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23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一点雪点细点微点有点瑕点交点沤点
点点更点霜点秋点应点斑点汤点提点
数点装点嗤点蝇点攒点眼点班点滴点
指点泪点大点尘点寒点这点小点静点
半点自点误点檀点煎点定点零点难点
妆点露点血点夜点茶点黑点树点打点
雨点星点与点试点正点月点迸点批点
检点加点传点争点清点简点查点丁点
无点花点重点萤点报点捡点疑点糕点
三点时点落点朱点漏点圈点梅花点银点

词语解释:一点  拼音:yì diǎn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李灵省》:“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3).一经指点。《朱子全书》卷十二:“千条万绪,一身亲歷之,圣人一点他便醒,元来只从一箇心中流出来。”
(4).一方面;一部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词语解释:点点  拼音:diǎn diǎn
(1).小而多。 北周 庾信 《晚秋》诗:“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唐 皮日休 《种鱼》诗:“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明 唐寅 《步步娇·冬景》曲:“落木哀风江城晓,点点寒鸦小。” 陈毅 《元夜抵胡家坪》诗:“点点花灯当户照,齐占胜利在今年。”
(2).一点点,形容小或少。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心香》:“郡主点点年纪,説这般话,真是 蕊珠 仙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修理这点点屋角,不过几十吊钱的事,怎么要派起我们一百两来?” 张天翼 《谭九先生的工作》:“我试问你,搅了这一阵,只有这点点子工作啊?”
词语解释:数点  拼音:shǔ diǎn
指着事物数。例如:妈妈在数点刚买来的梨子。
词语解释:指点  拼音:zhǐ diǎn
(1).以手指或其他物点示。 唐 李白 《相逢行》:“金鞭遥指点,玉勒近迟回。” 宋 姜夔 《虞美人》词:“而今指点来时路,却是冥濛处。” 明 杨巍 《早秋登龙门城楼》诗:“指点 云州 地,真为 汉 北门。”
(2).评说;指责。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硕儒俊士,未或指点,而吾生独评其短。”《朱子语类》卷五一:“大抵説得宽广,自然不受指点;若説得亲切,又觉得意思局促,不免有病。”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指示,点拨。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不经指点,虽得其弓无用也。”《儒林外史》第十回:“小子无知妄作,要求表叔指点。”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爹爹,我想我们学琴,从来不曾得过名师的指点。”
词语解释:半点  拼音:bàn diǎn
形容极少。 唐 窦巩 《寻道者所隐不遇》诗:“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宋 杨万里 《晓过皂口岭》诗:“何时上到 梅花岭 ,北望 螺峰 半点苍。”《水浒传》第四四回:“若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诛灭。” 巴金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有一次我十岁的儿子晕车,不巧吐了他一身,我们非常抱歉,可是他没有露出半点厌烦的样子。”
词语解释:妆点  拼音:zhuāng diǎn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词语解释:雨点  拼音:yǔ diǎn
形成雨的小水滴。 唐 李益 《江南曲》:“长乐花枝雨点销,江城日暮好相邀。”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风雨相催,雨点儿何时住。” 清 纳兰性德 《清平乐》词:“画屏无睡,雨点惊风碎。” 老舍 《蜕》第一:“忽然一阵怪风,斜着吹来大小不匀的雨点。”
词语解释:检点  拼音:jiǎn diǎn
(1).查点。 唐 方干 《赠山阴崔明府》诗:“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 明 沉锺鹤 《虞美人·春雨》词:“桃花和泪湿臙脂。检点残红一半未开时。” 茅盾 《过年》:“他的老婆检点着丈夫买来的东西,检一样,就问一次价钱。”
