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滥觞 拼音:làn shāng
(1).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仅可浮起酒杯。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觴者也。”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右侍郎顾起元父国辅赠通议大夫制》:“朕闻 黄河 之水,源可滥觴。”
(2).指小水。 南朝 宋 谢灵运 《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滥觴逶迤,周流 兰殿 。”
(3).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初学记》卷十六引 唐 虞世南 《琵琶赋》:“强 秦 创其滥觴,盛 汉 尽其深致。”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滥觴肇迹,容或可观,累屋重架,无乃太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夫荒唐之词,发端於 漆园 ;怪诞之説,滥觴乎《洞冥》。” 郭沫若 《今昔集·论古代文学》:“ 中国 文化大抵滥觞于 殷 代。”
(4).波及;影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沧浪诗评》:“盛 唐 人诗,亦有一二滥觴晚 唐 者。” 宋 陈亮 《复胡德永书》:“ 亮 方一切置门外之是非,而求其自容于天地间,倘可以免,凡今所召,皆数年前餘波之所滥觴也,决不敢以是自沮。”
(5).犹泛滥;过分。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制》:“借使所入之沟虽通,所出之沟既塞,则水死而不动,惟有涨满浸淫,而有滥觴之患矣!”《明史·史可法传》:“今恩外加恩未已,武臣腰玉,名器滥觴,自后宜慎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嘉庆初年谏臣》:“ 福文襄王 康安 虽屡立战功,然所歷封疆,苞苴广进,没后復膺重典,未免滥觴。”词语解释:滥吹 拼音:làn chuī
比喻冒充凑数,名不副实。 南朝 齐 王融 《出家怀道篇颂》诗:“窃服皋门上,滥吹 淄 轩下。”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滥吹,谬列茎英。”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叨荣偕计吏,滥吹謁春司。”参见“ 滥竽 ”。
词语解释:滥竽 拼音:làn yú
(1).《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以“滥竽”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时也表示自谦。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使夫怀鼠知慙,滥竽自耻。” 明 张景 《飞丸记·权门狼狈》:“我是曳白菲才,滥竽入金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滥竽作吏,旷职怀惭。”
(2).比喻以劣充优。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审定务求严格,凡无艺术价值,不合儿童文学本质者不使滥竽。”词语解释:滥竽 拼音:làn yú
(1).《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以“滥竽”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时也表示自谦。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使夫怀鼠知慙,滥竽自耻。” 明 张景 《飞丸记·权门狼狈》:“我是曳白菲才,滥竽入金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滥竽作吏,旷职怀惭。”
(2).比喻以劣充优。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审定务求严格,凡无艺术价值,不合儿童文学本质者不使滥竽。”词语解释:滥巾 拼音:làn jīn
僭服隐士的头巾。指冒充隐士。词语解释:滥官 拼音:làn guān
贪赃枉法的官吏。《水浒传》第五八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水浒传》第六五回:“盖为朝廷不明,纵容滥官当道,污吏专权,酷害良民,都情愿协助 宋江 ,替天行道。” 清 程穆衡 《水浒传注略》:“滥官, 宋 时口语,以居官纵淫为滥。”词语解释:滥充 拼音:làn chōng
