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檐溜 拼音:yán liù
簷溜:檐沟。亦指檐沟流下的水。 唐 贾岛 《郊居即事》诗:“叶书传野意,簷溜煮胡茶。”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孟郊 以簷溜为‘天绅’,所谓‘簷溜掷天绅’是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岂有竟夜雨而无簷溜者?” 清 陈维崧 《东风第一枝》词:“簷溜纔停,街泥乍涴,花梢日影摇午。”
檐溜:1.即檐沟。亦指檐沟流水。 宋 范成大 《雪后守之家梅未开呈宗伟》诗:“瓦沟冻残雪,檐溜粘轻冰。” 宋 陆游 《雪中卧病在告戏作》诗:“已矣吾何言,高枕听檐溜。” 茅盾 《追求》二:“檐溜声还在淙淙地响着。”参见“ 檐沟 ”。
(2).屋檐下的冰柱子。 章靳以 《凛寒中》:“流下来的口涎,顺了嘴角淌着冻成了冰条,更象冬日屋瓦上的檐溜。”
簷霤: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唐 元结 《潓阳亭序》:“因开簷霤,又得石渠。”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三:“嗢嗢簷霤凝,丁丁窗雨繁。” 清 陈维崧 《摸鱼儿·早春雪后柬云臣》词:“雪初本气,银僵玉偃,冰牙犹挂簷霤。”
檐霤:屋檐流下的雨水。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八:“他看着窗前那瀑布似的檐霤,只是发怔。” 吴组缃 《山洪》十五:“但到夜间被窝里微微感到一点燠热,朦胧里听见那檐霤又在滴嗒的响着了。”
词语解释:檐沟 拼音:yán gōu
屋檐下面承接雨水的横槽子。用以汇集由屋面落下的雨水,引入水斗或水落管,以免淋湿墙壁或窗子。词语解释:石溜 拼音:shí liū
(1).亦作“ 石留 ”。指贫瘠多石之地。《战国策·韩策一》:“ 成皋 ,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结也。”
(2).亦作“ 石霤 ”。岩石间的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 唐 王维 《栾家濑》诗:“颯颯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宋 苏辙 《万杉寺》诗:“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遶寺开。”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泛月》:“试听殿铃隐隐,石溜潺潺,总把游情逗。” 闻一多 《祈祷》诗:“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 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 黄河 又流着和谐?”词语解释:寒溜 拼音:hán liū
指寒冷的水流。 唐 权德舆 《与沉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於亮上人院会宿》诗之二:“巖花点寒溜,石磴扫春云。” 宋 陆游 《自咏》:“夜踏乱云过略彴,晓分寒溜注军持。” 元 郝经 《乙卯秋月十九日登泰山太平顶》诗:“泓澄寒溜浸太古,翠壁细泻珠璣圆。”词语解释:山溜 拼音:shān liū
亦作“ 山霤 ”。山间向下倾注的细小水流。《孔丛子·连丛子上》:“山霤至柔,石为之穿。” 晋 陆机 《招隐诗》:“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前蜀 贯休 《湖上作》诗:“山霤穿苔壁,风钟度雪林。” 宋 欧阳修 《浮槎山水记》:“至於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溜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明 无名氏 《八声甘州·合筝》套曲:“见天风淅淅,山溜泠泠。”词语解释:放溜 拼音:fàng liū
任船顺流自行。 南朝 梁元帝 《早发龙巢》诗:“征人喜放溜,晓发晨阳隈。”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千摇万兀到 樊口 ,一箭放溜先鳬鷖。” 清 黄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诗:“明当放溜趁新涨,卧听船鼓催逢逢。”
