卫玠传》:“﹝ 卫玠 ﹞总角乘羊车入市,见者皆以为玉人…… 玠 妻父 乐广 ,有海内重名,议者以为‘妇公冰清,女壻玉润’。”后因以“玉润”作女婿的美称。 唐 白居易 《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词:“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 明 沉璟 《义侠记·解梦》:“应招子壻称玉润,会看爱女荣闺閫。” 清 王士禛 《〈敬业堂诗集〉序》:“老友 海昌 陆先生 辛斋 ,尝携其爱壻 查夏重 词一卷见示…… 夏重 既 辛斋 玉润,且为吾友 勉斋 黄门犹子。”
词语解释:余润  拼音:yú rùn
(1).指丰润的肌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范启 与 郗嘉宾 书曰:‘ 子敬 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餘润。’”
(2).向四旁浸润或流淌的水。 唐 温庭筠 《休浣日西掖谒所知因成长句》:“ 荀令 凤池春婉娩,好将餘润变鱼龙。”《宋史·宋琪传》:“九年九月,上幸 景龙门 外观水磑,因谓侍臣曰:‘此水出於山源,清泠甘美,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之所及乎?’”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凡 河 水所经之地,如 陕西 东界…… 直隶 南界,五六省皆可资其餘润。”
(3).无穷的润泽。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四:“玉委有餘润,飆驰无去踪。”
(4).比喻旁及的德泽、利益。 宋 秦观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诗:“乃知金仙妙难测,餘润普及霑凡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乡试取士滥额》:“是时 刘瑾 , 陕西 人, 焦芳 、 河南 人,故比周为奸,厚其桑梓,而 齐 晋 二省则以餘润见及,遂超 江 、 浙 、 闽 、 楚 四大省而出其上。”
(5).指额外经济收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客作 陈忠 ,主买菜蔬。儕辈皆谓其近多餘润,宜饗众。”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河工奢侈之风》:“每岁经费银数百万两,实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供文武员弁之挥霍,大小衙门之酬应,过客游士之餘润。”
词语解释:雨润  拼音:yǔ rùn
(1).语出《易·说卦》:“雨以润之。”后因以“雨润”指雨水。《后汉书·李固传》:“自数年以来,灾怪屡见,比无雨润,而沉阴鬱泱。”
(2).指滋润。 宋 史达祖 《双双燕·咏燕》词:“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
(3).谓细雨蒙蒙。 金 元好问 《楚山清晓图》诗:“雨润烟浓十二峰,云间合有 楚王 宫。”
词语解释:膏润  拼音:gào rùn
(1).指使草木滋润生长的雨露和养料。亦借喻对人的恩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政无膏润,形于篇章矣。” 宋 苏辙 《寒食赠游压沙诸君》诗:“微风细雨膏润足,枝头万万排明珠。” 元 王祯 《农书》卷三:“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视之而轻忽,田得之为膏润。”
(2).含水分多,不干燥。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栽竹﹞暑月尤宜,盖土膏润而雨泽多也。” 郑振铎 《劫中得书记·读书志》:“饭后微雨,地膏润若暮春时节。”
(1).雨露滋润草木。亦借喻对人施以恩惠。《诗·小雅·黍苗序》:“黍苗,刺 幽王 也,不能膏润天下。” 郑玄 笺:“膏润者,以君之恩惠及下,似雨泽之润於物。然水之润物,又似脂膏,故言膏润也。”《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膏润并爱,跂行毕逮。”《隋书·音乐志上》:“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礼意风猷,乐情膏润。”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太阳既昇,煦育资始,霈泽斯降,膏润无遗。”
(2).使润泽。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復问须油安用?曰:‘吾遍体创裂,藉此膏润,则痛少差耳。’”
词语解释:温润  拼音:wēn rùn