“滥竽充数”之省。 指冒充凑数的人。《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政严加遴选,滥充发回原学。”参见“ 滥竽充数 ”。
词语解释: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以次充好。《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方今朝廷正在整飭文风,自然要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止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滥竽充数。”参见“ 滥竽 ”。词语解释:滥刑 拼音:làn xíng
过量的刑罚;任意判罪或施刑。 宋 陆游 《邵武县兴造记》:“善无滥刑,恶无佚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罪臣孥戮》:“虽谋叛非实,然 鸞 稔恶穷凶,天下共恨,故不以为滥刑。”《清会典事例·刑部·辩明冤枉》:“民人控告官员营私枉法,滥刑毙命各案,俱令率同司道等亲行研审。”《老残游记》第十七回:“请传諭 王 刚 二令,不得滥刑。”词语解释:滥浊
过度混乱词语解释:滥及 拼音:làn jí
谓无限制地牵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京闱冒籍》:“盖自来冒籍受法,未有此严峻且滥及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我不为滥及乎!”词语解释:滥厕 拼音:làn cè
谓混充其间。 宋 秦观 《〈法帖通解〉序》:“又当时奉詔集帖之人,苟于书成,不復更加研者,颇有伪蹟滥厕其间。” 明 唐寅 《漫兴》诗之五:“龙头滥厕棘闈文,草榻今眠垫蹟尘。” 清 刘大櫆 《〈王天孚诗集〉序》:“未尝有世俗一切之语言,横亘滥厕于其间。” 铸铁 《湘路纪事》:“记者亦会应留 日 湖北 人之召,滥厕演席。”词语解释:滥狱 拼音:làn yù
冤案。 唐 戴叔伦 《临川从事还别崔法曹》诗:“谬官辞获免,滥狱会平反。”词语解释:滥杀 拼音:làn shā
乱杀;无限制地杀。《元史·泰定帝纪一》:“往岁征徭,廉访司劾其滥杀。”《明史·刘基传》:“因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词语解释:滥膺
滥竽充数。谦词词语解释:滥过 拼音:làn guò
言过其实。《荀子·大略》:“不自嗛其行者,言滥过。”词语解释:滥套
指文章中完全抄袭前人,毫无创新之见词语解释:滥墨
指官吏贪财好贿者词语解释:滥冗
过多词语解释:滥膺阃外
滥竽充数受命统兵在外词语解释:滥汜
泛滥,浮沉词语解释:滥职 拼音:làn zhí
谓不称职而忝列其位。《南史·袁湛传》:“往年滥职,守秩东隅。”词语解释:滥竽充数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以次充好。《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方今朝廷正在整飭文风,自然要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止靠着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这当然不能让任何人滥竽充数。”参见“ 滥竽 ”。
词语解释:滥竽 拼音:làn yú
(1).《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以“滥竽”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时也表示自谦。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使夫怀鼠知慙,滥竽自耻。” 明 张景 《飞丸记·权门狼狈》:“我是曳白菲才,滥竽入金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滥竽作吏,旷职怀惭。”
(2).比喻以劣充优。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审定务求严格,凡无艺术价值,不合儿童文学本质者不使滥竽。”词语解释:滥行 拼音:làn xíng
谓志行卑污。《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滥行匹夫!尚有面目於吾前献计耶!”词语解释:滥言 拼音:làn yán
虚妄不实的言词。 洪深 《窃火者·舆论结晶》:“其实神话之外,一切滥言,‘秘闻’,甚至童谣,都可视为变相的舆论。”词语解释:滥胁 拼音:làn xié
