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混淆 拼音:hùn xiáo
亦作“ 混殽 ”。
(1).混杂;错乱;界限模糊。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周书·艺术传·姚僧垣》:“其时虽尅平大乱,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无復纲纪。” 宋 司马光 《陈三德上殿札子》:“人善恶是非,相与混殽,若待之如一,无所别白。”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主观客观的混淆,使你一百年也不能解决一个小小的问题。”
(2).使混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你想他们有甚弄钱之法?无非是包揽词讼,干预公事,鱼肉乡里,倾轧善类,布散謡言,混淆是非。” 闻一多 《谨防汉奸合法化》:“我们又深信八年抗战既已使黑白分明,再要混淆它,已经是不可能的。”词语解释:纷淆 拼音:fēn xiáo
混淆杂乱。《新唐书·魏元忠传》:“自 苏定方 平辽东, 李勣 破 平壤 ,赏既不行,勋亦淹废,岁月纷淆,真伪相错。” 宋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嗟予夺得何所用,簿领朱墨徒纷淆。” 清 姚鼐 《邳州黄山》诗:“偶传 太公 书,聊以定纷淆。”词语解释:厖淆 拼音:máng xiáo
杂乱。 清 姚鼐 《赠钱献之序》:“余尝以余意告之,而不吾斥也,虽然,是犹居京师厖淆之间也。”词语解释:霿淆 拼音:méng xiáo
混淆不明。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六》:“彼贤奸杂用者,非其心之公私霿淆乎?”词语解释:黑白混淆 拼音:hēi bái hùn xiáo
指颠倒是非,制造混乱。词语解释:浑淆 拼音:hún xiáo
混淆,混杂。《汉书·董仲舒传》:“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 宋 沉遘 《司勋郎中充秘阁校理孙瑜可太常少卿馀如故》:“恩不异众,而使有浑淆之议,则士大夫何劝焉。” 明 沉鲸 《双珠记·勾补军伍》:“整齐军伍防征勦,明查支派莫浑淆。”词语解释:溷淆 拼音:hùn xiáo
见“ 溷殽 ”。
词语解释:溷殽 拼音:hùn yáo
亦作“ 溷淆 ”。 混乱,杂乱。《汉书·谷永传》:“乱服共坐,流湎媟嫚,溷殽无别。”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忠佞溷淆,各以类进。” 汪继培 笺:“《五行志》又作‘溷肴’。” 唐 元稹 《江边》诗:“怪鵩频栖息,跳蛙颇溷殽。”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明文授读》:“以先生学识之高,精力之富,而鉴裁斯事,尚多溷淆,文章正法,固非易知者也。”词语解释:紊淆 拼音:wěn xiáo
犹紊乱。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然必先经后史,不少紊淆。” 黄远庸 《新政府之人才》:“权限紊淆,莫甚於今日矣。”参见“ 紊乱 ”。
词语解释:紊乱 拼音:wěn luàn
(1).扰紊,扰乱。 唐 元结 《乞免官归隐表》:“今秽污臺省,紊乱时宪。”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茂贞 等汗流浹背,不能对,但云:‘南北司紊乱朝政。’”
(2).杂乱;纷乱。 清 林则徐 《会批义律于封港后递求诚禀》:“且货船若不阻留,则并无殴毙 林维喜 之案,又何至事务紊乱乎?”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 沙市 的动乱,看起来比 武汉 还要厉害。秩序是紊乱透了,市面总有好几天没有打扫,商店多只是半开门。”词语解释:绲淆 拼音:gǔn xiáo
见“ 緄殽 ”。
词语解释:绲殽 拼音:gǔn yáo
亦作“ 緄淆 ”。 緄,通“ 混 ”。犹混淆。混乱不清。 章炳麟 《文学说例》:“自衰 宋 至今,散行噂沓,儷辞緄殽,《苍》《雅》之学,於兹歇絶。” 章炳麟 《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就如 元晦 所言,亦非以格竹为格物,徒以名词妄用,情伪緄淆。”词语解释:玉石混淆 拼音:yù shí hùn xiáo
比喻好坏混杂。 晋 葛洪 《抱朴子·百家》:“真伪颠倒,玉石混淆。” 宋 岳珂 《桯史·淮阴庙》:“﹝庙﹞两旁皆过客诗句,楹楣户牖,题染无餘,往往玉石混淆,殊不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