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字典焉拼音:yān 属先韵
焉 yān 〈名〉
-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 鸟名
-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 通“颜”(yán)。额
-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
-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
-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 又如:心不在焉
- 哪里或那里
-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 什么
-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 怎么
-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副〉
- 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 于是,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 又如:焉始乘舟
〈连〉
- 于是 。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助〉
-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语〉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康熙字典焉
- 《廣韻》於乾切《集韻》《韻會》於虔切《正韻》因肩切,𠀤音嫣。
- 《說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廣韻》鳥雜色。《禽經》黃鳳謂之焉。
- 又《玉篇》安也,疑也。《廣韻》何也。《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 又《史記·歷書》太初元年,歲名焉逢。《註》索隱曰。漢書作閼逢。
- 又山名。《史記·匈奴傳》過焉支山。
- 又國名。《前漢·西域傳》焉耆國,治員渠城。
- 又《唐韻》有乾切《集韻》《韻會》尤虔切《正韻》夷然切,𠀤音䗡。
- 《玉篇》語巳之辭也是也。《易·坤卦》爲其嫌于無陽也,故稱龍焉。
- 又《廣韻》語助。《詩·邶風》已焉哉。又《鄘風》終焉允臧。
- 又《淮南子·時則訓》天子焉始乗舟,薦鮪子寢廟。《註》焉,猶於也。
- 又《正韻》延知切,音夷。
- 《周禮·秋官·行夫》焉使則介。之《釋文》焉,劉音夷。《註》夷使使於四夷,則行夫主爲之介。一謂夷發聲。
- 按:周禮本作焉,而註直攺作夷,是焉。夷古通用不獨音同也。《正字通》云:周禮焉字,連上句讀,居于其國,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焉,語助也。當如字讀。讀作夷,非。《正字通》之說,於文義極順。但二鄭作夷,必非無據,今仍之。
- 又《廣韻》謁言切《集韻》依言切,𠀤音蔫。
- 《廣韻》安也。又不言也。
- 又叶於堇切。
- 《劉向·列女贊》齊女徐吾,念績獨貧。夜托燭明,李吾絕焉。《讀書通》焉通作案。禮三年問:焉使倍之。荀子禮論篇作,案使倍之。
- 按:荀子內案字頗多,皆係方言,不與焉通,讀書通非。說文焉鳥之焉,徐鉉作有乾切,讀若䗡。韻會因之。今从玉篇、廣韻讀嫣。
|