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渠侬 拼音:qú nóng
方言。他,她。 宋 杨万里 《过瘦牛岭》诗:“夜来尚有餘樽在,急唤渠儂破客愁。” 元 高德基 《平江记事》:“ 嘉定州 去 平江 一百六十里,乡音与 吴城 尤异,其并海去处,号三儂之地。盖以乡人自称曰‘吾儂’、‘我儂’,称他人曰‘渠儂’,问人曰:‘谁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曰:‘家中无广舍,渠儂时复出入,可復奈何?’”词语解释:渠渠 拼音:qú qú
(1).深广貌。《诗·秦风·权舆》:“於我乎,夏屋渠渠。” 朱熹 集传:“渠渠,深广貌。” 宋 王安石 《潭州新学》诗:“撤故就新,为此渠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
(2).殷勤貌。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古人詡詡而汲善,渠渠而下士,是致德义日益引,望实日益隆,忧患无自入焉。” 宋 梅尧臣 《将赴表臣会呈杜挺之》诗:“学语渠渠问,牵裳步步随。”
局促不安貌。《荀子·修身》:“人无法则倀倀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 杨倞 注:“渠渠,不宽泰之貌。”一说,无守貌。 梁启雄 释引 陈奂 曰:“渠渠,犹瞿瞿。《齐风》传云:‘瞿瞿,无守之貌。’”词语解释:渠央 拼音:qú yāng
匆遽完结。渠,通“ 遽 ”。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八:“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守洪州》诗:“使君谢吏趣治装,我行乐矣未渠央。”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廉夫诗格》:“愿汝康强好眠食,百年欢乐未渠央。”词语解释:渠魁 拼音:qú kuí
大头目;首领。《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孔 传:“渠,大。魁,帅也。” 孔颖达 疏:“‘歼厥渠魁’,谓灭其元首,故以渠为大,魁为帅,史传因此谓贼之首领为渠帅,本原出於此。” 宋 陆游 《董逃行》:“渠魁赫赫起 临洮 ,僵尸自照脐中膏。”《三国演义》第八八回:“ 孟获 乃 南蛮 渠魁,今幸被擒,南方便定;丞相何故放之?” 粟戡时 《湘路案》:“又有言留 日本 铁道学生 焦达峯 乃 湖南 会党之渠魁者。”词语解释:渠水 拼音:qú shuǐ
(1).指 吴王 夫差 所开的 邗沟 。《汉书·地理志下》:“ 江都 ,有 江水祠 。 渠水 首受 江 ,北至 射阳 入湖。” 王先谦 补注引《水经注·淮水》:“昔 吴 将伐 齐 ,北霸中国,自 广陵城 东南筑 邗城 ,城下掘深沟,谓之 韩江 ,亦曰 邗溟沟 ,自 江 东北通 射阳湖 ,《地理志》所谓 渠水 也。”
(2).沟渠中的水。 唐 杜牧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诗:“悠悠渠水清,雨霽 洛阳城 。” 宋 朱熹 《答王无功》诗:“渠水经夏响,石苔终岁青。”词语解释:渠辈 拼音:qú bèi
他们。 宋 朱熹 《答胡季随》:“ 王 氏《中説》,最为渠辈所尊信。”《金史·欢都传》:“君相之位,皆渠辈为之,奈何?” 清 恽敬 《后溪先生家传》:“赖天子甚圣,若疏其恶,暴之渠辈,言不得入,非特免祸,且大用。”词语解释:渠伊 拼音:qú yī
方言。他;他们。《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引 宋 黄朝英 《缃素杂记》:“近閲《冷斋夜话》载当时 唐 李 对答语言,乃以此诗为落韵诗。盖渠伊不见 郑谷 所定诗格有进退之説,而妄为云云也。”词语解释:渠长 拼音:qú cháng
(1).渠魁,首领。《新唐书·李多祚传》:“讨 黑水靺鞨 ,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
(2).官名。指掌管河渠的官。《新唐书·百官志三》:“凡渔捕有禁,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渠长、斗门长节其多少而均焉。”词语解释:渠门 拼音:qú mén
(1).旗名。一说两旗交接以为军门。《国语·齐语》:“赏服大輅,龙旗九旒,渠门赤旂,诸侯称顺焉。” 韦昭 注:“ 贾侍中 云:‘……渠门,亦旗名。赤旂,大旗也。’ 昭 谓……渠门,两旗所建,以为军门,若今牙门也。”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诏》:“又有一匡九合,渠门之赐以隆。”
(2).古城门名。《左传·桓公十四年》:“冬, 宋 人以诸侯伐 郑 ,报 宋 之战也。焚 渠门 ,入及大逵。” 杜预 注:“ 渠门 , 郑 城门。”词语解释:渠道 拼音:qú dào
(1).在河、湖或水库等周围开挖的水道,用来排灌。 吴烟痕 《黄河上的巨人》:“路旁的渠道干涸了,辽阔的土地干旱了。” 纪亮 《打虎之乡又降龙》:“要把这一段段荒废的旧河道与当地现有的灌溉渠道连结起来,再挖深、拓宽,有些地方还要开挖新渠道,才能形成畅通无阻的千里输水渠。”
