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觉入声 [jué jiǎo][jué,知觉][ké qiào][lè,音乐][shuò,频数][详注1]涿[bào bō][同确][详注2][详注3][zhuō bó][详注4]


注1:药 《广韵》於角切,音渥。《博雅》白芷,其叶谓之药。《山海经》崃山,其草多韭薤,多药。《楚辞·九歌》辛夷楣兮药房。
注2:瞀 《广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尨入声。目不明也。
注3:棹 音浊。树枝直上貌。《尔雅》梢棹,见梢字注。
注4:飑 音璞。《广韵》众多貌。《班固·西都赋》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注》言弓矢众发,获禽兽多也。又《集韵》音雹。飑飑,物自空堕貌。
末字词组
濯濯涤濯子濯浇濯蜕濯淘濯湔濯视濯
洗濯漱濯磨濯祓濯戕濯滫濯揉濯渜濯
浣濯澡濯颒濯赫濯栉濯濡濯淫濯燕濯
盥濯洒濯沃濯辑濯庙濯淳濯沐濯爨濯

词语解释:濯濯  拼音:zhuó zhuó
(1).光明貌。《诗·商颂·殷武》:“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郑玄 笺:“濯濯乎其见尊敬也。” 孔颖达 疏:“濯濯乎光明者,其见尊敬如神灵也。”
(2).明净貌;清朗貌。《诗·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毛 传:“濯濯,光明也。”《晋书·王恭传》:“ 恭 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 唐 乔知之 《折杨柳》诗:“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 宋 苏轼 《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诗:“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
(3).肥泽貌。《诗·大雅·灵台》:“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毛 传:“濯濯,娱游也。” 郑玄 笺:“鸟兽肥盛喜乐。” 孔颖达 疏:“娱乐游戏,亦由肥泽故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魔见》:“体濯濯以驯肥,常侍 姬文 于 灵囿 。” 清 周志蕙 《柳》诗:“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著雨妍。”
(4).光秃貌。《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赵岐 注:“濯濯,无草之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徵信录》:“传闻 岑西林 从 武昌 逃走时,竟薙去鬚髯,溷杂人众中而出,今其頷下已濯濯矣。” 茅盾 《雾》:“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地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
(5).象声词。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大肠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
词语解释:洗濯  拼音:xǐ zhuó
(1).洗涤。《艺文类聚》卷二引《六韬》:“祖行之日,雨輜重车至軫,是洗濯甲兵也。”《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造锦既成,须要取这江水再加洗濯,能使颜色加倍鲜明。”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四:“大姑娘陪着她娘没出门,正在洗濯侄儿侄女们换下的衣服。”
(2).除去(罪过、积习、耻辱、仇恨等)。 宋 苏辙 《齐州祈雨青辞》:“民既穷瘁,吏亦震恐,各知咎殃,将自洗濯。” 清 薛福成 《答友人论禁洋烟书》:“使民自渐摩洗濯而去其习,其效非可捩契至者哉。” 清 吴樾 《意见书》:“宗旨曖昧,手段卑劣,进则不能为祖国洗濯仇耻,退亦不克得 满洲 信任,譸张为幻,迷乱后生。” 王以仁 《流浪》:“一霎时救急的计划,便留下了我一生洗濯不了的败德。”
词语解释:浣濯  拼音:huàn zhuó
亦作“澣濯”。
(1).洗涤。《太平御览》卷八八五引 汉 桓谭 《新论》:“ 吕仲子 婢死,有女四岁,数来为沐头浣濯。”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王恭勤备至,浣濯必亲。”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结茧》:“若 嘉 湖 产丝成衣,即入水浣濯百餘度,其质尚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醒世文》:“遍体泥污难浣濯,受多风寒便生瘟。”
