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灰心 拼音:huī xīn
(1).谓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十:“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 五代 齐己 《闭门》诗:“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元 曾瑞 《行香子·叹世》套曲:“弃雕簷,隐閭阎,灰心打灭烧身焰。”
(2).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灰心缘忍事,霜鬢为论兵。”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一:“某病后百事灰心,无復世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 朱 三入礼闈,皆以场规被放,於是灰心仕进。” 郭小川 《秋歌》:“我曾有过灰心的日子,于今一想,顿感愧悔无穷。”词语解释:灰冷 拼音:huī lěng
(1).心灰意冷。 宋 苏轼 《送参寥师》诗:“上人学苦空,百念已灰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不料四镇英雄,可笑如此,老夫一天高兴,却早灰冷一半也。”
(2).谓冷漠。 鲁迅 《华盖集·补白三》:“外人不足责,而本国的别的灰冷的民众,有权者,袖手旁观者,也都于事后嘲笑,实在是无耻而且昏庸。”词语解释:灰烬 拼音:huī jìn
(1).物体燃烧后的剩余物。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蓁数。”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封子 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 唐 柳宗元 《兴州江运记》:“由是转巨石,仆大水,焚以炎火,沃以食醯,摧其坚刚,化为灰烬。”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在北京人居住过的山洞里发现了火烧过的灰烬、石块和兽骨。”
(2).谓烧成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唐 杜甫 《火》诗:“青林一灰烬,云气无处所。”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沉香石》:“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词语解释:灰尘 拼音:huī chén
(1).尘埃,尘土。《水浒传》第六回:“﹝ 鲁智深 ﹞就灶边拾把草,把春檯揩抹了灰尘。” 郭沫若 《北伐途次》六:“房间怕有两三个月没有人住宿过,也没有人打扫过,灰尘真是‘山积’着的。”
(2).喻微不足道。《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若夫 文王 日昃不暇食, 仲山甫 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詬病矣。” 吕向 注:“轻之如灰尘。”
(3).喻消亡。 唐 高适 《古大梁行》:“ 魏王 宫观尽禾黍, 信陵 宾客随灰尘。” 明 刘基 《前有尊酒行》:“ 瑶臺 倐忽成灰尘,流毒犹且迁 殷 民。”词语解释:灰死 拼音:huī sǐ
(1).火灰熄灭。《史记·韩长孺列传》:“ 蒙 狱吏 田甲 辱 安国 , 安国 曰:‘死灰独不復然乎?’”后因用以为典。 唐 骆宾王 《帝京篇》:“灰死 韩安国 ,罗伤 翟廷尉 。”
(2).火灰熄灭。《庄子·知北游》:“心若死灰。”谓心境枯寂不动。后因以“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 唐 白居易 《送兄弟回雪夜》诗:“对雪画残灰,残灯明復灭。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髮。”
(3).烧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北兵遇之,火起,亦数人灰死。”
(4).谓灰白无人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妇﹞徒跣而归,面色灰死。”词语解释:灰灭 拼音:huī miè
如灰烬之消散泯灭。《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刻木为人……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棖橃之,应手灰灭。” 宋 苏辙 《黄楼赋》:“山高水深,草生郊墟。盖将问其遗老,既已灰灭而无餘矣,故吾将与子弔古人之既逝,閔 河 决於畴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妖崽今尚未满五岁,行见权奸得志,祸变寻生,餘烬虽存,不久自灰灭矣。”词语解释:灰土 拼音:huī tǔ
