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明灭 拼音:míng miè
(1).谓忽明忽暗。 唐 王维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夜登 华子冈 , 輞水 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宋 曾巩 《初发襄阳携家夜登岘山置酒》诗:“烟岭火明灭,秋湍声激扬。” 巴金 《寒夜》十五:“江面昏黑,灯火高低明灭,像无数只眼睛在闪动,像许多星星在私语。”
(2).忽隐忽现。 南朝 梁 沉约 《奉和竟陵王药名诗》:“玉泉亟周流,云华乍明灭。” 宋 李之仪 《好事近》词:“暮山浓淡锁烟霏,梅杏半明灭。” 苏曼殊 《画跋》:“癸卯,参拜 衡山 ,登 祝融峯 ,俯视 湘 流明灭。”词语解释:生灭 拼音:shēng miè
(1).佛教语。依因缘和合而有,谓之“生”;依因缘离散而无,谓之“灭”。 南朝 宋 谢灵运 《〈维摩经〉十譬赞·电》:“倏烁惊电过,可见不可逐。恆物生灭后,谁復覈迟速。” 唐 顾况 《赠僧》诗之二:“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清 陈维崧 《念奴娇·春日同纬云南畊遍历南岳诸园林》词:“何限向来哀乐事,一笑浮沤生灭。”
(2).犹生死。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宋 范成大 《太师陈文恭公挽词》:“梦已 商 人奠,身犹 汉 相朝;古来贤达意,生灭两消摇。”词语解释:起灭 拼音:qǐ miè
(1).佛教语。指因缘和合而产生与因缘离散而消灭。 宋 范成大 《请佛阁晚望雪中数十峰如烂银晃耀暑光中》诗:“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 清 黄遵宪 《游潘园感赋》诗:“弹指须臾千载后,几人起灭好楼臺。” 钱仲联 笺注:“《楞严经》:‘起灭无从。’”
(2).时隐时现;时有时无。 唐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诗:“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宋 道潜 《次黄子理韵》:“寒炉燃豆萁,光焰时起灭。” 明 沉谦 《二郎神》词:“关山参差,宫闕起灭,长空烟雾。”
(3).谓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书吏》:“县吏暗分乡都,州吏分县,府吏分州,起灭词讼,久占衙门,败坏官事,残害良民。” 明 高攀龙 《三时记》:“止有凶人名 陈所藴 者,工于刀笔,以起灭为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词语解释:磨灭 拼音:mó miè
(1).消失;湮灭。《文选·司马迁〈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儻非常之人称焉。”《汉书》本传作“摩灭”。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復磨灭,碑版谁闻传。”《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是知贪名徇禄而随世磨灭者,虽正寝而死兮,无得与吾儔。”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而今裔孙某惧其磨灭,乃介其乡人 杨 君 希洛 请序於余,而属为刊而行之於世。” 周恩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尤其是革命领袖的牺牲,更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
(2).销磨。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一:“磨灭餘篇翰,平生一钓舟。” 仇兆鳌 注:“此诗‘磨灭’,犹云岁月销磨。”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盘车图》诗:“ 子虔 与贤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 金 张本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磨灭英雄岂胜数,千年依旧一花香。”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一·魂不赴体》:“至於善终者,无復言鬼,盖生时病已磨灭精灵,死即魂散。”
(3).折磨;欺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从来呵,惯受磨灭。”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罢罢罢,也是俺这百姓的命该受这般磨灭。”《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自己生儿似寳珍,他人子女遭磨灭。”《天雨花》第七回:“因此我便只爱 秀贞 ,见那两个,便如眼钉肉刺,常时将他打駡磨灭。”
(4).磨练;锻炼。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 任屠 ,不是我故意的磨灭经年,也只为脩仙事全要精专;待他时有一日功成行满,纔许你离尘世证果朝元。”词语解释:变灭 拼音:biàn miè