(2).喻门路、途径。 老舍 《四世同堂》九六:“以往老三的信总是通过秘密渠道送来,从来不经过邮局。”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十章:“因为他有这些长处,也就成为文艺工作通向连队的天然渠道,他不断地把一些新歌介绍到连队里来。”词语解释:渠碗 拼音:qú wǎn
亦作“ 渠碗 ”。 用车渠壳作的碗。车渠,大贝,产海中,背上垄纹如车轮之渠,其壳内白晳如玉。 南朝 齐 谢朓 《金谷聚》诗:“渠椀送佳人,玉桮要上客。”《艺文类聚》卷七三引 南朝 梁 陆倕 《蠡杯铭》:“用迈羽杯,珍逾渠椀。实同蠡测,形均扑满。” 唐 杜甫 《茅堂检校收稻》诗之二:“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词语解释:渠弥 拼音:qú mí
见“ 渠弭 ”。
词语解释:渠弭 拼音:qú mǐ
亦作“ 渠弥 ”。 小海。《国语·齐语》:“反其侵地 棠 潜 ,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环山於有牢。” 韦昭 注引 贾侍中 曰:“渠弭,裨海也。”《管子·小匡》:“使海於有獘,渠弥於有陼,纲山於有牢。”词语解释:渠展 拼音:qú zhǎn
古代 齐国 地名。《管子·地数》:“夫 楚 有 汝汉 之金, 齐 有 渠展 之盐。”又《轻重甲》:“今 齐 有 渠展 之盐。” 尹知章 注:“ 渠展 , 齐 地。 沛水 所流入海之处,可煮盐之所也,故曰‘ 渠展 之盐’。”一说,为 渤海 的别名。见《管子·地数》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说。词语解释:渠帅 拼音:qú shuài
(1).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餘人,用兴法诛其渠帅, 巴 蜀 民大惊恐。”《晋书·武帝纪》:“ 西域 戊己校尉 马循 讨叛 鲜卑 ,破之,斩其渠帅。” 清 戴名世 《纪红苗事》:“寨落虽多,往往相仇杀,不相亲暱,亦无渠帅统领。”
(2).泛指魁首。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秦少游 当时自以诗文重,今被乐府家推作渠帅,世遂寡称。”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谒鲍述娇》:“挟策追风,推为渠帅。”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王弇州文》:“ 王弇州 司寇,於后七子中,学殖之博,著述之富,最为渠帅。”词语解释:渠搜 拼音:qú sōu
(1).古 西戎 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崙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文选·扬雄〈解嘲〉》:“今 大汉 左东海,右 渠搜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禹贡》:‘ 析支 渠搜 ’,属 雍州 ,在 金城 河閒 之西。”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我乘驛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 渠搜 。” 章炳麟 《訄书·订文》:“然则 渠搜 以罽毳名, 支那 以蚕丝名。”
(2).兽名。词语解释:渠人
他人;其他人词语解释:渠黄 拼音:qú huáng
骏马名。 周穆王 八骏之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驥、盗驪、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騮、緑耳。”《列子·周穆王》:“次车之乘,右服渠黄而左踰轮,左驂盗驪而右山子。” 晋 郭璞 《江赋》:“ 飞廉 无以睎其踪,渠黄不能企其景。”词语解释:渠答 拼音:qú dá
铁蒺藜。守城御敌的战具。《尉缭子·攻权》:“城险未设,渠答未张。”《汉书·晁错传》:“以便为之高城深堑,具藺石,布渠答。”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渠答,铁疾藜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经文》:“乃垒石为城,外树木栅,当道开阬阱,仆巨枿,布渠答,夹以守障。”词语解释:渠酋 拼音:qú qiú
渠魁,首领。《旧唐书·崔光远传》:“贼徒多醉, 光远 领百餘骑持满扼其要,分命驍勇持陌刀呼而斩之,杀贼徒二千餘人,虏马千疋,俘其渠酋一人。”词语解释:渠黎 拼音:qú lí
见“ 渠犂 ”。
词语解释:渠犁 拼音:qú lí
亦作“ 渠黎 ”。 汉 西域 诸国之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轮台县 东南、 尉犁县 西北。《汉书·西域传下》:“故 轮臺 东 捷枝 、 渠犂 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汉书·郑吉传》:“自 张騫 通 西域 , 李广利 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 渠黎 。” 唐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羽书昨夜过 渠黎 ,单于已在 金山 西。” 明 孙蕡 《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诗:“叱咤犹在 轮臺 北,匹马已入 渠黎国 。”词语解释:渠们 拼音:qú men