(1).尘土。 晋 葛洪 《神仙传·玉子》:“命尽气絶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於灰土乎?”《宋史·食货志下四》:“民间食盐,杂以灰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 方佚庐 ﹞便叫伙计在架子上拿了下来,扫去灰土拿过来看。” 鲁迅 《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四面都是灰土。”
(2).建筑材料的一种。又称石灰土。由熟石灰和砂质黏土拌合后分层夯实而成。一般用作低层房屋的基础、地面垫层或路面。词语解释:灰动 拼音:huī dòng
指葭莩之灰飞动。灰动则节候更易。《宋书·律历志上》:“以葭莩灰布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动者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唐 王起 《葭灰应律赋》:“明夫律通则气来,灰动则时至。”参见“ 灰管 ”。
词语解释:灰管 拼音:huī guǎn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词语解释:灰琯
见“ 灰管 ”。
词语解释:灰管 拼音:huī guǎn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词语解释:灰劫 拼音:huī jié
(1).佛教语。指大三灾中火劫后的余灰。 唐 杜甫 《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劫问胡僧。”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仙来石畔怀灰劫,鹤语池边劝后生。”
(2).指被兵火毁坏后的残迹。 清 叶燮 《集吴天章传清堂感旧限红字》:“忽惊灰劫餘芳砌,重愴 山阳 拭槁桐。”词语解释:灰火 拼音:huī huǒ
(1).火灰,物体燃烧后的余烬。 唐 项斯 《古观》诗:“坛边见灰火,几烧祭星文。”
(2).葭灰与燧火。指岁月、节候。 宋 陆游 《立秋后十日风雨凄冷独居有感》诗:“稍繙书册读,已念灰火跨。”参见“ 灰管 ”、“ 改火 ”。词语解释:灰律 拼音:huī lǜ
古代置芦苇灰于表示十二律的玉管内,每月当节气,中律的管内的灰就会自行飞出,以之占验时序,谓之“灰律”。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唐 方干 《早春》诗:“正气纔随灰律变,残寒便被柳条欺。”参见“ 灰管 ”。
词语解释:灰管 拼音:huī guǎn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词语解释:灰槁 拼音:huī gǎo
见“ 灰心槁形 ”。
词语解释:灰心槁形 拼音:huī xīn gǎo xíng
谓意志消沉,形体枯槁。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宋 苏轼 《乞加张方平恩礼札子》:“今已退老 南都 ,以患眼不出,灰心槁形,与世相忘。”亦省作“ 灰槁 ”。 宋 苏轼 《与张朝请书》之四:“某到此数卧病,今幸少閒,久逃空谷,日就灰槁而已。” 宋 苏轼 《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诗:“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词语解释:灰人 拼音:huī rén
(1).泥塑的人像。古人祭拜祈晴时所用。 南朝 梁简文帝 《祭灰人文》:“积注奄旬,祭在灰人。”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灰人漫禳厌,水马恣沉浮。”
(2).愚昧无知的人。《中国民间故事选·蛇郎》:“净遇这些灰人,牛粪片根底能住人咧!”词语解释:灰管 拼音:huī guǎn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词语解释:灰木 拼音:huī mù
(1).《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后遂以“灰木”喻毫无生气或意志消沉。 宋 范成大 《再次韵述怀约严子文见过》:“灰木心形雪满头,鹤鳧长短不悲忧。” 宋 范成大 《病中》诗之七:“堆案书邮少,登门刺字稀。掩关灰木坐,休示 季咸 机。”
(2).植物名。即白檀。词语解释:灰蝶 拼音:huī dié
亦作“ 灰蜨 ”。 指飞舞像蝶的纸灰。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五:“腰被珮珠断,灰蝶生阴松。”蝶,一本作“ 蜨 ”。 王琦 汇解:“灰蝶,纸灰飞舞似蝶者。”词语解释:灰酒 拼音:huī jiǔ
酒初熟时,下石灰水少许,使之澄清,所得之清酒称“灰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唐 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 陆鲁望 云:‘酒滴灰香似去年。’”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甜酒灰酒》:“予则以为灰酒甚不堪人,亦未然也…… 陆 饮灰酒,或亦性之使然耶!” 明 唐寅 《和沉石田落花》之二九:“难将灰酒懽新爱,只有书囊报可怜。”词语解释:灰吹 拼音:huī chuī
犹灰动。《宋史·乐志十六》:“律管灰吹,黄宫动,阳来復,景长时。”参见“ 灰动 ”。
词语解释:灰动 拼音:huī dòng