(1).温和柔润。本指玉色,后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品性。《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 孔颖达 疏:“温润而泽仁也者,言玉色温和柔润而光泽,仁者亦温和润泽,故云仁也。”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唐 潘炎 《清如玉壶冰》诗:“温润资天质,清贞稟自然。”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予观 唐 之盛,莫过於 贞观 、 开元 ,其时文章则 燕 、 许 、 沉 、 宋 ,字画则 欧 、 虞 、 褚 、 薛 ,皆温润藻丽,有太平气象。” 茅盾 《追求》三:“ 章秋柳 摇头,很娇慵地歪在自己床上,温润的眼光在 曼青 脸上掠过。”
(2).湿润。《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那时,我干涩疼痛的眼睛,才觉得有了生气,有了喜悦的温润的眼泪。”
词语解释:积润  拼音:jī rùn
积久湿润。《文苑英华》卷五六一引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雪表》:“重阴益固,应水泽腹坚之时;积润潜通,迎土膏脉起之候。” 唐 温庭筠 《和友人溪居别业》:“积润初销碧草新, 凤阳 晴日带雕轮。” 唐 唐彦谦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诗:“为笑 江 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元 袁桷 《感兴》诗:“南山有琪树,蒙彼山上云,层阴閟朱光,积润养奇芬。”
词语解释:秀润  拼音:xiù rùn
秀丽滋润;秀丽泽润。 唐 薛逢 《与崔秀才书》:“远想 淮 山秀润,水木幽奇,扇枕之餘,謳吟自适。” 宋 张耒 《鲁直惠洮河绿石作冰壶研次韵》:“明窗试墨吐秀润, 端溪 歙州 无此色。” 金 麻革 《游龙山记》:“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 明 徐渭 《书沉徵君周画》:“作细描,秀润絶类 赵文敏 、 杜惧男 。”《花月痕》第十六回:“ 秋痕 楷书原来如此秀润。”
词语解释:河润  拼音:hé rùn
(1).谓恩泽及人,如河水之滋润土地。《庄子·列御寇》:“河润九里,泽及三族。”《后汉书·郭伋传》:“贤能太守,去帝城不远,河润九里,冀京师并蒙福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生及 荆卿 常河润之,而终不足供其博赌。”
(2).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流沿岸。 唐 王维 《初出济州》诗:“閭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
词语解释:光润  拼音:guāng rùn
光亮润泽。《史记·封禅书》:“今鼎至 甘泉 ,光润龙变,承休无疆。”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转盼流精,光润玉颜。”《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那个 胡旦 娇媚得通似个女人,且是容貌又都光润。”
词语解释:梅润  拼音:méi rùn
谓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奇鲁望》:“梅润侵束杖,和气生空狱。” 宋 林逋 《夏日即事》诗:“石枕凉生茵阁虚,已应梅润入图书。”
词语解释:芳润  拼音:fāng rùn
芳香润泽。亦用以喻文辞之精华。 晋 陆机 《文赋》:“倾羣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黄詹事 才伯 ,性尚冲和,韵含芳润,玄览 鰲洲 ,藏珍 琼海 ,为一代名家。”
词语解释:借润  拼音:jiè rùn
指请求别人帮助。犹借水以润物。 唐 顾云 《投户部郑员外启》:“儻或冰壶借润,水镜分光;如其积玉之名,示以鑑金之誉。” 唐 罗隐 《投郑尚书启》:“儻或 王衍 之雌黄借润, 仲尼 之日月迴光;则其人也,三千里之别离免为虚滞,十五年之勤苦永有所归。”
词语解释:浸润  拼音:jìn rùn
(1).沾濡,滋润。亦谓恩泽普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怀生之物,有不浸润於泽者,贤君耻之。” 晋 潘岳 《笙赋》:“若乃緜蔓纷敷之丽,浸润灵液之滋……固众作者之所详,余可得而略之也。”《隋书·高祖纪下》:“ 江 、 河 、 淮 、海,浸润区域,并生养万物,利益兆人。” 刘半农 《老牛》诗:“只要我车下的水,平稳流动,浸润着我一片可爱的秧田。”
