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澄清 拼音:chéng qīng
使变清。喻平治天下。《北史·儒林传·张彫武》:“帝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 彫武 更以澂清为己任,意气自高。”
(1).渭肃清混乱局面。《后汉书·党锢传·范滂》:“ 滂 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元 文及翁 《贺新郎·西湖》词:“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 磻溪 未遇, 傅巖 未起。” 朱德 《和郭沫若同志〈登尔雅台怀人〉》:“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 黄龙 定约君。”
(2).引申为安定。 宋 司马光 《西斋》诗:“四境已澄清,还以书自怡。”
(3).清澈;明洁。 晋 陆云 《南征赋》:“闲夜冽以澄清,中原旷而曖昧。” 宋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冯雪峰 《上饶集中营》第三部:“ 施珍 的脸上浮上微笑,显得特别的美丽、坚决和纯洁,她的眼睛平静澄清。”
(4).搞清楚;弄明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陛下不復澄清善恶,俱与忠臣尚书令 尹勋 等并时显封,使朱紫不别,粉墨杂糅。” 巴金 《中国人》:“即使跟思想不同的人接触,只要经过敞开胸怀的辩论,总可以澄清一些问题。”
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六:“要等秧田里的泥水澄清一点。” 徐怀中 《西线轶事》八:“找到一片积水,尽是小虫子在翻上翻下的,放几片净水剂澄清一下,那种怪味让人打哆嗦,喝不进去。”词语解释:澄江 拼音:chéng jiāng
(1).清澈的江水。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练。” 宋 柳永 《轮台子》词:“雾敛澄江,烟消蓝光碧。”
(2).水名。在 海南岛 上。有二源:一出 琼山县 西石山 ,叫 内澄江 ;一出 琼山县 虎村岭 ,叫 外澄江 。二水在 澄迈县 南汇合入海。江水清澈,故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六·琼州府》:“ 澄江 在县东,源出山谷间,下流达 新安江 。”
(3). 江苏省 江阴市 的别称。古 长江 流到这里,江面骤宽,流缓沙沉,故有此称。 宋 俞巨源 《〈江阴县志〉序》:“ 大江 自 京口 来,委折而南,浩漾澎湃,势益壮越,数百里聚为 澄江 之区。” 宋 元 时城内置 澄江驿 。旧称县城北门为 澄江门 ,门外有 澄江河 ,有桥叫 澄江桥 。词语解释:澄澄 拼音:deng deng
清澈明洁貌。 晋 阮修 《上巳会诗》:“澄澄緑水,澹澹其波。”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搅孤眠西风泠泠。” 柯岩 《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她却仍然睁着两只澄澄的大眼望着我。”词语解释:澄波 拼音:chéng bō
清波。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澄波万壑,洁澜千里。” 宋 黄庭坚 《减字木兰花·距施州二十里》词:“万事茫茫,分付澄波与烂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东瞰澄波,西悬倒壁。”词语解释:澄澈 拼音:chéng chè
亦作“ 澄彻 ”。
(1).清澈,水清见底。 晋 王献之 《杂帖》:“ 镜湖 澄澈,清流泻注。” 唐 修睦 《僧院泉》诗:“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 明 刘基 《活水源记》:“其初为渠时,深不踰尺,而澄彻可鉴。”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2).清亮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怨晓月赋》:“墀除兮镜鑑,房櫳兮澄澈。”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常年此夕或阴晦,今岁澄澈将快哉!” 金 段成己 《中秋之夕封生仲坚卫生行之携酒与诗见过依韵以答》:“夜凉河汉静无声,澄澈天开万里晴。” 聂绀弩 《奇遇》:“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比刚才晶莹澄澈得多。”
(3).明白。《关尹子·九药》:“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 胡适 《费氏父子的学说》:“ 费密 作《孙徵君传》,只说:‘其学以澄彻为宗,和易为用。’”词语解释:澄心 拼音:chéng xīn