变化幻灭。 宋 苏轼 《答廖明略书》之一:“老朽欲屏归田里,犹或得见,蜂蚁之微,寻以变灭,终不足道。”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至於鬼燐之变灭,不可以理推其跡,虽似乎奇而其为明也微矣。” 庞树柏 《木渎寓楼晚眺》诗:“乃知天地间,变灭无定理。”词语解释:寂灭 拼音:jì miè
(1).沉寂灭绝。 南朝 齐 明僧绍 《正二教论》:“忘功而功著,寂灭而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隋书·牛弘传》:“ 永嘉 后,寇窃竞兴,因 河 据 洛 ,跨 秦 带 赵 。论其建国立家,虽传名号,宪章礼乐,寂灭无闻。”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突然烛影寂灭,车中只听得均匀的轮轴颤动了。”
(2).指衰亡。 鲁迅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这十幅木刻,即表现着工业的从寂灭中而复兴。”
(3).佛教语。“涅槃”的意译。指超脱生死的理想境界。《无量寿经》卷上:“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清静无为者, 老 氏之説也。佛氏以为不足为,而主於寂灭。盖清静者,求以超出乎仁义礼法;而寂灭者,又求以超出乎清浄无为者也。”《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絶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象佛教的以有生为苦蒂,导人归于寂灭的那种消极的办法,两千年来已证明是不合实用的。”
(4).指死亡。多用于僧尼。 唐 李嘉祐 《故燕国相公挽歌》:“自应怜寂灭,人世但伤情。” 宋 王禹偁 《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 智雨 者, 涟水 人,世姓 朱 氏,以 至道 三年十一月一日寂灭,俗寿五十一。”《黄绣球》第十三回:“老姑子既得了这座荒庵,又有箇终老之意,看看自家老病頽唐,一旦寂灭之后,叫那中年伴当,怎样支撑得住?”词语解释:泯灭 拼音:mǐn miè
灭绝;消失。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往者 汉 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於泯灭。”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 陈亮 《问答上》:“至于著在人心,不可泯灭者,或有感而后发,或因以泄其餘忿,亦其势然耳。”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得早维持,乘时发愤,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五》:“我以为介绍别人的作品,删节实在是极可惜的,倘有妙文,大家都应该设法流传,万不可听其泯灭。”词语解释:漫灭 拼音:màn miè
(1).磨灭,模糊难辨。《后汉书·文苑传·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 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清 周亮工 《老仆叹》诗:“老僕怀书字漫灭,长跪视人人不接。” 鲁迅 《〈嵇康集〉跋》:“今於原字校佳及义得两通者,仍依原钞,用存其旧。其漫灭不可辨认者,则从校人,可惋惜也。”
(2).埋没。 宋 苏辙 《私试进士策问》之二七:“《易》、《诗》、《书》皆立学官,《春秋》虽不用,而其书亦不废。惟大《乐》沦弃,漫灭无文。” 清 顾炎武 《三朝纪事阙文序》:“臣祖二十年抄録之勤,不忍令其漫灭,以负先人之志。”
(3).淹没。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凡欲疏通,必下而上。先治下,则上之水无不流;若先治上,则水皆趋下,漫灭下道,而不可施功力,其势理然也。”词语解释:消灭 拼音:xiāo miè
(1).消失,灭亡。《列子·杨朱》:“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后汉书·刘陶传》:“臣敢吐不时之义於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他们横竖就要消灭的。”
(2).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 汉 董仲舒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宜一考察天下领民之吏,留心署置,以明消灭邪枉之迹。”《后汉书·郎顗传》:“宜以五月丙午,遣太尉服干戚……於西郊责躬求愆,谢咎皇天,消灭妖气。”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 蟠龙镇 一仗消灭了 胡 匪一六七旅以后,就到了 安塞 地面,参加了 真武洞 几万人的祝捷大会。”词语解释:扑灭 拼音:pū miè
扑打消灭。《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犹可扑灭。”《宋书·五行志三》:“炎烟蔽天,不可扑灭。” 唐 司空图 《华下》诗:“何事奸与邪,古来难扑灭。”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火可避而水不可避,火可扑灭而水无如之何。” 巴金 《军长的心》二:“要不是他帮忙扑灭我身上的火,我的伤不会这样轻。”词语解释:灰灭 拼音:huī miè