指葭莩之灰飞动。灰动则节候更易。《宋书·律历志上》:“以葭莩灰布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动者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唐 王起 《葭灰应律赋》:“明夫律通则气来,灰动则时至。”参见“ 灰管 ”。
词语解释:灰管 拼音:huī guǎn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词语解释:灰墨 拼音:huī mò
指暗黑色的劫后余烬。《初学记》卷七引 晋 曹毗 《志怪》:“ 汉武 凿 昆明池 极深,悉是灰墨,无復土。”《法苑珠林》卷一:“诸海乾竭,众山洞然……十四天以下尽成灰墨。”词语解释:灰埃 拼音:huī āi
尘土。 唐 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盪,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宋 周紫芝 《凌歊晚眺》诗:“岁晚无人弔遗跡,壁间诗在半灰埃。”词语解释:灰然 拼音:huī rán
(1).死灰复燃。喻死而复生。《列子·黄帝》:“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
(2).死灰复燃。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梁书·何敬容传》:“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门,醉尉将不敢呵,灰然不无其渐。”参见“ 死灰復然 ”。
词语解释:死灰复然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史记·韩长孺列传》:“ 蒙 狱吏 田甲 辱 安国 , 安国 曰:‘死灰独不復然乎?’”亦作“ 死灰復燃 ”。 宋 陈亮 《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復燃,物有待尔。” 孙中山 《北上宣言》:“对内政策果得实现,则军阀不致死灰復燃,民治之基础莫能摇动。”词语解释:灰色 拼音:huī sè
(1).浅黑色,介于黑、白之间的颜色。《晋书·郭璞传》:“时有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脚类象,胸前尾上皆白。” 王统照 《警钟守》:“沉黑的密云下,一片红焰微吐的火光,弥漫在东北一片房屋的上空,映着灰色的天空。”
(2).比喻色彩不鲜明或消沉悲观。 鲁迅 《书信集·致榴花社》:“新文艺之在 太原 ,还在开垦时代,作品似以浅显为宜……别处不明情形,或者要评为灰色也难说,但可以置之不理。” 何其芳 《星火集·关于周作人事件的一封信》:“渐渐地他灰色起来了,竟至于走入黑暗中了。” 巴金 《〈秋〉序》:“我本来给《秋》预定了一个灰色的结局。”词语解释:灰骨 拼音:huī gǔ
(1).焚骨成灰。谓身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 梧丘 之魂,不愧於沉首; 鵠亭 之鬼,无恨於灰骨。” 张铣 注:“假使灰粉亦不恨也。” 唐 张说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2).骨灰。 元 杜仁杰 《耍孩儿·喻情》套曲:“楮树下梯要摘梨,葬瓶中灰骨是箇不自由的鬼,穀地里瓜儿单单的记着你。”词语解释:灰灺 拼音:huī xiè
灯烛或炉火的残灰。 唐 韩愈 轩辕 弥明 《石鼎联句》:“何当出灰灺,无计离缾罌。”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器用》:“防罏热灼席,则为槃荐水以渐其趾,且以承灰灺之坠。”词语解释:灰炭 拼音:huī tàn
(1).火后余烬。《后汉书·天文志上》:“ 秦 燔《诗》《书》,以愚百姓,六经典籍,残为灰炭。”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 汉 凿 昆明 ,灰炭全兮。”
(2).犹尘灰。《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黄初 元年之后,新主乃復,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词语解释:灰身 拼音:huī shēn
犹言粉身碎骨。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表》:“茅土既优,爵赏必重,非臣虚浅所宜奉受,非臣灰身所能报答。”《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虽灰身破族,犹生之年也。”《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使义诚著于所天,玄风扇于九壤,殉命灰身,陨越慷慨。”词语解释:灰念 拼音:huī niàn
犹灰心。 宋 俞成 《〈萤雪丛说〉序》:“余自四十以后,便不出应举……自此功名灰念。”参见“ 灰心 ”。
词语解释:灰心 拼音:huī xīn
(1).谓悟道之心,不为外界所动,枯寂如死灰。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十:“灰心寄枯宅,曷顾人间姿!” 五代 齐己 《闭门》诗:“外事休关念,灰心独闭门。” 元 曾瑞 《行香子·叹世》套曲:“弃雕簷,隐閭阎,灰心打灭烧身焰。”
