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溷浊 拼音:hùn zhuó
(1).混乱污浊。《鹖冠子·备知》:“ 申徒狄 以为世溷浊不可居,故负石自投于河。”《楚辞·九章·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奄一去而莫予遗,岂厌世溷浊,絜身而逝乎。”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下》:“彼见世之溷浊,而慨想於太古荒远之事,以为此愤激之言。” 朱自清 《小舱中的现代》诗:“在溷浊而紧张的空气中,一个个畸异人形憧憧地赶过了。”
(2).指污浊的东西。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餘。” 唐 杜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诗:“嘉蔬没溷浊,时菊碎榛丛。” 仇兆鳌 注:“溷浊,泥水也。”词语解释:溷人 拼音:hùn rén
胡涂人。 宋 文天祥 《自叹》诗:“竪子溷人漫不省,红缨白马意轩轩。”词语解释:溷鼠 拼音:hùn shǔ
厕所里的老鼠。语本《史记·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 李斯 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唐 薛逢 《惊秋》诗:“长笑 李斯 称溷鼠,每多 庄叟 喻牺牛。” 唐 李咸用 《物情》诗:“ 李斯 溷鼠心应动, 庄叟 泥龟意已坚。”词语解释:溷轩 拼音:hùn xuān
厕所。《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时 宛陵 大姓 羊元羣 罢 北海郡 ,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 李贤 注:“溷轩,厕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復有一丞郎,马上内逼,急诣一空宅,径登溷轩。”词语解释:溷殽 拼音:hùn yáo
亦作“ 溷淆 ”。 混乱,杂乱。《汉书·谷永传》:“乱服共坐,流湎媟嫚,溷殽无别。”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忠佞溷淆,各以类进。” 汪继培 笺:“《五行志》又作‘溷肴’。” 唐 元稹 《江边》诗:“怪鵩频栖息,跳蛙颇溷殽。”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明文授读》:“以先生学识之高,精力之富,而鉴裁斯事,尚多溷淆,文章正法,固非易知者也。”词语解释:溷溷 拼音:hùn hùn
(1).乱;混浊。《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一·周文王〈拘幽操〉》:“ 殷 道溷溷,浸浊烦兮,朱紫相合,不别分兮。”《针灸甲乙经·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胸脇背相引痛,心下溷溷,呕吐多唾。” 宋 文同 《超然台词》:“躓余之所行兮,溷溷其安之。”
(2).浑噩。词语解释:溷俗 拼音:hùn sú
谓混迹于世俗之中。 明 叶宪祖 《易水寒》第一折:“逃名溷俗,纵酒忘机。”词语解释:溷处 拼音:hùn chǔ
混杂在一起居住、生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小妇人而今事跡已明,不可復与男子溷处,只求发在尼庵,听候发落为便。”词语解释:溷迹 拼音:hùn jì
亦作“ 溷跡 ”。亦作“ 溷蹟 ”。 混迹。 明 李贽 《序汇·史阁款语》:“盖家大人之少也,溷蹟於轩冕而不知其荣。” 清 戴名世 《河墅记》:“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溷跡於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立誓减寿游庠》:“世俗之视秀才也颇重,而得之者也颇难。往往有文学均优,写作俱佳,而佹得佹失,年至班白,犹溷迹于童子军中者。”词语解释:溷杀
混杀一通;乱杀一气词语解释:溷厕 拼音:hùn cè
亦作“ 溷厠 ”。
(1).混杂其间。《楚辞·王褒〈九怀·通路〉》:“无正兮溷厕,怀德兮何覩?” 王逸 注:“邪佞杂乱,来并居也。”