如灰烬之消散泯灭。《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刻木为人……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棖橃之,应手灰灭。” 宋 苏辙 《黄楼赋》:“山高水深,草生郊墟。盖将问其遗老,既已灰灭而无餘矣,故吾将与子弔古人之既逝,閔 河 决於畴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妖崽今尚未满五岁,行见权奸得志,祸变寻生,餘烬虽存,不久自灰灭矣。”词语解释:殄灭 拼音:tiǎn miè
消灭;灭绝。《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汉书·王莽传中》:“今 即墨 士大夫復同心殄灭反虏,予甚嘉其忠者,怜其无辜。” 唐 刘禹锡 《贺枭斩郑注表》:“氛妖殄灭,华夏乂安。” 明 沉鲸 《双珠记·赴婚遇兄》:“秉心赴敌,合力宣劳。殄灭兇残,事同拾芥。”词语解释:入灭 拼音:rù miè
佛教语。谓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指僧尼死去。《坛经·付嘱品》:“ 法海 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明 宋濂 《金华安化院记》:“﹝ 嵩头陀 ﹞创伽蓝於 莱山 ,已而西入 金华 ,建 龙盘寺 以及今院,后入灭於 龙丘 。”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佛学时代》:“后祖受鉢,前祖随即入灭。”词语解释:断灭 拼音:duàn miè
绝灭。《朱子语类》卷七一:“《坤卦》纯阴无阳,如此,阳有断灭也,何以能生於《復》?”词语解释:扫灭 拼音:sǎo miè
(1).消灭。《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欲擒 维 ,便当东西并进,扫灭 巴 蜀 也。” 清 鲁一同 《秦论》:“后数十年,而三家分 晋 , 田氏 代 齐 ,驱除扫灭,并为六国。”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残馀的敌人尚待我们扫灭。”
(2).排除;扔掉。 宋 苏轼 《答李琮书》:“窃计高怀远度,必已超然,此等情累,随手扫灭,犹恐不脱,若更反覆寻绎,便缠绕人矣。” 金 元好问 《赠答刘御史云卿》诗之三:“温柔与敦厚,扫灭不復留。”词语解释:示灭 拼音:shì miè
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坐化身死。 唐 李华 《东都圣善寺无畏三藏碑》:“山王高妙,海月圆深,因於示灭,空悲鹤林。” 唐 白居易 《奉国寺神照师塔铭序》:“﹝ 神照 ﹞以 开成 十三年冬十二月示灭於 奉国寺 禪院。” 唐 黄滔 《华严寺开山始祖碑铭》:“师 咸通 六年七月五日示灭,寿八十有五。”参见“ 示寂 ”。
词语解释:示寂 拼音:shì jì
佛教语。称佛菩萨及高僧身死。寂即梵语“涅槃”的意译。言其寂灭乃是一种示现,并非真灭。《古尊宿语录·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 子湖和尚 ﹞ 唐僖宗 广明 中示寂。” 宋 秦观 《圆通禅师行状》:“﹝ 圆通禪师 ﹞既行,道过 龙游 ,留一月,会 达观 示寂。”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鬼》:“ 般禪佛 又曰 般疹佛 ,盖因出痘而示寂也。” 赵朴初 《菩萨蛮》词序:“ 万慧 法师南行五十餘年,老隐 摩谷 ,余数游 缅甸 皆未得见。一九六○年春又访 缅 ,师已示寂,赋此志悼。”词语解释:幻灭 拼音:huàn miè
(1).佛教语。谓生本无生,灭亦无灭,事物的消亡并非实有其事。 唐 郑颋 《临刑诗》:“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身。”
(2).像幻景一样消失。多指愿望的落空。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幻灭之来,多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词语解释:埃灭 拼音:āi miè
喻消亡,泯灭。《后汉书·郑玄传》:“自 秦 焚六经,圣文埃灭。”《宋书·邓琬传》:“昔 吴 楚 连衡, 燕 淮 劲悍,尘扰区内,声沸 秦 中,雾散埃灭,岂非先鉴?”《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赞》:“ 僖 昭 之乱,典策埃灭。”词语解释:埋灭 拼音:mái miè
犹埋没。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诗:“ 繁 臺 繁 姓人,埋灭为蒿蓬。”词语解释:剪灭 拼音:jiǎn miè
消灭。《左传·成公二年》:“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旧唐书·韩思复传》:“ 思復 以为蝗虫是天灾,当修德以禳之,恐非人力所能翦灭。” 清 谭嗣同 《仁学》一:“日受人之仁,安坐不一报,游惰困穷,至於为人翦灭屠割,揆之上天报施之理,亦有宜然焉耳。”词语解释:烬灭 拼音:jìn miè