(2).丧失信心,意志消沉。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灰心缘忍事,霜鬢为论兵。”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一:“某病后百事灰心,无復世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 朱 三入礼闈,皆以场规被放,於是灰心仕进。” 郭小川 《秋歌》:“我曾有过灰心的日子,于今一想,顿感愧悔无穷。”词语解释:灰没 拼音:huī méi
(1).犹灰灭。《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施重山岳,义足灰没。” 李善 注:“言君之义,我身如灰之灭,不足报也。”参见“ 灰灭 ”。
(2).覆没的大灾难。 晋 庾阐 《檄石虎文》:“百姓受灰没之酷,王室有《黍离》之哀。”
词语解释:灰灭 拼音:huī miè
如灰烬之消散泯灭。《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刻木为人……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棖橃之,应手灰灭。” 宋 苏辙 《黄楼赋》:“山高水深,草生郊墟。盖将问其遗老,既已灰灭而无餘矣,故吾将与子弔古人之既逝,閔 河 决於畴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妖崽今尚未满五岁,行见权奸得志,祸变寻生,餘烬虽存,不久自灰灭矣。”词语解释:灰沉 拼音:huī chén
犹灰灭。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谋国,不吝灰沉。” 戴明扬 校注:“灰沉,灰身沉身也。”参见“ 灰灭 ”。
词语解释:灰灭 拼音:huī miè
如灰烬之消散泯灭。《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刻木为人……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棖橃之,应手灰灭。” 宋 苏辙 《黄楼赋》:“山高水深,草生郊墟。盖将问其遗老,既已灰灭而无餘矣,故吾将与子弔古人之既逝,閔 河 决於畴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妖崽今尚未满五岁,行见权奸得志,祸变寻生,餘烬虽存,不久自灰灭矣。”词语解释:灰败 拼音:huī bài
(1).形容惨淡。 茅盾 《虹》九:“ 李无忌 脸色灰败,惘然答应着。” 叶圣陶 《疑》:“于是就有荒凉枯寂的坟墓,灰败无光的白骨,历历呈现在自己的幻想里。”
(2).引申为失意颓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本国之有志者日以灰败,徇私者日以无忌。”词语解释:灰志 拼音:huī zhì
谓意志消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 陶圣俞 ﹞遂灰志前途,隐居教弟。”词语解释:灰颓 拼音:huī tuí
(1).灰心颓丧。 清 陈维崧 《念奴娇·祖园与玉峰徐孚君话旧回用前韵》词:“万事灰頽吾不恨,只负 柔奴 车子。”
(2).谓使颓丧。《黑籍冤魂》第一回:“这鸦片烟又能消烁元神,灰頽志气。”词语解释:灰钉 拼音:huī dīng
石灰和铁钉,用作敛尸封棺。借指身死。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玉斧将挥,金鉦且戒,祆酋震慑,遽请灰钉。”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与刘稹书》:“丧贝躋陵,飞走之期既絶;投戈散地,灰钉之望斯穷。” 清 黄宗羲 《留仙冯公神道碑铭》:“鐘鼓无灵,灰钉见志。”词语解释:灰汁 拼音:huī zhī
植物灰浸泡过滤后所得之汁。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可供洗濯用。《海内十洲记·炎洲》:“国人衣服垢污,以灰汁浣之,终无洁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庐陵郡 ﹞南城中有井,其水色半清半黄,黄者如灰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赤白檉出 凉州 ,大者为炭,入以灰汁,可以煮铜为银。”词语解释:灰炉 拼音:huī lú
火炉。 宋 陆游 《南唐书·宋齐丘传》:“﹝ 烈祖 李昪 ﹞独与 齐丘 议事,率至夜分……高堂不设屏障,中置灰炉而不设火,两人终日拥炉画灰为字,旋即平之。”词语解释:灰朴朴
尘垢满身;土头土脑词语解释:灰枵
灰烬和腐木。喻消亡词语解释:灰首
头颅碎裂词语解释:灰户
烧石灰的窑户词语解释:灰头灰脸
满面风尘的样子词语解释:灰僇 拼音:huī lù
亦作“ 灰戮 ”。
(1).古代对烧灰违时有妨农事的人处以刑戮。《吕氏春秋·上农》:“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人不敢灰僇。” 高诱 注:“烧灰不以时多僇。”
(2).泛指杀身。《弘明集·正诬论》:“故 白起 刎首於 杜邮 , 董卓 屠身於宫门,君子知其必亡,举世哀其灰戮。”词语解释:灰布 拼音:huī bù