(2).约束;慎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 萧秀才 因一时无心失误上,白送了一个状元。世人做事决不可不检点!” 胡适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行文时说话偶有不检点之处,我也希望他不至于见怪。”
(3). 太平天囯 前期第七等官阶,为朝内官。后期封赏转滥,降为卑官。 罗尔纲 《太平天囯史稿·官制志·总说》:“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
词语解释:无点  拼音:wú diǎn
(1).没有斑点或污点。 唐 薛存诚 《祯石赋》:“莹煌无点,璀璨有光。” 唐 王冷然 《清冷池赋》:“徒观其清冷无点,洞澈若凝。”
(2).指没有雨滴。 唐 白居易 《微雨夜行》诗:“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词语解释:三点  拼音:sān diǎn
(1).旧时以更计时,一夜五更,每更分三点。 唐 杜甫 《至日遣兴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诗之一:“去岁兹辰捧御牀,五更三点入鵷行。” 唐 李商隐 《夜半》诗:“三更三点万家眠,露欲为霜月堕烟。”《元史·兵志四》:“其夜禁之法,一更三点,鐘声絶,禁人行;五更三点,鐘声动,听人行。”
(2).指古 印度 婆罗谜字体表示i-(kara)的字母。原写作不纵不横的三个点,后在吐火罗语中作三个“c”字形,故称“三点”。佛教借此三点不纵不横的三角关系,以喻教义。一般指《涅槃经》所说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会三点於真原,净六尘於人境。”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清 龚自珍 《释二门三点同异》:“二门三点,有二种释。先释二门,止、观是。乃释三点,空、假、中是。”
词语解释:雪点  拼音:xuě diǎn
(1).指细雪飘落。 唐 温庭筠 《和道溪君别业》:“丝飘弱柳平桥晚,雪点寒梅小院春。” 唐 翁洮 《冬》诗:“云凝止水鱼龙蛰,雪点遥峯草木融。” 宋 刘过 《鹧鸪天》词:“风垂舞柳春犹浅,雪点酥胸暖未融。”
(2).白色小点。 元 袁易 《白海青》诗:“孤飞雪点青云破,一击秋声玉宇宽。”
(3).水点。 宋 杨万里 《题漱玉亭示开先长老师序》诗:“雷声惊裂 龙伯 眼,雪点溅湿 姮娥 衣。”
词语解释:更点  拼音:gēng diǎn
(1).古代计时单位。因滴漏而得名。每夜分为五更,每一更次分为五点。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 文德殿 钟鼓院 於夜漏不尽刻,既天未晓,则但挝鼓六通而无更点也,故不知者乃谓禁中有六更。”
(2).指更鼓之声。 唐 薛能 《上盐铁尚书》诗:“城絶鼓鐘更点后,雨凉烟树月华新。” 宋 岳珂 《祝英台近·北固亭》词:“倚楼休弄新声,重城门掩,歷歷数 西州 更点。” 清 曹寅 《鹿墟冶堂夜归不及送题扇却寄》诗:“城上虾蟆更点迟,摘船刚过夜渔时。”
词语解释:装点  拼音:zhuāng diǎn
(1).装饰点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说稗·临川梦》:“ 钱牧翁 评隲 陈仲醇 ,谓聊可装点山林,附庸风雅。” 毛泽东 《菩萨蛮·大柏地》词:“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2).点缀品。 鲁迅 《三闲集·革命咖啡店》:“一者因为我不是咖啡,不愿意在革命店里做装点;二是我没有创造社那么阔,有一点事就一个律师,两个律师。” 张天翼 《速写三篇·“新生”》:“没有什么陈设,也没有什么装点,只有简简单单一点家具,一点必要文具。”
(3).张扬,夸大。《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江 淮 宣抚司 刘光祖 将事情装点大了,奏闻朝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四回:“他整整的哭了一夜,是他一个人的事,有谁见来?这不是和那作小説的一般,故意装点出来的么?” 鲁迅 《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他描出了背着传统,又为世界思潮所激荡的一部分的青年的心,逐渐写来,并无遮瞒,也不装点。”
词语解释:泪点  拼音:lèi diǎn
亦作“泪点”。 泪珠。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叔卿书使还以诗代意》:“却寄双愁眼,相思泪点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多管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寄来的书泪点儿兀自有。”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低下头,黄豆大的泪点,滴在铺盖卷上。”