(1).指灯火熄灭。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 吴 、 蔡 、 齐 、 秦 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絶。”
(2).烧毁;灭绝。 唐 李翱 《陵庙日朔祭议》:“盖遭 秦 火,《诗》《书》《礼经》烬灭,编残简缺, 汉 乃求之先儒。” 薛子正 《华北敌后艰苦奋战的一年》:“敌寇对我 晋 东南抗 日 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烬灭扫荡’。”词语解释:冥灭 拼音:míng miè
(1).佛教语。犹寂灭,涅槃。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诸佛以慈悲之力,开方便之门,教之以遣荡,示之以冥灭,百非俱弃,四句皆亡。” 唐 孟浩然 《还山贻湛法师》诗:“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2).犹泯灭。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古诗》:“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 唐 刘希夷 《洛川怀古》诗:“高楼倏冥灭,茂林久摧折。昔时歌舞臺,今成狐兔穴。” 宁调元 《立秋柬钝剑松江》诗:“江海悲冥灭,音尘久寂寥。”
(3).销声匿迹。形容隐逸者远离尘世。《后汉书·逸民传赞》:“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疎,逸情云上。”词语解释:屠灭 拼音:tú miè
杀尽;摧毁。《汉书·严助传》:“今以兵入其地,此必震恐,以有司为欲屠灭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尔乃奔波亡走,殆至屠灭。” 宋 苏辙 《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清 戴名世 《窦成传》:“当是时, 江 北诸郡县皆屠灭,独 桐城 屡围不能破。”词语解释:湮灭 拼音:yān miè
(1).埋没;磨灭。《史记·游侠列传》:“自 秦 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宝光寺》:“逸曰:‘ 晋 朝三十二寺尽皆湮灭,惟此寺独存。’” 唐 刘知几 《史通·诸晋史》:“而为 晋 学者,曾未之知,儻湮灭不行,良可惜也。” 明 张居正 《敕封承德郎刑部山西司主事云谷曹公墓表》:“夫世未尝无瓌伟倜儻之士也,或远跡於鹿豕,或泥蟠於巖穴,乏青云之媒,闕驥尾之援,长湮灭而无闻者多矣。”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然而自 汉 及 唐 ,陈迹湮灭。”
(2).消灭;销毁。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彼 吴 蜀 之湮灭,固可翘足而待之。”《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曹丕 篡弑,湮灭 汉 室。”《南史·文学传·颜协》:“其文集二十卷,遇火湮灭。” 师陀 《期待》:“他死了好几年,从人世上湮灭好几年,还一年一年被等待,被想念。”词语解释:歇灭 拼音:xiē miè
息灭,消失。《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今 汉 室衰替,帝纲堕坠;天子之詔,歇灭无闻。皇天将舍旧而命新,百姓既去 汉 而为 魏 ,昭然著明,是可知也。”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贵则 景魏 萧曹 ,亲则 梁武 周旦 ,莫不共霜雾而歇灭,与风云而消散。” 唐 包融 《阮公啸台》诗:“灵光未歇灭,千载知仰慕。”词语解释:堙灭 拼音:yīn miè
埋没;泯灭。《史记·伯夷列传》:“巖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堙灭而无闻者,岂可胜道哉!” 宋 苏轼 《答吕梁仲屯田》诗:“故道堙灭疮痍存,明年劳苦应更甚。”词语解释:亡灭 拼音:wáng miè
灭亡。《魏书·废出三帝纪论》:“ 普泰 雅道居多, 永熙 悖德为甚,是俱亡灭,天下所弃歟!”《新唐书·郭元振传》:“又 吐蕃 亦尝以 俀子 、 僕罗 并 拔布 为可汗矣,亦不能得十姓而皆自亡灭。”《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有形不成,有口无声;国家亡灭,故现其形。”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死敌之可荣,降敌之可耻,勇往之可贵,退缩之可鄙,机警者之生存,顽钝者之亡灭,足供军人前车之鑑,后事之师者,一一写之。”词语解释:销灭 拼音:xiāo miè
消除;消失。《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且裦广将顺君父之美,匡捄销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寅之后文明大著, 中 外之猜嫌、 满 汉 之疑忌,尽皆销灭。” 孙中山 《革命原起》:“十餘年所建立之革命基础,皆完全销灭。”词语解释:散灭 拼音:sàn miè
散失净尽。《陈书·儒林传·沉文阿》:“ 秦 烧经典,威仪散灭。”词语解释:荡灭 拼音:dàng miè
扫除;消灭。《汉书·诸侯王表》:“姗笑三代,盪灭古法。” 明 唐顺之 《牌》:“示仰 舟山 倭 夷人等,尔辈窃据弹丸一隅之地,若朝廷动调大兵,即时盪灭,何足为难!”
