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漱石  拼音:shù shí
亦作“潄石”。  
(1).冲刷岩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其水沿波潄石,漰涧八丈,环涛轂转,西南流入於 沁水 。”
(2).谓闲居;隐居。 明  徐霖 《绣襦记·却婚受仆》:“枕流漱石乐閒居。无梦到彤闈。” 清  顾炎武 《复迟明府书》:“自从壮岁,便絶意于乘轩,况此暮年,益耽情于潄石。”参见“ 漱石枕流 ”。
词语解释:漱石枕流  拼音:shù shí zhěn li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孙子荆 年少时,欲隐。语 王武子 ‘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 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 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齿。’”后以“漱石枕流”形容隐居生活。 明  黄瑜 《双槐岁钞·诗歌纯粹》:“悠悠我思,漱石枕流,远行高蹈,虽逸其身,而悖於道。” 清  张潮 《〈坚瓠馀集〉序》:“耕云钓月,睥睨天地之间;潄石枕流,放浪形骸之外。”参见“ 漱流 ”。词语解释:漱玉  拼音:shù yù
谓泉流漱石,声若击玉。语本 晋  陆机 《招隐诗》:“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 唐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诗:“漱玉临丹井,围碁访白云。” 唐  方干 《叙龙瑞观胜异寄于尊师》诗:“夜溪漱玉常堪听,仙树垂珠可要攀。”词语解释:漱流  拼音:shù liú
亦作“潄流”。  谓以流水漱口。形容隐居生活。《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 緜竹  秦宓 ,膺 山甫 之德,履 雋生 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 晋  陆云 《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 唐  李山甫 《山下残夏偶作》诗:“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争如老夫枕石潄流,快活在山中度日。”词语解释:漱濯  拼音:shù zhuó
亦作“潄濯”。  洗涤。 唐  李华 《隐者赞·严子陵》:“ 富春 长往,潄濯清江。” 宋  陆游 《古井》诗:“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词语解释:漱涤  拼音:shù dí
亦作“潄涤”。  洗涤。《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唐  柳宗元 《愚溪诗序》:“余虽不合於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洵可娱目赏心,潄涤尘襟。”词语解释:漱咽  拼音:shù yān
亦作“潄嚥”。  
(1).谓以舌搅漱酒、水等送药咽下。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每早作以二钱匕擦齿上,潄嚥以酒。”
(2).道教养生术。谓搅舌生津,缓缓分口咽下。 明  刘基 《铅山龙泉》诗:“潄嚥入灵府,喉舌生清香。”词语解释:漱墨  拼音:shù mò
汲墨。 金  王子端 《水调歌头》词:“肝肺出芒角,漱墨作枯楂。”词语解释:漱盥  拼音:shù guàn
谓漱口盥洗。《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一时吃饭漱盥已毕, 安老爷 便命他隅坐侍谈。”词语解释:漱口  拼音:shù kǒu
亦作“潄口”。  含清水或其他液体洗荡口腔。《红楼梦》第二八回:“一时吃过饭, 宝玉 一则怕 贾母 惦记,二则也想着 黛玉 ,忙忙的要茶潄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赶忙洗脸漱口,一同吃饭。”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这一道早饭开后,老爷、太太、姨太太、三老爷才起来,才咳嗽,才吃水烟,才慢慢漱口,才慢慢洗脸,才慢慢吃茶。”词语解释:漱酒  拼音:shù jiǔ
饮酒。 宋  窦苹 《酒谱·神异》:“ 石虎 於 大武殿 起楼,高四十丈,上有铜龙,腹空,着数百斛酒,使胡人於楼下漱酒。”词语解释:漱漱  拼音:shù shù
象声词。 老舍 《赵子曰》第二:“ 莫大年 和 周少濂 已经走到院中,漱漱的小雪居然把地上盖白了。”词语解释:漱澣