油漆打底的用料;油灰。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骨头﹞怎地无用?捣碎了卖与漆匠做灰布,也漆的两箇净桶。”《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 金亮公 ﹞留下这口材,僱了几个土工把那震烂的尸首收捡在那材里,他钉括灰布停当。”词语解释:灰市 拼音:huī shì
犹黑市。暗中进行不合法买卖的市场。词语解释:灰姑娘 拼音:huī gū niáng
民间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一个美丽的姑娘,受到嫉妒的后母和异父姐姐以及残暴父亲的虐待,后来神灵挽救了她,一个王子爱上了她并和她结婚词语解释:灰壤 拼音:huī rǎng
(1).地表下层土壤的一种。《管子·地员》:“徙山十九施,百三十三尺,而至于泉,其下有灰壤,不可得泉。”
(2).尘埃。《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故洗拂灰壤,登沐膏露。”
(3).指人死后的葬处。 南朝 梁简文帝 《祭战亡者文》:“独念断魂,长毕灰壤。”《南史·孝义传下·谢贞》:“孤子衅祸所集,将随灰壤。”词语解释:灰哑 拼音:huī yǎ
阴暗沉寂。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九章:“整个宇宙都变了颜色,变得十分灰哑,十分愁惨。”词语解释:灰扑扑 拼音:huī pū pū
(1).土气,不显眼。《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董老爷 看见了你这两个灰扑扑的人,也就够笑的了!” 张天翼 《新生》:“他那件重甸甸的中装大衣,他那两口重甸甸的小皮箱,都是灰扑扑的样子。”
(2).灰暗貌。《中国民间故事选·梁祝的故事》:“斑鸠沾了满身灰色的尘土,这以后,斑鸠成了灰扑扑的。”词语解释:灰戮 拼音:huī lù
见“ 灰僇 ”。
词语解释:灰僇 拼音:huī lù
亦作“ 灰戮 ”。
(1).古代对烧灰违时有妨农事的人处以刑戮。《吕氏春秋·上农》:“然后制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人不敢灰僇。” 高诱 注:“烧灰不以时多僇。”
(2).泛指杀身。《弘明集·正诬论》:“故 白起 刎首於 杜邮 , 董卓 屠身於宫门,君子知其必亡,举世哀其灰戮。”词语解释:灰惨惨 拼音:huī cǎn cǎn
暗淡凄凉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天黑了!过去我一个人坐在屋里就怕听这个,听着就好像活着总是灰惨惨的。”词语解释:灰心短气 拼音:huī xīn duǎn qì
见“ 灰心丧气 ”。
词语解释:灰心丧气 拼音:huī xīn sàng qì
信心失去,意志消沉。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三:“一九一○年 广州 新军起义失败以后,那些领导起义最积极的分子,如 赵声 、 黄兴 等,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灰心丧气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二章:“想到这里,富农灰心丧气地翻身转向墙壁。”亦作“ 灰心短气 ”。 寄生 《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 中国 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杰黠无所容其跳梁,则惟有灰心短气,随波逐流,仍入於奴隶、妾妇、机器之队中。”词语解释:灰寂 拼音:huī jì
死寂如灰。 宋 苏轼 《与朱行中舍人书》之四:“老拙百念灰寂,独一觴一咏,亦未能忘。”词语解释:灰容土貌 拼音:huī róng tǔ mào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元 锺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空自胸藏锦綉,口唾珠璣;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頦。”词语解释:灰孙子 拼音:huī sūn zi
关系疏远、辈分极小的后代。多含贬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又不是众人的灰孙子。”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人那有遥管十余代以后的灰孙子时代的世界的闲情别致也哉?” 王汶石 《大木匠》:“这灰孙子,倒调笑起老娘来了!”词语解释:灰不答 拼音:huī bù dá
形容灰色。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住的是灰不答的茅团,舖的是乾忽剌的苇席。”词语解释:灰不溜丢 拼音:huī bù liū diū
形容灰色(含厌恶意)
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感到难堪,情绪低落。例如:他挨了顿批,灰不溜丢地回来了。词语解释:灰垢 拼音:huī gòu
尘垢。 臧克家 《谢谢了,国大代表们》诗:“我们情愿身上的灰垢蓄一寸厚,也把澡堂子让出来,叫你们躺在那儿多多休息一会儿。”词语解释:灰坑 拼音:huī kēng
容纳灰的坑,尤指炉格下容炉灰的坑词语解释:灰心丧意 拼音:huī xīn sàng yì
