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炮烙 拼音:páo luò
亦作“ 炮格 ”。
(1).相传是 殷纣王 所用的一种酷刑。《荀子·议兵》:“ 紂 刳 比干 ,囚 箕子 ,为炮烙刑。”《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 紂 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裴駰 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堕炭中。 妲己 笑,名曰炮格之刑。”《隋书·刑法志》:“若 紂 能遵 成汤 ,不造炮格,设刑兼礼,守位依仁,则 西伯 敛轡,化为田叟。”
(2).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盗破扉,执 大商 及妇,炮烙之。” 鲁迅 《彷徨·祝福》:“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3).用以比喻难以忍受的痛苦。 宋 苏辙 《历代论·孙仲谋》:“ 吴 越 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
(4).古代烤肉用的铜格。《韩非子·喻老》:“ 紂 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 俞樾 《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殷纣王 所造刑具。铜柱上涂油脂,下烧炭火,令人行柱上,堕炭火而死。后亦泛指酷刑。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张继庚小传》:“於是贼悮杀其党百数十人, 炳垣 卒以砲烙死。”词语解释:印烙 拼音:yìn lào
(1).在牲畜或器物上烫火印。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江 北俵马之役,最称苦累……印烙有印烙之弊,上纳有上纳之耗。”参见“ 印马 ”。
(2).比喻留下不易磨灭的痕迹。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她的姿态已渐渐模糊,只有她的眼睛、她的睫毛,是印烙在我灵魂深处。”
词语解释:印马 拼音:yìn mǎ
古代烙有印记的马匹。《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三年》:“每使来不过二百人,印马不过千匹。”参阅《唐六典·太仆寺》。词语解释:炰烙 拼音:páo lào
炮烙。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桀紂 ﹞穷骄淫之恶,用炰烙之虐。”参见“ 炮烙 ”。
词语解释:炮烙 拼音:páo luò
亦作“ 炮格 ”。
(1).相传是 殷纣王 所用的一种酷刑。《荀子·议兵》:“ 紂 刳 比干 ,囚 箕子 ,为炮烙刑。”《史记·殷本纪》:“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於是 紂 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 裴駰 集解引《列女传》:“膏铜柱,下加之炭,令有罪者行焉,輒堕炭中。 妲己 笑,名曰炮格之刑。”《隋书·刑法志》:“若 紂 能遵 成汤 ,不造炮格,设刑兼礼,守位依仁,则 西伯 敛轡,化为田叟。”
(2).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盗破扉,执 大商 及妇,炮烙之。” 鲁迅 《彷徨·祝福》:“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
(3).用以比喻难以忍受的痛苦。 宋 苏辙 《历代论·孙仲谋》:“ 吴 越 之民陷于炮烙之地,国随以亡。”
(4).古代烤肉用的铜格。《韩非子·喻老》:“ 紂 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 俞樾 《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
殷纣王 所造刑具。铜柱上涂油脂,下烧炭火,令人行柱上,堕炭火而死。后亦泛指酷刑。 清 王韬 《瓮牖馀谈·张继庚小传》:“於是贼悮杀其党百数十人, 炳垣 卒以砲烙死。”词语解释:热烙 拼音:rè lào
见“ 热落 ”。
词语解释:热落 拼音:rè luò
亦作“ 热络 ”。亦作“ 热烙 ”。 犹亲热。《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大凡人情,专有一件古怪:心里热落时节,便有些缺失之处,只管看出好来。”《负曝闲谈》第十五回:“两人甚是相处得来,便分外热络,每天闹在一起。” 沙汀 《淘金记》二六:“ 白酱丹 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热烙得多,因为寡妇一直把他送到大门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