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胶漆 拼音:jiāo qī
(1).胶与漆。亦指黏结之物。《孙子·作战》:“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2).比喻事物的牢固结合。《韩非子·安危》:“ 尧 无胶漆之约於当世而道行, 舜 无置锥之地於后世而德结。”《韩诗外传》卷四:“夫习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畅於筋骨,贞於胶漆。”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编简一定,胶漆不移。”
(3).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 汉 邹阳 《狱中上书》:“感於心,合於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於众口哉!” 唐 白居易 《和〈寄乐天〉》:“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与 元稹 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李光 《将游燕蓟留别秋叶仍用前韵》之二:“两点 金 焦 双血泪,悠悠胶漆説 雷 陈 。”词语解释:点漆
乌黑光亮貌。《晋书·杜乂传》:“美姿容,有盛名於 江 左, 王羲之 见而目之,曰:‘肤若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人也。’”《宋书·谢晦传》:“ 晦 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鬢髮如点漆。” 宋 辛弃疾 《鹊桥仙·为人庆八十席上戏作》词:“朱颜晕酒,方瞳点漆,闲傍松边倚杖。” 清 吴趼人 《侠妓》:“席间见一妓,星眸点漆,樱唇绽红,丽人也。”词语解释:黑漆 拼音:hēi qī
(1).黑色油漆。《后汉书·礼仪志下》:“公、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周礼·春官·鬯人》“凡祼事用概” 唐 贾公彦 疏:“既是黑漆为尊,以朱带落腹,故名概。”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十章:“他用手指轻轻摸了摸寿材,黑漆十分光滑。”
(2).漆成黑色。《太平御览》卷四九三引《韩子》:“ 禹 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词语解释:投漆 拼音:tóu qī
比喻情投意合。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唐 骆宾王 《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诗:“神交尚投漆,虚室罢游兰。”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抚怀极投漆,感物重黄金。”词语解释:丹漆 拼音:dān qī
(1).朱红色的漆。《礼记·月令》:“﹝季春之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后汉书·祭祀志上》:“时以印工不能刻玉牒,欲用丹漆书之。”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睹丹漆之辉煌兮,滑泽脂韦而易毁也。”
(2).用朱漆涂饰。 汉 王充 《论衡·乱龙》:“钓者以木为鱼,丹漆其身。” 晋 张华 《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斵,终负素质。”
(3).红色和黑色。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夫聵者不可督之以分雅郑,瞽者不可责之以别丹漆。”
(4).泛指各种颜色。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唐 沉亚之 《移佛记》卷六:“坚之以脂胶,饰之丹漆五色,然后形神儼然成其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统序科第》:“琴瑟不改:而清浊殊涂;丹漆不施,而丰俭异致。”词语解释:梓漆 拼音:zǐ qī
(1).梓树与漆树。古代以为制琴瑟之材。《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郑玄 笺:“树此六木於宫者,曰其长大可伐以为琴瑟,言豫备也。” 朱熹 集传:“四木皆琴瑟之材也。”
(2).代指琴瑟。 南朝 宋 颜延之 《七绎》:“若乃梓漆简声,丽容呈才,陈舞态,开吹臺,猎悲风,遡秋埃。”词语解释:髹漆 拼音:xiū qī
亦作“髤漆”。
(1).谓以漆涂物。《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 辽 主方纵肆,贪得南方玉帛珍玩,而 贯 所齎皆极珍奇,至运两 浙 髹漆之具以为馈。”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想像 秦淮河 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