毁灭;消灭。 宋 司马光 《河东节度使潞国文公先庙碑》:“及 秦 ,非笑圣人,荡灭典礼,务尊君卑臣,于是天子之外,无敢营宗庙者。” 清 顾炎武 《登岱》诗:“ 羲 黄 与 尧 舜 ,荡灭同云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三》:“﹝ 周三 ﹞拱手笑曰:‘蒙重託,妖类已荡灭矣。’”词语解释:微灭 拼音:wēi miè
衰败灭绝。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汉 氏已来,羣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髮引千钧,緜緜延延,寖以微灭。”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 秦 汉 以来,日就微灭,治经者局於章句训詁之末,而立行者陷於功名利欲之私。”词语解释:沦灭 拼音:lún miè
(1).沉没。 汉 马融 《广成颂》:“渀薄汾橈,沦灭潭渊。”
(2).灭亡。《南史·梁纪上·武帝上》:“ 建康城 内不达天命,自取沦灭。”《隋书·王世积传》:“吾辈俱 周 之臣子,社稷沦灭,其若之何?” 鲁迅 《华盖集续编·“死地”》:“先烈的‘死’是后人的‘生’的唯一的灵药,但倘在不再觉得沉重的民族里,却不过是压得一同沦灭的东西。”
(3).消失;埋没。《宋书·乐志一》:“今乐曲沦灭,知音世希。” 宋 苏轼 《屈原塔》诗:“南宾旧属 楚 ,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宋 叶适 《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士不遇,巖栖谷隐,姓名沦灭。”词语解释:殒灭 拼音:yǔn miè
(1).灭亡;丧身。 明 宋濂 《广平贞宪王玉普》:“雷霆之下,孰不殞灭?”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访梦》:“我想这一条古道,自 唐 宋 以来,不知多少贤人君子皆从此贬謫而去。嘆羣公建白,建白凭谁听者?落得炎荒殞灭。”
(2).坠灭。 殷夫 《寂寞的人》:“微风哟,把薄云儿推,流星在银河旁殒灭。”词语解释:残灭 拼音:cán miè
(1).残杀毁灭。《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 尝攻 襄城 , 襄城 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 禄山 步骑散漫,人莫知其数,所过残灭。”
(2).毁坏。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或纺綵丝而縻,断截以绕臂,此长无益於吉兇,而空残灭繒丝,縈悸小民。”
(3).残缺磨灭。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后汉北岳碑》:“ 后汉 《北岳碑》,文字残灭尤甚,莫详其所载何事。”词语解释:绝灭 拼音:jué miè
(1).毁灭;消失。《墨子·明鬼下》:“咸恐其腐蠹絶灭,后世子孙,不得而记,故琢之盘盂鏤之金石以重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孙畅之 述画,有 督亢 地图。言 燕 太子丹 使 荆軻 齎入 秦 。 秦 王杀 軻 ,图亦絶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州县赋税》:“姦凶时有窃发,督邮追案,十日乃到,贼已远逃,踪迹絶灭。”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必然底地随此而起者,是资本主义之敌,就是绝灭资本主义的无产者。”
(2).断绝。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欲以杜塞餘道,絶灭微学。”《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其五十二种衰少,不能自立,分散为附落,或絶灭无后,或引而远去。”《三国演义》第一○五回:“朕若负前盟,子孙絶灭。”词语解释:甘露灭 拼音:gān lù miè
佛教语。犹涅槃,寂灭。《维摩经·佛国品》:“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觉道成。” 僧肇 注:“大觉之道,寂灭无相,至味和神,喻若甘露。” 宋 苏轼 《次韵定慧长老守钦见寄》之四:“幽人白玉观,大士甘露灭。” 宋 惠洪 《冷斋夜话·陈莹中罪供不当称甘露灭》:“世尊以大方便晓诸众生,令知根本而妙意不可以言尽,故言甘露灭。灭者,寂灭;甘露,不死之药。所谓寂灭之体而不死者也。”词语解释:摧灭 拼音:cuī miè
摧毁消灭。《三国志·魏志·任峻传》“军国之饶,起於 枣祗 而成於 峻 ”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摧灭羣逆,克定天下。” 宋 苏辙 《历代论三·荀彧》:“ 文若 始从 曹公 於 东郡 ,致其算略以摧灭羣雄。” 清 曾国藩 《江宁府学记》:“道士及浮屠弟子,并见摧灭。”《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盖虏方以狼暴服四海,侈然自恣,务有以摧灭 炎黄 之遗胤。”词语解释:烹灭 拼音:pēng miè
诛杀翦除。《史记·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 宋 苏轼 《荀卿论》:“彼 李斯 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 周公 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宋 苏轼 《石鼓歌》:“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词语解释:促灭 拼音:cù miè