谓陆上潦水注河。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万一上游放溜,下游随决。”词语解释:春溜 拼音:chūn liū
指春水。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 洞庭 春溜满,平湖锦帆张。” 唐 弓嗣初 《晦日重宴》诗:“年华蔼芳隰,春溜满新池。” 宋 秦观 《西城宴集》诗:“春溜泱泱初满池,晨光欲转万年枝。”词语解释:清溜 拼音:qīng liū
清澈的檐水。 宋 梅尧臣 《寒食前一日游大宇院》诗:“禪庭清溜满,幽兴自忘归。”
清澈顺滑。《红楼梦》第十七回:“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加清溜。”词语解释:溜溜 拼音:liū liū
(1).水流泻注。 宋 陆游 《鱼池将涸车水注之》诗:“清波溜溜入新渠,邻曲来观乐有餘。” 冯自由 《民生革命与中国政治革命之前途》:“自甲午以后,民族民权二大主义之潮流,溜溜然激湍全国。”
(2).水流滴声。 宋 苏轼 《和陶诗九日闲居》:“鲜鲜霜菊艷,溜溜糟床声。”
(3).犹言走一走。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先生在城圈边溜溜?’ 关尹喜 问。”
(4).瞟,斜视。 曹禺 《日出》第三幕:“眼珠子东溜溜,西看看。” 老舍 《正红旗下》十一:“ 牛牧师 的黄眼珠东溜溜,西看看,不由地长吸了一口气。”
(1).一直;自始至终。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溜溜地站一天,够受的!” 刘宝瑞 《连升三级》:“这副对子溜溜儿挂了一天, 魏忠贤 愣没看出来。”
(2).风微微吹动貌。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那里的殿宇很高很深,老有溜溜的小风,可以教老人避暑。”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小北风溜溜着,河岸上有一股土腥味儿。”词语解释:悬溜 拼音:xuán liū
倾泻的小股水流。如小型瀑布、屋檐水等。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淙淙悬溜,曖曖荒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 宋 陆游 《喜雨》诗:“幽人睡觉夜未央,四簷悬溜声浪浪。”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溪口广丈餘,中凹为臼,仰承上流,是曰‘药銚’,銚左欹而水出悬溜。”词语解释:飞溜 拼音:fēi liū
(1).水流直泻而下。《旧唐书·西戎传·拂菻》:“至於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仍引水潜流,上徧於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簷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
(2).瀑布。 唐 刘宪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崖悬飞溜直,岸转緑潭宽。”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苏寺丞》:“空巖侧破瓮,飞溜洒浮磬。”词语解释:玉溜 拼音:yù liū
(1).指冰柱。 南朝 齐 谢朓 《阻雪联句》:“珠霙条间响,玉溜檐下垂。”
(2).指清泉或流水。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六:“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 唐太宗 《冬日临昆明池》诗:“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宋 袁世弼 《题百丈山》诗:“琼田收把稏,玉溜注琅玕。”
(3).眼珠流转灵活貌。 明 无名氏 《犀佩记·剔目流芳》:“我见你秋波玉溜使我怜,一双俊俏含情眼。”
玉霤:屋檐下接水槽的美称。代指屋舍。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交峰隐玉霤,对涧距金楹。”词语解释:新溜 拼音:xīn liū
初解冻的急流。 唐 韩翃 《送刘侍御赴陕州》诗:“带冰新溜涩,间雪早梅香。”词语解释:碧溜 拼音:bì liū