(2).厕所。《急就篇》卷四“依溷污染贪者辱” 唐 颜师古 注:“溷,厕也,言近溷厕者,则被污染,贪贿赂者,必致戮辱。”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 武帝 如厠见 卫青 ,解者必曲为之説,此殊可笑。史之记此,政甚言帝之慢大臣,以见其敬 黯 耳。若非溷厠,史何必书?”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山西按察使寇公墓志铭》:“众曰:‘尔奉 魏忠贤 之命,焉得称旨?’直趋上堂擒校尉,羣殴之,毙一人,抚按逃入溷厠。”词语解释:溷听 拼音:hùn tīng
谓污染了耳朵。形容话语卑俗不入耳。 三国 魏 曹植 《许由巢父池主赞》:“ 尧 禪 许由 , 巢父 是耻;秽其溷听,临河洗耳。”词语解释:溷入 拼音:hùn rù
混入。用蒙混冒充的手段参加进去。 明 袁宏道 《一花目》:“岂可使市井庸儿,溷入贤社,貽 皇甫氏 充隐之嗤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德清县新市镇警局被众捣毁》:“民情愈愤,匪徒乘机溷入。”词语解释:溷乱 拼音:hùn luàn
混乱。 汉 王褒 《九怀·陶壅》:“伤时俗兮溷乱,将奋翼兮高飞。”《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一年》:“ 霸先 曰:‘ 交趾 叛换,罪由宗室,遂使溷乱数州,逋诛累岁。’”词语解释:溷帐 拼音:hùn zhàng
詈词。犹混帐。《平山冷燕》第六回:“这姓 宋 的若果有二三分才学,还恕得他过;若是全然假冒,敢于轻薄甥女,母舅须尽力攻击,使假冒者不敢再来溷帐。”词语解释:溷屏 拼音:hùn píng
二星名。指天溷和外屏,在奎宿。《续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赋〉》:“立囷仓之储聚,树溷屏之重復。” 苗为 注:“天溷七星,在外屏南,乃豢豕六畜之所。”词语解释:溷揉 拼音:hùn róu
杂揉。 明 何景明 《蹇赋》:“世淆杂而溷揉兮,弃騏驥而不驂。”词语解释:溷浸 拼音:hùn jìn
犹言胡言乱语。《红楼梦》第七回:“那是醉汉嘴里溷浸。”词语解释:溷冒 拼音:hùn mào
愚暗冒失。词语解释:溷亵 拼音:hùn xiè
犹亵渎;污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农家又有 贾充道 《大农孝经》,又 刘炫 《酒孝经》,皆溷褻圣典。可罪也。” 明 朱元弼 《犹及编》:“﹝ 陆 某者﹞与邻邸女相窥,久不能就,谋于师某而祷于城隍之神……神曰:‘奈何以溷褻相闻?’”词语解释:溷圊 拼音:hùn qīng
厕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江 南无茅屋, 江 北无溷圊。” 清 袁枚 《新齐谐·风流具》:“有小婢出手招 蒋 ,且指示宅旁小门, 蒋 依婢往,乃溷圊所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所储金,或忽置屋颠树杪,使梯而取,或忽在淤泥浅水,使濡而求,甚或忽投溷圊,使探而濯。”词语解释:溷器 拼音:hùn qì
供便溺用的器具。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李广 与兄弟共猎於 冥山 之北,见卧虎射之即毙,断其髑髏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故 汉 人目溷器为虎子。 郑司农 注《周礼》有是言。 唐 讳虎改为马,今人云‘厠马子’者是也。”词语解释:溷惑 拼音:hùn huò
犹迷惑。《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晋 曹摅 《述志赋》:“哀 夫差 之溷惑,咏 楚怀 之失图。”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施受同辞例》:“据此知初民语言,授、受本无区别,加‘手’作‘授’,乃造字者恐溷惑而为之别白耳。”词语解释:溷汁 拼音:hùn zhī
污水;粪汁。《北史·崔鉴传》:“帝大怒,令左右欧之,又擢其髮以溷汁沃其头,曳以出。”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 北齐 文宣帝 怒其 魏郡 丞 崔叔宝 ,以溷汁沃头。”词语解释:溷扰 拼音:hùn rǎo