方言。他们。 李大钊 《劳动问题的祸源》:“妇人在从前的时候,在家庭里也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做,忙得一天到晚的,现在有了工厂制度,不过舍了家庭里的工作,去到工厂工作。佢们的工作仍是一样,那有什么问题呢?”词语解释:佢们
方言。他们词语解释:渠浛
渠道的涵洞词语解释:渠率 拼音:qú lǜ
渠帅。《史记·酷吏列传》:“数岁,乃颇得其渠率。”《周书·异域传上·氐》:“诛其渠率,二郡竝降。” 清 钱谦益 《太保曹公神道碑》:“公以吏垣掌内计,佐太宰 富平 孙公 ,稍斥其渠率,其党相与磨牙争之。”亦泛指魁首。 章炳麟 《訄书·别录甲》:“ 谦益 为人,徇名而死权利, 江 南故党人所萃,己以贵官擅文学,为其渠率,自熹也。”词语解释:渠股 拼音:qú gǔ
跰脚。即罗圏腿。《山海经·海内经》:“ 韩流 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 郭璞 注:“渠,车輞。言跰脚也。”词语解释:渠田 拼音:qú tián
即水田。《汉书·沟洫志》:“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数岁, 河 移徙,渠不利,则田者不能偿种。久之, 河 东渠田废,予 越 人。” 颜师古 注:“ 越 人习於水田,又新至未有业,故与之也。”词语解释:渠堰 拼音:qú yàn
亦作“ 渠匽 ”。 拦水或巩固堤防的建筑物。《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赢絀,府然若渠匽櫽栝之於己也。” 杨倞 注:“渠匽,所以制水。”《新唐书·百官志三》:“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渠堰、陂地之政。” 马烽 《三年早知道》:“过了 红豆庄 只见前边出现了一条新修的大水渠,远远看见渠堰旁有三四个人,忙忙碌碌不知在干什么。”词语解释:渠梁 拼音:qú liáng
(1).守城的设施。 汉 桓宽 《盐铁论·徭役》:“故善攻不待坚甲而克,善守不待渠梁而固。”
(2).桥梁。《新唐书·百官志一》:“水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津济、船艫、渠梁、堤堰、沟洫、渔捕、运漕、碾磑之事。”词语解释:渠挐 拼音:qú ná
即渠疏。《广雅·释器》:“渠挐谓之杷。”参见“ 渠疏 ”。
词语解释:渠疏 拼音:qú shū
亦作“ 渠疎 ”。 农具名。即耙。《方言》第五:“杷, 宋 魏 之间谓之渠挐,或谓之渠疏。” 唐 陆龟蒙 《幽居赋》:“时牵殗殜,自把渠疏。” 唐 陆龟蒙 《耒耜经》:“耕而后有爬,渠疎之义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一:“今人呼耙曰渠疏。”词语解释:渠幨 拼音:qú chān
亦作“ 渠譫 ”。 古时用来御矢的甲名。《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备,渠譫藉车。”《淮南子·氾论训》:“晚世之兵,隆衝以攻,渠幨以守。” 高诱 注:“渠,壍也。一曰渠,甲名也。《国语》曰‘奉文渠之甲’是也。幨,幰,所以御矢矣。”词语解释:渠首 拼音:qú shǒu
渠魁。《新唐书·严郢传》:“ 河中 士卒不乐戍 邠 ,多逃还。 郢 取渠首尸之,乃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这书肆不将法守,通恶少復社渠首。”词语解释:渠谵 拼音:qú zhān
见“ 渠幨 ”。
词语解释:渠幨 拼音:qú chān
亦作“ 渠譫 ”。 古时用来御矢的甲名。《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备,渠譫藉车。”《淮南子·氾论训》:“晚世之兵,隆衝以攻,渠幨以守。” 高诱 注:“渠,壍也。一曰渠,甲名也。《国语》曰‘奉文渠之甲’是也。幨,幰,所以御矢矣。”词语解释:渠复 拼音:qú fù
复姓。 汉 有 渠復絫 。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词语解释:渠眉 拼音:qú méi
玉饰上的雕纹,凹陷者谓渠,隆起者谓眉。《周礼·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郑玄 注:“渠眉,玉饰之沟瑑也。” 贾公彦 疏:“此六玉两头皆有孔,又於两孔之间为沟渠,於沟之两畔稍高为眉瑑。”词语解释:渠疏 拼音:qú shū
亦作“ 渠疎 ”。 农具名。即耙。《方言》第五:“杷, 宋 魏 之间谓之渠挐,或谓之渠疏。” 唐 陆龟蒙 《幽居赋》:“时牵殗殜,自把渠疏。” 唐 陆龟蒙 《耒耜经》:“耕而后有爬,渠疎之义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二一:“今人呼耙曰渠疏。”词语解释:渠廋 拼音:qú sōu
即渠搜。《大戴礼记·五帝德》:“南抚 交阯 、 大教 、 鲜支 、 渠廋 、 氐 、 羌 。”《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参见“ 渠搜 ”。
词语解释:渠搜 拼音:qú sōu