(1).清澈的水流。 唐 武平一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絶壁苍苔古,灵泉碧溜温。”
(2).指琉璃瓦上流下的檐溜。 唐 黄滔 《景阳井赋》:“荒凉四面,花朝而不见朱栏;滴沥千寻,雨夜而空啼碧溜。”词语解释:瀑溜 拼音:bào liū
瀑布。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飞泉瀑溜,荡涤峯崖。” 唐 理莹 《送戴三徵君还谷口旧居》诗:“层崖悬瀑溜,万壑振清飆。”词语解释:池溜 拼音:chí liū
屋檐接水的长槽。溜,通“ 霤 ”。 唐 张九龄 《和崔尚书喜雨》:“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词语解释:残溜 拼音:cán liū
雨后在房、篷等顶上零星的滴水。 明 文徵明 《新晴》诗:“初阳动簷瓦,残溜时自滴。” 清 沉德潜 《夜泊听雨》诗:“入夜篷窗罨散丝,深更残溜滴迟迟。”词语解释:线溜
细长的山泉流水。 宋 苏轼 《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诗:“吾闻 太山 石,积日穿綫溜。” 清 魏源 《剑阁》诗之一:“綫溜泻石髓,哀玉鸣不息。”词语解释:急溜 拼音:jí liū
紧要。《西游记》第七五回:“ 八戒 道:‘也罢,也罢,望你带挈带挈。但只急溜处,莫捉弄我。’”
急霤:急速下注的水。 唐 元稹 《书异》诗:“瘴云愁拂地,急霤疑注瓶。” 元 袁桷 《滦河》诗:“维时雨新过,急溜槽床注。” 元 曹伯启 《夜雨》诗:“四簷急溜三江泻,一道寒声万弩齐。” 词语解释:雪溜 拼音:xuě liū
雪融化时的滴水。 北齐 魏收 《櫂歌行》:“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 唐 周贺 《送表兄东南游》诗:“雪溜悬 衡岳 ,江雪盖 秣陵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词语解释:一溜 拼音:yī liū
(1).一瞥;一转。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二折:“我做和尚年幼,生来不断酒肉,施主请我看经,单把女娘一溜。”《红楼梦》第二六回:“那 贾芸 一面走,一面拿眼把 红玉 一溜。” 茅盾 《子夜》一:“ 吴少奶奶 的眼珠一溜,似乎很惊讶。”
(2).犹一滑。《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公子鬆开两手,慢慢地拳将过来放在嘴边‘咈咈’的吹着,説道:‘痛煞我也!’説着,顺着柱子把身子往下一溜,便坐在地下。”
(1).一行;一排。《红楼梦》第二五回:“只见 宝玉 左边脸上起了一溜燎泡,幸而没伤眼睛。”《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隔着车玻璃一看,只见那座小庙一溜约莫是五间。”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北墙中间是壁炉,左右两边上段是短窗,窗下是一溜儿矮书架子。”
(2).形容迅捷。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魇到》:“俏冤家,昨朝时,去得一溜。” 冰心 《往事二》五:“弹琴的人左右倾欹的双腕仍是弹奏着,唱歌的人,手扶着琴台笑着唱着,忽然身不自主一溜的从琴的这端滑到那端去。”
(3).连续不断。《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丘俊 ﹞到得长大来一发不肯学好,专一结识了一班无赖子弟,闝赌行中,一溜撒漫使钱,戒训不下。” 赵树理 《催粮差》:“ 崔九孩 自然是一溜‘是’字答应下去。”
(4).附近一带。 刘学江 《诀窍》:“ 饽饽胡同 饭馆多,一溜五十步,馄饨馆就四家。”如:他的家反正就在那一溜,找起来不会很费事。词语解释:乳溜 拼音:rǔ liū
(1).石钟乳岩洞中滴下的乳水。 唐 李渤 《南溪诗》序:“其洞室并乳溜凝化,诡势奇状。” 唐 卢纶 《陈翃中丞东斋赋白玉簪》诗:“漠漠水香风颇馥,涓涓乳溜味何浓。” 清 王夫之 《宿明谿寺山僧导游珍珠岩》诗:“苍崖乳溜渍苔乾,阴壑埋光生夏寒。”
(2).石钟乳。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蛰痕燕穴空,乳溜虬鳞张。”词语解释:斜溜 拼音:xié liū
谓眼睛横斜扫视而过。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有人﹞故意把声音抑得低低,网着红丝的眼睛向岸上斜溜。”词语解释:吐溜 拼音:tǔ liū