(2).指洗过多次的衣服;旧衣。《新唐书·食货志二》:“是时,因 德宗 府库之积,颇约费用,天子身服澣濯。”
(3).洗雪、清除(耻辱、过恶等)。《后汉书·第五伦传》:“三辅论议者,至云以贵戚废錮,当復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酲当以酒也。”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而现在之耻,则未有不思浣濯之以涤其污,弥缝之以泯其跡者。”
词语解释:盥濯  拼音:guàn zhuó
(1).洗涤。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穫早稻》诗:“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皇帝俭勤,盥濯陶瓦。” 宋 司马光 《瘿盆》诗:“谁逢好事得寳蓄,裁供盥濯真可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绣》:“母亦喜,为之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2).指洗涤用具。《明史·隐逸传·倪瓒》:“﹝ 瓚 ﹞为人有洁癖,盥濯不离手。俗客造庐,比去,必洗涤其处。”
词语解释:涤濯  拼音:dí zhuó
洗涤。《周礼·天官·冢宰》:“及执事,眡涤濯。” 郑玄 注:“涤濯,谓溉祭器及甑甗之属。”《文选·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礼仪孔明。” 薛综 注:“涤濯,谓洗涤也。” 唐 欧阳行周 《回鸾赋》:“雰霾扫荡于寰区,尘埃涤濯乎皇都。”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安庆府学狐》:“秋祭前数日,涤濯籩豆,预备祭品,陈列 明伦堂 。”
词语解释:漱濯  拼音:shù zhuó
亦作“潄濯”。 洗涤。 唐 李华 《隐者赞·严子陵》:“ 富春 长往,潄濯清江。” 宋 陆游 《古井》诗:“驾言欲漱濯,冀远尘土袭。”
词语解释:澡濯  拼音:zǎo zhuó
(1).洗澡。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常有远方数百千人,集此澡濯。” 唐 白居易 《沐浴》诗:“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餘。”
(2).引申指洗刷,洗雪。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三:“余考 梦得 为司马时,朝廷欲澡濯补郡,而 元衡 执政,乃格不行。”
词语解释:洒濯  拼音:sǎ zhuó
洗涤;涤荡。《庄子·庚桑楚》:“汝自洒濯孰哉!”
洗涤。《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在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 唐 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为人上者,当辨察兹理,洒濯其心,奉三无私,以壹有众。”
词语解释:子濯  拼音:zǐ zhuó
复姓。 春秋 时 郑国 有大夫 子濯孺子 。见《孟子·离娄下》
词语解释:磨濯  拼音:mó zhuó
磨砺洗涤。 宋 岳飞 《奏李道归顺状》:“於是多遣信实之人,密行宣布朝廷之德意,説諭约结,俾其磨濯一心,以待王师之举,相为应援。”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侍奉之餘,虽常以古书自磨濯,遇有逆意处,思有师友讲説而不可见。”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江橙里 词清远而藴藉, 沉沃田 称其‘劌鉥肝肾,磨濯心志,苦心孤诣以为词,可谓难矣!’”
词语解释:颒濯  拼音:huì zhuó
犹盥漱。《文选·枚乘〈七发〉》:“澹澉手足,頮濯髮齿。” 张铣 注:“頮濯,盥涤也。”
词语解释:沃濯  拼音:wò zhuó
浇灌。 宋 梅尧臣 《孙司谏知邓州》诗:“田野遂焦熬,蒿莱思沃濯。”
词语解释:浇濯  拼音:jiāo zhuó
洗濯。《后汉书·杨震传》:“因国为池,浇濯衅秽。”
词语解释:祓濯  拼音:fú zhuó
除垢使洁;清除污毒。 晋 张华 《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合乐 华池 ,祓濯清川。”《新唐书·儒学传上·萧德言》:“ 德言 晚节学愈苦,每开经,輒祓濯束带危坐。妻子諫曰:‘老人何终日自苦?’答曰:‘对先圣之何復惮劳?’” 清 陈确 《性解下》:“假使 叔虎 闻言,早自祓濯,必不至此。” 清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有志之士,生於其间,谁与祓濯而振起之乎?”