(2).浸染;熏陶。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吟哦讽味,浸润优悠,自四诗之派,以遡三百篇之正,孰谓其无益於世道也哉!” 清 方苞 《书删定〈荀子〉后》:“岂气数使然邪,抑浸润於先王之教泽者源远流长有不可强也?” 清 刘大櫆 《〈张荪圃时文〉序》:“抽曲尽之思,显难详之义,浸润乎六经之旨,敷扬乎两 汉 之辞。” 邹韬奋 《经历》十九:“学生的耳朵平日熟于这种‘走样用法’的浸润熏陶,英文是永远学不好的。”
(3).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譖人之言,如水之浸润,渐以成之。” 晋 袁準 《袁子正书·王子主失》:“似像之言,浸润之諛,非明者不能察也。” 严阵 《牡丹园记》:“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
(4).《论语·颜渊》有“浸润之譖”语,后遂以“浸润”指谗言。《汉书·王尊传》:“ 秦 听浸润以诛良将, 魏 信谗言以逐贤守,此皆偏听不聪,失人之患也。”《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敦睦九族,垂心万物,言必典礼,浸润不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廝僕亦刻疵其短。展惑於 浸 润,礼稍懈。”
(5).亲热;讨好。《水浒传》第三九回:“﹝ 黄文炳 ﹞闻知这 蔡九 知府是当朝 蔡太师 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謁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水浒传》第八五回:“若沿途掳掠金珠宝贝,令人馈送浸润,与 蔡京 、 童贯 、 高俅 、 杨戩 四个贼臣,可保官爵,恩命立至。”
(6).指男女间因亲近而狎昵。《金瓶梅词话》第八回:“﹝ 玳安 ﹞常跟 西门庆 在妇人家行走,妇人尝与他浸润。”《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当时则是取笑,谁知浸润之间, 太真 与 禄山 为乱。”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 田 以目视女,女虽无言,而颜色甚适,因思姑去,可以浸润矣。”
(7).逐渐;渐渐。《三国志通俗演义·董卓议立陈留王》:“宦者之祸,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近侍,浸润成疾,使至于此。”
词语解释:自润  拼音:zì rùn
自己得到好处。《后汉书·孔奋传》:“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 奋 力行清絜,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 唐 骆宾王 《挑灯杖》诗:“禀质非贪热,焦心岂惮熬。终知不自润,何处用脂膏。”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陈我度言辞俸守制》:“若独辞上禄以沽名,又受私餽以自润,内欺其心,外欺其主,孤不敢也。”
词语解释:流润  拼音:liú rùn
流布滋润。《管子·宙合》:“是以德之流润泽均加於万物。” 明 郑明选 《恭闻册立皇太子喜而赋诗》:“少海初流润,前星已丽空。”
词语解释:滋润  拼音:zī rùn
(1).湿润;不干燥。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时,土地滋润,流湿万物,洽沾濡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儻遇阴云,表里滋润,信宿然后乾,色正赤无疑矣。”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三月二十一》:“他轻轻的托开门走进来了。我不敢仰起我滋润的眼皮。”
(2).犹浸润;使湿润。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泉之为灵,非惟利物,亦当滋润所及,不育毒螫也。”《论语·颜渊》“浸润之潜” 宋 朱熹 集注:“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露瀼瀼滋润得花如綉,月溶溶滉漾出地如浮。” 浩然 《艳阳天》第二七章:“人呢?人也承受着甘露的滋润,新思想的幼苗也在拔节儿。”
(3).犹柔润,不干涩。《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你看他这喉音,就是一管簫,説那院里小娘儿,便怎的那套唱都听的热了,怎生如他那等滋润。” 郭沫若 《地下的笑声·金刚坡下》:“‘我要到 磁器口 ,那里有我一位干姐姐。’就像丢出口来的一样,毫无滋润地回答着。”
(4).方言。谓舒服。 梁斌 《红旗谱》十八:“老哥儿俩,抽着烟,说着话儿,说不出心眼里有多么滋润。” 陈建功 《丹凤眼》:“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得自在,过得滋润!”