涌出水流。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文选·潘岳〈射雉赋〉》:“天泱泱以垂云,泉涓涓而吐溜。” 李善 注:“溜,水流貌也。” 唐 陈子昂 《晦日宴高氏林亭》诗:“玉池初吐溜,珠树始开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词语解释:水溜 拼音:shuǐ liù
(1).谓水流迅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逢舟》:“好好!若非遇着 贞娘 ,这 黄河 水溜,谁肯救人。”《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 长江 水溜,进易退难。”
(2).水流。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夹 河 筑隄,高厚近水,使 河 身宽窄相均,水溜疾徐相均。”
(3).指向下流的水。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八:“窗外的雨正以倾盆的气势,猛烈地下着,檐角边的水溜,在檐石上敲击出一片清脆的回声。”
(4).方言。指湖与田汇通的水沟。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草间有一条人马踏成的路径。离路不远,有一个水溜。”
(5).见“ 水霤 ”。
水霤:亦作“ 水溜 ”。屋檐下接雨水的水槽。以竹或铁皮制成纵剖筒状,上仰。雨水由此经由水管下流。词语解释:积溜 拼音:jī liū
亦作“ 积霤 ”。滞积的水流。 元 袁桷 《李成古木》诗:“层阴舞玄蛟,积溜落银茧。” 清 厉鹗 《品外泉》诗:“引杖试灵源,暗筧通积霤。”词语解释:长溜 拼音:cháng liū
亦作“ 长霤 ”。指屋檐口下注的雨水。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降甘雨之丰霈,垂长溜之泠泠。” 晋 潘尼 《苦雨赋》:“瞻中塘之浩汗,听长霤之涔涔。”词语解释:崖溜 拼音:yá liū
从山崖上垂直下落的小股水流。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铭》:“涧风长泻,崖溜悬抽,花臺似雪,夏室疑秋。” 宋 赵师秀 《石门僧》诗:“山蜂成苦蜜,崖溜结空冰。”词语解释:激溜 拼音:jī liū
指急泻的瀑布。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云锦淙者,盖激溜攒衝,倾石丛倚,鸣湍迭跃,喷若风雷,诡暉分丽,焕如云锦。”词语解释:珠溜 拼音:zhū liū
圆珠般的溜光。 唐 卢照邻 《江中望月》诗:“镜圆珠溜彻,弦满箭波长。”词语解释:危溜 拼音:wēi liū
(1).从高处泻下的水流。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江 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叠小山数寸……蓄水作小瀑布倾泻危溜。”
(2).指高檐的滴水。 傅尃 《故园》诗:“新凉六月有秋气,危溜三更知雨声。”词语解释:光溜 拼音:guāng liū
光滑,滑溜。 吴奚如 《活摇活动》:“该是多末光溜呀,真象缎子似的!”词语解释:迸溜 拼音:bèng liū
雨水倾泻貌。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散空烟漠漠,迸溜竹修修。” 清 彭孙贻 《徐塘冰陬叹》诗:“大声忽过迸溜下,五岳摇撼摧晶潮。”词语解释:决溜 拼音:jué liū
犹急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黄大王传》:“ 顺治 三年, 考城 流通决口。四年,河督 杨方兴 闻 守才 神,往请之。 守才 至,命於决溜中下埽,埽不动,塞决甚易。”词语解释:涸溜 拼音:hé liū
干枯的小水流。 唐 卢纶 《敬酬大府二十四舅览诗卷因以见示》诗:“彻底碧潭滋涸溜,压枝红艳照枯株。”词语解释:绕溜 拼音:rào liū
(1).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以地势险要著称。后常用以代指险固之地。《汉书·王莽传中》:“ 绕霤 之固,南当 荆楚 。” 颜师古 注:“谓之 绕霤 者,言四面塞阸,其道屈曲,谿谷之水,回绕而霤也。”《文选·左思〈吴都赋〉》:“ 绕霤 未足言其固, 郑 白 未足语其丰。” 吕延济 注:“ 绕霤 , 关 内固险,以绕京师如屋霤也。”