犹促死。《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这几件,如今的 晁大舍 都不怕了,恨不得叫 计氏 即时促灭了,再好另娶名门艷女。”词语解释:族灭 拼音:zú miè
谓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史记·酷吏列传》:“﹝ 义纵 ﹞至则族灭其豪 穰氏 之属, 河内 道不拾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刚正》:“ 説 又曰: 易之 以臣宗室,故託为党。然附 易之 ,有台辅之望;附 元忠 ,有族灭之势。”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三世为廷尉》:“ 雄 少时家贫,母葬之所封之地。不卜时日,巫言族灭,而 雄 子 訢 孙 恭 为廷尉。” 范文澜 《中国通史》绪言:“ 北魏 皇帝说 崔浩 谋叛,族灭 崔氏 ,并大杀士族,抑制了这个要求。”词语解释:朽灭 拼音:xiǔ miè
腐朽毁灭。 唐 李白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 齐公 凿新河,万古流不絶,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词语解释:破灭 拼音:pò miè
(1).毁灭;灭亡;消灭。《墨子·所染》:“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絶无后类。”《淮南子·天文训》:“以保畜养,万物蕃昌;以困举事,破灭死亡。” 南朝 宋 鲍照 《建除诗》:“破灭 西零国 ,生虏 郅支王 。” 宋 岳飞 《奏乞进屯淮甸札子》:“唯是 淮甸 迫近行在,臣愿提全军进屯,万一番伪窃伺,臣当竭力奋击,期於破灭。”
(2).落空,消失。多指希望或幻想等。 茅盾 《子夜》三:“ 周仲伟 听着心里就一跳。簇新的一个希望又忽然破灭了。” 丁玲 《韦护》第三章七:“于是在一个长的激烈的争斗之后,那一些美的、爱情的、温柔的梦幻与希望,享受,均破灭了。”
(3).破败;失败。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及 昭 、 宣 、 元 、 成 之世,诸侯王既已无足忧者,而 匈奴 又破灭,臣事於 汉 。”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做作的写信和日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
(4).破家灭身。《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 临淮 臧均 表乞收葬 恪 曰:‘……臣以狂愚,不知忌讳,敢冒破灭之罪,以邀风雨之会。’”词语解释:毁灭 拼音:huǐ miè
(1).因居丧过哀而亡身。 汉 蔡邕 《辞郡辟让申屠蟠书》:“丧亲尽礼,几于毁灭。”《后汉书·周磐传》:“﹝ 周磐 ﹞后思母,弃官还乡里。及母殁,哀至几於毁灭。”《宋书·隐逸传·戴颙》:“ 顒 年十六,遭父忧,几於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唐 王勃 《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诚非毁灭,所能投报。”
(2).摧毁消灭。 续范亭 《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想到我们自己的国家》:“二十六年来,由于事实的考验,才知道毁灭世界的不是共产主义,而是法西斯主义。” 闻一多 《最后一次讲演》:“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词语解释:吞灭 拼音:tūn miè
(1).并吞消灭。《汉书·王莽传中》:“ 莽 志方盛,以为四夷不足吞灭。”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强 秦 兼并,吞灭四隅。” 宋 苏辙 《七代论》:“其兵不足以相吞灭。”《明史·外国传四·琉球》:“当是时, 日本 方强,有吞灭之意。”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 日本 ﹞无限止地吞灭全 中国 是不可能的。”
(2).犹包容。 宋 苏轼 《又次前韵赠贾耘老》:“ 具区 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3).喻淹没。 郭沫若 《金刚坡下》:“她低下头去,吻着她自己的婴儿,就以那样的姿势,被夜境吞灭了去。” 沙汀 《航线》:“波涛汹涌着,血和火汹涌着,好象就要吞灭掉这一切的不平。”词语解释:摩灭 拼音:mó miè
磨损消灭,消亡。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儻非常之人称焉。”《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然其所立碑石,刻纪时事,文字摩灭,莫能存识。”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復摩灭,碑版谁闻传。”词语解释:电灭 拼音:diàn miè
如闪电之光迅速消失。 汉 傅毅 《舞赋》:“或有踰埃赴辙,霆骇电灭。” 晋 傅玄 《拟四愁诗》之二:“存若流光忽电灭,何为多念独鬱结。” 唐 李白 《古风》之五:“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明 屠隆 《明月榭赋》:“ 楚 舞电灭, 吴 歌露零。”词语解释:澌灭 拼音:sī miè