词语解释:自点  拼音:zì diǎn
自污;自辱。《汉书·司马迁传》:“若僕大质已亏缺,虽材怀 随 和 ,行若 由 夷 ,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明 张居正 《示季子懋修书》:“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词语解释:露点  拼音:lù diǎn
(1).露水滴。 唐 罗隐 《秋霁后》诗:“浄碧山光冷,圆明露点匀。” 宋 欧阳修 《洞天春》词:“露点真珠遍芳草。正帘幃清晓。”
(2).指初次露面。 黄中黄 《沉荩》第一章:“庚子南方之暴举,为 沉藎 平生之露点。”
(3).气象学名词。指湿空气中的水气冷却,达到饱和状态的温度。
词语解释:星点  拼音:xīng diǎn
谓如点点天星。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山楼黑无月,渔火灿星点。”
词语解释:加点  拼音:jiā diǎn
(1).指写作时有所增删,加以点抹。 唐 岑参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诗:“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参见“ 文不加点 ”。
(2).搀杂。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跡。” 王嗣奭 释:“加点,谓瓜薤之间,参用苍耳。”
(3).在规定的工作时间终了后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常与“加班”连用。 郑秉谦 《灯》:“她每天八小时上班,还时常加班加点。”参见“ 加班 ”。
词语解释:文不加点  拼音:wén bù jiā diǎn
谓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初学记》卷十七引 汉 张衡 《文士传》:“ 吴郡 张纯 ,少有令名,尝謁镇南将军 朱据 , 据 令赋一物然后坐, 纯 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贵精工》:“ 杨大年 每遇作文……以小方纸细书,挥翰如飞,文不加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九:“ 陈其年 作儷体,文不加点,信笔直书。”亦作“ 文无加点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衡 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南史·傅縡传》:“时 陈文帝 使 颜晃 赐 阳 杂物, 阳 託 縡 启谢,词理周洽,文无加点。”
词语解释:加班  拼音:jiā bān
在规定以外增加工作时间或班次。 巴金 《寒夜》二二:“明天有一架加班机,票子已经送来,我不能陪你过新年了。” 吉学霈 《要不准的数字》:“ 徐进才 问道:‘你们还不收工吗?’ 徐德山 回答:‘我们今晚上加班。’”
词语解释:花点  拼音:huā diǎn
(1).击鼓时基调加花的一种华丽鼓点。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一到这里,敲大鼓的故意敲了一套花点。”
(2).谓点射。 王集成 《团结自己,消灭敌人》:“说着拖过枪来……一边打,还故意卖弄地来了个‘花点’。”
词语解释:时点  拼音:shí diǎn
时间上的某一瞬时。如某日零点正。计算人口、物资储备等,都是就一个时点而言的。
词语解释:细点  拼音:xì diǎn
(1).小水滴。 宋 刘克庄 《听泉》诗:“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2).精制的点心。 许地山 《命命鸟》:“一面吩咐 玛弥 预备槟榔、淡巴菰和些少细点,一面携着 加陵 上楼。”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几碟子细点,一瓶红玫瑰花。”
词语解释:霜点  拼音:shuāng diǎn
斑白色。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鬢毛霜点合,襟泪血痕濡。” 宋 陆游 《晚春园中作》诗:“可堪霜点鬢鬚后,更值緑暗园林时。”
词语解释:嗤点  拼音:chī diǎn
讥笑指摘;嘲笑挑剔。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若夫 文王 日昃不暇食, 仲山甫 夙夜匪懈者,盖共嗤点以为灰尘,而相垢病矣。”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仇兆鳌 注:“后人取其流传之赋,嗤笑而指点之。” 清 王图炳 《咏史》诗:“汝曹不自量,嗤点何容易。”
词语解释:大点  拼音:dà diǎn
