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náo][jiāo jiào,使也][páo][pāo][鞭鞘][chāo][bāo páo,炮制][páo][zhāo][áo qiāo][páo][páo][póu][náo][páo][bāo][jiǎo jiào][chāo chao][cháo chāo][音庖。与掊同。][liáo][xiāo][详注1][máo][详注2][liáo náo][淫也]


注1:鄗 音敲。水名。《左传·宣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闲。《注》敖、鄗,二水名,在荥阳县西北。又《字汇补》居嚣切,音郊。地名。与郊同。《史记·秦本纪》取王官及鄗。《左传·文三年》作郊。
注2:佼 与郊同。《史记·赵世家》宜为上佼而今乃抵罪。
[háo,号呼][把持,动词][sāo][音勞。撓也,轢也。][dāo][láo liáo][详注1]翿[详注2][详注3][nào]褿[音曹。卫邑名。《诗·邶风》土国城漕。][详注4]


注1:挑 《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诗·郑风》挑兮达兮。《毛传》往来相见貌。《朱传》挑,轻儇跳跃之貌。
注2:咎 音高。《广韵》皋陶,舜臣名,古作咎繇。《前汉·百官公卿表》咎繇作士。《书序》咎单作明居。《传》咎单,臣名。
注3:绸 音韬。《礼·檀弓》绸练设旐。《注》以练绸旗之杠。《尔雅·释天》素锦绸杠。《注》以白地锦韬旗之竿。《前汉·司马相如传》靡屈虹而为绸。《注》绸,韬也。
注4:耗 音毛。《集韵》独貌。《增韵》无也,尽也。《前汉·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靡有孑遗耗矣。《注》孟康曰:谓无有毛米在者也。师古曰:孟解非也。言无有独存者,至于耗尽也。又通作毛。《后汉·马衍传》饥者毛食。《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bāo páo,炮制
 韵 去声 pào,枪炮

拼音:bāo páo 繁体或异体字:肴韵,另见

炮 bāo
〈动〉
  • 一种烹调方法
  • 用锅等在旺火上急炒 [牛肉片、羊肉片等]。如:炮羊肉
  • 中药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高温铁锅里急炒,使其焦黄爆裂。如:炮姜
  • 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 。如:湿衣服搁在热炕上,一会儿就炮干了
炰 páo
〈名〉
  • (形声。从火,包声。(páo)本义:古烹饪法的一种。用烂泥等裹物而烧烤)
  • 同本义
  • 炮,毛炙肉也。字亦作炰。以铁匕贯肉,加于火炙之。——《说文》
  • 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 亨羊炰羔。——《汉书·杨恽传》
  • 炮取豚台若将。——《礼记·内则》。注:“以涂烧之为名也。”
  • 又如:炮食(烧烤食物);炮燖(烧炙);炮燔(烧烤);炮豚(烤猪);炮羊(烤羊);炮胾(烤熟的肉块);炮煎(烧烤);炮祭(古代烧柴祭天的仪式)
  • 焚烧,燃烧
  • 令尹炮之,尽灭卻氏之族、党。——《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 又如:炮暑(酷署);炮土(瓦)
  • 制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使它焦黄爆裂
  • 儿为检药笼,桂姜手炮煎。——陆游《离家示妻子诗》
  • 通“庖”。厨师
  •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炮 páo
〈动〉
  • 通“咆”。吼叫,咆哮
  •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诗·大雅·荡》注:“炰烋,《说文》引作咆哮。”
康熙字典

  •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𠀤音庖。 (肴韵)
  • 同炰。《說文》毛炙肉也。《廣韻》一曰裹物燒也。《詩·小雅》炮之燔之。《傳》毛曰炮。加火曰燔。《疏》此述庶人之禮,當是合毛而炮之。《禮·內則》炮取豚若將。《註》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以炮以燔。《註》炮裹之也。《周禮·地官·封人》毛炮之豚。《註》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
  • 按:註疏,合毛,去毛總曰炮。廣韻止訓合毛炙物,義猶未全。
  • 又《周禮·春官·大祝》九祭,三曰炮祭。《註》炮祭,燔柴也。
  • 又《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註》炮土之鼓,瓦鼓也。
  • 又與庖通。《前漢·律歷志》炮犧氏之王天下也。《師古註》炮,與庖同。
  • 又《集韻》披敎切,音砲。
  • 灼也。《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普敎反。
  • 又叶蒲侯切。 (尤韵)
  • 《詩·小雅》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 考證:〔《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著敎反。〕
  • 謹照原文著敎反改普敎反。


  • 《廣韻》《集韻》𠀤同炮。
  • 《詩·小雅》炰𪔀膾鯉。《魯頌》毛炰胾羹。
  • 又《詩·大雅》女炰烋于中國。《傳》炰烋,彭亨也。《箋》自矜氣健之貌。
  • 又炰烋,亦作咆烋。《左思·魏都賦》克翦方命,吞滅咆烋。雲徹叛換,席卷虔劉。
  • 又《集韻》俯九切,音缶。 (有韵)
  • 同缹。詳缹字註。
  • 考證:〔《左思·魏都賦》克翦方命,吞滅咆烋。雲徹叛換,度卷虔劉。〕
  • 謹照原文度卷改席卷。


  • 《正字通》同礮省。
  • 詳礮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