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灌溉 拼音:guàn gài
浇灌;滋润。《汉书·沟洫志》:“可各顺从其性,毋復灌溉。” 宋 司马光 《晚食菊羹》诗:“抱瓮亲灌溉,烂漫供晨餐。” 巴金 《梦与醉·醉》:“要用我们的血来灌溉人类的幸福,用我们的死来使人类繁荣。”词语解释:一溉 拼音:yī gài
一次灌溉。亦比喻用力不多。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为稼於 汤 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於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唐 刘禹锡 《游桃源》诗:“长生尚学致,一溉岂虚掷?” 宋 苏轼 《次定慧钦长老》诗:“区区效一溉,岂能济含生?”词语解释:浇溉 拼音:jiāo gài
灌溉。《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庚:“今为耕民畜作陂塘,资浇溉之用。” 吴组缃 《山洪》十八:“他们都担着粪桶到田磡上浇溉蚕豆豌豆。”词语解释:沾溉 拼音:zhān gài
(1).浸润浇灌。 元 柳贯 《送刘叔谠赴潮州韩山山长》诗:“汎除蛮风清,沾溉时雨足。” 清 唐孙华 《喜雨》诗:“高下竝沾溉,溪壑皆渟泓。”
(2).比喻使人受益。《金史·完颜涛传》:“上慰之曰:‘南渡后,国家比承平时有何奉养,然叔父亦未尝沾溉。无事则置之冷地,无所顾藉,缓急则置于不测,叔父尽忠固可,天下其谓朕何?叔父休矣。’” 清 冯桂芬 《致曾侯相书》:“於是帮官穷泰极侈,提牐之费,一处或至五十金,沿途莫不有所沾溉。”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惟 谊 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 鼂错 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 西汉 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词语解释:濯溉 拼音:zhuó gài
(1).洗涤。《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 毛 传:“溉,清也。”《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谁能革浊,清我濯溉?”
(2).比喻栽培,提拔。《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是以 伍员 濯溉於 宰嚭 , 张王 抚翼於 陈相 。” 李善 注:“言 宰嚭 由 伍员 濯溉而荣显。”词语解释:赞溉 拼音:zàn gài
谓祭祀时司祭人导引盥洗。《宋史·乐志十一》:“鬱人赞溉,其馨苾苾。”词语解释:凿溉 拼音:záo gài
开渠灌溉。《三国志·魏志·陈登传》“造次难得比也”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词语解释:注溉 拼音:zhù gài
灌溉。《史记·李斯列传》:“会 韩 人 郑国 来閒 秦 ,以作注溉渠,已而觉。”词语解释:涤溉 拼音:dí gài
洗涤。《礼记·曲礼上》“御食於君,君赐餘器之溉者不写” 唐 孔颖达 疏:“若所赐食之器可涤溉者,不畏污,则不须倒写,仍於器中食之;食讫乃澡絜以还君也。”《宋史·乐志七》:“涤溉蠲洁,容仪肃庄。”词语解释:涝疏旱溉 拼音:lào shū hàn gài
谓庄稼受涝应疏通,受旱应灌溉。 明 刘基 《官箴上》:“如农植苗,蚤夜孜孜,涝疏旱溉。”词语解释:浸溉 拼音:jìn gài
(1).灌溉。 清 梅曾亮 《书棚民事》:“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
(2).浸润沾溉。 清 戴钧衡 《重刻〈方望溪先生集〉序》:“独其根柢经术,因事著道,油然浸溉乎学者之心。”词语解释:淤溉 拼音:yū gài
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宋史·河渠志五》:“ 阳武县 民 邢晏 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咸瘠薄,乞淤溉。’”词语解释:潴溉 拼音:zhū gài
亦作“潴溉”。 蓄聚灌溉。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池塘者,泉水潴溉之池。”词语解释:澡溉 拼音:zǎo gài
见"澡?"。词语解释:沆溉 拼音:hàng gài
流动缓慢的水。《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转腾潎洌,滂濞沆溉。”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滂濞,水声也。沆溉,徐流也。”词语解释:洗溉 拼音:xǐ gài
洗涤。比喻改正过失。《新唐书·史孝章传》:“ 孝章 见父数奸命,内非之,承间諫曰:‘……今大人身封侯,家富不貲,非痛洗溉,竭节事上,恐吾踵不旋祸且至。’”词语解释:地下灌溉 拼音:dì xià guàn gài
又称“渗灌”。将灌溉水引入地下,湿润根区土壤的灌溉。有暗管灌溉和潜水灌溉。前者灌溉水借设在地下管道的接缝或管壁孔隙流出渗入土壤;后者通过抬高地下水位,使地下水由毛管作用上升到作物根系层。地下灌溉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占用耕地,便于管理,但表土湿润不足,不利于苗期生长。词语解释:地面灌溉 拼音:dì miàn guàn gài
利用地面上的管道或沟渠供给土壤水分词语解释:盥溉 拼音:guàn gài
洗涤。指除去(罪过、积习等)。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相习以让,相勉以仁,磨揉盥溉,其德维新。”参见“ 洗涤 ”。
词语解释:洗涤 拼音:xǐ dí
(1).冲荡;清洗。 晋 木华 《海赋》:“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噏百川,洗涤 淮 汉 。”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自兹口喷百丈泉,洗涤五浊离腥羶。”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他的衣服,当天换上,当天就被汗沤透,非马上洗涤不可。”
(2).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又准 元和 二年正月三日赦文,自今日已前,反逆缘坐,并与洗涤。”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谓填词之难,莫难於洗涤窠臼。” 徐迟 《火中的凤凰》:“史在他邦,文归海外,百世也洗涤不净这样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