(2).指油漆。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瑶坛被髹漆,宝树攒珊瑚。” 清 田雯 《黔书·雄黄》:“茅胶者,薯蕷之别种,不可食者也,其汁若髹漆,可以合离而萃涣。” 清 无名氏 《梵门绮语录·震泽新庵连生》:“丰容盛鬋,髮光泽如髹漆。”词语解释:漆漆 拼音:qī qī
黑暗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查牙山洞》:“底际一竇,蛇行可入,烛之,漆漆然暗深不测。”
恭敬谨慎貌。《礼记·祭义》:“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何也?” 孔颖达 疏:“漆漆者,容也,自反也,谓容貌自反覆而修正也。” 明 王廷相 《慎言·文王》:“《小雅》, 西周 之典礼也, 成王 、 周公 之盛,久矣而不可復也。振振乎,其民之思乎!漆漆乎,民之怨不可释乎! 幽 厉 愧於继述矣。” 清 黄宗羲 《汪硕公墓表》:“君讳 希旦 ,字 硕公 ,家贫力田,养亲不以菽水弛漆漆之敬。”词语解释:沮漆 拼音:jǔ qī
沮水 与 漆水 的并称。亦指此两水之间的地区。《诗·大雅·緜》:“民之初生,自土 沮 漆 。” 毛 传:“ 沮水 、 漆水 也。” 清 徐珽 《大猎》诗:“雅歌 沮 漆 夸从狩,乐胜军前奏凯回。”一说,沮当作“徂”。徂,往也。参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中》。词语解释:黑漆漆 拼音:hēi qī qī
(1).形容黑暗。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折:“你的前程黑漆漆的,你的身子活泼泼的。” 刘半农 《铁匠》诗:“小门里时时闪出红光,愈显得外间黑漆漆地。” 曹禺 《雷雨》第三幕:“天空黑漆漆地布满了恶相的黑云。”
(2).颜色发黑。《三侠五义》第三三回:“见 金生 伸懒腰,打哈声,两隻脚却露着黑漆漆的底板儿,敢则是没袜底儿。” 杜鹏程 《平常的女人》一:“一双分外大的手黑漆漆的,裂了很多小口。”
(3).形容懵然无知。 清 钮琇 《觚賸·黑漆漆》:“里中有询以水旱之占者,答曰:‘若将此事问先生,先生肚里黑漆漆。’”词语解释:朱漆 拼音:zhū qī
红漆。《吴子·图国》:“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三国志·魏志·王粲传》“ 陈留 路粹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然君子不责备於一人,譬之朱漆,虽无楨干,其为光泽亦壮观也。”《新唐书·仪卫志下》:“皇太子出……次朱漆团扇六,紫曲盖六,各横行。”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明池琼林苑》:“又西去数百步,乃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漆阑楯,下排鴈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駞虹’。”词语解释:金漆 拼音:jīn qī
(1).指金箔。《后汉书·舆服志下》:“乘舆黄金通身貂错,半鮫鱼鳞,金漆错,雌黄室。”《元史·礼乐志五》:“次四队,男子一人,冠金漆弁冠,服緋袍,涂金带,执笏。”
(2). 金州 产的漆。泛指漆之佳者。 宋 苏辙 《筠州圣寿院法堂记》:“又为 聪 治其法堂,皆极壮丽,凡材甓金漆皆具於 智訥 。”《宋史·地理志》:“ 台州 贡甲香、金漆、鮫鱼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漆》:“以 金州 者为佳,故世称金漆。”词语解释:清漆 拼音:qīng qī
不含颜料的一种透明涂料。俗称“凡立水”。用树脂、亚麻油或松节油等制成。涂在物体表面,干燥后形成光滑薄膜,显出物面原有的花纹。主要用于涂饰家具、门窗、自行车等。也用来制造瓷漆和浸渍电器。词语解释:生漆 拼音:shēng qī
漆树皮里的树脂。可作涂料或油漆原料,中医偶亦以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漆》:“生漆:去长虫。久服,轻身耐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漆》﹝气味﹞引 陶弘景 曰:“生漆毒烈,人以鷄子和服之去虫,犹自嚙肠胃也。畏漆人乃致死者。”词语解释:黄漆 拼音:huáng qī
漆的一种。光泽呈金黄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漆》:“今 广 浙 中出一种漆树,似小榎而大。六月取汁漆物,黄泽如金,即《唐书》所谓黄漆者也。”词语解释:发光漆 拼音:fā guāng qī
能发出荧光、磷光或反光的漆。分为反光、磷光、荧光漆三种。反光漆由玻璃细珠配在清漆中,涂刷在铝粉底漆上而成;磷光漆由磷光颜料加漆料制成;荧光漆由荧光颜料加漆料制成。常用于道路标志、安全信号、广告牌、路牌及夜光钟表等。词语解释:豺漆 拼音:chái qī
五加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五加》。词语解释:退光漆 拼音:tuì guāng qī
一种生漆。初漆时光泽较暗,后逐渐发亮,故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中》:“八大刹佛作,嫓美 苏州 ;而 重寧寺 佛作则照内工做法……臟膛硃红漆二次。桐油、夏布、鱼子、砖灰、严生漆、笼罩漆、退光漆、漆硃、土子面,属之脱纱匠。”《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正中设了一个小圆桌,退光漆漆得灼亮。”词语解释:防火漆 拼音:fáng huǒ qī
