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下濑湍濑急濑迅濑春濑岩濑鸿濑悬濑
石濑七里濑投金濑惊濑奔濑阳濑涡濑渗濑
严濑涛濑江濑碧濑潭濑楚濑涴濑 
钓濑严子濑严陵濑子陵濑净濑回濑净濑 
寒濑溪濑激濑沙濑幽濑高濑浚濑 

词语解释:下濑  拼音:xià lài
(1). 汉 代将军名号。《汉书·南粤传》:“故归义 粤 侯二人为戈船、下瀨将军,出 零陵 ,或下 离水 ,或抵 苍梧 。”
(2).指水军。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作》诗:“尚想 江陵 阵,犹疑下濑师。” 唐 张仲素 《涨昆明池赋》:“獱獭呈形,有类於文身之俗;鳧鷖乱响,如习乎下瀨之师。”
(3).指下濑船。 清 吴伟业 《桃核船》诗:“ 汉 家水战习 昆明 , 曼倩 偷来下瀨横。”详“ 下瀨船 ”。
词语解释:下濑船  拼音:xià lài chuán
行于浅水急流中的平底快船。《汉书·武帝纪》“ 甲 为下瀨将军” 唐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瀨,湍也。 吴 、 越 谓之瀨,中国谓之磧。《伍子胥书》有下瀨船。”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瀨船。”
词语解释:石濑  拼音:shí lài
(1).水为石激形成的急流。《楚辞·九歌·湘君》:“石瀨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王逸 补注:“瀨,湍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东驰土山兮,北揭石瀨。” 唐 陈子昂 《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诗:“巖庭交杂树,石瀨泻鸣泉。”
(2).犹石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九鲤湖日记》:“返祠,往 蓬莱石 ,跣足步涧中。石瀨平旷,清流轻浅,十洲三岛,竟褰衣而涉也。” 清 唐孙华 《挽朱立云》诗之一:“石瀨同看千顷碧,磵牕閒写数峯青。”
词语解释:严濑  拼音:yán lài
即 严陵濑 。 清 陈维崧 《醉蓬莱·感遇》词之二:“ 磻溪 严瀨 ,千古同垂钓。”参见“ 严陵瀨 ”。
词语解释:严陵濑  拼音:yán líng lài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词语解释:钓濑  拼音:diào lài
(1).水边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三反而后至……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2).特指 严光 垂钓处。后亦喻隐士隐居处。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长沙 才子远, 钓瀨 客星悬。”
词语解释:寒濑  拼音:hán lài
寒凉湍急的水。 唐 段成式 《猿》诗:“影沉 巴峡 夜巖色,踪絶石塘寒瀨声。” 宋 欧阳修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诗:“ 梅翁 事清切,石齿漱寒瀨。”
词语解释:湍濑  拼音:tuān lài
(1).水浅流急处。《淮南子·原道训》:“﹝ 舜 ﹞钓於 河 滨,朞年而渔者争处湍瀨,以曲隈深潭相予。”《文选·曹植〈洛神赋〉》:“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瀨,水流沙上也。”亦谓水浅流急貌。 清 魏源 《岱麓诸谷诗·岱谷原岭山汶源》:“百里石槎枒,千里水湍瀨。”
(2).石上的急流。 汉 王充 《论衡·状留》:“是故湍瀨之流,沙石转而大石不移。”
词语解释:七里濑  拼音:qī lǐ lài
在 浙江省 桐庐县 南。两山夹峙, 东阳江 奔泻其间,水流湍急,连亘七里,故名。北岸 富春山 ( 严陵山 )传说为 东汉 严光 ( 严子陵 )耕作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 李贤 注引 南朝 陈 顾野王 《舆地志》:“ 七里瀨 在 东阳江 下,与 严陵瀨 相接,有 严山 。” 唐 白居易 《新小滩》诗:“江南客见生乡思,道似 严陵 七里滩 。” 宋 梅尧臣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诗:“人传 七里滩 ,昔日来钓此。滩上水溅溅,滩下石齿齿。其人不可见,其事清且美。”
