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首字词组
淅淅淅玉淅然淅淅飒飒淅淅盐淅二泔淅呖 
淅沥淅飒淅零淅留淅淅沥沥淅另另淅淅索索淅溜淅冽 
淅米淅瑟淅箕淅洒淅冽冽淅淅零零淅零零 

词语解释:淅淅  拼音:xī xī
(1).象声词。风、雨声。 唐 李咸用 《闻泉》诗:“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四折:“可则是玉露泠泠,金风淅淅,中秋节序。” 清 金农 《绯桃花下喜雨》诗:“忽闻好雨淅淅鸣,虚廊洒瓦天将曙。” 王闿运 《秋醒词》序:“淅淅之风,送鸡声而俱远。”
(2).象声词。物体擦动声。 唐 白居易 《竹窗》诗:“遶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东城有猎者,夜半睡醒,闻窗纸淅淅作响。” 鲁彦周 《找红军--我失去了妈妈》:“谁知刚离开洞门几十步,就听见一阵淅淅声,我抬头一看,只见满山满谷都是白匪躬着腰端着枪,猫狼子似地向山上乱跑。”
(3).畏风貌。《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嗇嗇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乾呕者,桂枝汤主之。” 成无己 注:“淅淅者,洒淅也,恶风之貌也。”
词语解释:淅沥  拼音:xī lì
象声词。形容雪霰、风雨、落叶、机梭等的声音。 唐 乔知之 《定情篇》:“碧荣始芬敷,黄叶已淅沥。” 唐 李商隐 《到秋》诗:“扇风淅沥簟流灕,万里南云滞所思。”《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琚瑀鏗鏘韵碧霄,机梭淅沥鸣玄夜。”《红楼梦》第四五回:“﹝ 黛玉 ﹞又听见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 曹禺 《雷雨》第四幕:“外面雨声淅沥可闻,窗前帷幕垂下来了。”
词语解释:淅米  拼音:xī mǐ
淘米。《仪礼·士丧礼》:“祝淅米于堂,南面用盆。” 郑玄 注:“淅,汏也。”《淮南子·兵略训》:“百姓开门而待之,淅米而储之。” 高诱 注:“淅,渍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桓南郡 与 殷荆州 语次……復作危语。 桓 曰:‘矛头淅米劒头炊。’ 殷 曰:‘百岁老人攀枯枝。’”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出抚》:“淅米向矛头,鞭影遥挥南斗。”
词语解释:淅玉  拼音:xī yù
指淘净的米。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庖霜膾玄鯽,淅玉炊香粳。” 宋 岳珂 《百韵诗》:“连云登美稼,淅玉饭香秔。”
词语解释:淅飒  拼音:xī sà
象声词。细微的动作声。 元 吴师道 《晚霜曲》:“僵禽淅颯动庭竹,城上啼乌怨如哭。”
词语解释:淅瑟  拼音:xī sè
象声词。形容风声。 明 王世贞 《张将军歌》:“狼头羽纛扫太白,阴飈淅瑟燐火明。”
词语解释:淅然  拼音:xī rán
寒貌。《素问·刺热》:“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 唐 韩愈 《送刘师服》诗:“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词语解释:淅零淅留  拼音:xī líng xī liú
象声词。形容雨声。 元 周文质 《叨叨令·悲秋》曲:“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
词语解释:淅箕  拼音:xī jī
竹制的过滤器。与 湖南 所谓“沥箕”相似,平口、大腹、圆底。
词语解释:淅淅飒飒  拼音:xī xī sà sà
象声词。似风雨而较细微的声音。《红楼梦》第八二回:“只听得外面淅淅颯颯,又像风声,又像雨声。”
词语解释:淅淅沥沥  拼音:xī xī lì lì
象声词。雨声。《红楼梦》第四五回:“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洪深 《走私》:“窗上淅淅沥沥,是雨点打在玻璃上的声音。”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一章:“雨小些,但还是淅淅沥沥地下着。”
词语解释:淅洒  拼音:xī sǎ
形容寒颤时毛发竖起。 清 袁枚 《新齐谐·王白斋尚书为潮鸣寺僧》:“余同年 王白斋 少年美秀,初入学时年纔十七,偶游 潮鸣寺 ,见影堂老僧像,不觉毛髮淅洒,还家遂病。”
词语解释:淅淅盐  拼音:xī xī yán
《昔昔盐》。乐府《近代曲》名。 隋 薛道衡 作。“昔昔”是“夜夜”之意;“盐”是“曲”的别名。内容写女子怀念出征的丈夫。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诗:“ 华奴 歌《淅淅》, 媚子 舞卿卿。”自注:“歌者 华奴 ,善歌《淅淅盐》。”
词语解释:淅另另  拼音:xī lìng lìng
犹言湿淋淋。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那 秦太师 他一进门,忒楞楞的黑心搥敢捣了千下,淅另另的紫筋肝剁作三花。”
词语解释:淅冽冽  拼音:xī liè liè
象声词。风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淅冽冽的晓风帘幕,滴流流的落叶辞柯。”
词语解释:淅二泔  拼音:xī èr gān
第二道淘米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部一·粳》:“淅音锡,洗米也;瀋,汁也;泔,甘汁也。第二次者,清而可用,故曰淅二泔。”
词语解释:淅淅索索  拼音:xī xī suǒ suǒ
象声词。轻细的擦动声。 洪深 《赵阎王》第二幕:“林中淅淅索索有怪声。” 克非 《春潮急》五:“传来一阵淅淅索索的声响,像是谁把一抱什么轻软的东西抛到房顶上。”
词语解释:淅淅零零  拼音:xī xī líng líng
象声词。风声。 明 高深甫 《寒闺怨》套曲:“淅淅零零,咿咿哑哑,风前寒雁落汀沙。”
词语解释:淅呖  拼音:xī lì
象声词。鸟鸣声。《西游记》第九十回:“青鸞声淅嚦,黄鸟语绵蛮。”
词语解释:淅溜淅冽  拼音:xī liū xī liè
象声词。形容风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晚风儿淅溜淅冽,暮云外征鸿高贴。”
词语解释:淅零零  拼音:xī líng líng
象声词。形容雨、雪、风等的声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触目凄凉千万种,见滴流流的红叶,淅零零的微雨,率剌剌的西风。”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全不见那昏惨惨云遮了银汉,则听的淅零零雪糝琼沙。” 明 冯梦龙 《挂枝儿·瘦》:“雨丝丝,一点点都是愁。淅零零,铁马儿在簷前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