(1).消亡,消失。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往时故蹟,销磨澌灭,后生小子,无復能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士·人无赖》:“通政 张龙 以占民妇 章氏 事发,投 钱寧 门下,因假 寧 名挟骗财物,至坐法论斩,而朝士之体澌灭尽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章阿端》:“﹝ 端娘 ﹞言讫,不动。细审之,面庞形质,渐就澌灭矣。”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大家族制最近的状态,先则震颤动摇,后则渐就模糊澌灭。”
(2).犹消灭。 清 钱谦益 《题〈归太仆文集〉》:“士生于斯世,尚能知 宋 元 大家之文,可以与两 汉 同流,不为俗学所澌灭。”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秉之自天者,则非人为之威福,人为之毁誉,所能汩没以空,澌灭以尽也。”词语解释:坏灭 拼音:huài miè
毁灭;磨灭。 唐 王昌龄 《诸官游招隐寺》诗:“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唐 白居易 《华严经社石记》:“吾闻一毛之施,一饭之供,终不坏灭。”词语解释:诛灭 拼音:zhū miè
屠戮除灭。《战国策·中山策》:“抚其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 宋 苏辙 《历代论四·祖逖》:“ 晋 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衅,流毒中原耳。” 聂绀弩 《母亲们》:“ 秦始皇 , 岳武穆 , 朱洪武 的血,诛灭侵略者的血,醒了。”词语解释:腐灭 拼音:fǔ miè
泯灭没落。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彼自计其生得不腐灭,然犹不能已於悲也。”词语解释:糜灭 拼音:mí miè
破碎毁灭。《汉书·贾山传》:“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欲残没以糜灭,遂捐弃而沦失。”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吾寧不得 太原 ,岂可糜灭汝曹於此城之下哉。”词语解释:焚灭 拼音:fén miè
(1).烧尽。《汉书·司马迁传》:“ 周 道既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后汉书·董卓传》:“初, 长安 遭 赤眉 之乱,宫室营寺焚灭无餘。”《文献通考·经籍一》:“今乃以焚灭经籍,坑戮儒生为经国之远猷者。”
(2).毁灭。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祖宗焚灭,污辱至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社稷焚灭,山陵夷毁。”词语解释:晦灭 拼音:huì miè
隐没。 唐 吕延祚 《进集注〈文选〉表》:“宅心隐微,晦灭其兆。”词语解释:迁灭 拼音:qiān miè
犹灭亡。 宋 苏洵 《六国论》:“ 齐 人未尝赂 秦 ,终继五国迁灭,何哉?”词语解释:除灭 拼音:chú miè
消灭。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文》:“除灭忠正,专为梟雄。”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其力虽不足为斯文害,然不除灭而禁斥之,何由復古之盛乎?”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你们要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词语解释:剿灭 拼音:jiǎo miè
征讨消灭。《红楼梦》第七八回:“想其朝中自然又有人去剿灭,天兵一到,化为乌有。”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对于流寇馀党,便须得一律剿灭,免留馀祸。”
勦滅:征讨消灭。 明 唐顺之 《牌》:“今朝廷命大将统兵十万,勦灭汝等。” 明 无名氏 《齐天大圣》第二折:“务要勦灭了此妖魔, 玉帝 必然重加神位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前 厄鲁忒 噶尔丹 之役,官兵不能悉体朕意,即行勦灭,致失机会,罔奏肤功。” 词语解释:死灭 拼音:sǐ miè
灭亡;死亡。《后汉书·赵岐传》:“后诸 唐 死灭,因赦乃出。” 宋 叶适 《福建运使赵公墓志铭》:“慨其生存,孰与死灭!” 鲁迅 《〈呐喊〉自序》:“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词语解释:寄灭 拼音:jì miè
或存或灭。犹言恍惚。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但恐羈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词语解释:打灭 拼音:dǎ miè
(1).打消;消除;消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夫人失信,推託别词;将婚姻打灭,以兄妹为之。”
(2).熄灭。《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莫大姐 恐怕有人瞧见,不敢用火,将房中灯打灭了,虚锁了房门,黑里出走。”词语解释:识灭 拼音:shí miè
佛教语。指死。《南齐书·武帝纪》:“我识灭之后,身上著夏衣画天衣,纯乌犀导,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及织成等,唯装复裌衣各一通。”词语解释:劘灭 拼音:mó miè
