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潴水  拼音:zhū shuǐ
蓄水。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 瓦桥关 北与 辽 人为邻,素无关河为阻,往岁六宅使 何承矩 守 瓦桥 ,始议因陂泽之地,瀦水为塞。” 宋  陆游 《砚湖》诗序:“余得英石,数峰环立,其中凹处,可容一龠,因以瀦水代砚滴,名之曰砚湖。”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西北水田》:“皆 浙 东人牟利,堰荒积不毛之地,瀦水生育,以至蕃盛耳。”词语解释:潴蓄  拼音:zhū xù
亦作“ 瀦畜 ”。  
(1).指蓄洪贮水。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昔之水面,半为葑田,霖潦之际,无所瀦畜。” 宋  苏辙 《乞给还京西水柜所占民田状》:“於 中牟  管城 以西强占民田,瀦蓄雨水,以备清 汴 乏水之用。” 清  冯桂芬 《兴水利议》:“不特平者成膏腴,下者资瀦蓄,即高原之水有所洩,粱麦亦倍收矣。”
(2).指储蓄其他物品。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顾千珍与万恠兮,皆委润而深藏。信天地之瀦蓄兮,我可奈何兮一杯又进兮包大荒。”词语解释:潴泄  拼音:zhū xiè
亦作“潴泄”。  蓄水和放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下湖》:“合为一流,如环带形,自有二斗门潴泄之。”词语解释:潴畜,潴蓄
指蓄洪贮水词语解释:潴泺  拼音:zhū luò
湖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自为瀦濼,姦盐遂少,而鱼蟹菰苇之利,人亦赖之。”词语解释:潴淤  拼音:zhū yū
停聚淤泥。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薛公神道碑文》:“ 荻塘河 水瀦淤逼塞,不能负舟。”词语解释:潴涨  拼音:zhū zhǎng
水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博水 ﹞又东逕 阳城县 ,散为泽渚,渚水瀦涨,方广数里。”瀦,一本作“ 濖 ”。词语解释:潴留  拼音:zhū liú
指液体在体内不正常地聚集停留。例如:尿潴留。词语解释:潴潦  拼音:zhū liáo
(1).聚汇的水;停积的水。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於是自 保州 西北 沉远濼 ,东尽 沧州  泥沽海 口,几八百里,悉为瀦潦,阔者有及六十里者。”
(2).指积水,潮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宣城烈妇》:“今子孙零落,属之他人,瀦潦秽杂,何以堪之。”词语解释:潴溉  拼音:zhū gài
亦作“潴溉”。  蓄聚灌溉。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池塘者,泉水潴溉之池。”词语解释:潴畜  拼音:zhū chù
见“ 瀦蓄 ”。
词语解释:潴蓄  拼音:zhū xù
亦作“ 瀦畜 ”。  
(1).指蓄洪贮水。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昔之水面,半为葑田,霖潦之际,无所瀦畜。” 宋  苏辙 《乞给还京西水柜所占民田状》:“於 中牟  管城 以西强占民田,瀦蓄雨水,以备清 汴 乏水之用。” 清  冯桂芬 《兴水利议》:“不特平者成膏腴,下者资瀦蓄,即高原之水有所洩,粱麦亦倍收矣。”
(2).指储蓄其他物品。 唐  元稹 《有酒》诗之八:“顾千珍与万恠兮,皆委润而深藏。信天地之瀦蓄兮,我可奈何兮一杯又进兮包大荒。”词语解释:潴薮  拼音:zhū sǒu
亦作“潴藪”。  犹渊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政府者万恶之源也》:“然后知政府乃纳污之潴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