(2).指环绕下注之水。 宋 王安石 《寄蔡氏女子》诗之一:“千嶂承宇,百泉绕霤。”词语解释:松溜 拼音:sōng liū
谓花钱出手大方。《醒世恒言·杜子春三上长安》:“只因他是鬆溜的手儿,撒漫的性儿,没有钱便烦恼,及至钱入手时,这三百文又不在他心上了。”词语解释:中溜 拼音:zhōng liū
中号,不大不小。 老舍 《四世同堂》十四:“那些中溜儿的玩具,既不象大号的那么威武,也不象小号的那么玲珑,当然价钱也合适一点。”
中霤:亦作“ 中廇 ”。亦作“ 中溜 ”。 1.室的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 徐彦 疏引 庾蔚 曰:“复地上累土,穴则穿地也。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为中霤也。”《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 王逸 注:“中廇,室中央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正中及左右建构不相衔接,其间有侧道可通中霤。”
(2).指窗。 宋 陆游 《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凡日用起居所赖者皆祭,祭门、祭灶、祭中溜之类是也。” 明 张煌言 《岛居》诗之一:“短垣繚却月,中霤贯长庚。”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窗牖向》:“窗即中霤,古者复穴当中开孔取明,谓中霤,后世以交木为之谓之窗。”
(3).古代五祀所祭对象之一。即后土之神。《礼记·郊特牲》:“家主中霤而国主社。” 孔颖达 疏:“中霤谓土神。” 汉 班固 《白虎通·五祀》:“六月祭中霤。中霤者,象土在中央也。”
(4).指宅神。 清 袁枚 《新齐谐·狮子大王》:“某为渠家中霤,每一人始生,即准东岳文书,知会其人应是何等人,应是何年月日死,共计在阳世几岁。” 词语解释:屋溜 拼音:wū liū
屋檐滴下的水。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三:“丞相势位,岂不能筑河沙而障屋溜。”
屋霤:1.屋檐边的承霤,即承接屋顶上雨水的长槽。《淮南子·本经训》“牢笼天地” 汉 高诱 注:“牢读屋霤, 楚 人谓牢为霤。”
(2).屋檐。《礼记·玉藻》“颐霤,垂拱” 唐 孔颖达 疏:“颐霤者,霤,屋簷。身俯故头临前,垂颐如屋霤。” 唐 崔融 《瓦松赋》:“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霤之上,千株万茎,开花吐叶。”
(3).屋檐水。 唐 韩愈 《韦侍讲盛山十二诗序》:“其拒而不受於怀也,若筑河堤以障屋霤。”词语解释:唧溜 拼音:jī liū
见"唧"。词语解释:秋溜 拼音:qiū liū
秋天的流水。 元 熊鉌 《越州道中》诗:“野田秋溜正潺潺,新翠乔林绕舍环。”词语解释:承溜
屋檐下承接雨水的槽。亦称“ 承落 ”。《礼记·檀弓上》“池视重霤” 汉 郑玄 注:“承霤以木为之,用行水,亦宫之饰也……今宫中有承霤,云以铜为之。”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古之承霤,以木为之,用行水,即今之承落也。”词语解释:滑溜 拼音:huá liū
(1).圆滑灵活。 清 阮大鋮 《燕子笺·偕征》:“为人滑溜,做事精灵。”
(2).光滑。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 艾青 《吹号者》诗:“在那号角滑溜的铜皮上,映出了死者的血,和他的惨白的面容。”
(3).流利,顺畅。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 钱先生 用手心擦了额上的汗,恳求似地继续他的祝祷,他觉得比刚才轻松得多,话说出来很滑溜了。” 康濯 《春种秋收·三面宝镜》:“另外他又多能多艺。两片嘴滑溜响亮,两只手写算全通。”
(4).犹流露。 鲁迅 《华盖集·评心雕龙》:“这口风一滑溜,凡有绯刚的评论都要逼得翘辫儿了。”
(5).一种烹调方法。把要烹调的东西切好,用芡粉拌匀,放在油里炒,加葱,蒜等佐料,再勾芡,使之变稠。词语解释:轻溜 拼音:qīng liū
轻佻地流转目光观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予与长史亲也,混其家人,得入见王。平巾小袖,顾盼轻溜,酒酣歌紧,王鼓颐张脣,手箸击座,与歌板相应。”词语解释:滴溜 拼音:dī liū