(5).方言。饮,喝。如:他沏了一壶小叶儿茶,坐在炕沿上,慢慢滋润。如:他手里拿着一把沙酒壶,也不用酒盅子,嘴对嘴儿滋润上啦。
词语解释:明润  拼音:míng rùn
明朗温润;明亮润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扬雄 覃思文阁,业深综述,碎文璅语,肇为《连珠》,其辞虽小而明润矣。” 宋 曾巩 《郊祀庆成状》:“天宇湛然,日光明润。” 老舍 《正红旗下》十:“他用细润白胖,大指上戴着个碧绿明润的翡翠扳指的手,轻脆地拍了胖腿一下。”
词语解释:沾润  拼音:zhān rùn
滋润。亦以喻恩泽。 晋 陆机 《文赋》:“配霑润於云雨,象变化乎鬼神。”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旧説云:天子之德,光明如日,规轮如月,众暉如星,霑润如海。” 宋 司马光 《祭晋祠文》:“嘉泽虽丰,霑润未溥。” 刘大白 《丁宁之群·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灵泉,霑润着你。”
词语解释:苍润  拼音:cāng rùn
(1).青翠滋润。 明 方孝孺 《中山草堂记》:“ 臺城 中有小山特立,圆秀苍润,远望之如人之弁冠。”
(2).形容绘画苍劲滋润。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此盖借意成之,而墨法在有无之间,居然苍润。”《诗刊》1978年第5期:“我国有一派水墨写意画,精于选材,深于立意,往往几笔挥发,就让素净苍润的花鸟竹石给人以雄浑之气。”
词语解释:泽润  拼音:zé rùn
(1).恩泽普施。《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
(2).色彩光润。 唐 裴铏 《传奇·陶尹二君》:“肌肤莹滑,毛髮泽润。”
词语解释:德润  拼音:dé rùn
犹德泽。《淮南子·泰族训》:“ 尧 治天下,政教平,德润洽。”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上陈德润,加於百姓。”
词语解释:千年润  拼音:qiān nián rùn
药草石斛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频浇以水,经年不死,俗称为千年润。”
词语解释:阴润  拼音:yīn rùn
阴湿滋润。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徽州 世出墨工,多佳墨,云以置灰中,则阴润不能坏也。”
词语解释:红润  拼音:hóng rùn
色红而有光泽。 唐 白居易 《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赠座客》诗:“紫鲜林笋嫩,红润园桃熟。”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 扬州 有侍其太保者,官於瘴地十餘年。北归,面色红润,无一点瘴气。” 曹禺 《雷雨》第一幕:“ 四凤 约有十七八岁,脸上红润,是个健康的少女。”
词语解释:时润  拼音:shí rùn
指时雨。润,雨水。《北史·魏彭城王勰传》:“今破 新野 、 南阳 ,及摧此贼,果降时润,诚哉斯言。”
词语解释:津润  拼音:jīn rùn
(1).滋润;浸润;湿润。《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棃津润,樼栗罅发。” 刘良 注:“津润,棃中含水也。”《朱子语类》卷七三:“怕只是説水之津润上行,至那木之杪,这便是井水上行之象。”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金生水》:“又按《天文志》以星动摇而为风雨之候,石津润而为雨水之应。”
(2).富于神韵。 唐 李翱 《答朱载言书》:“浩乎若江海,高乎若丘山,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恠丽,六经之词也。”
(3).酬谢的财物。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我辈欲君殫一月工,堆字若干,分赠亲友,冀得小津润。”
词语解释:酥润  拼音:sū rùn
滋润。《百喻经》书末偈语:“如服吐下药,以酥润体中。” 尹世霖 《校园新歌》:“是谁洒下这酥润的春雨!是谁送来这温暖的春风?”
