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末字词组
冬烘暖烘烘超烘热烘烘乱烘烘毛烘烘焙烘 
烘烘燎烘熏烘臭烘烘熯烘气烘烘焱烘烘 
暖烘闹烘烘乱烘赤烘烘黄烘烘怒烘烘焰焰烘烘 

词语解释:冬烘  拼音:dōng hōng
(1).迂腐,浅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载: 唐 郑薫 主持考试,误认 颜标 为 鲁公 (颜真卿)的后代,将他取为状元。当时有无名氏作诗嘲讽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 颜标 作 鲁公 。”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十:“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廻。” 金 王良臣 《送任李二生赴举》诗:“主司不是冬烘物,五色迷人莫浪忧。” 清 李渔 《巧团圆·伤离》:“那一日舟中分别,是我自己头脑冬烘,不曾讲得实话,貽害不小。”
(2).见“ 冬烘先生 ”。
词语解释:冬烘先生  拼音:dōng hōng xiān shēng
旧指塾师。常含讥诮其迂腐浅陋之意。 巴金 《春》四:“横竖在书房里跟着那个冬烘先生读书也得不到什么有益的知识。”亦省称“ 冬烘 ”。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汤敦甫》:“﹝ 汤敦甫 ﹞在词林时,寓 光明殿 左廊,广授蒙童,无异冬烘。”
词语解释:烘烘  拼音:hōng hōng
(1).火盛貌。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二折:“我嚥下去有似热油浇,烘烘的烧五臟。”《水浒传》第九二回:“少顷,草场内烘烘火起,烈焰冲天。”《红楼梦》第九七回:“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花月痕》第四回:“一阵风过,遍地的枯草,烘烘烧着。”
(2).喧闹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待詔 ﹞连忙推开楼窗看时,见乱烘烘道:‘ 井亭桥 有遗漏!’”《西游记》第九三回:“当夜睡还未久,即听鸡鸣。那前边行商烘烘皆起,引灯造饭。”
(3).昏迷貌。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只落的三魂杳杳,四体烘烘,七魄悠悠。”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二折:“空着我烘烘醉眼迷芳草。”
词语解释:暖烘
暖气熏蒸。《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山色晴嵐景物佳,煖烘回雁起平沙。” 明 李东阳 《冬日》诗:“煖烘船背日,清潄枕边流。”
词语解释:暖烘烘  拼音:nuǎn hōng hōng
(1).形容很暖和。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三折:“又无那暖烘烘的被卧,都是些薄溼溼的衣服。” 茅盾 《冬天》:“这时候被窝是暖烘烘的,人是神清气爽的。” 杨朔 《平常的人》:“ 朝鲜 的冬天,三日冷,两日暖。碰上好天,风丝都没有,太阳暖烘烘的,好像春天。”
(2).形容暖热。《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喫了一会, 陈木南 身上暖烘烘,十分烦躁,起来脱去了一件衣服。” 丁玲 《母亲》二:“这里的春天,虽说要下小雨,却更多好的太阳。只要是晴天,便暖烘烘的,穿薄棉衣还觉得热呢。”
煖烘烘:形容温暖。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俺这煖烘烘锦被窝,似翻滚滚油鼎鑊。”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软噥噥衬鎻子甲,煖烘烘当夹被单。”
词语解释:燎烘  拼音:liáo hōng
烘烤。 宋 宋祁 《蜀地海棠》诗:“回文锦成后,夹煎燎烘时。”《西游记》第九回:“ 龙门 鲜鲤时烹煮,虫蛀乾柴日燎烘。”
词语解释:闹烘烘  拼音:nào hōng hōng
喧闹貌。《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行过 断桥 四圣观 前,只见一伙人围着,闹烘烘。”《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衙前聚了好几百人,为首的还是两个武秀才,闹烘烘的一齐要见本官。”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二:“小女儿 继芳 也被府里的闹烘烘的空气所兴奋,到这时光还不肯去睡觉。”参见“ 闹轰轰 ”。
词语解释:闹轰轰  拼音:nào hōng hōng
喧闹貌。 唐 姚合 《恶神行雨》诗:“哮吼忽雷声揭石,满天啾唧闹轰轰。”《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酒肴儘多,何不把些赏厨下男女?也教他闹轰轰,像箇节夜。”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打围》:“闹轰轰翻江搅海,翻江搅海。”