(1).形容很圆。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明滴溜冰轮出海角,光灿烂红日转山崖。”《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 素姐 伸出胳膊,露出腿来,打的像紫茄子一般,肿的滴溜着。”《中国民间故事选·巴拉根仓的故事》:“ 若颜 老婆两只眼睁得滴溜圆。”
(2).形容声音的圆润宛转。 明 袁宏道 《春江引》:“百舌欲止復衝人,一声滴溜芳蹊里。”
(3).形容旋转或转动快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老汉挑起担儿,恰待要走,则见那相公滴溜的拨回马来。” 杨朔 《三千里江山》四:“这人身量很矮,两只眼睛跟龙灯似的,滴溜骨碌透活。”
(4).圆滑,狡猾。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有那等滴溜的猱儿不觅钱,他每都错怨天。”
(5).液体一滴一滴地下坠。 许杰 《白雪的消融》:“我们的檐前也曾滴溜着初融的冰水。” 秦兆阳 《贾大奇自述》:“ 老贾 的嘴巴也就不知不觉地张开了,一滴口水滴溜下来了。”
(6).方言。提,提起。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一折:“滴溜着脚踢拳墩,哎,你个身着紫衣堂候官,欺负俺这面雕金印射粮军。”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二》:“提曰滴溜着。”《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讲力量,考武举的头号石头不够他一滴溜的。”《醒世姻缘传》第十回:“﹝ 高氏 ﹞一边説着,一边滴溜着裙子,穿着往外走。”
(7).留下,剩下。 元 刘庭信 《寨儿令·戒嫖荡》曲:“咫尺的月缺花残,滴溜着枕剩衾寒。” 元 张鸣善 《水仙子·讥时》曲:“ 孟郊 寒、 贾岛 瘦、 相如 病,刚滴溜得老性命,偏今宵梦境难成。”词语解释:冰溜 拼音:bīng liū
犹冰柱。 明 李东阳 《次丹山屠都宪韵》:“碧树春阴高比盖,玉堂冰溜大於椽。” 萧红 《手》:“她的父亲来了。停在楼梯口,他放下肩上背来的大毡靴,他用围着脖子的白毛巾掳去胡须上的冰溜。” 高兰 《我的家在黑龙江》诗:“春风里没有一朵花香,只有檐下的冰溜直伸到地上。”词语解释:丹溜 拼音:dān liū
道教所说的仙水。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六:“ 陵阳 挹丹溜, 容成 挥玉杯。” 唐 吴筠 《庐山云液泉赋》:“醴泉无源而易涸,丹溜乍见而难挹。”词语解释:阴溜
凉室;阴凉之地。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 知节 至,赐坐石榻。阴霤沉吟,仰不见日。” 清 唐甄 《潜书·惰贫》:“菜茹荫桑,瓜豆緑垣,牧豕阴霤,放鸡邻疆。”词语解释:浸溜 拼音:jìn liū
急流。 明 刘基 《题武夷图》诗:“ 蓬莱 渺 沧海 , 弱水 浩浸溜。”词语解释:注溜 拼音:zhù liū
倾泻的水流。《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那急雨就如倾盆注溜一般,下了二个时辰不止。”词语解释:涌溜 拼音:yǒng liū
汹涌的水流。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六:“盖闻穴蚁不知飘风,巢鸟不知涌溜。”词语解释:涓溜 拼音:juān liū
细小的水流。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用元望韵遣兴见寄》:“涓溜可摧山,机祸不在大。”词语解释:合溜 拼音:hé liū
水槽。《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入得那土库,一个纸人,手里托着个银毬,底下做着关棙子,踏着关棙子,银毬脱在地下,有条合溜,直滚到员外牀前,惊觉,教人捉了你。”词语解释:出溜 拼音:chū liū
方言。形容迅速滑动。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 钱先生 看亲家坐好,他猛的由床沿上出溜下来,跪在了地上,还没等亲家想出主意,他已磕了一个头。”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 武震 紧紧鞋带,骑着钢梁出溜过去。”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马胆小 、 艾和尚 几个脸色死白,都抽回枪,出溜到坡底下。”词语解释:出出溜溜 拼音:chū chū liū liū
