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末字词组
饥渴解渴怀渴倾渴殊渴尘渴热渴燥渴
止渴枯渴文园渴说梅止渴干渴害渴穷渴瞻渴
消渴痟渴口渴饮鸩止渴远井不解近渴文园消渴剧渴 
酒渴抱饥渴烦渴饮鸩解渴远水不解近渴文园病渴如饥似渴 
病渴焦渴皴渴馋渴远水解不了近渴求贤如渴如饥如渴 
肺渴疗渴释渴闷闷渴渴梅林止渴求贤若渴疟渴 
相如渴思渴乾渴煞渴销渴望梅止渴爱才若渴 

词语解释:饥渴  拼音:jī kě
(1).腹饿口渴。《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飢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此蛇所以致鸟雀而捕之者,今留付汝,幸善饲之,勿令飢渴。” 艾青 《春》诗:“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飢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孔丛子·公仪》:“君若飢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 伋 亦愿在下风。”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小生方在惊疑之际,彼妇正在飢渴之中。”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二:“对于飢渴着胜利的老百姓,即使小败已经就是好消息了,何况还是‘大捷’。”
(1).腹饿口渴。饥,通“ 飢 ”。《商君书·战法》:“民倦且饥渴。”
(2).比喻期望殷切,如飢似渴。 宋 曾巩 《到亳州与南京张宣徽启》:“始敢通牋记参候之礼,庶几将心诚饥渴之勤载省孤蒙。”
词语解释:止渴  拼音:zhǐ kě
解渴。 汉 王逸 《九思·疾世》:“吮玉液兮止渴,啮芝华兮疗飢。”《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岂可为哉!”
词语解释:消渴  拼音:xiāo kě
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素问·奇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梁书·王僧孺传》:“吾无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癲眩屡动,消渴频增。”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 李 素善公,谓其轻信庸医,致大病。自后消渴作,逾年竟不起。”
词语解释:酒渴  拼音:jiǔ kě
指酒后口渴。 唐 李群玉 《答友人寄新茗》诗:“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与春风酒渴人。” 唐 皮日休 《闲夜酒醒》诗:“酒渴漫思茶,山童呼不起。”
词语解释:病渴  拼音:bìng kě
患消渴症。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无。” 宋 陆游 《和张功父见寄》:“正復悲秋如 骑省 ,可令病渴似 文园 。”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余尝有诗云:‘……分无玉甌囊古锦,病渴 文园 只瓢饮。’”
词语解释:肺渴  拼音:fèi kě
谓燥热思饮。 唐 白居易 《东院》诗:“老去齿衰嫌橘醋,病来肺渴觉茶香。”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含玉咽津》:“贵妃素有肉体,至夏苦热,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鱼儿於口中,盖藉其凉津沃肺也。” 宋 陆游 《初夏》诗:“ 闽 川 茶笼犹霑及,肺渴朝来顿欲苏。”
词语解释:相如渴  拼音:xiàng rú kě
汉 司马相如 患有消渴疾。后即用“相如渴”作患消渴病的典故。 唐 李商隐 《汉宫词》:“侍臣最有 相如 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宋 梅尧臣 《魏文以予病渴赠薏苡二丛植庭下走笔戏谢》诗:“媿无 相如 才,偶病 相如 渴, 潩水 有丈人,薏苡分丛茂。” 明 高启 《赠医师王立方》诗:“诗人亦有 相如 渴,愿乞丹砂旧井泉。”参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词语解释:解渴  拼音:jiě kě
(1).止渴。 汉 扬雄 《太元赋》:“茹芝英以御饿兮,饮玉醴以解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两试中了,一试不中,银盏内清茶解渴,直待来宵再试。”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四章:“这种民兵起初之时,每人腰间挂一葫芦,里面装水,以备爬山解渴之用。”
(2).比喻满足欲望。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一:“因为种地他既种不好,同时他也觉着种地老不解渴。”
词语解释:枯渴  拼音:kū kě