词语解释:超烘  拼音:chāo hōng
打趣;凑趣。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多忔戏,本事实风骚。使拍超烘非乐事,筑毬打弹谩徒劳,设意品笙簫。” 钱南扬 校注:“超,市语谓打。《金陵六院市语》‘超者打之谓’,可见 明 初犹然。”
词语解释:熏烘  拼音:xūn hōng
用烟火烘逼。 宋 司马光 《和王安石〈烘虱诗〉》:“我归彼出疲奔命,备北惊南厌搜逻;所擒至少所失多,捨置熏烘无术那。”
词语解释:乱烘  拼音:luàn hōng
乱哄哄。《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你看我通是做梦,外头这们乱烘,我家里一点儿也不晓的。”
词语解释:热烘烘  拼音:rè hōng hōng
亦作“ 热哄哄 ”。
(1).形容很热。亦形容暖和,温暖。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这口枯渴热烘烘面皮上浑如火燎,走的我遍体汗湿渌渌浑如水浇。”《孽海花》第三三回:“夏天炙蒸已过,吹来的湿风,还是热烘烘的。” 叶圣陶 《友谊》:“这时候屋里已经阴暗,可还是热烘烘的。”
(2).形容热烈或感情激动。《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耳边到説得热哄哄,还不知本在何处,利在那里,便信以为真。”《花月痕》第四五回:“﹝ 荷生 ﹞次日进城,唱起凯歌,打起得胜鼓,闹得一城人观看,热烘烘的拥挤。” 方纪 《老桑树下的故事》:“人们都是热哄哄的,只有 大脚三 还是啼哭不住。”
(3).热闹,引人注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照例奏折内错一个字,罚俸三个月,於是乎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的瓦解冰销。”
(4).形容权势显赫。 梁启超 《新罗马》第三出:“你目下自然是热烘烘尊荣安富,你将来总有日黑魆魆的罪恶贯盈。”
词语解释:臭烘烘  拼音:chòu hōng hōng
形容物体发出的臭气浓烈
词语解释:赤烘烘  拼音:chì hōng hōng
烤灼后所呈的红色。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易之 为铁笼,置鹅鸭於其内,当中取起炭火,铜盆贮五味汁,鹅鸭绕火走,渴即饮汁,火炙痛即迴,表里皆熟,毛落尽,肉赤烘烘乃死。”
词语解释:乱烘烘  拼音:luàn hōng hōng
乱哄哄。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四折:“我叫化的乱烘烘一陌纸,拾得粗坌坌几根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二回:“这里乱烘烘的忙着,那里会做梦想到太太已经动身了呢。” 巴金 《寒夜》十三:“他走在人行道上,脑子里乱烘烘的。”
词语解释:熯烘
烘热
词语解释:黄烘烘  拼音:huáng hōng hōng
形容金黄色。《水浒传》第二七回:“门前窗槛边,坐着一个妇人,露出緑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釵鐶。”《水浒传》第四五回:“一领黄烘烘直裰初缝,使沉速栴檀香染。”《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黄烘烘火焰般一副好头面,收过去,单等二十四日行礼。”
词语解释:毛烘烘  拼音:máo hōng hōng
毛多貌。《红楼梦》第一○二回:“后来那些丫头老婆们,都説是山子上一个毛烘烘的东西,眼睛有灯笼大,还会説话。”
词语解释:气烘烘  拼音:qì hōng hōng
生气貌。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 秋瑾 ﹞气烘烘地坐下。”
词语解释:怒烘烘  拼音:nù hōng hōng
盛怒貌。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想当日你怒烘烘的挺一身,急煎煎的走四方,我则道你怎生发跡身荣旺。”《说岳全传》第二一回:“﹝旗牌﹞就怒烘烘的出了辕门,飞跑赶上来。”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林志成 (紧张消失了,怒烘烘地):没有!”
词语解释:焙烘  拼音:bèi hōng
烘烤。制茶的一道工序。 吴晨笳 《姐妹》:“接连三四个晚上,我在炒茶房里没有看到 琴荷 ,她在里边房里做熟手的焙烘工作。”
词语解释:焱烘烘  拼音:yàn hōng hōng
火炽热貌。 北周 卫元嵩 《元包经·仲阴》:“离,炎炵炵,焱烘烘。” 苏源明 传:“炎炵炵,火之烈也;焱烘烘,炬之炽也。”
词语解释:焰焰烘烘  拼音:yàn yàn hōng hōng
火势炽盛貌。《西游记》第六一回:“ 哪吒 取出火轮儿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 牛王 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