词语解释:涛濑  拼音:tāo lài
波涛与急流。《汉书·扬雄传上》:“终回復於旧都兮,何必 湘 渊与涛瀨!” 宋 苏轼 《戏作放鱼》诗:“但愁数罟损鳞鬣,未信长堤隔涛瀨。”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靖》:“时秋潦,涛瀨涨恶。”
词语解释:严子濑  拼音:yán zǐ lài
即 严陵濑 。 唐 钱起 《送虞说擢第东游》诗:“月中 严子瀨 ,花际 楚王城 。” 唐 钱起 《送杨皞擢第游江南》诗:“挂帆 严子瀨 ,酹酒 敬亭祠 。”参见“ 严陵瀨 ”。
词语解释:严陵濑  拼音:yán líng lài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词语解释:溪濑  拼音:xī lài
溪水。 宋 陆游 《溪上小酌》诗:“岸幘出篱门,投竿俯溪瀨。” 宋 王柏 《长啸山游记》:“溪瀨阡陌,互相经纬。”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诗:“四山叠翠开画图,溪瀨漱石如笙竽。”
词语解释:急濑  拼音:jí lài
(1).湍急的水流。 唐 许浑 《泛五云溪》诗:“急瀨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元 黄溍 《西岘峰》诗:“层云抱春岑,急瀨洩嵌竇。”
(2).指急湍声。 宋 陆游 《秋夜闻雨》诗:“清似钓船闻急瀨,悲於静院听繁砧。”
词语解释:投金濑  拼音:tóu jīn lài
即 濑水 。今名 溧水 。在 江苏省 溧阳县 西北。 伍员 奔 吴 途中所遇洗衣女投于此水。 员 后重过其地,投金于水而去,故名。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流水长者今公是,雨花散乱 投金瀨 。” 清 毛世楷 《秋日感怀》诗:“人间何处 投金瀨 ,天上徒闻 析木津 。”参见“ 投金 ”。
词语解释:投金  拼音:tóu jīn
春秋 时 伍员 由 楚 逃 吴 途中,于 濑水 旁向洗衣女乞食。食毕,嘱女掩其壶浆,以免暴露行踪。女以见疑于 员 ,俟其去,即投水自杀,以示贞信。后 伍员 重过 濑水 ,叹息不已,以无由报答,乃投百金于水而去。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以“投金”为报恩之典。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无主,哀哉!”
词语解释:江濑  拼音:jiāng lài
江滩上的急流。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菊散芳於山椒,鴈流哀於江瀨。” 宋 苏轼 《和张昌言喜雨》:“禁林夜直鸣江瀨,清 洛 朝回起縠纹。” 清 潘耒 《赠杜于皇》诗:“一叶翩然下江瀨, 青邱 、 方壶 不可期。”
词语解释:严陵濑  拼音:yán líng lài
在 浙江 桐庐县 南,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除为諫议大夫,不屈,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自县( 桐庐县 )至 於潜 ,凡十有六瀨,第二是 严陵瀨 ,瀨带山,山下有一石室, 汉 光武帝 时 严子陵 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严州 有 严光 钓瀨,名 严陵瀨 。”
词语解释:激濑  拼音:jī lài
急流。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水激瀨而骏奔,日映石而知旭。” 南朝 梁 何逊 《渡连圻》诗之一:“洑流自洄纠,激瀨视奔腾。”
词语解释:迅濑  拼音:xùn lài
犹急湍。 唐 刘禹锡 《始至云安》诗:“迅瀨下哮吼,两岸势争衡。”
词语解释:惊濑  拼音:jīng lài
指石上的急流。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牵怀到空山,属听邇惊瀨。” 钱仲联 集释:“此二句,谓闻急雨之声,如近在空山听石上惊湍。”