古琴名。《淮南子·修务训》:“服剑者期於銛利,而不期於墨阳、莫邪;乘马者期於千里,而不期於驊騮緑耳;鼓琴者,期於鸣廉脩营,而不期於滥脇号鐘。”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子十九》:“ 刘绩 曰:‘滥脇、号钟,皆古琴名。 梁元帝 《纂要》以为 齐桓公 琴,是也,作蓝胁。’ 念孙 案, 刘 説是也。”词语解释:滥词 拼音:làn cí
虚妄不实的话。 清 黄景仁 《丛竹园为金光禄素中题》诗:“较之此图中,彼皆成滥词。”词语解释:滥骂 拼音:làn mà
指卑鄙或恶毒的攻击,语言粗俗或下流。例如:他答辩时被来自裁判席的下流打趣和滥骂打断了。词语解释:滥调 拼音:làn diào
一再重复、令人厌烦而不切实际的言词或论调。 瞿秋白 《文艺杂著·涴漫的狱中日记》:“姓 吴 的 老五 总说我学着写日记,还是套《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滥调。”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但 如是先生 是凡庸的,背出了他的祖父,父亲, 鲁迅 , 茅盾 之后,结果不过说着‘ 鲁迅 拿卢布’那样的滥调。”词语解释:滥饮 拼音:làn yǐn
无节制地喝(酒)。《红楼梦》第二八回:“这么滥饮,易醉而无味。”《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原来 安老爷 酒量颇豪,自己却不肯滥饮。”词语解释:滥货 拼音:làn huò
指生活作风不检点、行为不端的女人。 艾芜 《回家》:“总是人家不要她……这样的滥货。”词语解释:滥侈 拼音:làn chǐ
谓任意夸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报孔璋书》云:‘ 葛天氏 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蔑《韶》《夏》矣。’此引事之实谬也。按 葛天 之歌,唱和三人而已。 相如 《上林》云:‘奏 陶唐 之舞,听 葛天 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唱和千万人,乃 相如 推之。然而滥侈《葛天》,推‘三’成‘万’者,信赋妄书,致斯谬也。”词语解释:滥伪 拼音:làn wěi
犹虚假。《新唐书·苏瓌传》:“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併寺,著僧常员数,缺则补。”《元典章·户部七·仓库》:“见在官物皆须点照算交,点明白别无短少滥伪之数。”词语解释:滥伐 拼音:làn fá
毫无限制地砍伐林木。例如:禁止滥砍滥伐。词语解释:滥交 拼音:làn jiāo
无选择地交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司道·龙君杨少参》:“ 龙 与 罗匡湖 给事为姻家,与 邹南皋 吏部亦厚善。两公俱正人,非肯滥交者。” 谢觉哉 《不惑集·交朋友的道理》:“如果不管什么人‘一见如故’,那就叫‘滥交’。”词语解释:滥泉 拼音:làn quán
涌出的水泉。《尔雅·释水》:“滥泉正出。正出,涌出也。”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二·山岩泉水》:“水正出曰滥泉,悬出曰沃泉。”词语解释:滥污 拼音:làn wū
犹龌龊,卑污。《水浒传》第三三回:“小弟是个武官副知寨,每每被这厮殴气,恨不得杀了这滥污贼禽兽。” 林语堂 《机器与精神》:“我们的勇于私斗怯于公愤的滥污武人、流氓军队是不会促进世界的大同。”词语解释:滥祀 拼音:làn sì
不合礼制地祭祀。词语解释:滥用 拼音:làn yòng
胡乱、过多地使用。《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二十一年,坐陵辱大臣,滥用非刑,夺爵,圈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两江总督﹞被京里御史上摺子参了一本,説他滥用朝廷名器。”《当代》1981年第3期:“如果报纸想寻找滥用权力的例证,那就派记者来 A市 调查一下吧。”词语解释:滥熟 拼音:làn shú
烂熟。极其熟悉、熟练。《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恭维人的本领,他却从作佐杂时候就学得滥熟。”词语解释:滥士 拼音:làn shì
在职而无能的人。《说郛》卷二引《古典录略》:“国无邪教,市无滛货,地无荒土,官无滥士。”词语解释:滥劣 拼音:làn liè
谓极差。《隋书·礼仪志四》:“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词语解释:滥冒 拼音:làn mào
