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六月入声 [cù zú,士卒][gú hú][详注1][gē hé][yuě][详注2][hú][fú][chù]鼿[《集韵》乌没切。心闷貌。][kū]


注1:滑 音骨。乱也。《晋语》置不仁以滑其中。 又治也。《庄子·缮性篇》滑欲於俗思,以求致其明。 又滑稽,谓俳谐也。《楚辞·卜居》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 又混也。《楚辞·渔父》滑其泥而扬其波。 又与汩同。滑滑,水流貌。《焦氏·易林》涌泉滑滑。
注2:崒 《广韵》《集韵》《韵会》昨没切,音捽。崒屼,山貌。《韵会》山危峻貌。《张衡·西京赋》隆崛崔崒。或作崒。
首字词组
渤澥渤潏渤解渤海湾渤渤渤澥桑田渤荡 
渤海渤溢渤海桑田渤海琴渤涌渤鞮海  

词语解释:渤澥  拼音:bó xiè
即 渤海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浮 渤澥 ,游 孟诸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渤澥 ,海别支也。”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将随 渤澥 去,刷羽汎清源。” 清 曹贞吉 《文殊院观铺海歌》:“鼇身一抹映天黑,鲸波万里连 渤澥 。”参见“ 渤海 ”。
词语解释:渤海  拼音:bó hǎi
(1).我国的内海,位于 辽 、 冀 、 鲁 、 津 三省一市间,东至 辽东半岛 南端,南至 山东半岛 北岸。《庄子·说剑》:“绕以 渤海 ,带以 常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亲禪 高里 ,祠后土,临 渤海 。” 唐 骆宾王 《浮查》诗:“ 渤海 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2).我国 唐 代以 靺鞨 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渤海 贡马脑樻、紫瓷盆。”《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丽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飞 《申省承州捷状》:“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汉 儿军 高太保 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渤海 部又东奔 挹娄 故地 东牟山 ,酋长 大祚荣 建国自立,称 震国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大祚荣 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后世遂号 渤海 。”
词语解释:渤海  拼音:bó hǎi
(1).我国的内海,位于 辽 、 冀 、 鲁 、 津 三省一市间,东至 辽东半岛 南端,南至 山东半岛 北岸。《庄子·说剑》:“绕以 渤海 ,带以 常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亲禪 高里 ,祠后土,临 渤海 。” 唐 骆宾王 《浮查》诗:“ 渤海 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2).我国 唐 代以 靺鞨 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渤海 贡马脑樻、紫瓷盆。”《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丽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飞 《申省承州捷状》:“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汉 儿军 高太保 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渤海 部又东奔 挹娄 故地 东牟山 ,酋长 大祚荣 建国自立,称 震国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大祚荣 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后世遂号 渤海 。”
词语解释:渤潏  拼音:bó jué
水沸涌貌。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诗:“海水渤潏,人罹鲸鯢。”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渤潏陵隄防, 东郡 多悲辛。” 宋 范仲淹 《水车赋》:“渤潏腾波,忽若刺山之泉涌;潺湲去浪,渐如澄山之练舒。”
词语解释:渤溢  拼音:bó yì
水满涌流。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鲸归穴兮渤溢,鰲载山兮低昂。”
词语解释:渤解  拼音:bó jiě
即渤澥。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 莱州 城北数十里,即 渤解 也。风涛黯淡,一望无际。”参见“ 渤澥 ”。
词语解释:渤澥  拼音:bó xiè
即 渤海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浮 渤澥 ,游 孟诸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渤澥 ,海别支也。”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将随 渤澥 去,刷羽汎清源。” 清 曹贞吉 《文殊院观铺海歌》:“鼇身一抹映天黑,鲸波万里连 渤澥 。”参见“ 渤海 ”。
词语解释:渤海  拼音:bó hǎi
(1).我国的内海,位于 辽 、 冀 、 鲁 、 津 三省一市间,东至 辽东半岛 南端,南至 山东半岛 北岸。《庄子·说剑》:“绕以 渤海 ,带以 常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上亲禪 高里 ,祠后土,临 渤海 。” 唐 骆宾王 《浮查》诗:“ 渤海 三千里,泥沙几万重。”
(2).我国 唐 代以 靺鞨 族为主体所建的政权。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渤海 贡马脑樻、紫瓷盆。”《新唐书·北狄传·渤海》:“ 渤海 ,本 粟末 靺鞨 附 高丽 者,姓 大 氏。” 宋 岳飞 《申省承州捷状》:“所有逐次生擒 女真 、 契丹 、 渤海 、 汉 儿军 高太保 等。”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 渤海 部又东奔 挹娄 故地 东牟山 ,酋长 大祚荣 建国自立,称 震国王 。七一二年, 唐睿宗 封 大祚荣 为 忽汗州 都督、 勃海 郡王,后世遂号 渤海 。”
词语解释:渤海桑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词语解释:渤海湾  拼音:bó hǎi wān
渤海三大海湾之一。向西深入陆地,东以滦河口至黄河口连线为界。黄河、海河等注入,海底平缓。水深一般不到20米。沿岸有冰期。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沿海有大盐场。西岸有天津港。
词语解释:渤海琴  拼音:bó hǎi qín
琴名。《宋史·乐志六》:“有曰夏笛、鷓鴣,曰胡卢琴、渤海琴,沉滞抑鬱,腔调含糊,失之太浊。”
词语解释:渤渤  拼音:bó bó
流水声。 骆宾基 《暴雨之后》一:“那木船在渤渤的水声中,已经发出船底和河底相磨擦的声音。”
词语解释:渤涌  拼音:bó yǒng
见“ 渤荡 ”。
词语解释:渤荡  拼音:bó dàng
涨潮。《文选·木华〈海赋〉》:“枝岐潭瀹,渤荡成汜。”一本作“ 渤涌 ”。 李周翰 注:“渤涌,鼓潮也。”一说,为水冲激声。 清 吴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八:“案渤荡,水衝激声,言因衝激遂成汜也。今 吴 中形衝激应声曰渤荡。”
词语解释:渤澥桑田  拼音:bó xiè sāng tián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诗之二:“不惊 渤澥 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参见“ 沧海桑田 ”。
词语解释:沧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语本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后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唐 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 明 刘基 《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后有 延庆祖师塔 , 曇公 不记其何代人,又不知何故陷于地中,沧海桑田,高岸深谷,信然矣。” 赵朴初 《普天乐·国庆十周年献词》曲之二:“三千六百日乾旋坤转,二十四小时沧海桑田。”
词语解释:渤鞮海  拼音:bó dī hǎi
湖名。《初学记·地部中·海》:“按 北海 ,大海之别有瀚海。翰海之南,小水名海者,则有 渤鞮海 、 伊连海 、 私渠海 ……《后汉》: 竇宪 伐 匈奴 ,至 渤鞮海 。”按,今本《后汉书》作“比鞮海”。
词语解释:渤荡  拼音:bó dàng
涨潮。《文选·木华〈海赋〉》:“枝岐潭瀹,渤荡成汜。”一本作“ 渤涌 ”。 李周翰 注:“渤涌,鼓潮也。”一说,为水冲激声。 清 吴文英 《吴下方言考》卷八:“案渤荡,水衝激声,言因衝激遂成汜也。今 吴 中形衝激应声曰渤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