词语解释:甘润  拼音:gān rùn
(1).甘甜滋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枣》:“熟赤如朱,乾之不缩,气味甘润,殊於常枣,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
(2).指滋润。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滂沱消祲癘,甘润起稻稷。”
词语解释:鼓润  拼音:gǔ rùn
荡涤,滋润。语本《易·繫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同乾坤之覆载,齐风雨之鼓润。”
词语解释:鲜润  拼音:xiān rùn
新鲜而润泽。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玉拨》:“ 阳煬帝 朱贵儿 插 崑山 润毛之玉拨,不用兰膏,而髩鬟鲜润。” 清 姚燮 《满庭芳·红兰花吟馆消夏分咏得枇杷》词:“何人工作赋, 汉 林旧树,多半栖鸦,剩金相玉质,鲜润堪夸。” 王统照 《号声》:“每逢雨后的天气,不但谷中的绿色分外鲜润、明洁,就是那水石间的鸣蛙,也努力与高树上的蝉儿作竞争的喧叫。”
词语解释:涵润  拼音:hán rùn
滋润。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蒸云涵润,决天閫以滂流;击壤登歌,嬉熙臺而自乐。”
词语解释:青润  拼音:qīng rùn
(1).犹言绿油油。 宋 晏几道 《生查子》词:“岸柳弄娇黄,陇麦回青润。” 阿英 《夜航小引》:“一看到那愈加青润的两岸,白雾弥漫了的山峰,心头却不禁感到愉快。”
(2).色青而润泽。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外所进 宋 磁碗……细视釉色,青润无少异。”
词语解释:华润  拼音:huá rùn
美好而有光彩。《宋书·张畅传》:“ 畅 随宜应答,吐属如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 孝伯 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宋 秦观 《〈法帖通解〉序》:“顷为正字,时见诸帖墨蹟有藏於祕府者,字皆华润有肉,神气动人,非如刻本之枯槁也。”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散语幽寂,有兰芝之洁;合语华润,有桃李之艷。”
词语解释:分润  拼音:fēn rùn
分取钱财,分享利益。 明 张煌言 《答曹云林监军书》:“ 徐兄 适会弟于 阮 途,勿克稍为分润。”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魏元虚》:“乘其数目未明时,分润些微。” 刘半农 《“好好先生”论》:“第二件事,便是他上台之后没有筹到一个錋子,却要分润别人所筹到的钱。”
词语解释:楚润  拼音:chǔ rùn
指 唐 名妓 楚儿 。因其字 润娘 ,故称。后亦借指名妓。《韵语阳秋》卷十八引 唐 郑谷 《登第后宿平康里》诗:“春来无处不閒行, 楚 润 相看别有情。”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序》:“﹝余﹞所作歌诗,传诵诸姬之口, 楚润 相看,态娟互引。”
词语解释:璧润  拼音:bì rùn
像璧玉一样润泽。比喻人的品行高洁。《世说新语·言语》“ 卫洗马 初欲渡 江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卫玠 ﹞娶 乐广 女, 裴叔道 曰:妻父有冰清之资,壻有璧润之望,所谓 秦 晋 之匹也。”
词语解释:腴润  拼音:yú rùn
(1).丰腴的流泽。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修道德,习仁义,敦孝悌,立忠贞,渐礼乐之腴润,蹈先王之盛则,此君子之所急,非有求而为也。” 唐 李峤 《自叙表》:“臣曾涉经典,篤好文忠,渐六艺之腴润,驰百家之閫閾。”
(2).丰美滋润。《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二日》:“自入 高臺 境内,田土腴润,涧泉流处皆有土木小桥,树林葱蔚,颇似南中野景。” 叶圣陶 《城中·在民间》:“迎上来走在前头的是两个女工,都是十七八岁,淡青的夏布衫,光润的发辫,面目间透露着聪明,可是都没有腴润的肤色。”
词语解释:坚润  拼音:jiān rùn
坚硬而润泽。 宋 王巩 《王氏谈录·灵符石》:“公少游 蜀 ,於江滨得灵符石,理坚润,其文尤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吕老煅研》:“ 高平 吕老 ,造墨 常山 ,遇异人传烧金诀,煅出视之,瓦砾也。有教之为研者,研成坚润宜墨,光溢如漆。”
词语解释:内润  拼音:nèi rùn