胡乱冒充。 明 张居正 《三辞恩命疏》:“若靦颜滥冒,不知止足,则瘝素之罪,臣实尸之;贪进之戒,臣先犯之。”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当事者纳其重贿,即滥冒功赏,岁以为常。”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 明太侯 以秀才 丁士梅 为 苏州郡 知郡,又以秀才 曾泰 为户部尚书,是秀才之科甚高,不容滥冒。”词语解释:滥祠 拼音:làn cí
不当立的祭祠。亦指滥予祭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崇祀名贤》:“滥祠名宦,犹不失为地方之过情。”词语解释:滥炎 拼音:làn yán
蔓延的火。《汉书·五行志上》:“自上而降,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虽兴师众,弗能救也。” 颜师古 注:“炎读曰燄。”词语解释:滥漫 拼音:làn màn
胡乱,无节制。《红楼梦》第七五回:“他只知吃酒赌钱、眠花宿柳为乐;手中滥漫使钱,待人无心。”词语解释:滥溢 拼音:làn yì
(1).谓胡作非为。《汉书·刑法志》:“飢寒并至,穷斯滥溢。”
(2).过多;过度。 宋 司马光 《乞分十二等以进退群臣札子》:“今官爵浑殽,品秩紊乱,名实不符,员数滥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爱惜满洲士卒》:“虽一时不无滥溢,而 满洲 士卒感戴如天,凡征讨之所,争先致死焉。”词语解释:滥泥 拼音:làn ní
烂泥,稀泥。滥,用同“ 烂 ”。《水浒传》第四五回:“巴得你归来,却又滥泥也似醉了。” 清 周亮工 《答济叔》:“既在滥泥中,愈动则身愈陷。”词语解释:滥泛 拼音:làn fàn
泛滥,浮沉。 明 刘基 《述志赋》:“忽滥氾以遐举兮,行游目於大荒。”
谓多而不精。《元典章·吏部六·书吏》:“比来各路贡到,大吏多有滥泛。”词语解释:滥浆 拼音:làn jiāng
水浸干果制成的饮料。 南朝 梁 刘孝威 《望雨》诗:“侍童拂羽扇,厨人奉滥浆。” 唐 骆宾王 《灵泉颂》:“太夫人在迟暮之年,有温劳之疾,非滥浆不可以适口,非源泉不可以蠲疴。”词语解释:滥恶 拼音:làn è
(1).恶劣,质量低劣。《管子·参患》:“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新唐书·裴度传》:“ 朱克融 执赐衣使者 杨文端 ,诡言慢己,并诉所赐滥恶。”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黄垡仓》:“有如美钞而目之滥恶,旧钱而指为新伪。”
(2).谓不恰当,不典雅。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僕始繙《卮言》,而 钱塘 夏穗卿 曾佑 病其滥恶,谓内典原有此种,可名‘悬谈’。”词语解释:滥尸 拼音:làn shī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谬掌卫於中军,滥尸丞於御史。”原谓乖妄地担任了御史中丞之职。滥,滥竽充数;尸,尸位素餐。后因以“滥尸”谓占居其位而不尽其责。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贤者旌之以劝善,不贤者罚之以去恶,则列职虽云至众,取人安不尽贤,禄何由而滥尸,官诚难於充选。”词语解释:滥尘 拼音:làn chén
犹言忝列其位而不胜任其职。常用作谦词。《太平广记》卷一七二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从事疑而不断,谓使君曰:‘某滥尘幕席,诚宜竭节。’”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伏思臣者,素谓畸人,虽早污于清班,亦滥尘於烦使。”词语解释:滥官污吏 拼音:làn guān wū lì
贪污舞弊的官吏。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一月前上司行文书来,説俺 郑州 滥官污吏较多。”《三国演义》第二回:“目今朝廷降詔,正要沙汰这等滥官污吏。” 田汉 《关汉卿》第六场:“你将那滥官污吏都杀坏,敕赐金牌势剑吹毛快,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词语解释:滥好人 拼音:làn hǎo rén
待人一团和气,不讲是非原则,只求与世无争的人。 明 李贽 《史纲评要·汉纪·成帝》:“天下不败于 武 而败于 元 ,故知滥好人之祸。” 郭沫若 《集外·序〈盐铁论读本〉》:“他是一位有名的乡愿,不说话,不得罪人的滥好人。” 茅盾 《腐蚀·一月五日》:“一个糊里糊涂的滥好人,喜欢凑一下热闹。”词语解释:滥套子 拼音:làn tào zǐ
谓文章中浮泛不实的套语或格式。如:那种滥套子文章谁也不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