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澎湃 拼音:péng pài
(1).波浪相互冲击。《艺文类聚》卷八引 三国 魏 曹丕 《沧海赋》:“惊涛暴骇,腾踊澎湃。” 唐 周岳秀 《君山祠》诗:“风涛澎湃鱼龙舞,栋宇峥嶸燕雀迁。” 宋 苏轼 《石钟山记》:“大声发於水上……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杨朔 《黄河之水天上来》:“想到 黄河 ,一时间眼底涌现出更多的河流,翻腾澎湃。”
(2).引申为冲击。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万舟如覆叶,浮尸如泛蚁,随流漂荡,听风澎湃。”
(3).水波相击等声。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清 李渔 《奈何天·形变》:“人声澎湃,有何奇怪!”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澎湃的轮机声,怒号的风雪声,好一似千军万马奔腾猛进。”
(4).形容声势浩大。 龚尔位 《闻韩事有感和钝根韵》:“来日潮流愈澎湃,怕看大地走兵车。”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一方面把带有夸大和想象性质的热情澎湃的作品看成是杂草;另一方面,对现实的看法也被局限了。” 巴金 《灭亡》第六章:“ 李冷 一到上海,就受到逐渐澎湃起来的新思潮底洗礼。”词语解释:滂湃 拼音:pāng pài
澎湃。波浪相击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至若山雨滂湃,洪津泛洒,掛溜腾虚,直泻山下。” 唐 李颀 《杂兴》诗:“行人夜秉生犀烛,洞照洪深闢滂湃。” 宋 王琪 《秋日白鹭亭》诗:“鱼龙凭夜涛,四面忽滂湃。”词语解释:彭湃 拼音:péng pài
澎湃。波涛激荡貌。词语解释:惊湃 拼音:jīng pài
惊涛。 唐 孟郊 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气涵秋天河,有朗无惊湃。”词语解释:湃湃 拼音:pài pài
波浪相击声。 宋 苏轼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餘澜鸣湃湃。”词语解释:九湃 拼音:jiǔ pài
即九派。指 长江 。 唐 郑锡 《送客之江西》诗:“乘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九湃春潮满,孤帆暮雨低。”词语解释:泙湃 拼音:pēng pài
水声。亦用以形容波浪冲击。 元 袁桷 《居庸关》诗:“危坡互交牙,寒溜泻泙湃。”《英烈传》第七五回:“桥下水势瀰天,泙湃若立。” 杨振声 《渔家》:“那时雨又下大了,泙湃之声与哭声相和。”词语解释:淜湃 拼音:péng pài
同“ 澎湃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但北盘有奔沸之形,淜湃之势,似浅;此则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 清 张实居 《巫山高》:“水有汹涌淜湃之波,山有屈曲崎嶇之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怒号万窍,响碎玉於王宫;淜湃中霄,弄寒声於秋树。”词语解释:漰湃 拼音:pēng pài
犹澎湃。 明 陆深 《燕闲录》:“ 晋水 涧行,类 闽 越 ,而悍浊怒号特甚。虽步可越处,輒起涛头,作漰湃,源至高故也。”《明史·河渠志四》:“北有震泽,南有 黄天荡 ,水势漰湃。”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微风震撼,涛声漰湃。”词语解释:渀湃 拼音:bēn pài
波浪互相冲击。 明 张居正 《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 楚 之有 江 、 汉 、 衡 、 巫 ,山磅礴而水渀湃,故其人多任率简谅,有礧砢倜儻之概。然其蔽也,径直而不詘,锋鋭而鲜坚,世亦以此少之。” 清 黄景仁 《舟过龙门山》诗:“牵江忽一束,于此作渀湃。”词语解释:心潮澎湃 拼音:xīn cháo péng pài
心里像波涛冲击一样,形容心情十分激动词语解释:汹涌淜湃 拼音:xiōng yǒng péng pài
同“ 汹涌彭湃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八月三十日》:“ 荷兰 之 来因河 、 马斯河 、 美 之 密昔西比 等河汹涌淜湃,从前频年泛决。”词语解释:汹涌澎湃 拼音:xiōng yǒng péng pài
亦作“汹涌澎湃”。 巨浪翻滚,互相撞击。亦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冯玉祥 《我的生活》第三二章:“同时南方的革命浪潮一天天汹涌澎湃起来了。” 韩北屏 《非洲夜会·金字塔的启示》:“当它( 尼罗河 )从 苏丹 境内奔腾而出的时候,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从 朱元璋 建立新皇朝的时候起, 江 南地区新的农民战争,农民反抗地主的战争就汹涌澎湃地展开了。”
同“ 汹涌彭湃 ”。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仰望瀑布,作三级倾泻於两山之间,飞琼溅雪,汹涌澎湃,浩浩然声若奔雷。” 明 袁宏道 《江上游记》:“ 蜀 江数千里奔泻至吾邑,汹涌澎湃。”词语解释:汹涌彭湃 拼音:xiōng yǒng péng pài
波浪翻腾,互相撞击。亦比喻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彭湃。” 颜师古 注:“汹涌,跳起也。彭湃,相戾也。”词语解释:砰湃 拼音:pēng pài
象声词。形容水流汹涌、暴雨等声。 宋 欧阳修 《秋声赋》:“初淅沥以萧颯,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元 胡天游 《暴雨》诗:“须臾万里霖,砰湃动簷瓦。” 明 李东阳 《石淙赋》:“耸山骨兮崝嶸,中潺湲兮水声;初溅涓以汩潏,忽砰湃兮鏗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