(1).指大雨点。 唐 李端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唐 韩偓 《雨》诗:“树带繁声出竹闻,溪将大点穿篱入。” 宋 陆游 《望霁》诗:“雨来不驶亦不迟,大点如菽细如丝。”
(2). 唐 时博戏之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戯,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也。”
(3).大的方面,主要部分。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 始皇 、 汉高 相异之大点,在于 始皇 烧《诗》《书》,而 汉高 求《诗》《书》。”
词语解释:误点  拼音:wù diǎn
(1).因失手而在不该落笔的地方落笔。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失手而笔唯误点,应机而牛则真成。” 唐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卜兼能丹青以诗见赠聊获酬之》诗:“屏风误点惑 孙郎 ,团扇草书轻内史。”
(2).错误的地方。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他说资本家是可以推翻的,资本却不可毁的…… 俄国 革命中或者有这一类误点。”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对‘教育当局’谈教育的根本误点,是在将这四个字的力点看错了。”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庚个谈:便于矫正误点。”
(3).(车、船等)晚点。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但车头至 廊坊 附近而坏,至误点两小时。” 费孝通 《访美掠影·两个“皇后”的下场》:“更出乎我们意料的,这段并不太长的路程,竟然误点了好长一段时间。”
词语解释:血点  拼音:xuè diǎn
(1).血迹。 宋 陆游 《寄邛州宋道人》诗:“袖中出剑秋水流,血点斑斑新报仇。”
(2).比喻鲜红的花瓣。 唐 白居易 《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和之》:“猩猩凝血点,瑟瑟蹙金匡。散乱萎红片,尖纤嫩紫芒。”
词语解释:与点  拼音:yǔ diǎn
《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嘆曰:‘吾与 点 ( 曾点 )也!’”谓 孔子 赞赏 曾点 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宋 王禹偁 《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如椽笔下,潜施与点之恩。遂令清切之资,光被孤贫之士。”
词语解释:传点  拼音:chuán diǎn
(1).古朝房、官署和权贵之家以敲击云板报事或召集人员。点,即云板。 唐 王建 《宫词》之二:“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 八詔 蛮。”《新唐书·仪卫志上》:“平明传点毕,内门开,监察御史领百官入。”《红楼梦》第四回:“ 雨村 尚未看完,忽闻传点,报:‘ 王老爷 来拜。’”
(2).报时。点,指更点。 唐 司空图 《庚子腊月五日》诗:“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斗转参横,玉壶传点,天阶晓。”
词语解释:重点  拼音:zhòng diǎn
(1).同类事物中的重要的或主要的。 毛泽东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青年团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多数,不要只看到少数。” 姚依林 《关于一九八○、一九八一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对它(指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要给予重点支持。”
(2).力学名词。指杠杆中承受重量的一点。
词语解释:落点  拼音:luò diǎn
(1).落地。指话音刚停。 陈泰志 《一个违背领导意愿由群众自动办起来的合作社》:“这话在群众会上一落点,群众像一盘点燃了头的爆竹一样。” 安正福 《在绥南建立游击根据地》:“老汉的话刚落点,老大娘却插嘴了。”
(2).指球着落的位置。《体育报》1983.8.29:“球的落点不准,影响技术向尖端发展。”
词语解释:微点  拼音:wēi diǎn