谓颖慧天然,蕴而不露。《南齐书·衡阳元王道度传》:“ 宣帝 问二儿学业, 次宗 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内润,皆良璞也。’”《世说新语·品藻》“以五 荀 方五 陈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逸士传》:“或问 汝南 许章 :‘ 爽 与 靖 孰贤?’ 章 曰:‘二 荀 皆玉也, 慈明 外朗, 叔慈 内润。’”
词语解释:莹润  拼音:yíng rùn
晶莹润泽。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上》:“ 临洛 市中,百姓有推磨盲骡,无故死,因卖之。屠者剖腹中得二石,大如合拳,紫色赤斑,莹润可爱。”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玛瑙》:“西洋玛瑙遍行天下,其值不过玉之十一,而色之奇幻,质之莹润,远胜旧物。”《红楼梦》第八回:“灿若明霞,莹润如酥。”
词语解释:湿润  拼音:shī rùn
亦作“溼润”。 潮湿而润泽。《百喻经·二鸽喻》:“天降大雨,果得溼润,还復如故。”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陈赡传异人胶法》:“ 陈赡 , 真定 人。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因就山中古松取煤,其用胶虽不及 常和 沉珪 ,而置之湿润,初不蒸,则此其妙处也。” 丁玲 《田家冲》:“有些田放了水,静静的流着,有些刚刚耕过,翻着,排着湿润的土块。”
词语解释:溽润  拼音:rù rùn
湿润。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禪堂清溽润,高阁无恢炱。”
词语解释:潜润  拼音:qián rùn
(1).谓渐渐滋润。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欣阳春之潜润,乐时泽之惠休。” 唐 温庭筠 《握柘词》诗:“宿雨香潜润,春流水暗通。”
(2).深深沾惠。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沐浴圣泽,潜润德教。”
词语解释:柔润  拼音:róu rùn
柔和润泽;轻柔圆润。《晋书·舆服志》:“又以蝉取清高饮露而不食,貂则紫蔚柔润而毛采不彰灼,金则贵其寳莹,於义亦有所取。” 宋 欧阳修 《减字木兰花》词:“歌檀敛袂,繚绕雕梁尘暗起。柔润清圆,百琲明珠一綫穿。”
词语解释:波润  拼音:bō rùn
犹馀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娄芳华》:“郎君处此,于汝亦大有波润。独不念椀中餘瀋、柈中賸胾,又谁曾与汝争一匕一箸耶?”
词语解释:丰润  拼音:fēng rùn
(1).丰足而滋润。 三国 魏 锺会 《蒲萄赋》:“仰承甘液之灵露,下歙丰润於醴泉。” 元 王恽 《劝农文》:“倘遇旱乾,独沾丰润。” 明 王叔英 《原命一首赠杨文忠别》:“富者得乎气之丰润者也,贫者得乎气之枯瘠者也。”
(2).指丰茂滋润。 华山 《大戈壁之夜》:“刚进 河西走廊 的时候,绿洲这样丰润,青葱,映着 祁连山 的连峰积雪。”
(3).肌肉丰满,皮肤滋润。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益州 进白骡至,洁朗丰润,权奇伟异。” 宋 许洞 《虎钤经·相人》:“夫山有美玉,草木滋茂;人有贵相,气色丰润。” 巴金 《家》二:“瓜子形的脸庞也还丰润,在她带笑说话的时候,脸颊上现出了两个酒窝。”
(4).宽宏;丰裕。 唐 李白 《任城县厅壁记》:“况其城池爽塏,邑屋丰润。” 元 姚燧 《百夫长赠中大夫上轻车都尉曹南郡侯坤都岱神道碑》:“计幕府犒功,居诸将先,金实于櫝,衣溢于笥,马连于櫪,归则课僮奴耕嫁畜牧,随致丰润。”
(5).丰美而有文采。 明 曹学佺 《〈唐黄御史集〉序》:“御史文赡蔚有典则,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
词语解释:闲润  拼音:xián rùn
闲雅温润。閒,通“ 嫺 ”。 南朝 梁简文帝 《〈临安公主集〉序》:“风仪閒润,神姿照朗。”
词语解释:潮润  拼音:cháo rùn
潮湿。 宋 范成大 《没冰铺晚晴月出》诗:“旅枕梦寒涔屋漏,征衫潮润冷炉熏。” 茅盾 《儿子开会去了》:“父亲和母亲对看了一眼,彼此都觉得眼眶里有点潮润。”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林里和山边,到处散发着落花、青草、朽叶和泥土的混合的、潮润的气味。”
词语解释:澄润  拼音:chéng rùn
清雅温润。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 子耕 澄润明澈,雅服繅籍,纤尘点俗,挥絶限域,人谓唤起 鲁直 矣。”
词语解释:调润  拼音:diào rùn