洗涤词语解释:漱流枕石  拼音:shù liú zhěn shí
犹言漱石枕流。 前蜀  杜光庭 《大王初修葛仙化告真词》:“熊经鸟申之士,抗步不还;漱流枕石之人,拂衣长往。”参见“ 漱石枕流 ”。
词语解释:漱石枕流  拼音:shù shí zhěn li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孙子荆 年少时,欲隐。语 王武子 ‘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 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 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齿。’”后以“漱石枕流”形容隐居生活。 明  黄瑜 《双槐岁钞·诗歌纯粹》:“悠悠我思,漱石枕流,远行高蹈,虽逸其身,而悖於道。” 清  张潮 《〈坚瓠馀集〉序》:“耕云钓月,睥睨天地之间;潄石枕流,放浪形骸之外。”参见“ 漱流 ”。词语解释:漱润  拼音:shù rùn
亦作“潄润”。  谓修饰润色。 明  唐龙 《〈大复集〉序》:“ 何子  仲默 生而敏悟,童子时即执简赋诗,邈焉寡儔;长益肆力焉。探冥抉奇,增华潄润,轧 晋  魏 而上之。”词语解释:漱盂  拼音:shù yú
盛漱口水的器皿。《红楼梦》第八五回:“小丫头在后面捧着痰盒、漱盂进来。”《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 邓九公 却不用漱盂,只使一箇大锡漱口碗。”词语解释:漱浣  拼音:shù hàn
亦作“ 漱浣 ”。亦作“潄澣”。亦作“潄浣”。  洗涤;涤除。《礼记·内则》:“将御者,齐潄澣。”《礼记·内则》:“子生三月之末,潄澣、夙齐,见於内寝。”《公羊传·庄公三十一年》:“何以书?讥。何讥尔?临民之所潄浣也。” 何休 注:“无垢加功曰潄,去垢曰浣。” 徐彦 疏:“解云谓但用手矣,既无垢而加功者,盖亦少有,但无多垢,故谓之无,非全无也。又取其斗潄耳。若以里语曰‘斗潄’也,注‘去垢曰浣’者,盖用足物,是以旧説云‘用足曰浣’是也。” 章炳麟 《丹橘》诗之五:“天道无远,谗天既丧,何以漱浣,其痍其壮。”词语解释:漱芳亭  拼音:shù fāng tíng
亭名。在 北京市  朝阳门 外,为 元 道士 吴全节 所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漱芳亭》:“初, 燕 地未有梅花, 吴閒閒 宗师 全节 时为嗣师,新从 江 南移至,护以穹庐,扁曰‘漱芳亭’。”词语解释:漱腴  拼音:shù yú
亦作“潄腴”。  汲取精华。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及游乡校,擩嚌羣经,含芳而漱腴,充然若有所得。”词语解释:漱洗  拼音:shù xǐ
漱口洗脸。 冰心 《我的学生》:“我在外间屋里,一面漱洗,一面在充满阳光的屋子里,四周审视。”词语解释:漱啮
亦作“潄嚙”。  侵蚀;冲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五龙 泄水南注泻下,加岁久漱啮,每涝即坏。”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湖口县 前受 大江 ,左当 彭蠡 ,波涛潄嚙,岸石峥嶸,舟不可近。”《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去岁被水漱啮,残缺过半,继復补修。”词语解释:漱石枕流  拼音:shù shí zhěn li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孙子荆 年少时,欲隐。语 王武子 ‘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 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 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齿。’”后以“漱石枕流”形容隐居生活。 明  黄瑜 《双槐岁钞·诗歌纯粹》:“悠悠我思,漱石枕流,远行高蹈,虽逸其身,而悖於道。” 清  张潮 《〈坚瓠馀集〉序》:“耕云钓月,睥睨天地之间;潄石枕流,放浪形骸之外。”参见“ 漱流 ”。
词语解释:漱流  拼音:shù liú
亦作“潄流”。  谓以流水漱口。形容隐居生活。《三国志·蜀志·彭羕传》:“伏见处士 緜竹  秦宓 ,膺 山甫 之德,履 雋生 之直,枕石漱流,吟咏緼袍,偃息於仁义之途,恬惔於浩然之域。” 晋  陆云 《逸民赋》:“杖短策而遂往兮,乃枕石而漱流。” 唐  李山甫 《山下残夏偶作》诗:“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争如老夫枕石潄流,快活在山中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