(1).微小的颗粒。 章炳麟 《菌说》:“动植皆有知,而人之胚珠血轮又有知。其胚珠时出游荡,能发小分文,如掌生指,常出收定质微点,以入胚珠之中,为其食物。” 萧红 《生死场》一:“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象微点的爬虫在那里。”
(2).微小的过失或缺点。 章炳麟 《秦政记》:“ 秦皇 微点,独在起 阿房 及以童男女三千人资 徐福 ,诸巫食言,乃阬术士,以説百姓。”
词语解释:秋点  拼音:qiū diǎn
秋日报更的点声。 唐 李郢 《宿杭州虚白堂》诗:“江风彻晓不得睡,二十五声秋点长。”
词语解释:蝇点  拼音:yíng diǎn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郑玄 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后以“蝇点”比喻遭到谗人的诽谤诬蔑。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习禅二·智凯》:“后以蝇点所拘,申雪无路,徙於原部。”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驥调方汗血,蝇点忽成卢。”
词语解释:尘点  拼音:chén diǎn
亦作“ 尘玷 ”。 污染,玷辱。《后汉书·杨震传》:“阿母 王圣 ……外交属託,扰乱天下,损辱清朝,尘点日月。”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元叹 穆远,神和形检,如彼白珪,质无尘玷。” 唐 怀素 《自叙》:“鱼牋绢素,多所尘点。”
词语解释:檀点  拼音:tán diǎn
指浅红色的脂粉痕。
词语解释:夜点  拼音:yè diǎn
红灯区;夜总会聚集的地区
词语解释:试点  拼音:shì diǎn
(1).正式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先做试验,以取得经验。 高晓声 《极其简单的故事》:“这在全省是一个试点工作。” 萧乾 《黄友毅回家》:“去 榔梨 ,主要是为了看看全 湖南 土地改革第一个试点的 梨圫乡 分田三个月以后的情形。”
(2).正式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做小型试验的地方。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七章:“我们第一个试点,放在 任大庄 。”
词语解释:争点  拼音:zhēng diǎn
争论的中心。 茅盾 《子夜》十五:“ 屠维岳 眼珠一转,赶快又转换了争点。”
词语解释:萤点  拼音:yíng diǎn
指萤火虫。
词语解释:朱点  拼音:zhū diǎn
用朱笔圈点。亦指用朱笔作的圈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託亲信老成人经管,将明日需用菜蔬,先日晚开写簿上,送本官验明硃点,发买办照簿买进。”
词语解释:有点  拼音:yǒu diǎn
(1).有一些。表示数量不大或程度不深。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三:“可不得了,咱这不是有点反领导的意思了吗?” 孙犁 《秀露集·戏的梦》:“她好像也有点矛盾。”如:他只要有点钱就马上去买书。
(2).稍微;略微。 茅盾 《无题》:“大概他夫人也有点觉到了,抱歉似的笑了笑。” 张天翼 《春风》:“至于他 邱老师 的赏罚--可很公平。不过有时候有点儿不便。”
词语解释:应点  拼音:yìng diǎn
接受查点。《三国演义》第九十回:“ 孔明 传令曰:‘每军要衣襟一幅,限一更时分应点。无者立斩。’”
词语解释:攒点  拼音:zǎn diǎn
宋 制,宫中更漏比民间短,宫中五更过后,民间才是四更尽;宫中五更完毕,梆鼓交作,始开宫门,称为“攒点”。俗称虾蟆更、六更。 明 清 沿用, 清 代又谓之发擂。 宋 无名氏 《豹隐纪谈》:“ 杨诚斋 诗云:‘天上归来有六更。’盖内楼五更絶,柝鼓变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者也,外方则谓之攒点云。”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宫殿规制纪略》:“五更攒点后至晓报九刻水者,刻漏房官及答应长随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六更》:“ 宋 大内五更已絶,则梆鼓遍作,号曰虾蟆更,亦号六更。其时禁门开而百官集,如外方之攒点,今之发擂是也。”
词语解释:寒点  拼音:hán diǎn
寒夜的更点。 唐 温庭筠 《走马楼三更曲》:“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
词语解释:煎点  拼音:jiān diǎn
油煎的点心。《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便自去支持众僧,又打了一回鼓鈸动事,把些茶食果品煎点。”
词语解释:茶点  拼音:chá diǎn