调理,加工。 明 张居正 《答福建巡抚耿楚侗言治术书》:“来諭求二公行之已试而尽美者,修饰之;其行之虽善而未尽美者,调润之。斯公之所以克成厥终也。”
词语解释:修润  拼音:xiū rùn
(1).助益,增益。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公卿宜思所以安集百姓,致利除害,辅明主以仁义,修润洪业之道。”
(2).修改润色。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刘尧举》:“试之日,出《垂拱而下治赋》《秋风生桂枝诗》,皆所素为者,但赋韵不同,须加修润。”
(3).修饰打扮。 明 陈子龙 《论〈名士论〉》:“夫名为瑜璧,能无拂拭?号曰 夷光 ,难免修润。”
(4).美好光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尝见厦有春凳,肉红色,甚修润。”
词语解释:渐润  拼音:jiàn rùn
浸润。 晋 傅玄 《文皇统百揆》诗:“洪泽所渐润,砾石为珪璋。”
词语解释:肥润  拼音:féi rùn
(1).肥壮润泽。 唐 韩愈 《贺雨表》:“嘉穀奋兴,根叶肥润,抽茎展穗,不失时宜。”
(2).犹油水。指不正当的额外收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司设监﹞事最烦苦,远不逮御用监内官监,有盈餘肥润也。”
词语解释:幽润  拼音:yōu rùn
幽洁润泽。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奏》:“玄浸纷流,华液幽润。”
词语解释:濡润  拼音:rú rùn
(1).沾湿;滋润。《初学记》卷二六引 三国 魏 傅巽 《七诲》:“濡润细滑,流泽芬芳。” 南朝 宋 鲍照 《岁暮悲》诗:“霜露迭濡润,草木互荣落。”《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六月二十二日》:“昨夜丑刻后雷雨甚大,今晨又雨,巳刻始止。各处田畴得此濡润,晚稻、杂粮或可与早稻同占丰稔也。”
(2).犹润笔。撰写文稿的酬金。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维 立成数百言,有 燕 许 风骨,厚获濡润。”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太宗 时, 禹偁 为翰林学士,尝草 继迁 制,遗马五十匹,以备濡润。 禹偁 以状不如式,却之。”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埋铭》:“ 陆经 多与人写埋铭,颇得濡润。”
词语解释:写润  拼音:xiě rùn
倾泻滋润。借指帝王所施的恩泽。《艺文类聚》卷十五引 隋 江总 《为陈六宫谢章》:“岂期日月腾影,风云写润,遂復位崇九卿,声高六列。”
词语解释:删润  拼音:shān rùn
删改润色。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二月》“左副元帅 宗维 令其礼部侍郎 刘思 易御服”自注:“此得其实,但误以两事为一日耳。今略删润,令不牴牾。” 金 王若虚 《诸史辨惑》:“ 班固 《汉书》删润 迁 《史》,往往胜之,然亦有反不及者。” 清 章学诚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或至如学童课业,大费点化删润,免过为幸,安敢望有拔出於平日之文哉!”
词语解释:大润  拼音:dà rùn
大雨。《后汉书·锺离意传》:“比日密云,遂无大润。” 李贤 注:“《易》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词语解释:灵润  拼音:líng rùn
(1).雨露的美称。 晋 郭璞 《江赋》:“播灵润於千里,越 岱宗 之触石。”
(2).喻恩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诚谓乾覆,恩有纪极,不意灵润,弥以隆赫。”《南史·夷貊传上·闍婆达国》:“我虽在远,亦霑灵润。”
词语解释:荷润  拼音:hé rùn
承受恩泽。《南齐书·王僧虔传》:“遂不荷润,反更曝鳃。”
词语解释:游润  拼音:yóu rùn
飘浮的水气。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游润腾云飞,散作三日霖。”
词语解释:烝润  拼音:zhēng rùn
湿热蒸发。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之一:“南过 庾岭 更千山,烝润由来共一天。”
词语解释:煦润  拼音:xù rùn
温暖滋润。 唐 司空图 《效陈拾遗子昂感遇》诗之二:“阳和含煦润,卉木竞纷华。”
词语解释:笔润  拼音:bǐ rùn
犹润笔。指写字、作画、撰写文章的报酬。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我为尊重我的艺术起见,要请求些笔润,她也怎能说我是卑鄙!”