(1).干渴。 唐 元稹 《梦井》诗:“登高意枯渴,愿见深泉冷。”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这口枯渴,热烘烘面皮上浑如火燎。” 鲁迅 《野草·一觉》:“草木在旱干的沙漠中间,拼命伸长他的根,吸取深地中的水泉,来造成碧绿的林莽,自然是为了自己的‘生’的,然而使疲劳枯渴的旅人,一见就怡然觉得遇到了暂时息肩之所。”
(2).形容穷困拮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果然一个道者,领了 轩辕翁 之命,送一挑米一贯钱到 自实 家来。 自实 枯渴之际,只得受了。”
词语解释:痟渴  拼音:xiāo kě
同“ 消渴 ”。 指糖尿病、尿崩病等。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既同 冯衍 负困之累,復抱 相如 痟渴之疾。” 宋 欧阳修 《亳州乞致仕第四札子》:“臣自 治平 二年已来,遽得痟渴,四肢瘦削,脚膝尤甚。” 金 元好问 《后芳华怨》诗:“ 长门 晓夕寿 相如 ,儘著千金买痟渴。”
词语解释:抱饥渴  拼音:bào jī kě
形容心情迫切得如饥似渴。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作诗招 之罘 ,晨夕抱飢渴。”
词语解释:焦渴  拼音:jiāo kě
(1).比喻急切的心情。《三国志·吴志·周鲂传》:“﹝ 魴 ﹞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很焦渴着想见她,但我又惭愧着怕见她。”
(2).干渴。 宋 梅尧臣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都人倾望若焦渴,寒色已近沟已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全》:“三年前,僕从 泰山 来,焦渴欲死。” 陈毅 《喜雪--祝干部下放》诗:“立即去焦渴,润湿到口鼻。”
词语解释:疗渴  拼音:liáo kě
解渴。《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张协 《都蔗赋》:“挫斯蔗而疗渴,若嗽醴而含蜜。”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鲁公 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 唐 皇甫湜 《东还赋》:“地淹于泽,水贵于玉。疗渴者胝肩,趋庭者踵足。”
词语解释:思渴  拼音:sī kě
渴念。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之三:“七哥官人大郎来,领书,知公外安寧,甚慰思渴。”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阻阔未久,岂胜思渴。”
词语解释:怀渴  拼音:huái kě
渴念。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三:“数日得奉谈笑,殊自慰。怀渴殊深,伏惟动止万福。”
词语解释:文园渴  拼音:wén yuán kě
同“ 文园病 ”。 明 李东阳 《走笔次成国病中见寄韵》:“嗟予亦抱文园渴,漫倚高歌到夕阳。”亦作“ 文园消渴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文园消渴,俄夭天年。”
词语解释:口渴  拼音:kǒu kě
口干想喝水。例如:我感到口渴。
词语解释:烦渴  拼音:fán kě
烦躁干渴。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二折:“一来是鞍马上困倦,二来是腹内烦渴。”
词语解释:皴渴  拼音:cūn kě
中国画的两种技法名。借指绘画艺术。 前蜀 贯休 《怀谬独一》诗:“常忆 兰陵子 ,瓌奇皴渴才。”
词语解释:释渴  拼音:shì kě
犹止渴。 三国 魏 曹丕 《群臣论》:“ 真定郡 ,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渴。”
词语解释:乾渴
干燥,需要水分。《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走得一身大汗,口中乾渴。”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那些地一向干渴,一旦喝够了水,会发挥巨大的潜在力量。”
词语解释:倾渴  拼音:qīng kě
犹渴念。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三哥秀才,自别倾渴,雅况何如?” 宋 苏轼 《与任德翁书》:“不知 德翁 今晚能到此否?倾渴之至。” 明 袁宏道 《送潜江潘明府伯和入计序》:“故虽素所倾渴如 伯如 ,亦竟絶书邮。”
词语解释:说梅止渴  拼音:shuō méi zhǐ kě
同“ 望梅止渴 ”。 宋 李清照 《打马赋》:“説梅止渴,稍蘚奔竞之心;画饼充飢,少谢腾驤之志。”
词语解释:饮鸩止渴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用毒酒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目前的困难,不顾后患。语本《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 茅盾 《三人行》:“少爷出身的你不知道穷人的艰难;借印子钱,饮鸩止渴,也是没有法子呀!”亦作“ 饮鴆解渴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此时危急情形,等於然眉,若再恃新军为保卫,无异饮鴆解渴,其危险有不忍言者。”