(1).使心情清静。《文子·上义》:“ 老子 曰:‘凡学者能明於天人之分,通於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反於虚无,可谓达矣。’” 唐 吕岩 《水龙吟》词:“万事澄心定意,聚真阳、都归一处。”《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 晁梁 澄心定虑了一会,将那寺中房廊、屋舍、园圃、庭堂合他住过的禪房榻炕,都能想记无差。”
(2).静心。 晋 陆机 《文赋》:“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 唐 王鲁复 逸句:“清泉绕屋澄心远,曙月衔山出定迟。”词语解释:澄明 拼音:chéng míng
清朗。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山顶自澂明,人间已霶霈。”
清澈;明净。 南朝 梁元帝 《乌栖曲》:“月华似璧星如珮,流影澄明玉堂内。” 宋 梅尧臣 《寄新安通判钱学士》诗:“崖日半寒潭,澄明动朱鲤。”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词语解释:澄碧 拼音:chéng bì
清澈而碧绿。 唐 李白 《赤壁歌送别》:“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鯢唐突留餘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其潭大数十亩,渊然澄碧。” 杨朔 《海市》:“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词语解释:澄鲜 拼音:chéng xiān
清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金 元好问 《丙辰九月十六日挈家游龙泉》诗:“风色澄鲜称野情,居僧闻客喜相迎。” 郁达夫 《迟桂花》:“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词语解释:澄霁 拼音:chéng jì
(1).谓天色清朗。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时竟夕澄霽,云归日西驰。” 唐 吴筠 《秋日望倚帝山》诗:“秋天已晴朗,晚日更澄霽。”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秋空澄霽,登顶而望。”
(2).指廓清。 曹之骐 《腾越光复纪略》:“然以是之故,得所藉手,遂能簫勺羣慝,澄霽大棼。”词语解释:澄空 拼音:chéng kōng
明净的天空。 唐 常建 《张山人弹琴》诗:“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宋 曹勋 《宴清都》词:“野水澄空,远山随眼,笋舆乘兴 庐阜 。”词语解释:澄彻 拼音:chéng chè
见“ 澄澈 ”。
词语解释:澄澈 拼音:chéng chè
亦作“ 澄彻 ”。
(1).清澈,水清见底。 晋 王献之 《杂帖》:“ 镜湖 澄澈,清流泻注。” 唐 修睦 《僧院泉》诗:“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 明 刘基 《活水源记》:“其初为渠时,深不踰尺,而澄彻可鉴。” 鲁迅 《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2).清亮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怨晓月赋》:“墀除兮镜鑑,房櫳兮澄澈。” 宋 苏舜钦 《依韵和伯镇中秋见月九日遇雨之作》:“常年此夕或阴晦,今岁澄澈将快哉!” 金 段成己 《中秋之夕封生仲坚卫生行之携酒与诗见过依韵以答》:“夜凉河汉静无声,澄澈天开万里晴。” 聂绀弩 《奇遇》:“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比刚才晶莹澄澈得多。”
(3).明白。《关尹子·九药》:“论道者,或曰凝寂,或曰邃深,或曰澄澈。” 胡适 《费氏父子的学说》:“ 费密 作《孙徵君传》,只说:‘其学以澄彻为宗,和易为用。’”词语解释:澄澜 拼音:chéng lán
(1).清波。 隋 虞世基 《奉和幸江都应诏》:“澄澜浮晓色,遥林卷宿烟。”
(2).指澄清波澜。 唐 骆宾王 《上梁明府启》:“水镜澄澜,照翔鸞之舞影;鸣琴动操,叶驯翬之雅音。” 清 黄景仁 《登镇海城楼观海》诗:“避风无爰居,澄澜有水伯。”词语解释:澄湛 拼音:chéng zhàn
纯净,清晳。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闭息郤虑,扫灭尘相,使心澄湛,诸念不起。”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舟次渐近江南》词:“秋光澄湛明於雪,映水上茜帐银毬。”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考道之士,以其所得于彼者,反以証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精莹,如寐初觉。”词语解释:澄水 拼音:chéng shuǐ
