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蒸溽暑溽润溽歊溽燠溽   
烦溽炎溽晦溽袢溽    

词语解释:蒸溽  拼音:zhēng rù
(1).闷热而潮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 成都 乃未尝有梅雨,惟秋半积阴气令蒸溽,与 吴 中梅雨时相类耳。” 明 宋濂 《题〈栖云轩记〉后》:“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 苏太史 《栖云轩记》,记为本庵上士作,其状 灵岩 之景,亦分明如画,蒸溽为之顿消。”
(2).湿热。中医学上所指的一种病理现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
词语解释:烦溽  拼音:fán rù
闷热。 隋 卢思道 《纳凉赋》:“积歊蒸于帘櫳,流烦溽于园籞。” 元 袁桷 《送文子方使武昌》诗:“桂蠧消烦溽,蓍龟审事宜。” 明 李东阳 《大雨有感》诗:“移床就墙东,岂为避烦溽?”
词语解释:暑溽  拼音:shǔ rù
谓夏季潮湿闷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暑溽异甚,伏望保护寝兴,万万珍重不宣。”《宋史·文苑传一·朱昂》:“愿在地而为簟,当暑溽而冰寒。”《红楼梦》第二九回:“ 黛玉 不过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气,本无甚大病。”
词语解释:炎溽  拼音:yán rù
郁热潮湿。 南朝 梁 刘孝威 《苦暑》诗:“暮日苦炎溽,迁坐接阶廊。”
词语解释:润溽  拼音:rùn rù
湿润。《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郑玄 注:“润溽,谓涂溼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暑宜乾也,而值六月,则土反润溽。”
词语解释:晦溽  拼音:huì rù
阴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众以谓频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暘燥,岂復有望。”
词语解释:歊溽  拼音:xiāo rù
湿热熏蒸。 宋 欧阳修 《与开封知府吕内翰启》:“始兹歊溽,宜乃高明。伏惟上为邦家,精调寝饍。”
词语解释:袢溽  拼音:pàn rù
闷热溽暑。 宋 卢炳 《念奴娇》词:“短髮萧萧襟袖冷,便觉都无袢溽。” 宋 陈亮 《谒金门·送徐子宜如新安》词:“新雨足,洗尽山城袢溽。”
词语解释:燠溽  拼音:yù rù
湿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藏 地万峰刺天,高輒冰凌,洼輒燠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