茶水和点心。《续孽海花》第三一回:“ 梁超如 、 麦化农 等,约集些同志,在 陶然亭 备了茶点,商量变法自强的法子。”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二:“每日晨餐一次,午晚大菜两次,下午五时许还有茶点一次。” 巴金 《家》二九:“茶会开始的时候,他也跟别人一样地吃着茶点。”
词语解释:正点  拼音:zhèng diǎn
谓车、船、飞机等按规定时间开出、运行或到达。如:为二九六次让车的十一趟列车,全部正点到达目的站。
词语解释:清点  拼音:qīng diǎn
清理查点。 巴金 《灭亡》第十六章:“ 周百顺 果然立刻把他家里所存有关工会的文件清点好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挤着清点武器的人,这里喊,那里叫。”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九章:“ 乔大夯 笑眯眯地,立刻把俘虏清点了一下。”
词语解释:报点  拼音:bào diǎn
报时。 唐 张籍 《拜丰陵》诗:“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栢城。” 唐 殷尧藩 《寒夜》诗:“鸡催梦枕司晨早,更咽寒城报点迟。”
词语解释:漏点  拼音:lòu diǎn
漏壶滴下的水点声。 宋 辛弃疾 《蝶恋花·用赵文鼎韵送郑元英》词:“莫向楼头听漏点,説与行人,默默情千万。” 明 杨慎 《临晋道中》诗:“ 解城 闻漏点,星宿满悔臺。”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山程兼水宿,漏点清鉦续。”
词语解释:瑕点  拼音:xiá diǎn
斑痕,污点。《法苑珠林》卷一一九:“烈烈霜心,昭昭玉脸,如彼琼珪,皎无瑕点。”
词语解释:斑点  拼音:bān diǎn
在一种颜色的物体表面上显露出来的别种颜色的点子。 元 王恽 《番禺杖》诗:“花藤昏玳晕,斑点惨 湘娥 。”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九章:“他温顺地回答,接着指了指地图上那些蓝色的斑点。”
词语解释:眼点  拼音:yǎn diǎn
某些低等生物的感觉器官,通常是红色小点,能感受温度和光的刺激
词语解释:这点  拼音:zhè diǎn
(1).指示或代替较小的数量。 老舍 《我这一辈子》二:“这点本事虽然不能永远有用,可是三年的学艺并非没有很大的好处,这点好处教我一辈子享用不尽。” 锦云 王毅 《乡下老客》:“都去过医院了,这点儿伤不算什么!”
(2).代替较小的数量。如:我只有这点儿了。
词语解释:定点  拼音:dìng diǎn
①选定或指定在某一处:~供应ㄧ~跳伞。②选定或指定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涉外~饭店ㄧ该厂是生产冰箱的~厂。③规定时间的:~航船ㄧ~作业。
词语解释:黑点  拼音:hēi diǎn
(1).黑色小点。 古华 《芙蓉镇》第三章:“半边屋壁那么大的地图上,都找不到火柴头大的一粒黑点呢。”
(2).比喻过错。 柳杞 《好年胜景》:“他是一个没有黑点的人,是个虽遭人反对却也讨人欢喜的人。”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四:“为了印行《抗战将军李宗仁》,首先便得到一个黑点,部内竟因此而开始了文件审查的限制。”
词语解释:月点  拼音:yuè diǎn
文面毁容造成的黑斑、黑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昭容 上官氏 所製,以掩点跡。 大历 以前,士大夫妻多妬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点、钱点。”按,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引此文,月点、钱点作“月黥”、“钱黥”。
词语解释:简点  拼音:jiǎn diǎn
(1).选定。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简点使右僕射 封德彝 等并欲中男十八以上,简点入军,勑三四出, 徵 执奏以为不可。”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 刘公 不欲七姨为匹,意欲九姨议姻故也。夫人詰之曰:‘谚云:薄饼从上揭。 刘 郎纔及第,岂得便简点人家女?’ 刘公 曰:‘非敢有择,但七姨骨相寒薄,非某之对,九姨乃宜匹。’”
(2).检查;料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比及天明,客起,唤 李旺 来推车,早已不知所向,急简点行李物件,止不见了匣子一个。” 清 孙枝蔚 《即事送王筑夫归八宝》诗:“简点 莱 衣空在笥,怀中无橘手无羹。”
词语解释:捡点  拼音:jiǎn diǎn
