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香炷兰炷麝炷艾炷炉炷灸炷  
蕙炷檀炷小炷灯炷尝炷燋炷  

词语解释:香炷  拼音:xiāng zhù
点燃着的香。 南朝 陈 何楫 《班婕妤怨》诗:“独卧销香炷,长啼费锦巾。” 唐 陆龟蒙 《华阳巾》诗:“须是古坛秋霽后,静焚香炷礼寒星。” 后蜀 毛熙震 《更漏子》词:“綃幌碧,锦衾红。博山香炷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又有优婆夷塞,率众男子以百十,杂跪神座下,视香炷为度,名曰‘跪香’。”
词语解释:蕙炷  拼音:huì zhù
指香。 唐 陆龟蒙 《邺宫词》之一:“ 魏武 平生不好香,枫胶蕙炷洁宫房。”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畏日亭亭残蕙炷,傍帘乳燕双飞去。” 宋 毛滂 《浣溪沙·送汤》词:“蕙炷犹熏百和穠,兰膏正烂五枝红。风流云散太怱怱。”
词语解释:兰炷  拼音:lán zhù
线香的美称。 宋 欧阳修 《洛阳春》词:“红纱未晓黄鸝语,蕙炉销兰炷。” 明 沉仕 《春闺怨》曲之二:“香销兰炷,衾寒芦絮,那堪半壁灯昏。” 清 黄景仁 《春风袅娜·中秋夜使院对月》词:“被冰轮入户,唤起无聊。兰炷减,篆香消。”
词语解释:檀炷  拼音:tán zhù
燃着的檀香。 前蜀 杜光庭 《飞龙唐裔仆射受正一箓词》:“兰灯夜烛於九冥,檀炷晨飞於三境。”
词语解释:麝炷  拼音:shè zhù
麝香的炷头。 唐 赵光远 《咏手》之二:“炉面试香添麝炷,舌头轻点贴金鈿。”
词语解释:小炷  拼音:xiǎo zhù
(1).细小的灯心。 宋 陆游 《独学》诗:“秋风弃扇知安命,小炷留灯悟养生。” 清 查慎行 《题三娘子图》诗:“香灯小炷懺前因,一念三生错隔尘。”
(2).供薰燃的细条香木。 宋 毛滂 《菩萨蛮·代赠》词:“沉香添小炷,共挹薰炉语。”
词语解释:艾炷  拼音:ài zhù
揉艾制成锥形的颗粒,谓之“艾炷”。中医用以灸疗疾病。《北史·酷吏传·李洪之》:“ 洪之 志性慷慨,多所堪忍。疹病灸疗,艾炷围将二寸,首足十餘处,一时俱下,言笑自若。” 唐 韩愈 《谴疟鬼》诗:“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
词语解释:灯炷  拼音:dēng zhù
即灯心。《梁书·诸夷传·扶南》:“復东行 涨海 千餘里,至 自然大洲 。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或作灯炷,用之不知尽。”《法苑珠林》卷四四:“堂内长明灯,鼠衔灯炷,烧诸旛盖,遂及精舍,七重都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灯心草》:“ 吴 人栽蒔之,取瓤为灯炷。”参见“ 灯心 ”。
词语解释:灯心  拼音:dēng xīn
(1).灯盏中用以点火的灯草或纱、棉等捻成的细长物。 唐 张鷟 《游仙窟》:“文柏榻子,俱写豹头;兰草灯心,并烧鱼脑。”《老残游记》第十回:“里面是很深的油池,当中用棉花线捲的个灯心。” 丁玲 《母亲》一:“灶上的那盏菜油灯,灯心已经短下去了。”
(2).特指灯心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灯心草》:“灯心难研,以粳米粉浆染过,晒乾研末,入水澄之,是灯心也。”
词语解释:炉炷  拼音:lú zhù
炉中香。 元 黄镇成 《西窗昼雨》诗:“鹊脑添炉炷,春鳩隔树啼。”
词语解释:尝炷  拼音:cháng zhù
试灸。尊长将灸,小辈先试炷热,以示孝心。《隋书·赵王杲传》:“又 萧后 当灸, 杲 先请试炷,后不许之。 杲 泣请曰:‘后所服药,皆蒙尝之。今灸,愿听尝炷。’”
词语解释:灸炷  拼音:jiǔ zhù
灸疗用的艾绒,作柱状,故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词语解释:燋炷  拼音:jiāo zhù
烧焦的灯芯。燋,通“ 焦 ”。《法苑珠林》卷一一一:“尔时 僧护 共入温室,入已火然,筋肉消尽,骨如燋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