形容躲闪得快。 郑九蝉 《县委大楼的“劳金”》:“﹝大黑狗﹞一到早上,中午,晚上,总从传达室门口那不引人注意的地方钻进来,顺着一排绿盈盈的小榆树,出出溜溜儿地往后院跑。”词语解释:贼溜溜 拼音:zéi liū liū
形容狡猾的、不时转动着的眼睛。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两只贼溜溜的眼珠子跟着 大水 、 高屯儿 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五:“﹝地主恶霸﹞用他们贼溜溜的眼睛,在背地里仇视穷哥们的活动。” 曹靖华 《飞花集·〈往事漫忆·梅园断想〉》:“隔着车窗,贼溜溜的‘狗’眼,向我们窥探。”词语解释:重溜 拼音:zhòng liū
(1).屋承霤。《礼记·檀弓上》:“池视重霤。” 孔颖达 疏:“重霤者,屋承霤也。以木为之,承於屋,霤入此木中,又从木中而霤於地,故谓此木为重霤也。”
(2).重屋檐。《文选·左思〈魏都赋〉》:“上累栋而重霤。” 张铣 注:“重霤,重屋簷也。”词语解释:闲溜 拼音:xián liū
亦作“闲蹓”。 方言。闲逛;散步。 王永信 《火种不灭·重回党的怀抱》:“一天,我正在他村外的一座石拱桥附近闲蹓,只见一个匪军官和一个传令兵匆匆走来。”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七场:“干完了,你就出来闲蹓啊?”词语解释:阶溜 拼音:jiē liū
阶前的屋檐下面。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帷屏溽早露,阶霤扰昏禽。” 词语解释:走溜溜 拼音:zǒu liū liū
来回踱步。 浩然 《艳阳天》第二九章:“ 马立本 怕 焦淑红 烦了,不敢怠慢,就退出屋。他在堂屋走蹓蹓,两分钟扒着门帘问一句:‘完了没有哇?’”词语解释:走溜 拼音:zǒu liū
宣泄水流。 清 魏源 《两淮都转运使婺源王君墓表》:“君事必躬亲,细而放淤、抽沟、戽水,大而抢险、下埽、箱垫、走溜,皆亲率厅营监莅。”
来回踱步。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 瑞宣 无聊的,悲伤的,在院中走溜儿。”词语解释:轩溜 拼音:xuān liū
殿堂檐下滴水处。《后汉书·礼仪志中》:“一刻,乘舆亲御临轩,安体静居以听之。太史令前,当轩溜北面跪。”词语解释:乌溜溜 拼音:wū liū liū
形容黑。《花月痕》第四四回:“走到月亮门外,不防廊上阑干有个乌溜溜的大猫跳将下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她站在门坎上……一双乌溜溜的眼睛瞅着 萧队长 ,露出想要问啥的样子。”词语解释:胡扯霸溜 拼音:hú chě bà liū
见“ 胡扯八溜 ”。
词语解释:胡扯八溜 拼音:hú chě bā liū
亦作“ 胡扯霸溜 ”。 方言。胡扯,乱说。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你们别听反动派胡扯霸溜,血口喷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六:“记起他的黑瞎子的故事, 萧队长 面带笑容,小声对自己说道:‘那些都是胡扯八溜。’”词语解释:胡溜 拼音:hú liū
方言。信口胡说。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张顺 遇见了爷爷辈的这般倚老卖老的同事,只好顺嘴胡溜。”词语解释:胡扯八溜 拼音:hú chě bā liū
亦作“ 胡扯霸溜 ”。 方言。胡扯,乱说。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你们别听反动派胡扯霸溜,血口喷人。”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六:“记起他的黑瞎子的故事, 萧队长 面带笑容,小声对自己说道:‘那些都是胡扯八溜。’”词语解释:肥溜溜 拼音:féi liū liū
形容肥胖滑溜的样子。 邹忠新 黄伯亨 《断头山》:“一年四季难歇手,做完这头做那头,抽空给社里喂牲口,一条母猪喂得肥溜溜。” 克非 《春潮急》五:“贼洞洞里粮食堆得快把囤子胀破了,养的耗子跑出来都肥溜溜一条的!”词语解释:顺溜 拼音:shùn liū
(1).顺从听话。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虏谍》:“他心顺溜於俺,俺先封他为 溜金王 之职。”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可倒好,说不闹脾气,就比谁都顺溜!”