犹言灰心丧气。《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因方纔一段话已经灰心丧意,恨娘家不给争气,又兼昨夜园中受了那一惊,也实在没精神。”参见“ 灰心丧气 ”。
词语解释:灰心丧气 拼音:huī xīn sàng qì
信心失去,意志消沉。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三:“一九一○年 广州 新军起义失败以后,那些领导起义最积极的分子,如 赵声 、 黄兴 等,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灰心丧气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二章:“想到这里,富农灰心丧气地翻身转向墙壁。”亦作“ 灰心短气 ”。 寄生 《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 中国 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杰黠无所容其跳梁,则惟有灰心短气,随波逐流,仍入於奴隶、妾妇、机器之队中。”词语解释:灰化 拼音:huī huà
使之转化为灰壤
化学分析中将样品转化成灰词语解释:灰儭 拼音:huī chèn
见“ 灰櫬 ”。
词语解释:灰榇 拼音:huī chèn
亦作“ 灰儭 ”。 骨灰盒。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你那亡父的灰櫬儿在那里?”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四折:“这一堆灰儭骨殖,也无用了。”词语解释:灰匙 拼音:huī chí
舀灰的小勺。《宋史·舆服志六》:“又有香炉、寳子、香匙、灰匙……皆以金为之,是所谓缘寳法物也。”词语解释:灰心槁形 拼音:huī xīn gǎo xíng
谓意志消沉,形体枯槁。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宋 苏轼 《乞加张方平恩礼札子》:“今已退老 南都 ,以患眼不出,灰心槁形,与世相忘。”亦省作“ 灰槁 ”。 宋 苏轼 《与张朝请书》之四:“某到此数卧病,今幸少閒,久逃空谷,日就灰槁而已。” 宋 苏轼 《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诗:“衰怀久灰槁,习气尚馋贪。”词语解释:灰心丧气 拼音:huī xīn sàng qì
信心失去,意志消沉。 吴玉章 《论辛亥革命》三:“一九一○年 广州 新军起义失败以后,那些领导起义最积极的分子,如 赵声 、 黄兴 等,因为遭受了很大的损失,都有些灰心丧气了。”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二章:“想到这里,富农灰心丧气地翻身转向墙壁。”亦作“ 灰心短气 ”。 寄生 《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 中国 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杰黠无所容其跳梁,则惟有灰心短气,随波逐流,仍入於奴隶、妾妇、机器之队中。”词语解释:灰不溜 拼音:huī bù liū
方言。形容灰色。多含贬意。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 刘德山 媳妇代他挑了一个灰不溜的白骟马。”词语解释:灰不济 拼音:huī bù jì
形容灰色。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八路军?见来着,见来着!穿的灰不济的粗布,还拿着枪哩!”词语解释:灰不喇唧 拼音:huī bù lǎ jī
令人生厌的灰颜色。例如:一看那灰不喇唧的饮料就恶心,别买了。词语解释:灰弭 拼音:huī mǐ
犹灰灭。 南朝 陈 周弘让 《与徐陵荐方圆书》:“然性灵未灰弭,其间復须发生。”参见“ 灰灭 ”。
词语解释:灰灭 拼音:huī miè
如灰烬之消散泯灭。《后汉书·陈龟传》:“或举国掩户,尽种灰灭,孤儿寡妇,号哭空城。”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刻木为人……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棖橃之,应手灰灭。” 宋 苏辙 《黄楼赋》:“山高水深,草生郊墟。盖将问其遗老,既已灰灭而无餘矣,故吾将与子弔古人之既逝,閔 河 决於畴昔。”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妖崽今尚未满五岁,行见权奸得志,祸变寻生,餘烬虽存,不久自灰灭矣。”词语解释:灰分 拼音:huī fēn
灰尘般散灭。 晋 陆云 《盛德颂》:“三 秦 席卷, 项籍 灰分。”
生物学名词。借指生物体里面的无机成分。如钾、钠、钙、镁、铁等,经燃烧后残留为灰。词语解释:灰塌塌 拼音:huī tā tā
(1).肮脏杂乱貌。 李天佑 《回忆天津战役》:“敌人被炮弹震昏了,满脸灰塌塌,满身泥糊糊。”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三回:“﹝ 康顺风 ﹞一出门,见满街灰塌塌地,烧塌的房子,熏黑的窑洞,破砖烂瓦,乱七八糟。”
(2).形容没精打采。《陕北民歌选·信天游一》:“想你想个灰塌塌,人家嘲咱害哇哇。”词语解释:灰头土面 拼音:huī tóu tǔ miàn