本身不易燃烧,并能阻止或延缓燃烧的涂料。分非膨胀型和膨胀型两大类。前者受热不变,高热难燃;后者遇热会起泡形成多孔炭质层或放出不燃气体,起阻燃作用。其配方中常含氯化石蜡、氯化橡胶、硼酸、磷酸二氢铵、硫酸盐等。用于涂刷内外墙壁、板壁、船舱等。词语解释:防锈漆 拼音:fáng xiù qī
可保护金属表面免受大气、海水等的化学或电化学腐蚀的涂料。可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防锈漆两大类。前者靠颜料和漆料的适当配合,形成致密的漆膜以阻止腐蚀性物质的侵入,如铁红、铝粉、石墨防锈漆等;后者靠防锈颜料的化学抑锈作用,如红丹、锌黄防锈漆等。用于桥梁、船舶、管道等金属的防锈。词语解释:以胶投漆 拼音:yǐ jiāo tóu qī
比喻相合而密不可分。 唐 孔颖达 《〈春秋正义〉序》:“ 晋 世 杜元凯 又为《左氏集解》,专取 丘明 之传以释 孔氏 之经,所谓子应乎母,以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词语解释:陈雷胶漆 拼音:chén léi jiāo qī
东汉 陈重 与 雷义 同郡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推重相让,亲密无间。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知 雷 与 陈 。”见《后汉书·独行传·陈重》、《雷义》。后因以“陈雷胶漆”为友情笃厚之典故。 五代 李瀚 《蒙求》:“ 陈 雷 胶漆, 范 张 鸡黍。” 元 无名氏 《替杀妻》楔子:“哥哥您兄弟有句话对哥哥题,喒便似 陈 雷 胶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词语解释:凝脂点漆 拼音:níng zhī diǎn qī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后因以“凝脂点漆”形容人皮肤白嫩,眼睛明亮。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其人也,凝脂点漆,琼树瑶林,学富文史,言成準的。”参见“ 凝脂 ”。
词语解释:凝脂 拼音:níng zhī
(1).凝固的油脂。常用以形容洁白柔润的皮肤或器物。《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右军 见 杜弘治 ,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春寒赐浴 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 宣化 玉石﹞琢为器物,白若凝脂。” 元 吴澄 《渡江云》词:“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与试铅霜。”
(2).凝冻的脂油。因无间隙,比喻事之严密。多指法网。 汉 桓宽 《盐铁论·刑德》:“昔 秦 法繁於秋荼,而网密於凝脂。”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躬为梟獍,则漏网遗名;跡涉瓜李,乃凝脂显録。嫉恶之情,岂其若是。”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官政》:“今国家防制纤悉,密若凝脂。”词语解释:乌漆 拼音:wū qī
(1).黑漆(涂饰)。《新唐书·邓景山传》:“ 景山 清约,子弟饌不过草具,用器止乌漆,待上宾惟豚、鱼而已。”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鞍轡之别,亦始于 太宗 时……六品以下不得闹装,不得用刺绣金皮饰韉,未仕者乌漆素鞍。”
(2).见“ 乌漆墨黑 ”。
词语解释:乌漆墨黑 拼音:wū qī mò hēi
方言。形容非常黑或非常暗。《负曝闲谈》第八回:“一带短窗,紧靠着一个院子,院子里堆了半院子的煤炭,把天光都遮住了,觉都乌漆墨黑。”词语解释:变色漆 拼音:biàn sè qī
能随温度变化而变色的漆。内含遇热可起化学反应而变色的化合物。可分为:(1)可逆性变色漆。当温度降回时能恢复原色,所含颜料为碘化物;(2)不可逆性变色漆。当温度降回时不能恢复原色,所含颜料为铬、铁、钾、钠、钙、铝等的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涂刷在电动机、轴承、锅炉等设备上,以指示温度,确保安全。词语解释:蜀漆 拼音:shǔ qī
落叶灌木常山的苗。根供药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常山蜀漆》:“蜀漆乃常山苗,功用相同。”词语解释:虫胶清漆 拼音:chóng jiāo qīng qī
一种用于木器的涂饰剂。《科学画报》1983年第6期:“虫胶清漆,俗称泡立水。由于漆膜透明、光滑并富有弹性,能显现出木材的天然颜色和纹理,已被广泛作为木器的装饰性涂饰剂。”词语解释:雕漆 拼音:diāo qī
特种工艺的一种。在铜胎或木胎上涂多层漆,半干后雕刻各种花纹。亦指这种雕漆的器物。 北京 和 扬州 出产的最著名。 明 徐树丕 《识小录》卷一:“雕漆起于 宋 ,谓之 宋 剔。有金银胎者,至今传宝。”词语解释:雕红漆 拼音:diāo hóng qī
见〖剔红〗。词语解释:乳漆 拼音:rǔ qī