词语解释:碧濑  拼音:bì lài
清澈湍急的水流。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碧瀨漱白石,翠烟含青蜺。”
词语解释:子陵濑  拼音:zǐ líng lài
即 子陵滩 。 唐 刘长卿 《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诗:“潺湲 子陵瀨 ,髣髴如在目。”参见“ 子陵滩 ”。
词语解释:子陵滩  拼音:zǐ líng tān
即 七里滩 。又名 七里濑 、 严陵濑 。 富春江 的一段。北岸 富春山 ( 严陵山 )相传为 东汉 严光 隐居垂钓处。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 七里滩 在 东阳江 下,与 严陵瀨 相接。” 唐 刘长卿 《使还七里濑上逢薛承规赴江西贬官》诗:“迁客归人醉晚寒,孤舟暂泊 子陵滩 。” 宋 梅尧臣 《送崔主簿赴睦州清溪》诗:“轻舟不畏险,逆上 子陵滩 。” 柳亚子 《感事呈毛主席》诗:“安得南征驰捷报, 分湖 便是 子陵滩 。”参见“ 七里瀨 ”、“ 严陵瀨 ”。
词语解释:沙濑  拼音:shā lài
沙石上的水流。 唐 吕温 《道州途中即事》诗:“光翻沙瀨日,香散橘园风。” 唐 韩琮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诗:“出树 圭峰 寒压坐,入篱沙瀨碧流天。” 清 黄景仁 《晚泊九江寻琵琶亭故址》诗:“短衣踉蹌步沙瀨,草间寻得 琵琶亭 。”
词语解释:春濑  拼音:chūn lài
犹春水。 唐 杜牧 《送卢秀才》诗:“春瀨与烟远,送君孤棹开。”
词语解释:奔濑  拼音:bēn lài
急湍,急流。《东观汉记·梁竦传》:“服荔裳如朱紱兮,骋鸞路於犇瀨。” 元 杨载 《春雪次陈元之韵》:“百沸疑犇瀨,孤撑没峻岭。”
词语解释:潭濑  拼音:tán lài
深潭与激流。 清 刘大櫆 《重修孙公桥记》:“尔乃九门閎达,积块脩延,如雄虹青蜺下饮乎潭瀨。”
词语解释:净濑  拼音:jìng lài
洁净的湍流。 唐 张乔 《青鸟泉》诗:“浄瀨烟霞古,寒原草木凋。”
词语解释:幽濑  拼音:yōu lài
深谷中的急流。 元 丁复 《送王伯庸赴石埭校官》诗:“奇峰花作朵,幽瀨玉为湍。所喜无迎送,高吟寄碧澜。”
词语解释:岩濑  拼音:yán lài
犹山水。 章炳麟 《东夷》诗之四:“按项出门去,恣情逐巖瀨。”
词语解释:阳濑  拼音:yáng lài
犹阳濒。 南朝 宋 刘孝绰 《三日曲水宴》诗:“持此阳瀨游,復展城隅宴。”
词语解释:楚濑  拼音:chǔ lài
楚 地湍急的水流。 南朝 梁 沉约 《饯谢文学》诗:“瀄汨背 吴 潮,潺湲横 楚 瀨。”
词语解释:回濑  拼音:huí lài
回旋的急流。 南朝 梁 沉约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渐席周羽觴,分墀引廻瀨。”
词语解释:高濑  拼音:gāo lài
从高处飞奔而下的急流。 元 胡天游 《寓中水楼秋夕》诗:“断云推月弔孤影,高瀨挟风来远声。”
词语解释:鸿濑  拼音:hóng lài
洪流。 汉 班固 《览海赋》:“驰鸿瀨以漂鶩,翼飞风而廻巡。”
词语解释:涡濑  拼音:wō lài
回旋的急流。借指隐者垂钓的溪滩。《晋书·夏侯湛传》:“反耕於枳落,归志乎涡瀨。”
词语解释:涴濑  拼音:wò lài
水流回曲湍急貌。《南齐书·张融传》:“淃涟涴瀨,辗转纵横,扬珠起玉,流镜飞明,是其回堆曲浦,欹关弱渚之形势也。”
词语解释:净濑  拼音:jìng lài
洁净的湍流。
词语解释:浚濑  拼音:jùn lài
湍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斫句迦国》:“草木凌寒,春秋一贯;谿涧浚瀨,飞流四注。”
词语解释:悬濑  拼音:xuán lài
悬注急流;瀑布。 北齐 刘昼 《新论·殊好》:“悬瀨碧潭,澜波汹涌。” 南朝 梁 陶弘景 《水仙赋》:“絶壁飞流,万丈悬瀨。”
词语解释:渗濑  拼音:shèn lài
丑陋,使人可怕的样子。《水浒传》第四回:“那打铁的看见 鲁智深 腮边新剃,暴长短鬚,戧戧地好渗瀨人,先有五分怕他。”《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晓得输东道与你罢了,何必做出此渗瀨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