(1).佛教语。谓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碧岩录》卷五:“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杨州齐谧首座》:“众门人尝绘其像,请赞,为书曰:‘箇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
(2).指面容污秽。 宋 葛长庚 《菊花新》词:“灰头土面,千河水,把我如何洗?”词语解释:灰头土脸 拼音:huī tóu tǔ liǎn
谓面容污秽。《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 晁大舍 送了 珍哥 到监,自己讨了保,灰头土脸,瘸狼渴疾,走到家中,见了妹子,叙了些打官司的説话。”参见“ 灰头土面 ”。
词语解释:灰头土面 拼音:huī tóu tǔ miàn
(1).佛教语。谓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碧岩录》卷五:“曹洞下有出世不出世,有垂手不垂手。若不出世,则自视云霄;若出世,便灰头土面。”《五灯会元·黄龙新禅师法嗣·杨州齐谧首座》:“众门人尝绘其像,请赞,为书曰:‘箇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
(2).指面容污秽。 宋 葛长庚 《菊花新》词:“灰头土面,千河水,把我如何洗?”词语解释:灰失失 拼音:huī shī shī
悻然、失望貌。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一种灰失失的心情,从 高增福 不调和的瘦脸上表现出来。” 柳青 《创业史》第十二章:“ 孙水嘴 霎着眼,惊愕不解地盯了一阵,然后灰失失地离开了。”词语解释:灰惨 拼音:huī cǎn
见“ 灰黲 ”。
词语解释:灰黪 拼音:huī cǎn
亦作“ 灰惨 ”。 暗灰色。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禽》:“灰鹤大如鹤,通身灰惨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恶实》:“其根大者如臂,长者近尺,其色灰黲。”词语解释:灰除 拼音:huī chú
犹灰动。《宋书·律历志上》:“夫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除。”参见“ 灰动 ”。
词语解释:灰动 拼音:huī dòng
指葭莩之灰飞动。灰动则节候更易。《宋书·律历志上》:“以葭莩灰布其内端,案历而候之。气至者灰动。其为气动者灰散,人及风所动者,其灰聚。” 唐 王起 《葭灰应律赋》:“明夫律通则气来,灰动则时至。”参见“ 灰管 ”。
词语解释:灰管 拼音:huī guǎn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词语解释:灰鬲 拼音:huī gé
旧时墓穴内加固用的灰泥构筑。 明 王廷相 《雅述下》:“予葬先君,始为灰鬲,心亦未敢必其坚久;及葬先母夫人……开壙视之,已坚如石,击之有声,用锹鑱削,分毫不能入。”词语解释:灰鹤 拼音:huī hè
鸟名。又称玄鹤。喙、颈和跗蹠都长。体羽呈灰色,颈下黑色。尾羽可作饰品。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禽》:“灰鹤大如鹤,通身灰惨色,去顶二寸许,毛始丹,及颈之半,亦能鸣舞。”词语解释:灰靡 拼音:huī mí
见“ 灰糜 ”。
词语解释:灰糜 拼音:huī mí
亦作“ 灰靡 ”。 化为灰烬和齑粉。指销铄与死亡。 汉 焦赣 《易林·艮之蹇》:“华灯百枝,稍暗衰微;精光欲尽,奄如灰靡。”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 广汉 以好利丧身, 牛缺 以载寳灰糜。”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徇名者不以授命为难,重身者不以近欲累情,是以 纪信 甘灰糜而不恨, 杨朱 同一毛於连城。”词语解释:灰黑 拼音:huī hēi
浅黑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鸭跖草》:“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词语解释:灰飞冲素 拼音:huī fēi chōng sù
谓节候更易。节气至则葭灰飞动,冲开覆于律管口上之缇素。《隋书·律历志上》:“每其月气至,与律冥符,则灰飞衝素,散出于外。”参见“ 灰管 ”。
词语解释:灰管 拼音:huī guǎn
亦作“ 灰琯 ”。
(1).古代候验节气变化的器具。以葭莩之灰置于律管,故名。《晋书·律历志上》:“又叶时日於晷度,效地气於灰管,故阴阳和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飞。” 宋 梅尧臣 《和十一月八日圃人献小桃花》之二:“丹艳已先灰管动,不由人力与栽培。”
(2).指时序;节候。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风霜所及,灰琯遂侵。”《陈书·宣帝纪》:“灰琯未周,凯捷相继,拓地数千,连城将百。” 唐 刘禹锡 《代谢冬衣表》:“灰琯屡移,尘露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