(1).查点,查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袁了凡》:“皆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默默捡点。”
(2).注意约束,使之合乎规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唐 以来,皇子不兼师傅官,以子不可为父师也。其后失於捡点,乃有兼者。”
词语解释:圈点  拼音:quān diǎn
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采或重要。 清 黄宗羲 《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 鹿门 八家之选,其旨大略本之 荆川 、 道思 。然其圈点句抹多不得要领。”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试官评定甲乙,用朱墨旌别其旁,名曰‘圈点’。”
词语解释:交点  拼音:jiāo diǎn
(1).点清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宣和遗事》后集:“北国皇帝已差 盖天大王 往 关西 交点五路财穀。”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三折:“俺这里明明白白都交点,您那里件件桩桩亲接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到了那天,请你带着人来,等我交割房子,并交点东西。”
(2).谓线与线、线与面相交的点。 于伶 《撤退·赵家庄》:“这儿 丰台 是……四条铁道的交点。”
(3).比喻矛盾的焦点。 茅盾 《子夜》十四:“他这样焦躁不安,正因为他是在可胜可败的交点上。”
词语解释:汤点  拼音:tāng diǎn
茶点。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汤点则鹅油方补,猪肉馒首,江米糕,黄黍飥。”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星灯》:“於更初设香楮,陈汤点,燃而祭之。”
词语解释:班点  拼音:bān diǎn
斑点。班,通“ 斑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永寧 , 王盐铁 ,旧有大虫皮,大如一掌,鬚尾班点如犬者。”
词语解释:小点  拼音:xiǎo diǎn
(1). 唐 时博戏之一。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今之博戏,有长行最盛……又有小双陆、围透、大点、小点、游谈、凤翼之名,然无如长行者。”
(2).批点诗文的符号,用于一句中的停顿处。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批点法》:“ 宋 真德秀 批点法:点,句读小点。语絶为句,句心为读。”
(3).小供应点。如:多设小铺、小点,方便居民。
词语解释:零点  拼音:líng diǎn
深夜十二点。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九章:“今天晚上,我们准备午夜零点准时出发。”
词语解释:树点  拼音:shù diǎn
树木如点。指高处远眺时所见树木如小黑点状。 唐 岑参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诗:“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词语解释:迸点  拼音:bèng diǎn
指溅落的雨点。 唐 张籍 《和李仆射雨中寄卢严二给事》:“迸点时穿牖,浮沤欲上阶。”
词语解释:查点  拼音:chá diǎn
检查清点。《西游记》第五八回:“当时查点,一物不少。”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我昨日查点帐目,见有许多文券,都是人亡家破,孤苦伶仃。” 赵树理 《锻炼锻炼》:“第三队通过了村,到了村北的路上,队长查点过人数,就往村北的杏树底地里来。”
词语解释:疑点  拼音:yí diǎn
可疑之处。《孽海花》第三四回:“请诸位把我今天提出的四要点,去详细研究一下,向来对於《春秋》的疑点,一切都可迎刃而解。”
词语解释:梅花点  拼音:méi huā diǎn
国画中点叶法之一,以五叶排成五出,形如梅花,故称。
词语解释:沤点  拼音:ōu diǎn
雨滴着水时泛起的水泡。 宋 苏轼 《虚飘飘歌》之三:“雨中沤点随流水,风里綵云横碧霄。”
词语解释:提点  拼音:tí diǎn