清澈而不流动的水。《淮南子·说山训》:“人莫鑑於沫雨,而鑑於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荡也。” 唐 陈子昂 《薛大夫山亭宴序》:“披翠微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磐石而开襟,右临澄水。”《云笈七籤》卷四:“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澄水者,以其清且浄也。”词语解释:澄辉 拼音:chéng huī
清光。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宋 晁端礼 《绿头鸭·咏月》词:“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辉,一本作“ 暉 ”。词语解释:澄泓 拼音:chéng hóng
水清而深。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下瀦为潭,澄泓湛碧,水萤镜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故藩址》:“宫中泉眼以数十计,皆澄泓见底,石子如摴蒱然。”词语解释:澄练 拼音:chéng liàn
白绢。 唐 唐彦谦 《汉代》诗:“水浄疑澄练,霞孤欲建标。”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五:“月出前村白,溪光炤澄练。”词语解释:澄泉 拼音:chéng quán
清泉。 唐 孙樵 《龙多山录》:“澄泉传灵,别壑絶明。”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阁殿甚古,像设严焕,旁有澄泉。”词语解释:澄虚 拼音:chéng xū
明净。 宋 苏辙 《题滑州画舫斋赠李公择学士》诗:“汀州出没丛花短,波浪澄虚两岸平。”词语解释:澄净 拼音:chéng jìng
清澈明净。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乾坤澄浄,七景齐明。”《老残游记》第二回:“低头看去,谁知那 明湖 业已澄浄的同镜子一般。”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六:“天上还有几抹水墨色云彩,此外是广阔澄净的蓝空。”词语解释:澄凝 拼音:chéng níng
沉静貌。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颺凛凓以风清,寂澄凝而月静。” 宋 梅尧臣 《八月十五夜有怀》诗:“万里絶瑕玷,百丈已澄凝。”词语解释:澄绿 拼音:chéng lǜ
清澈碧绿。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山居即事》词:“几箇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緑。”词语解释:澄漪 拼音:chéng yī
清波。 唐 方干 《题仙岩瀑布呈陈明府》诗:“聚向山前更谁测,深沉见底是澄漪。” 宋 梅尧臣 《清池》诗:“竞此长科斗,凌乱满澄漪。”词语解释:澄静 拼音:chéng jìng
平静;清静。《韩诗外传》卷七:“血脉澄静,娉内以定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此虽眼前语,然非心源澄静者不能道。”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苍白而瘦削的脸上,深湛的黑眼睛有若一泓澄静的古潭。”词语解释:澄寂 拼音:chéng jì
清静;静寂。 晋 郭璞 《江赋》:“若乃宇宙澄寂,八风不翔。” 唐 权德舆 《卧病喜惠上人李炼师茅处士见访因以赠》诗:“心源暂澄寂,世故方糺纷。”词语解释:澄淡 拼音:chéng dàn
清淡。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论心而曷有凝滞,投分而每存澄淡。”词语解释:澄穆 拼音:chéng mù
(1).清和。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书》之二:“天色澄穆,亦惟此时也。”
(2).安静庄严。 宋 苏轼 《海月辩公真赞》引:“神宇澄穆,不见愠喜,而緇素悦服,予固喜从之游。”词语解释:澄沙 拼音:dèng shā
过滤后较细腻的豆沙。词语解释:澄澹 拼音:chéng dàn
(1).水深广貌。《文选·郭璞〈江赋〉》:“澄澹汪洸,瀇滉囦泫。” 李善 注:“皆水深广之貌。”
(2).明净貌。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澄澹秋水影,用为字人心。” 宋 苏舜钦 《和菱磎石歌》:“凉泉下照嘉树阴,翠影澄澹留烟云。” 清 陈维崧 《庆春宫·秋晓》词:“初阳澄澹堪惊,纔漾庭柯,旋映帘旌。”