词语解释:饮鸩解渴  拼音:yǐn zhèn jiě kě
见“ 饮鴆止渴 ”。
词语解释:饮鸩止渴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用毒酒解渴。比喻只图解决目前的困难,不顾后患。语本《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肠胃,已絶咽喉。” 茅盾 《三人行》:“少爷出身的你不知道穷人的艰难;借印子钱,饮鸩止渴,也是没有法子呀!”亦作“ 饮鴆解渴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此时危急情形,等於然眉,若再恃新军为保卫,无异饮鴆解渴,其危险有不忍言者。”
词语解释:馋渴  拼音:chán kě
谓想吃贪饮而欲望得不到满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取琖将尝,妻苦劝諫。生笑曰:‘快饮而死,胜於馋渴而死多矣。’”
词语解释:闷闷渴渴
形容烦闷苦恼
词语解释:煞渴
消渴;解渴
词语解释:殊渴
特别渴望
词语解释:干渴  拼音:gān kě
干燥,需要水分。《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走得一身大汗,口中乾渴。”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那些地一向干渴,一旦喝够了水,会发挥巨大的潜在力量。”
词语解释:远井不解近渴  拼音: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
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词语解释:远水不解近渴  拼音:yuǎn shuǐ bù jiě jìn kě
(1) [distant water cannot quench present thirst]∶远距离的水不能止现在的渴
(2) [the aid is too slow in coming to be of any help]∶比喻缓慢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急迫的需要,帮助太慢达不到任何帮助的目的
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红楼梦》
词语解释:远水解不了近渴  拼音: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
犹言远水不救近火。语出 宋 陈师道 《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六:“‘ 长沙 ?’老祖父想了想,知道 长沙 确是属于 湖南 。‘离咱们这儿远得很呢!远水解不了近渴呀!’”
词语解释:梅林止渴  拼音:méi lín zhǐ kě
犹言望梅止渴。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北周 庾信 《出自蓟北门行》:“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
词语解释:销渴  拼音:xiāo kě
即消渴。中医学病名。因口渴、易饥、尿多、消瘦,故名。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亦有指急性热病中口渴多饮为销渴者。《花月痕》第四一回:“病非销渴,远山底事重描?”
词语解释:尘渴  拼音:chén kě
谦词。犹言渴望。 明 李东阳 《与姜贞庵书》:“欲一登 澄心楼 ,清谈对坐,以浣三十年尘渴而不可得。”
词语解释:害渴  拼音:hài kě
谓口干。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二折:“怕你害渴时有柿子和梨儿,害饥时有软肉也那薄饼。”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三折:“害渴的就喫些凉水,淋洗一淋洗身上。”
词语解释:文园消渴  拼音:wén yuán xiāo kě
见“ 文园渴 ”。
词语解释:文园渴  拼音:wén yuán kě
同“ 文园病 ”。 明 李东阳 《走笔次成国病中见寄韵》:“嗟予亦抱文园渴,漫倚高歌到夕阳。”亦作“ 文园消渴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文园消渴,俄夭天年。”
词语解释:文园病渴  拼音:wén yuán bìng kě
见“ 文园病 ”。
词语解释:文园病  拼音:wén yuán bìng
汉 司马相如 曾任 孝文园 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称病闲居。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文园病”指消渴病。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二:“ 河阳 官罢文园病,触绪萧然。” 明 唐顺之 《赠宜兴张医》诗之二:“独抱文园病,逢君试一谈。” 清 曹寅 《怀高澹人学士》诗:“易痼文园病,曾分萧寺灯。”亦作“ 文园病渴 ”、“ 文园渴病 ”。 清 宋琬 《书成伾岚年兄异梦卷》诗:“苕荣入梦事偏奇,萧瑟文园病渴时。” 吴虞 《谢素卿自灌县寄雪梨兼呈玉叔》诗之四:“甘芳也抵金茎露,解得文园渴病无?”