生漆。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我们那儿的石头才叫好看呢。白的就象羊脂玉,黑的就象乳漆。”词语解释:投洽,投漆
情投意合词语解释:底漆 拼音:dǐ qī
供表面涂层下使用的漆。例如:红铅底漆(俗称红铅油)
给车辆的下部表面涂专用防水漆
用来填平表面不平处的底层油漆
往准备油漆的表面施用的第三层漆。例如:这家具底漆没上好。词语解释:柿漆 拼音:shì qī
亦作“柹漆”。 椑柿捣碎所浸出的汁液。因涂附物上可防腐御湿,多用以漆涂器物,故称。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岭 外有果子,名捻子…… 东坡 改名海漆,言捣其叶可代柿漆用。”《水浒传》第一○二回:“当下 王庆 对着 李助 坐地,当不的那油纸扇儿的柿漆臭,把皂罗衫袖儿掩着鼻听他。”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椑柿》:“﹝椑柹﹞捣碎浸汁谓之柹漆,可以染罾、扇诸物,故有漆柹之名。”词语解释:黰漆 拼音:zhěn qī
黑漆。 清 毛奇龄 《蛮司合志》卷八:“有黑泉如黰漆,涨时,飞鸟过之輙坠。”词语解释:捎漆 拼音:shāo qī
器物漆而又漆。《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髤漆” 唐 颜师古 注:“今 关东 俗,器物一再著漆者谓之捎漆。”《史记·货殖列传》 唐 张守节 正义作“稍漆”。词语解释:济济漆漆 拼音:jì qí qī qī
庄敬貌。济,通“ 齐 ”。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六》:“‘事亲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济济漆漆’,‘如执玉,如奉盈’,不必言敬言诚言仁,而诚敬仁有不在其中者乎?”词语解释:火漆 拼音:huǒ qī
(1). 明 代钱币名。 明 张居正 《请停止输钱内库供赏疏》:“节奉圣旨,钱式照 嘉靖 通寳,铸金背一万四千锭,火漆六千锭。”《明史·食货志五》:“时所铸钱,有金背,有火漆,有镟边。”
(2).以熔化的松香加入颜料拌匀制成的物质。易融化,亦易凝固,通常用于密封文件、瓶口、仪表等。 清 张培仁 《妙香室丛话·财运》:“﹝ 杭州 张某 ﹞见间壁荒货店有铁象棋一盒,漆光黝然, 张 素嗜此,出数百文买之……细视皆浑金而外涂火漆者,秤之,得一百四十餘两。”词语解释:建漆 拼音:jiàn qī
福建 出产的一种漆,由生漆和树脂清漆加工制成。也指由这种漆制造的漆器。词语解释:快干漆 拼音:kuài gān qī
用作底漆或封闭剂的颜料,属挥发型的干燥品种词语解释:油漆 拼音:yóu qī
(1).泛指油类和漆类涂料。亦特指用矿物颜料(如铅白、锌白)和干性油制成的涂料。涂在器物的表面,能保护器物,增加光泽。《宋史·职官志五》:“作坊物料库,掌收铁锡、羽箭、油漆之属。”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庙前旷处高搭戏臺,画梁方柱极其巍焕,近视则纸紥彩画,抹以油漆者。” 巴金 《新生·三月二十二日》:“大门底油漆已经脱落了。”
(2).用油或漆涂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看他那小轮船时,却是油漆的崭新,是 长江 船的式子。”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可是那裁缝铺的,果子局的,还有那油漆棺材的。”词语解释:糙漆 拼音:cāo qī
(1).制作漆器碗、碟、盘等,先在胎骨上用生漆等物嵌缝,然后磨去灰浆,使之洁净,方始髹漆,称“糙漆”。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髹器》。
(2).形容粗黑。 清 洪昇 《长生殿·窥浴》:“春纤十箇擂槌,玉体浑身糙漆。”词语解释:稍漆 拼音:shāo qī
古代 关 东称器物再漆。《史记·货殖列传》“木器髤者千枚”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颜师古 曰:“以漆漆物,谓之髤……今 关 东俗器物一再漆者,谓之稍漆,即髤声之转耳。”词语解释:刻漆 拼音:kè qī
谓割开漆树皮,使漆液流出。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剥桂刻漆,非木之愿;拔鶡裂翠,非鸟所欲。”词语解释:喷漆 拼音:pēn qī
用压缩空气将涂料喷成雾状涂在木器或铁器上词语解释:西漆 拼音:xī qī
产于西方的漆。漆实可采蜡,燃以照明。 南朝 梁简文帝 《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徵 安息 ,蜡出 龙川 。” 明 夏完淳 《寒灯赋》:“酌南油而辉满,燃西漆而光悬。”词语解释:割漆 拼音:gē qī
把漆树干的表皮割开,使漆树的树脂流出来。词语解释:瓷漆 拼音:cí qī
涂料的一种,用树脂、颜料等制成,涂在器物的表面可以增加光泽,防止腐朽。词语解释:如胶似漆 拼音:rú jiāo sì qī
亦作“ 如胶投漆 ”。亦作“ 如胶如漆 ”。
(1).形容感情深厚,难解难分。语本《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与 朱 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丘生》:“遂相与绸繆,如胶投漆。”《镜花缘》第六四回:“兼之八个姊妹自从一同赴考,郡县取中之后,真是如胶如漆,就像粘住一般,再也离不开。”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些崇高的情感,把毫无亲属关系的人们,如胶似漆地贴在一块。”