磨灭。 宋 穆修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脱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宋 王禹偁 《八绝诗·阳冰篆》:“ 嶧山 既劘灭,石鼓又缺失。”词语解释:覆灭 拼音:fù miè
倾覆灭亡;消灭。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覆灭之祸,岂在曩日。”《南史·宋纪下·顺帝》:“司徒 袁粲 据 石头 ,谋诛 道成 ,不果,旋见覆灭。” 鲁迅 《书信集·致榴花社》:“战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衝锋,而反遭覆灭,乃无谋之勇,非真勇也。”词语解释:升灭 拼音:shēng miè
上升后逐渐消失。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孤光独徘徊,空烟视昇灭。”词语解释:蒙灭 拼音:méng miè
蒙胧不明之状。 唐 李贺 《题赵生壁》诗:“冬暖拾松枝,日烟生蒙灭。” 王琦 汇解:“蒙灭,不明之状。”词语解释:雕灭 拼音:diāo miè
湮灭;消亡。《宋书·律历志中》:“或云,百代远祖,名諡彫灭,坟塋不復存於铭表,游魂不得託於庙祧。”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十:“鵷鸞日彫灭,黄口纷冗长。” 词语解释:决灭 拼音:jué miè
谓疾驰而过,转眼不见。 清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或言此松类神骏,兰筋决灭秋霄迅。”词语解释:自生自灭 拼音:zì shēng zì miè
自行产生、发展,自行消失、幻灭词语解释:芜灭 拼音:wú miè
犹芜没。 南朝 梁 任昉 《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遂使碑表芜灭,丘树荒毁。” 宋 苏辙 《巫山赋》:“蹊遂芜灭而不可陟兮,玄猿黄鵠四顾而鸣悲。”参见“ 芜没 ”。
词语解释:芜没 拼音:wú méi
谓掩没于荒草间;湮灭。 南朝 梁 沉约 《愍衰草赋》:“园庭渐芜没,霜露日霑衣。” 宋 王安石 《自金陵至丹阳道中有感》诗:“苑方 秦 地皆芜没,山借 扬州 更寂寥。” 明 杨慎 《观金润甫画壁歌》:“翻嗟古来才士芜没亦何限,感慨为尔击节生遥悲。” 清 戴名世 《〈四家诗义合刻〉序》:“士风之苟且至於如此,而‘五经’之不芜没也几希。”词语解释:刊灭 拼音:kān miè
泯灭;削除。 汉 王逸 《〈楚辞〉叙》:“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至是,西域使人献火浣布袈裟,於是刊灭此论,而天下笑之。”词语解释:贼灭 拼音:zéi miè
残害诛灭。《墨子·非攻下》:“此其为不利於人也,天下之害厚矣;而王公大人乐而行之,则此乐贼灭天下之万民也,岂不悖哉。”词语解释:诬灭 拼音:wū miè
犹诬蔑。《天雨花》第十三回:“ 红云 暗里良心现:好个妖嬈 魏贱人 !我把 秀贞 来诬灭,他今又害 左仪贞 。”词语解释:镌灭 拼音:juān miè
凿去,消除。 清 姚范 《复某公书》:“而云鐫灭铜人膺文,令武士拔剑提击 高庙 …… 莽 皆附於经而为之。”词语解释:防灭 拼音:fáng miè
防止和消灭。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生》:“明见成败,微諫纳善,防灭其恶,絶原塞隟,执绳而制四方,至忠厚信,以事其君,据义割恩, 太公 是也。”词语解释:阒灭 拼音:qù miè
亦作“閴灭”。 消失,不复存在。 清 黄景仁 《禹碑》诗:“ 陈仓 已有石鼓出, 燕山 復见 商 鼎移。此碑安见竟闃灭,再刻岂必多差池。”词语解释:兵强则灭 拼音:bīng qiáng zé miè
谓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列子·黄帝》:“ 老聃 曰:‘兵彊则灭,木彊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彊者则不胜,木彊则兵。”《淮南子·原道训》:“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高诱 注:“兵犹火也,强则盛,盛则衰,故曰则灭,以火諭也。” 词语解释:仆灭 拼音:pú miè
毁灭;覆灭。《汉书·董仲舒传》:“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先王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陈书·始兴王叔陵传》:“凶逆梟獍,反噬宫闈,赖宗庙之灵,时从仆灭。”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 韩 、 彭 、 英 、 卢 ……此四王者,皆不能终 高帝 之世,相继仆灭而不復续。”词语解释:乘灭 拼音:chéng miè
乘机消灭。《世说新语·豪爽》“师次於 襄阳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虽 蜀 阻险塞, 胡 负凶力,然皆无道酷虐,易可乘灭。”词语解释:剃灭 拼音:tì miè
翦灭;消灭。词语解释:薙灭 拼音:tì miè
翦灭;消灭。 宋 司马光 《河间献王赞》:“重以暴 秦 害圣典,疾格言,燔《诗》《书》,屠术士……必薙灭先圣之道,响絶迹尽。”词语解释:薪尽火灭 拼音:xīn jìn huǒ miè
《法华经·序品》:“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后以“薪尽火灭”喻死。 唐 王维 《能禅师碑》:“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 唐 王缙 《大证禅师碑》:“趺坐如生,薪尽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