词语解释:求贤如渴  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封墓軾閭,以光贤哲。”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寿皇 履位,求贤如渴。”亦作“ 求贤若渴 ”。《明史·锺同传》:“陛下求贤若渴,而大臣之排抑尤甚,所举者率多亲旧富厚之家。”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建路》:“有 外山王 不独求贤若渴,而且从善如流。”
词语解释:求贤若渴  拼音:qiú xián ruò kě
见“ 求贤如渴 ”。
词语解释:求贤如渴  拼音:qiú xián rú kě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封墓軾閭,以光贤哲。” 宋 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 寿皇 履位,求贤如渴。”亦作“ 求贤若渴 ”。《明史·锺同传》:“陛下求贤若渴,而大臣之排抑尤甚,所举者率多亲旧富厚之家。” 清 惜秋旅生 《维新梦·建路》:“有 外山王 不独求贤若渴,而且从善如流。”
词语解释: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 吴 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这廝他不知死飞蛾投火,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却那里得这银子来!只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茅盾 《路》七:“骗谁呀?你是在那里望梅止渴!”
词语解释:热渴  拼音:rè kě
炎热干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佛在世,有大商侣,热渴逼迫,来至佛所。”
词语解释:穷渴  拼音:qióng kě
谓绝水干渴。《晋书·苻丕载记》:“ 高梧谷 口,水险之要,宜先守之而夺其水。彼既穷渴,自然投戈。”
词语解释:剧渴  拼音:jù kě
极端口渴症,为某些疾病(包括狂噪-抑郁精神病)的特征
词语解释:如饥似渴  拼音:rú jī sì kě
犹言如饥如渴。《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吾儿一去,音信不闻,令我悬望,如饥似渴。”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章:“这些小老虎似的战士们,盼望打仗,真是如饥似渴。”
词语解释:如饥如渴  拼音:rú jī rú kě
亦作“ 如渴如饥 ”。 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四:“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愴矣其悲。”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永远前进》:“我如饥如渴地读着各种文学书和理论书,也学了外科医药知识。”
同“ 如饥如渴 ”。 隋 王度 《古镜记》:“明公好奇爱古,如飢如渴,愿与君今夕一试。”
词语解释:疟渴  拼音:nüè kě
中医谓暑疟壮热烦渴。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痟飢夏尤甚,疟渴秋更数。”
词语解释:爱才若渴  拼音:ài cái ruò kě
爱慕贤才就像口渴思饮一样。形容十分爱重人才。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读 少陵 诗,如见其忧国伤时;其世不我容,爱才若渴者, 昌黎 之诗也。”《老残游记》第六回:“宫保爱才若渴,兄弟实在钦佩的。”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 荣相 爱才若渴,君又在部宣勤,为渠器重,奏调固意中事。”亦作“ 爱才如命 ”。《说岳全传》第三一回:“本帅爱才如命,何必过谦?”
词语解释:燥渴  拼音:zào kě
(1).口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有 祝生 造其同年某,中途燥渴思饮。”
(2).干燥,迫切需要水分。 茅盾 《三人行》十:“站在水车边看清冷的水汩汩地灌到燥渴的田里去。”
词语解释:瞻渴  拼音:zhān kě
犹渴慕。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以 甘陵 未平,不敢邮中奉书,恐有遗坠。其瞻渴之诚,斯须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