(3).清静淡泊。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 王右丞 、 韦苏州 澄澹精緻,格在其中,岂妨於遒举哉。” 宋 苏舜钦 《送韩三子华还家》诗:“襟怀两澄澹,炯炯抱明玉。” 清 刘大櫆 《记杨节妇陆氏事》:“ 陆氏 性澄澹,喜佛法,平居不事容饰。”词语解释:澄远 拼音:chéng yuǎn
指安定边疆。远,指边远地区。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为安抚张副使生日周天醮词》:“伏以当 川 安抚副使 张琳 禀澄远之识,秉清正之心,颖鉴无私,忠贞不挠。”词语解释:澄映 拼音:chéng yìng
形容波光清澈明净。 晋 桓玄 《南游衡山诗序》:“清川穷澄映之流,涯涘无纤埃之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霽色澄映,花光浮动,觉此身非復人间。”词语解释:澄瀛 拼音:chéng yíng
清池。《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翫月〉诗》:“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橈。”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楚 人名池泽中曰瀛。”词语解释:澄思 拼音:chéng sī
深思;静思。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人主不澄思於治乱,不深鉴於亡徵,虽目分百寻之秋豪,耳精八音之清浊……犹无补於土崩,不救乎瓦解也。” 明 宋濂 《白牛生传》:“生年四十有六,髮无白者,日坐一室中,澄思终日。” 清 刘大櫆 《游凌云图记》:“坐于崇冈积石之间,超然远瞩,邈然澄思。”词语解释:澄心纸 拼音:chéng xīn zhǐ
见“ 澄心堂纸 ”。
词语解释:澄心堂纸 拼音:chéng xīn táng zhǐ
南唐 后主 李煜 所造的一种细薄光润的纸,以 澄心堂 得名。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余家尝得 南唐后主 澄心堂纸, 曼卿 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驛》诗。” 元 费著 《笺纸谱》:“澄心堂纸,取 李氏 澄心堂 样製也,盖表光之所轻脆而精絶者。”亦省称“ 澄心纸 ”。 宋 欧阳修 《和刘原父澄心纸》:“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徐熙 画花果,多在澄心纸上。”词语解释:澄渟 拼音:chéng tíng
(1).谓水清而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东望坳泽……其水澄渟,冬夏不减。” 唐 王季友 《鉴止水赋》:“鉴於水者,不在於广大而在於澄渟。”
(2).喻清静,平静。 晋 孙盛 《老聃非大贤论》:“值澄渟之时,则司契垂拱;遇万动之化,则形体勃兴。” 唐 白居易 《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浄无尘。”词语解释:澄爽 拼音:chéng shuǎng
清朗。《晋书·陆机陆云传论》:“风鉴澄爽,神情俊迈。” 唐 白居易 《叔孙通定朝仪赋》:“天地澄爽,宫殿清旷。”词语解释:澄莹 拼音:chéng yíng
清澈透明。 唐 吴筠 《步虚词》之十:“澄莹含元和,气同自相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海子中央,底深数丈,水色澄莹,有琉璃光。” 清 黄景仁 《偕吴竹亭访珍珠泉》诗:“一泓在山麓,澄莹沁幽思。”词语解释:澄虑 拼音:chéng lǜ
澄清思虑。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收敛耳目,澄虑默照。”词语解释:澄汰 拼音:dèng tài
(1).谓澄去泥滓,汰除沙砾。多用以指甄别、拣选。 南朝 梁 王筠 《望夕霁》诗:“石溜正潨潺,山泉始澄汰。” 南朝 齐 玄畅 《诃黎跋摩传》:“澄汰五部,商略异端。” 宋 欧阳修 《再论按察官吏状》:“糺举年老病患赃污不材四色之人,以行澄汰。”《清史稿·选举志一》:“虽定例六年甄别,长官每以閒曹,多方宽假,諭详加澄汰。”
(2).犹淘汰。除去不好的或不利的。 元 陈绎曾 《诗谱·潘岳》:“ 安仁 质胜於文,有古意,但澄汰未精耳。” 清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天地有四时,莫病於酷暑,而善於初秋,澄汰其繁縟淫蒸,而与之为萧疏澹荡。”词语解释:澄幽 拼音:chéng yōu
深邃貌。《鹖冠子·能天》:“軼玄眇而后无,抗澄幽而思谨焉。” 唐 孟郊 《游枋口》诗之二:“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词语解释:澄泥 拼音:dèng ní
见“ 澄泥砚 ”。
词语解释:澄泥砚 拼音:dèng ní yàn