词语解释:赫濯  拼音:hè zhuó
威严显赫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世锦衣掌卫印》:“ 江陵 败, 刘 復与政府及厂璫 张鲸 交结用事,赫濯者几二十年。” 清 许缵曾 《睢阳行》:“璽书赫濯神祗惊,日丽中天民受祉。”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先练水师再图东征疏》:“迨我 高宗 ,武功赫濯,震慑八荒。”
词语解释:辑濯  拼音:jí zhuó
汉 官名。掌行船。《汉书·元后传》:“后又穿 长安 城,引内 灃水 注第中大陂以行船,立羽盖,张周帷,辑濯 越 歌。” 颜师古 注:“辑与楫同,濯与櫂同,皆所以行船也。令执楫櫂人为 越 歌也。”
词语解释:蜕濯  拼音:tuì zhuó
清除,洗涤。 明 方孝孺 《龟岩隐居记》:“使身居其所,目寓其象,以充大其德业,以蜕濯污垢,以通乎出处消长隐微,而不谬乎理,则山川云木固为人学道之助。”
词语解释:戕濯
形容被摧残得精光
词语解释:栉濯  拼音:zhì zhuó
梳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莫氏别室子》:“汝吾弟,当在此抚丧,安得去,即命櫛濯,尽去故衣,便与诸兄弟同寝处。”
词语解释:庙濯  拼音:miào zhuó
即庙祧。濯,通“ 祧 ”。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夷 汉 互贸,伪辞兹沓,昭穆无质,官氏自此而庙濯自彼。”
词语解释:淘濯  拼音:táo zhuó
淘洗。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孙家吕媪》:“﹝ 吕媪 ﹞聚所弃餘粒,间有落沟渠者,亦拾取淘濯,再於釜中或加五味煮食之。”
词语解释:滫濯  拼音:xiǔ zhuó
洗濯。 清 侯方域 《定鼎说》:“邮水逶迤,车无所衝,草蔓滫濯,牧芻萧寂。”
词语解释:濡濯  拼音:rú zhuó
古代给死人洗过头的脏水。《礼记·丧大记》:“小臣爪手翦须,濡濯弃于坎。” 孔颖达 疏:“ 皇氏 云,濡谓烦润其髮,濯谓不浄之汁也。言所濡濯汁弃於坎中。”
词语解释:淳濯  拼音:chún zhuó
沐浴。《国语·周语上》:“三日,王乃淳濯饗醴。” 韦昭 注:“淳,沃也;濯,溉也……谓王沐浴。”
词语解释:湔濯  拼音:jiān zhuó
洗涤。引申为洗雪恶名或涤除瑕疵。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伏覲謁帝承明,绪言多次,復矜遗老,曲赐湔濯。”《明史·奸臣传·阮大鋮》:“ 周延儒 内召, 大鋮 輦金钱要之 维扬 ,求湔濯。” 清 恽敬 《答曹俪笙尚书书》:“ 敬 且感且奋,思竭力自湔濯,以副所期。先生亦必许其能改也。”
词语解释:揉濯  拼音:róu zhuó
搓洗。 宋 苏轼 《菜羹赋》:“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与琼根。”
词语解释:淫濯  拼音:yín zhuó
胀大。《文选·枚乘〈七发〉》:“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手足堕窳。” 李善 注:“淫濯谓过度而且大也。”一说,阻塞不通。 吕延济 注:“淫濯,不通也。”
词语解释:沐濯  拼音:mù zhuó
洗头洗澡。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帝坐良久,设 甜水 之冰,以备沐濯。”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曜人之新沐濯。”
词语解释:视濯  拼音:shì zhuó
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谓之“视濯”。《礼记·丧服小记》:“练筮日筮尸视濯。” 郑玄 注:“濯,谓溉祭器也。” 孔颖达 疏:“视濯者,谓视小祥之祭器,祭器须絜而视其洗濯也。”《后汉书·百官志一》:“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视濯,大丧则掌奉安梓宫。” 南朝 齐 谢朓 《为王敬则谢会稽太守启》:“视濯献牲,鞠躬郊庙。”
词语解释:渜濯  拼音:nuǎn zhuó
给尸体洗浴过的温水。《仪礼·士丧礼》:“渜濯弃于坎。” 郑玄 注:“沐浴餘潘水、巾櫛、浴衣,亦并弃之。古文渜作缘, 荆 沔 之间语。” 贾公彦 疏:“潘水既经温煮,名之为渜;已将沐浴,谓之为濯。已沐浴讫,餘潘水弃于坎。”
词语解释:燕濯  拼音:yàn zhuó
同“鷰濯”。
古代一种杂技。《文选·张衡〈西京赋〉》:“衝狭燕濯,胸突銛锋。” 薛综 注:“燕濯,以盘水置前,坐其后,踊身张手跳前,以足偶节踰水,復却坐,如燕之浴也。”燕,一本作“ 鷰 ”。
词语解释:爨濯  拼音:cuàn zhuó
做饭、洗刷。泛指家务。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其妻躬执爨濯,了无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