(1).官名。 宋 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金 近侍局置提点。 明 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 清 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既而 许公 自 滨 罢,擢提点两 浙 刑狱。”《金史·章宗纪四》:“甲寅,以提点尚衣局 完颜燮 为 夏国 生日使。”《水浒传》第一回:“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参阅《宋史·职官志七》《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2).提醒指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教导呢,我是不敢説;不过处处都想提点你,好等你知道些世情。”
词语解释:滴点  拼音:dī diǎn
在标准条件下润滑脂从半固体变成液体状态的温度
词语解释:静点  拼音:jìng diǎn
物体转动中心的相对稳定的一点。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虽少逸豫者一时,而其静亦非真静,殆犹大海漩洑中心之静点而已。”
词语解释:难点  拼音:nán diǎn
问题难以解决之处。《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没事时,总在琢磨那个难点,并一点一点记在本子上。”
词语解释:打点  拼音:dǎ diǎn
(1).收拾;整理。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我把这行李一一收拾下了,将这车辆打点的停当。”《水浒传》第四四回:“大哥,你便打点一间房,请叔叔来家里过活,休教邻里街坊道个不是。”《红楼梦》第五七回:“将从前小时玩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点了在那里呢。”
(2).准备;打算;考虑。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小生学成满腹文章,正要打点做官哩。老实对你説,小生出不的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小人见这个监生好道,打点哄他些东西,情是有的。”《平山冷燕》第二回:“倘或你一时胆怯,行礼不周,圣上有问,对答不来,未免有罪。你也须预先打点。” 谢璞 《二月兰》:“在老监察眼里我哥哥是个嘴上没胡须的冲天炮,容易失打点,损失了上口的粮。”
(3).行贿以请托他人疏通、照顾。 元 无名氏 《灰阑记》第一折:“你可去衙门打点,把官司上下布置停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匯了一万多银子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打点到了,然后把呈子递上去。” 老舍 《柳屯的》:“谣言说我已和那位‘军官’勾好,也有人说我在县里打点妥当:这使我很不自在。”
(4).振作。《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权翰林 在书房中梳洗已毕,正要打点精神,今日求见表妹。”《红楼梦》第四七回:“这会子你不打点精神赢老太太几个钱,又想算命?”《快心编初集》第二回:“因而打点精神静心等候。”
词语解释:批点  拼音:pī diǎn
(1).在书刊、文章上加批注和圈点。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少冶公注杜诗》:“ 少冶先生 尝批点 杜 律 虞 注,今止记其二条。” 叶德辉 《书林清话·刻书有圈点之始》:“ 谢枋得 《文章轨范》七卷目録后,有门人 王渊济 跋,谓此集惟《送孟东野序》《前赤壁赋》係先生亲笔批点,其他篇仅有圈点而无批注。” 胡适 《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我们可以断定 郭 本的文字必定和 李贽 批点的《忠义水浒传》百回本相差不远。”
(2).批评议论;批评指摘。《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做娘的抬举你一分,你也要与他争口气儿,莫要反讨众丫头们批点。”《快心编三集》第二回:“众妇女也有説笑的,也有批点的,弄得 素玉 羞慙无地。” 马烽 《村仇》:“就凭你敢来批点我,叫你来商量下也是给你个面子,不要不识抬举!”
词语解释:丁点  拼音:dīng diǎn
表示极少或极小。 叶文玲 《小溪九道弯》:“老少两个光棍,没丁点东西,一眨眼就搬完了。”《花城》1981年第2期:“你们也许是神圣的一代,可丁点过失也没有吗?”
词语解释:糕点  拼音:gāo diǎn
糕饼点心的总称。《红楼梦》第十八回:“一箇太监托着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 冰心 《集外·庄鸿的姊姊》:“桌上摆着一大盘的果子和糕点。”
词语解释:银点  拼音:yín diǎn
银的熔化点,为961.93°C,用作国际实用温标的一个固定点
共23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