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潋滟 拼音:liàn yàn
亦作“ 瀲灎 ”。
(1).水波荡漾貌。《文选·木华〈海赋〉》:“浟湙瀲灩,浮天无岸。” 李善 注:“瀲灎,相连之貌。”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佶栗金虯石潭古,勺陂瀲灎幽修语。” 唐 方干 《题应天寺上方兼呈谦上人》诗:“势横緑野苍茫外,影落平湖瀲灩间。”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湖光瀲灩接晴空,山色有无中。”
(2).水满貌。泛指盈溢。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其色瀲灩於颜间,其声发而为文章。” 宋 范成大 《续长恨歌》:“金杯瀲灩晓粧寒,国色天香胜牡丹。” 明 唐寅 《题画》诗:“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瀲灩荡湖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鬱金瀲灩光生彩,请君宽饮开怀。”
(3).光耀貌。 唐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诗:“树色参差緑,湖光瀲灩明。”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楔子:“色笼茐,光瀲灩。”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初照瀲灎黄金波,团圆白玉盘青天。”
瀲灧:1.水波荡漾貌。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瀲灧故池水,苍茫落日暉。” 宋 司马光 《龙女祠更相酬和》诗:“荷花折尽不归去,瀲灧扁舟不易胜。”
(2).水满貌。 宋 欧阳澈 《玉楼春》词之二:“香丝篆裊一帘秋,瀲灧十分浮蚁緑。” 明 李梦阳 《上元访杜炼师》诗:“玉杯瀲灧赤玛瑙,织罽四角银麒麟。”
(3).光耀貌。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一坐遂尽如秋天夜晴,月色瀲灧,则秋毫皆得睹。” 碧野 《汉水滔滔》:“这丰富的水量使 江汉平原 波光潋滟。” 词语解释:滟滟 拼音:yàn yàn
亦作“灩灩”。亦作“灔灔”。
(1).水光貌。 南朝 梁 何逊 《望新月示同羁》诗:“的的与沙静,灧灧逐波轻。”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明 刘基 《再次韵和十六夜月》:“金波灧灧将流瓦,玉砾荧荧恰近簷。” 赵朴初 《朝天措·北海夜泛同臣赞上座》词:“ 西湖 仿佛,濛濛烟树,灔灔波光。”
(2).水浮动貌。 唐 张籍 《朱鹭》诗:“避人引子入深壍,动处水纹开灧灧。”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偷闲划舟,抬头望一望滟滟的湖波,低头看滴达滴达消磨时间的手表,心灵中真是太苦了。”
(3).指飘动貌。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蠡琖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灩灩。”
(4).水盈溢貌。 唐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诗:“泠泠玉漏初三滴,灩灩金觴已半酡。” 宋 欧阳修 《雪晴》诗:“悠悠野水来,灔灔西溪阔。”词语解释:泛滟 拼音:fàn yàn
亦作“泛灩”。亦作“汎灎”。亦作“泛灎”。
(1).浮光闪耀貌。《艺文类聚》卷一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怨晓月赋》:“浮云褰兮收泛灧,明舒照兮殊皎洁。” 唐 卢照邻 《宿晋安亭》诗:“汎灩月华晓,裴回星鬢垂。” 元 王恽 《游华不注记》:“经 会波楼 下,出水门,入废 齐漕渠 ,所谓 小清河 者也。汎灧东行,运肘而北,水渐瀰漫。” 明 刘基 《菩萨蛮》词:“月华泛灩秋塘草,羇虫露泣芙蓉老。”
(2).谓歌曲中宛转引长其声。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嘌》:“凡今世歌曲……近又即旧声而加泛灩者,名曰嘌唱。” 词语解释:飐滟 拼音:zhǎn yàn
见“ 颭灩 ”。
水波荡漾貌。词语解释:澹滟 拼音:dàn yàn
见“ 澹灎 ”。词语解释:玉滟 拼音:yù yàn
水波动貌。 元 郭翼 《花游曲和铁崖韵》:“锦艚两帆出云里,玉灩摇溶养龙水。”参见“ 玉瀲 ”。
词语解释:玉潋 拼音:yù liàn
美丽的水波。喻华美的文章。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刺史启》:“文江翻浪,织玉瀲以韜霞;学海惊澜,缀珠鳞於濯锦。”词语解释:摇滟 拼音:yáo yàn
见“ 摇艳 ”。
词语解释:摇艳 拼音:yáo yàn
亦作“摇灩”。 荡漾,摇曳。 唐 温庭筠 《黄昙子歌》:“参差緑蒲短,摇艳云塘满。” 唐 温庭筠 《莲花》诗:“緑塘摇灩接星津,轧轧兰橈入白苹。”词语解释:溶溶滟滟 拼音:róng róng yàn yàn
水大而波光闪动的样子。 朱自清 《蒙自杂记》:“ 南湖 在冬春两季水很少,有一半简直干得不剩一点二滴儿。但到了夏季,涨得溶溶滟滟的,真是返老还童一般。”词语解释:澹滟 拼音:dàn yàn
(1).水波荡漾貌。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二:“餘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澹灩九折池,縈迴十餘里。”
(2).谓荡漾。 唐 柳宗元 《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其下多芡芰蒲蕖,腾波之鱼,韜涵太虚,澹灔里閭。诚游观之佳丽者也。”旧注:“澹灔,摇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