烦扰;打扰。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上曰:‘御药院皆老班,惧溷扰卿,特选命四方舘使 童敏 ,此朕亲信,俾齎詔。’” 明 张居正 《与楚抚赵汝泉言严家范禁请托》:“家人僕辈,颇闻有凭势凌烁乡里、溷扰有司者,皆不能制。”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谋成》:“我向驪龙頷下,探珠计巧。今日里岂无因相溷扰?”词语解释:溷杂 拼音:hùn zá
杂乱;混杂。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上》:“不戒其交之溷杂,而以介为狷,广其浊。”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夫编年叙事,溷杂难辨,纪传成体,区别易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征信录》:“传闻 岑西林 从 武昌 逃走时,竟薙去鬚髯,溷杂人众中而出。”词语解释:溷索 拼音:hùn suǒ
胡乱索取。 明 张居正 《答甘肃巡抚侯掖川》:“望公戒约边吏,谨守信地,以礼处之,如遇有溷索,即以孤意喻之,令其安静守约。”词语解释:溷章 拼音:hùn zhāng
鸟名。《文选·枚乘〈七发〉》:“溷章白鷺,孔鸟鶤鵠。” 李善 注:“溷章,鸟名。未详。”一说指毛色不一之鸟。 吴小如 《枚乘〈七发〉李善注订补》:“溷章,谓毛色不一之鸟也,故与‘白鷺’为对文。”词语解释:溷秽 拼音:hùn huì
肮脏污浊。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臣闻波迅流,必盪其溷秽。” 明 唐顺之 《与项瓯东郡守书》:“是以迷惑颠倒,莫知所止,非有先知先觉者,孰能出之溷秽而转之清流乎?” 明 李贽 《隐逸》:“与其卧闇室,孰若处溷秽。”词语解释:溷然 拼音:hùn rán
污浊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已反国,復在位矣,而《春秋》犹有不君之辞,况其溷然方获而虏邪。” 凌曙 注引《战国策》:“圂、溷同,浊貌。”词语解释:溷藩 拼音:hùn fān
厕所。 清 沉起凤 《谐铎·蜣螂城》:“生失足堕溷藩,撑扶起立,懊闷欲死。”词语解释:溷肴 拼音:hùn yáo
犹溷淆。《汉书·游侠传·陈遵》:“礼不入寡妇之门,而湛酒溷肴,乱男女之别。”词语解释:溷称 拼音:hùn chēng
混用称谓。 明 钱希言 《戏瑕·山人高士》:“夫所谓山人高士者,必餐芝茹薇,盟鸥狎鹿之儔,而后可以称其名耳。今也一概溷称,出於何典?……据此,则今之世,即处士之名,已不足以当之矣。”词语解释:溷渎 拼音:hùn dú
侵扰;渎犯。 宋 李纲 《辞免知潭州第三奏状》:“动致烦言,溷瀆宸听,卒不能有以少称知遇之意。” 明 唐顺之 《救荒渰记》:“自是百年沮洳,鬱为沃壤。水降土升,不相溷瀆。各効其职,以宜地产。萑藋既去,生我稻粱。”词语解释:溷淆 拼音:hùn xiáo
见“ 溷殽 ”。
词语解释:溷殽 拼音:hùn yáo
亦作“ 溷淆 ”。 混乱,杂乱。《汉书·谷永传》:“乱服共坐,流湎媟嫚,溷殽无别。”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忠佞溷淆,各以类进。” 汪继培 笺:“《五行志》又作‘溷肴’。” 唐 元稹 《江边》诗:“怪鵩频栖息,跳蛙颇溷殽。”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明文授读》:“以先生学识之高,精力之富,而鉴裁斯事,尚多溷淆,文章正法,固非易知者也。”词语解释:溷澖 拼音:hùn xián
浑然无边貌。《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瞑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高诱 注:“澖,读闲放之‘闲’,言无垠虚之貌。”词语解释:溷漫 拼音:hùn màn
混杂不分。 南朝 齐 玄光 《合气释罪三逆》:“后至 孙恩 ,佚荡滋甚,士女溷漫,不异禽兽。”词语解释:溷错 拼音:hùn cuò
混杂错乱。《后汉书·陈宠传》:“﹝ 昱 ﹞其所平决,无不厌服众心。时司徒辞讼,久者数十年,事类溷错,易为轻重,不良吏得生因缘。”词语解释:溷辱 拼音:hùn rǔ
玷辱。 明 张居正 《请别遣大臣以重大礼疏》:“免令臣与庶,大典不致於溷辱,而臣之初心亦得以少安矣。”词语解释:溷腴 拼音:hùn yú
猪狗的内脏。《礼记·少仪》:“君子不食圂腴。” 郑玄 注:“《周礼》‘圂’作‘豢’,谓犬豕之属食米穀者也。” 孔颖达 疏:“圂,猪犬也;腴,猪犬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