(1).古 西戎 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崙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文选·扬雄〈解嘲〉》:“今 大汉 左东海,右 渠搜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禹贡》:‘ 析支 渠搜 ’,属 雍州 ,在 金城 河閒 之西。”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我乘驛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 渠搜 。” 章炳麟 《訄书·订文》:“然则 渠搜 以罽毳名, 支那 以蚕丝名。”
(2).兽名。词语解释:渠弭 拼音:qú mǐ
亦作“ 渠弥 ”。 小海。《国语·齐语》:“反其侵地 棠 潜 ,使海於有蔽,渠弭於有渚,环山於有牢。” 韦昭 注引 贾侍中 曰:“渠弭,裨海也。”《管子·小匡》:“使海於有獘,渠弥於有陼,纲山於有牢。”词语解释:渠堨 拼音:qú ài
渠堰。《新唐书·张守珪传》:“是时,渠堨为虏毁,材木无所出。” 宋 曾巩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及其后言渠堨者蠭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词语解释:渠堑 拼音:qú qiàn
沟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狗舌草》﹝集解﹞引 苏恭 曰:“狗舌生渠堑湿地。”词语解释:渠叟 拼音:qú sǒu
即渠搜。《汉书·地理志上》:“织皮 昆崘 、 析支 、 渠叟 , 西戎 即敍。” 颜师古 注:“ 昆崘 、 析支 、 渠叟 ,三国名也。……叟,读曰搜。”参见“ 渠搜 ”。
词语解释:渠搜 拼音:qú sōu
(1).古 西戎 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崙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文选·扬雄〈解嘲〉》:“今 大汉 左东海,右 渠搜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禹贡》:‘ 析支 渠搜 ’,属 雍州 ,在 金城 河閒 之西。”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我乘驛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 渠搜 。” 章炳麟 《訄书·订文》:“然则 渠搜 以罽毳名, 支那 以蚕丝名。”
(2).兽名。词语解释:渠犁 拼音:qú lí
亦作“ 渠黎 ”。 汉 西域 诸国之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轮台县 东南、 尉犁县 西北。《汉书·西域传下》:“故 轮臺 东 捷枝 、 渠犂 皆故国,地广,饶水草。”《汉书·郑吉传》:“自 张騫 通 西域 , 李广利 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 渠黎 。” 唐 岑参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羽书昨夜过 渠黎 ,单于已在 金山 西。” 明 孙蕡 《送翰林典籍张敏行之官西上》诗:“叱咤犹在 轮臺 北,匹马已入 渠黎国 。”词语解释:渠冲 拼音:qú chōng
古代攻城的大车。《荀子·强国》:“为人臣者,不恤己行之不行,苟得利而已矣,是渠衝入穴而求利也,是仁人之所羞而不为也。” 杨倞 注:“渠衝,攻城之大车也。”词语解释:渠伊钱 拼音:qú yī qián
南唐 张崇 贪纵不法,借故征敛钱财的名目。 宋 郑文宝 《江南馀载》卷上:“ 张崇 帅 庐 ,州人苦其不法。因其入覲,相谓曰:‘渠伊必不復来矣。’ 崇 闻之,计口徵渠伊钱。”词语解释:渠匽 拼音:qú yǎn
见“ 渠堰 ”。
词语解释:渠堰 拼音:qú yàn
亦作“ 渠匽 ”。 拦水或巩固堤防的建筑物。《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赢絀,府然若渠匽櫽栝之於己也。” 杨倞 注:“渠匽,所以制水。”《新唐书·百官志三》:“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津梁、渠堰、陂地之政。” 马烽 《三年早知道》:“过了 红豆庄 只见前边出现了一条新修的大水渠,远远看见渠堰旁有三四个人,忙忙碌碌不知在干什么。”词语解释:渠凶 拼音:qú xiōng
元凶,大恶人。 前蜀 杜光庭 《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扫渠凶於北陆,清氛雾於中原。”词语解释:渠勒 拼音:qú lè
汉 西域 诸国之一。在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洛浦县 境。《汉书·西域传上·渠勒国》:“ 渠勒国 ,王治 鞬都城 ,去 长安 九千九百五十里……东与 戎卢 、西与 婼羌 、北与 扜弥 接。”《后汉书·西域传序》:“ 渠勒 、 皮山 为 于窴 所统,悉有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