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鱼平声 [jū][yú,我也][动词][yú,同欤][jū][详注1][jū][jū][jū,拮据][详注2][yú][详注3][qú][详注4][xū][shū][xū,又以诸切,音余。芞藇,香草。][详注5][音如。水名,在南郡。]


注1:涂 《广韵》直鱼切《集韵》陈如切,音除。水名。与滁同。《晋书·宣帝纪》王淩诈言吴人塞涂水。涂水即滁水。
注2:沮 古水名。在今陕西省。《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余切,音苴。水名。《说文》水出汉中房陵,东入江。《水经》沮水出东汶阳郡沮阳县。 又《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沮县沮水,出东狼谷。《水经注》沔水一名沮水。 又漆沮,二水名。《书·禹贡》漆沮既从。《诗·大雅》自土沮漆。《水经》漆水出扶风杜阳县俞山,东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县北,东入于洛。《十三州志》漆沮,即洛水也。《诗·地理考》段氏曰:漆沮有二,皆出雍州,东入于渭,特有上流下流之别。诗漆沮入于渭之上流。书漆沮入于渭之下流。 又《水经注》肥如县,故肥子国,有大沮水,小沮水。 又沮中,地名。亦作柤。《吴志》赤乌四年,诸葛瑾取柤中。 又《广韵》侧鱼切《集韵》臻鱼切,音菹。姓也。黄帝史官沮诵,三国沮授。
注3:屠 《广韵》直鱼切《集韵》《韵会》音除。休屠,匈奴王号。休音朽。
注4:衙 音鱼。衙衙,行貌。《宋玉·九辨》导飞廉之衙衙。
注5:鐻 音渠。《集韵》金银器名。《山海经》青要之山,䰠武罗司之,穿耳以鐻。《郭璞曰》鐻,金银器名。《后汉·张奂传》遗金鐻八枚。《注》鐻,音渠。食器名。未详形制。《左思·魏都赋》鐻耳之杰。
首字词组
淤泥淤赐淤涌淤滞淤磨淤黑淤洳淤浊
淤田淤血淤溉淤淀淤灌淤集淤塞淤伤
淤渟淤积淤渣淤涩淤滩淤阏淤土淤垫

词语解释:淤泥  拼音:yū ní
犹污泥。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淤泥不能污其体,重昏不能覆其真。” 唐 方干 《东山瀑布》诗:“不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 宋 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魏传统 《长征诗草·过阿西草原》:“脚踏水草地,淤泥软绵绵。”
词语解释:淤田  拼音:yū tián
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河水冲刷的淤泥,用决水法引入田内,使土质肥沃,称淤田。”
词语解释:淤渟  拼音:yū tíng
水淤积不流。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 黄河 湍悍,宜防而不宜泄; 漳水 淤渟,可资灌溉,宜泄而不宜防。”
词语解释:淤赐  拼音:yū cì
淤,通“ 飫 ”。赏赐丰盛的酒食。《后汉书·马融传》:“摆牲班禽,淤赐犒功。” 李贤 注:“淤与飫同。《左传》曰:‘加饍则飫赐。’”
词语解释:淤血  拼音:yū xuè
血液凝滞不通。亦指凝聚不流通的血。《红楼梦》第三四回:“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
词语解释:淤积  拼音:yū jī
凝积;停滞。 鲁迅 《野草·淡淡的血痕中》:“正视一切重迭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 曹禺 《原野》序幕:“他背后有一片野塘,淤积油绿的雨水。” 叶紫 《星》第一章:“ 梅春姐 觉得那淤积的心血,是怎样地热烘烘地涌上了她的面庞。”
词语解释:淤涌  拼音:yū yǒng
淤塞的水流。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献计》:“依他河影开淤涌,今朝起工,明朝奏功,百人一丈工齐动,笑谈中, 秦淮 古渡,三十里自相通。”
词语解释:淤溉  拼音:yū gài
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宋史·河渠志五》:“ 阳武县 民 邢晏 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咸瘠薄,乞淤溉。’”
词语解释:淤渣  拼音:yū zhā
淤积的渣滓。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人事之伙颐,车马之纵横,见者类曰如淤渣也。”
词语解释:淤滞  拼音:yū zhì
郁结。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验各种死伤》:“中毒之尸无显露痕跡,乃毒气淤滞於内。”
词语解释:淤淀  拼音:yū diàn
淤塞积淀。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二状》:“游淀之势,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不快,乃自上流低下处决。”《明史·潘季驯传》:“是时, 河 决 崔镇 , 黄水 北流, 清河口 淤淀,全 淮 南徙。”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管窥一得》:“所谓杜其源者,亦当先疏其壅閼,刷其淤淀。骤而塞之,则必有决堤坏防之患。”
词语解释:淤涩  拼音:yū sè
水道不畅通。
词语解释:淤磨  拼音:yū mó
耽搁,拖延。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 李四爷 开始喜欢 钱太太 ,因为她是那么简单痛快,只要他一出主意,她马上点头,不给他半点麻烦和淤磨。”
词语解释:淤灌  拼音:yū guàn
放淤蓄积挟带泥沙的水以淤高低洼地区
词语解释:淤滩  拼音:yū tān
淤泥形成的滩地。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一:“凡潢污洄互,壅积泥滓,水退皆成淤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总论》:“临山濒水,涨荡淤滩,不无开垦耕种,隐漏税粮。”
词语解释:淤黑  拼音:yū hēi
污黑。 杨成武 《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水呈淤黑色,散发出腐臭的气息。”
词语解释:淤集  拼音:yū jí
郁集。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九:“一片银灰色的艾蒿的特有的香味淤集在整个的林中。”
词语解释:淤阏  拼音:yū è
水流不通。《新唐书·孟简传》:“﹝ 简 ﹞出为 常州 刺史,州有 孟瀆 ,久淤閼, 简 治导,溉田凡四千顷。”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五》:“浊 河 徙决,淤閼千里, 滎泽 、 鉅野 塞为平原。”
词语解释:淤洳  拼音:yū rù
壅塞。 清 黄景仁 《泥涂叹》诗:“前途更淤洳,欲铲无巨铁。”
词语解释:淤塞  拼音:yū sè
谓水道阻塞不畅通。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父老皆云,若运河淤塞,远则五年,近则三年,率常一开。”《明史·河渠志四》:“且 江 潮涌沙,淤塞难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往常职道晋省,看见 南京 城里的河道也淤塞的了不得。” 田汉 《洪水》:“河床高,淤塞起来,自然就容易决口。”
词语解释:淤土  拼音:yū tǔ
淤泥沉淀而成的土壤。《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沂乡的全面规划》:“地势低洼,经常积水成灾,土质绝大部分是淤土。”
词语解释:淤浊  拼音:yū zhuó
污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阿胶﹞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 济水 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水东挨突崖脊,下捣其崖麓,无穴以洩,水沫淤浊。”
词语解释:淤伤  拼音:yū shāng
悲伤郁结。 清 秦瀛 《答王惕甫书》:“累拜书问,会僕有仲妹之丧,志气淤伤,不能作答。”
词语解释:淤垫  拼音:yū diàn
(1).河床因淤积而增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徒阳运河》:“今 丹徒 、 丹阳 百里之间,为 江 潮淤垫,舟楫难行。”
(2).指淤积的泥沙。《清会典事例·工部·河工》:“水不四溃,则濬涤淤垫,沙去 河 深,隄岸益可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