(2).形容易于结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竹》:“﹝竹﹞未雨先移,天甫阴而雨犹未下,乘此急移,则宿土未湿,又復带潮,有如胶似漆之势。”词语解释:如胶投漆 拼音:rú jiāo tóu qī
见“ 如胶似漆 ”。
词语解释:如胶似漆 拼音:rú jiāo sì qī
亦作“ 如胶投漆 ”。亦作“ 如胶如漆 ”。
(1).形容感情深厚,难解难分。语本《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与 朱 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丘生》:“遂相与绸繆,如胶投漆。”《镜花缘》第六四回:“兼之八个姊妹自从一同赴考,郡县取中之后,真是如胶如漆,就像粘住一般,再也离不开。”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些崇高的情感,把毫无亲属关系的人们,如胶似漆地贴在一块。”
(2).形容易于结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竹》:“﹝竹﹞未雨先移,天甫阴而雨犹未下,乘此急移,则宿土未湿,又復带潮,有如胶似漆之势。”词语解释:如胶如漆 拼音:rú jiāo rú qī
见“ 如胶似漆 ”。
词语解释:如胶似漆 拼音:rú jiāo sì qī
亦作“ 如胶投漆 ”。亦作“ 如胶如漆 ”。
(1).形容感情深厚,难解难分。语本《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与 朱 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丘生》:“遂相与绸繆,如胶投漆。”《镜花缘》第六四回:“兼之八个姊妹自从一同赴考,郡县取中之后,真是如胶如漆,就像粘住一般,再也离不开。”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世界上总是有那么些崇高的情感,把毫无亲属关系的人们,如胶似漆地贴在一块。”
(2).形容易于结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竹》:“﹝竹﹞未雨先移,天甫阴而雨犹未下,乘此急移,则宿土未湿,又復带潮,有如胶似漆之势。”词语解释:熟漆 拼音:shú qī
漆的一种,生漆经氧化或加热而成,棕黑色,比生漆光亮。词语解释:填漆 拼音:tián qī
漆器制作工艺的一种。即在漆器上雕刻花纹,在刻纹处填以彩漆。填漆有两种工艺:一是填彩和漆面相平;二是雕填后花纹凹陷,不与漆面平,显出刀刻味。 清 高士其 《金鳌退食笔记》卷下:“ 明 永乐 年製漆器,以金银锡木为胎,有剔红、填漆二种……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久而愈新。其合製贵小,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戧金边。古色苍莹,器传絶少,故价数倍於剔红。”《红楼梦》第六回:“ 平儿 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词语解释:坎侯漆 拼音:kǎn hòu qī
涂棺用漆的一种。 汉 丧制,中二千石以下,棺用“坎侯漆”。《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画。公、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坎侯即箜篌,谓空中勘合而漆之,如漆箜篌,故名。参阅《通典·丧制四》。词语解释:石漆 拼音:shí qī
即石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 酒泉 延寿县 南有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其水有脂,如煮肉汁。挹取若著器中,始黄后黑,如不凝膏,然之极明,与膏无异。膏车及水碓缸甚佳,但不可食。彼方人谓之石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脑油》:“石油、石漆。”参见“ 石油 ”。
词语解释:石油 拼音:shí yóu
(1).一种液体矿物。是不同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可以燃烧,一般呈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渗透在岩石的空隙中。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 鄜延 境内有石油,旧説 高奴县 出脂水,即此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石脑油》:“石油所出不一。国朝 正德 末年, 嘉州 开盐井,偶得油水,可以照夜,其光加倍。近復开出数井,官司主之,此亦石油,但出于井尔。”
(2).指煤油。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分光然石油,次第辉银釭。”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