古砚名。以水澄结细泥烧制而成。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砚谱》:“作澄泥砚法:以墐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乾,入黄丹团和溲如麪,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荫乾……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亚于石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 江 南 李氏 有澄泥砚,坚腻如石,其实陶也。” 宋 李之彦 《砚谱·诸州砚》:“ 虢州 澄泥, 唐 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 清 钮琇 《觚賸·石言》:“澄泥歛色,雀瓦销英。”词语解释:澄怀 拼音:chéng huái
清心,静心。《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老疾俱至,名山恐难徧覩,唯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清 金圣叹 《〈水浒传〉序三》:“学者诚能澄怀格物,发皇文章,岂不一代文物之林。”词语解释:澄滤 拼音:chéng lǜ
沉淀过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铜雀台瓦》:“每砚成,受水处常恐为沙粒所隔,去之则便成沙眼,至难得平莹者。盖初无意为研而不加澄滤。” 明 方孝孺 《贮清轩记》:“故善学者积澄滤之功,以变其浑浊而反乎至清。”词语解释:澄深 拼音:chéng shēn
清澈而深邃。词语解释:澄镜 拼音:chéng jìng
清澈如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东至小川泽,泉池澄镜,林树青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广东夷务事宜》:“四海澄镜,万国梯航。”词语解释:澄醪 拼音:chéng láo
清醇;美酒。词语解释:澄高 拼音:chéng gāo
明洁高远。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静月澄高,温风始逝。”词语解释:澄结 拼音:dèng jié
犹沉积。 宋 苏轼 《辨道歌》:“肠中澄结无餘柤,俗骨变换颜如葩。”词语解释:澄沧 拼音:chéng cāng
清寒。 南朝 宋 鲍照 《夜听妓》诗之一:“澄沧入闺景,葳蕤被围藿。”沧,一本作“ 愴 ”。词语解释:澄朗 拼音:chéng lǎng
清朗。 唐 刘珣 《渭水象天河赋》:“风云以之吸合,日月于焉澄朗。” 宋 柳永 《夜半乐》词:“艳阳天气,烟细风暖,芳郊澄朗閒凝竚。”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太和山日记》:“天宇澄朗,下瞰诸峯,近者鵠峙,远者罗列。”词语解释:澄浊 拼音:chéng zhuó
(1).犹清浊。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澄浊剖判,庶物化生。”
(2).澄清污浊。 晋 孙拯 《赠陆士龙》诗之八:“澄浊以清,罔有不暉。”词语解释:澄觞 拼音:chéng shāng
清酒。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澄觴满金罍,连榻设华茵。”词语解释:澄意 拼音:chéng yì
谓使思绪清晰。 汉 王充 《论衡·薄葬》:“夫论不留精澄意,苟以外效立事是非,信闻见于外,不詮订于内,是非耳目论,不以心意议也。”词语解释:澄晖 拼音:chéng huī
见“ 澄辉 ”。
词语解释:澄辉 拼音:chéng huī
清光。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宋 晁端礼 《绿头鸭·咏月》词:“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辉,一本作“ 暉 ”。词语解释:澄旻 拼音:chéng mín
清朗的天空。 元 柳贯 《袁伯长侍讲伯生伯庸二待制发三贤一笑》诗:“严召戒晨趋,澄旻际秋廓。”词语解释:澄岚 拼音:chéng lán
清新的山间水气。 清 方文 《庐山诗·五乳寺》:“岁久跡冺灭,此地空澄嵐。”词语解释:澄坐 拼音:chéng zuò
静坐。 明 方孝孺 《静斋记》:“公退则敛膝澄坐以养心,名之曰 静斋 。”词语解释:澄宁 拼音:chéng níng
清静安定。 唐 陆龟蒙 《战秋辞》:“曾忘鏖剪,自意澄寧。”词语解释:澄洗 拼音:chéng xǐ
清洗。《后汉书·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词语解释:澄正 拼音:chéng zhèng
犹清正。《晋书·荀顗传》:“综核名实,风俗澄正。”词语解释:澄润 拼音:chéng rùn
清雅温润。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 子耕 澄润明澈,雅服繅籍,纤尘点俗,挥絶限域,人谓唤起 鲁直 矣。”词语解释:澄廓 拼音:chéng kuò