(2).舟行顺水顺风,畅通无阻。《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东坡 来时正怕迟慢,所以舍舟从陆。回时乘着水势,一泻千里,好不顺溜。”《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那些船家叫着号儿,点了一篙,那船便离了岸,一隻隻荡漾中流,顺溜而下。”
(3).顺利;顺当。《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若是我有些好处,加利赎你回来;若是照前这般不顺溜,只索罢了!”。《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谁知天下之事,乐极了便要生悲,顺溜得极了就有些烦恼,大约如此。”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四:“﹝ 刘雨生 ﹞觉得要使会议开头比较地顺溜,应该把一些酝酿好了的,估计没有争论的事项,先提出来,作好安排。”
(4).说话、文章等通顺流利;有次序,不参差。 田汉 《丽人行》第十七场:“你才读了几个月书就念得这么顺溜。” 赵树理 《“锻炼锻炼”》:“倒不因为 杨小四 是副主任,也不是因为他编得顺溜写得整齐才引得大家这样注意。” 秦牧 《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我以为分辨平仄,尽量使文字写得顺溜些,和谐些,只有好处,并无坏处。”
(5).灵活,能变通。 老舍 《柳家大院》:“ 老王 的儿子是个石匠,脑袋还没石头顺溜呢,没见过这么死巴的人。”词语解释:顺溜溜 拼音:shùn liū liū
(1).形容顺从听话。 华山 《鸡毛信》:“其实他心里才想去呢。所以,等黑狗又打了他几个耳光,他就装出顺溜溜的样子,赶着羊,跟着鬼子进山了。”
(2).顺利、畅通。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八:“ 小常 听见他一个‘特派员’,两个‘特派员’,话也说得顺溜溜的,想道:‘怨不得 王同志 上他的当,这家伙嘴上还有两下子!’”词语解释:颐溜 拼音:yí liū
(1).谓垂颐如屋霤。《礼记·玉藻》:“凡侍於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 孔颖达 疏:“颐霤者:霤,屋簷;身俯,故头临前,垂颐如屋霤。”
(2).喻指状如垂颐的悬崖峭壁。 清 潘耒 《韶州至清远道中杂诗》:“空中颐霤削,骨立龙虎蹲。”词语解释:背溜 拼音:bèi liū
排球技术名词。指扣球队员在二传手背后,扣二传手背传的近体快球。《文汇报》1982.9.25:“她在与 古巴 、 苏联 两强遭遇战里,同队友密切配合,不仅拦网狠,而且时常在二、三位间打出不少漂亮的‘短平快’及‘背溜’等闪电般的快球。”词语解释:顺嘴溜 拼音:shùn zuǐ liū
同“ 顺口溜 ”。 万国儒 《踩电铃》:“因此,有人给他编了个顺嘴溜:当天和尚撞天钟,干活吃饭的踩电铃,吃凉不管酸,油洒不扶瓶,上工似拉纤,下工似射弓,迟到是常事,埋怨钟不灵。”词语解释:顺口溜 拼音:shùn kǒu liū
流行于民间的口头韵文之一。纯用口语,句子长短不限,念起来很顺口。 李準 《李双双小传》二:“他想,别看我这个傻女人,她编两句顺口溜,却连乡里 罗书记 都看得那样金贵。” 孙犁 《秀露集·关于诗》:“不作无病呻吟的诗,不作顺口溜,精益求精,把 中国 古代诗人苦吟苦想的严肃作风,传给青年一代。”词语解释:软溜溜 拼音:ruǎn liū liū
形容柔软
形容软弱无力。例如:病虽好了,可还是软溜溜的。词语解释:晨霤
早晨的屋檐水词语解释:檐霤
屋檐水词语解释: 颐溜
俯身伸首平视, 下巴如屋溜下垂。形容礼敬的样子词语解释:内溜 拼音:nèi liū
大门之内承屋檐水的地方。《礼记·檀弓下》:“ 曾子 后入,閽人辟之,涉内霤,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 孙希旦 集解:“内霤,大门之内霤水处也。”词语解释:匀溜 拼音:yún liū
谓粗细、稀稠或大小适中。如:你搓的麻线挺匀溜儿;盛碗匀溜的稀饭;这筐苹果很匀溜。词语解释:跐溜 拼音:cī liū
形容动作很快,很矫捷。 梁斌 《红旗谱》七:“他一猫腰,拾起块砖头,那只小狗跐蹓地跑了。”词语解释:光溜溜 拼音:guāng liū liū
(1).光滑貌。《西游记》第八二回:“山脚下有一块大石,约有十餘里方圆;正中有缺口大的一个洞儿,爬得光溜溜的。”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他的头发光溜溜的两边平分着。”
(2).裸露貌;光净貌。 华山 《大戈壁之夜》:“水这样凉,风这样硬,他在风沙里脱得光溜溜的,就往河里纵身一跳。” 严辰 《路》诗:“革命推翻了‘旧社会’,穷得光溜溜的父亲,分到了土地,过着勤快而又宽裕的光景。”
(3).犹光碌碌。《水浒传》第四五回:“光溜溜一双贼眼,只睃趁施主娇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