词语解释:荣润  拼音:róng rùn
光华润泽。《三国志·蜀志·郤正传》:“初升高冈,终陨幽壑。朝含荣润,夕为枯魄。”
词语解释:和润  拼音:hé rùn
(1).调和滋润。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感气运之和润,乐时泽之有成。” 李大钊 《青春》:“神州赤县,古称天府,胡以至今徒有万木秋声、萧萧落叶之悲,昔时繁华之盛,荒凉废落至于此极也!毋亦无此种草木为之文柔和润之耳。”
(2).形容声音和谐圆润。 宋 范仲淹 《与唐处士书》:“﹝琴﹞清厉而静,和润而远。” 叶圣陶 《遗腹子》:“ 文卿先生 的语音转得不大和润了。”
词语解释:圆润  拼音:yuán rùn
(1).指技法圆熟流利。 元 虞集 《题赠叶梅野原序》:“ 集 尝见故家有藏 徐熙 墨杏花者,用笔圆润,有篆籀法。”
(2).指物之表面光滑润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其山无石,而有石子,套部长以洁白圆润者,人各集一堆,名阿保。”
(3).指声音滑利甜润。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不时地听到布谷鸟圆润的悦耳的啼声。”
词语解释:贪润  拼音:tān rùn
犹贪得;贪图。 唐 陈子昂 《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不意臣父衰耄,恃宠忘公,贪润微财,取犯朝宪。”
词语解释:刊润  拼音:kān rùn
修改润色。 宋 叶适 《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惟於国史研贯专一,朱墨义类,刊润齐整,各就书法。”
词语解释:详润  拼音:xiáng rùn
安详温和。《亢仓子·臣道》:“朝廷百吏,姿貌多美,颜色谐和,词气华柔,动止详润。”
词语解释:金声玉润  拼音:jīn shēng yù rùn
喻文章气韵优美。语出 汉 班固 《东都赋》:“玉润而金声。” 刘师培 《文说》:“金声玉润,绣错綺文,赋体之正宗也。”
词语解释:贴润  拼音:tiē rùn
津贴;贴补。 清 王汝润 《馥芬居日记》:“自余有进门钱后,稍为贴润 安甫 ,以图永久,因逃难未知何日了也。”
词语解释:优润  拼音:yōu rùn
(1).优美和润。 晋 成公绥 《啸赋》:“清激切於宇笙,优润和於瑟琴。”
(2).羡馀,盈馀。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盖 元丰 以前屡经裁损,纵有些小优润,数亦不多。”
词语解释:贞润  拼音:zhēn rùn
谓色纯正而润泽。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 宣城 所统 临城县 山中,获草一株,交柯攒茎,紫盖黄衷,贞润暐曄,自然天华。”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 洮河 緑石,贞润坚緻,其价在 端 上,以不易得也。”
词语解释:陈景润  拼音:chén jǐng rùn
(1933-1996)数学家。福建福州人。厦门大学毕业。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1966年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另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因子的乘积之和”,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词语解释:冰清玉润  拼音:bīng qīng yù rùn
(1).《世说新语·言语》“ 衞洗马 初欲渡江”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卫玠别传》:“世咸谓诸王三子,不如 衞 家一儿,娶 乐广 女。 裴叔道 曰:‘妻父有冰清之资,壻有璧润之望,所谓秦 晋 之匹也。’”《晋书·卫玠传》作“妇公冰清,女壻玉润”。后遂以“冰清玉润”为翁婿的美称。 北魏 《李挺墓志》:“太常 刘贞公 一代伟人也。特相赏异,申以婚姻。僉谓冰清玉润,復在兹日。”《再生缘》第二回:“淑女才郎同匹配,冰清玉润两週全。如蒙青盼垂金诺,转復佳音也有颜。”
(2).比喻人品高洁。 唐 《高士王行淹墓志》:“并冰清玉润,人杰地灵。” 明 高濂 《玉簪记·诳告》:“他是冰清玉润,怎便肯随波逐尘。”
词语解释:饰润  拼音:shì rùn
修饰润色。
词语解释:雅润  拼音:yǎ rùn
雅致温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太平御览》卷五四二引《郭子》:“ 庾 ( 庾亮 )风姿雅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印章》:“为文房之玩,温栗雅润,遂冠千古。”
词语解释:颽润  拼音:kǎi rùn
《史记·乐书》:“舜 弹 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南风谓之颽,后因以“颽润”指帝泽皇恩。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恩霑颽润,惠兹穷生。”
共14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