(1).清明辽阔。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既而氛昏夜歌,景物澄廓。”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阴云四霽,万里澄廓。”
(2).犹言澄清,明辨。 唐 颜师古 《为留守群官谢恩诏表》:“悠悠千载,莫能澄廓。”词语解释:澄丽 拼音:chéng lì
明丽。 宋 司马光 《景仁召饮东园呈彦升次道君锡才元子容》诗:“今秋侍高宴,晴日正澄丽。”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时日色澄丽,俯瞰山北,崩崖乱坠,杂树密翳。”词语解释:澄肃 拼音:chéng sù
肃清。《新唐书·牛僧孺传》:“徙御史中丞,按治不法,内外澄肃。”词语解释:澄鉴 拼音:chéng jiàn
明察。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澄鉴博映,哲思惟文。”词语解释:澄谧 拼音:chéng mì
清静。 南朝 梁 丘迟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睟容徐动,天仪澄謐。”词语解释:澄阳 拼音:chéng yáng
清澈池水中反射的阳光。 唐 陆龟蒙 《江南曲》之五:“鱼戏莲叶北,澄阳动微涟。”词语解释:澄浃 拼音:chéng jiā
清润。《宋史·隐逸传上·林逋》:“ 逋 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浹峭特,多奇句。”词语解释:澄沙汰砾 拼音:dèng shā tài lì
谓除去杂质,使之纯洁。 清 恽敬 《祭张皋文文》:“志合心齐,如金在鎔,澄沙汰砾,以精为同。”词语解释:澄水帛 拼音:chéng shuǐ bó
唐 同昌公主 用以消暑热之帛。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掛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纊。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词语解释:澄检 拼音:chéng jiǎn
清查。《世说新语·政事》“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太元 中,外御强 氐 ,蒐简民实,三 吴 颇加澄检,正其里伍。”词语解释:澄窨 拼音:chéng xūn
谓将酒窖藏,使之澄清。 宋 陶穀 《清异录·甆宫集大成》:“ 雍都 ,酒海也。 梁奉常 和泉病於甘, 刘拾遗 玉露春病於辛, 皇甫别驾 庆云春病於釃。光禄大夫 韦炳 致仕,取三家酒,搅合澄窨饮之,遂为 雍都 第一。”词语解释:澄海楼 拼音:chéng hǎi lóu
楼名。在 河北省 旧 临榆县 南 宁海 城上, 明 兵部主事 王致中 建。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姜女祠》词:“ 澄海楼 高空极目,望夫石在且留题。”《清史稿·宣宗纪一》:“上奉皇太后幸 澄海楼 。”词语解释:澄简 拼音:chéng jiǎn
犹精选。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 齐 客吹竽,谅宜澄简。”词语解释:澄泊 拼音:chéng bó
清雅淡泊。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予谓资赋虽殊,各得 文正公 之一体,而公渊然澄泊,议者为多。”词语解释:澄心堂纸 拼音:chéng xīn táng zhǐ
南唐 后主 李煜 所造的一种细薄光润的纸,以 澄心堂 得名。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余家尝得 南唐后主 澄心堂纸, 曼卿 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驛》诗。” 元 费著 《笺纸谱》:“澄心堂纸,取 李氏 澄心堂 样製也,盖表光之所轻脆而精絶者。”亦省称“ 澄心纸 ”。 宋 欧阳修 《和刘原父澄心纸》:“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徐熙 画花果,多在澄心纸上。”词语解释:澄思渺虑 拼音:chéng sī miǎo lǜ
深思远虑。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抄序》:“然而澄思渺虑,顺事婉陈,虽处危急烦扰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取前人名句意境絶佳者,将此意境缔构於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词语解释:澄漠 拼音:chéng mò
犹沉没,隐藏。《晋书·郭璞传》:“ 严平 澄漠于尘肆, 梅真 隐沦乎市卒。”词语解释:澄怆 拼音:chéng chuàng
见“ 澄沧 ”。
词语解释:澄沧 拼音:chéng cāng
清寒。 南朝 宋 鲍照 《夜听妓》诗之一:“澄沧入闺景,葳蕤被围藿。”沧,一本作“ 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